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曹操是三国第一“拆迁户”?

为什么说曹操是三国第一“拆迁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4/1/16 1:44:38

如果不是教材里那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可能对于曹老板的印象一直都会停留在某些奇怪的地方。

这倒也不是开玩笑,在“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行生平介绍前,我可能第一个想起来的是他的狂热的人妻XP——尽管这一点其实也有待商榷,但就是会让我印象深刻。

这里的“拆迁”,更多指的是曹老板在一些决策上的个人习惯——他似乎非常喜欢在占领新领土之后将人民一股脑地迁到自己的地盘上,即便这事儿看起来又费劲又折腾。

这和很多兄弟(包括我在内)在看三国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把目光放在这些大老板们如何争夺地盘有关系。

毕竟地盘有多大可以直观地衡量群雄的实力,像是占据了天下十三洲中十洲的曹魏,以及仅占据益州一地的蜀汉,中国人与生俱来对于数字的敏感让我更容易关注这些明面上的实力指标。

但实际上,曹老板爱“拆迁”的背后,关系到一个一直以来被我忽略的隐形指数——人口

也许称之为资源会更恰当一点,毕竟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人口和土地都是最宝贵的资源。

开垦土地、修建城池、筹备军粮、征兵打仗——没有足够的资源,任你武将再怎么骁勇善战,谋士再怎么呼风唤雨,也只能高坐楼台叹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关于人口的重要性,在史书上有数不清的深刻见解。

荀子·王霸》中就讲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也记载了关于民心争夺中,以“软手段”著称的刘皇叔的事迹: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我并不是诚心要在曹老板的文章中夹带刘皇叔的想法,而是因为关于“人口资源”的争夺中,曹老板和刘皇叔正好走向了看起来相反的道路,一个“软”一个“硬”

这里就能和“拆迁”二字联系上了,如果说刘皇叔重在民心,体现的是一个“软”字,那么曹老板则是通过强制政策迁徙百姓,突出一个“硬”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也就是夏侯渊被杀的那年,曹军在汉中之战中败局已定。曹操的丞相杜袭强制将汉中的8万居民紧急迁往洛阳与邺城,并将大量粮草武器加急运到与汉中相邻的关中扶风郡,同时焚毁汉中大量民房,破坏大量田地,来不及撤退的粮草直接就地销毁。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江、淮间十余万众,皆走惊吴”“江西遂虚”,这件事也成了曹老板生涯中一场失败的“拆迁”工作,反而还增强了东吴的实力。

说了这么多曹老板拆迁的事儿,也是时候往下讲讲了。

将这么多人口迁移,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吃到人口的红利,但在当时的年代,流民更多的情况可能是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这就难坏了各位老板们。

曹老板麾下的谋士枣祗就在这个乱世下提出并强力推行了一种特殊的生产制度——屯田制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屯田制,其实就是使用军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流民,把征召迁过来的流民和多余闲置的部队安排种田,前者被称为民屯,后者被称为军屯。

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采纳了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了农民屯田,当年就得谷百万斛,后续直接推广到了各个州郡,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也解决了流民的生计问题。

枣抵多次劝说,希望曹老板同意把税制改成“分田之术”,把田直接分给农民,不管你一年到头能收成多少,租公家耕牛的人官府要在收的粮食里拿六成,不租的官府也要拿一半。

最后曹老板同意了枣祗的意见,但我们作为学过近代史课本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制度必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虽然屯田制一直延续到了曹魏末期,但许多问题已经开始频繁暴露在眼前:强制性的屯田,不征求农民的意见,陈仓甚至爆发了关于屯田的起义。

到曹魏末年时,已经沦落到了一亩地只能收几斛粮食,连口粮都不够的农民就更别说交税了。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在位时,屯田制遭到废除,此后只剩下小规模的军屯。

虽然有着种种弊端,但屯田制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最优解之一,从结果上就能看出,曹魏笑到了最后,而且屯田制推广没多久,通过剥削的方式关中就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文化、经济、农业中心。

可以说曹老板很早就参透了战争的本质是资源大战的真理,至于我,则悟到了对于战局不能盯着明面上的那点土地看,背后的资源之争同样是棋局的制胜手。

这在我游玩《率土之滨》的全新赛季“竭地锋镝”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原有的城池争夺之上,新赛季增加了资源争夺的全新玩法,并且这赛季资源有限,土地不再无限产出资源,还需要全新单位“佣工”手动开采。城池、沃土、新增的鱼塘等等,都可能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

这些资源会随着玩家的游戏进程而慢慢耗尽,如何面对有限的地理环境击溃对手,成为了每一个玩家的挑战。

是稳定经营,徐图天下,还是如同“屯田”一般,雇用大量佣工,短时间榨干资源产能获取大量资源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关于资源的控制将成为这个赛季制胜的关键。

这次更新中还有因地而战的特色兵种“白波兵”“黑山军”登场,

在资源充足和资源枯竭上战斗时获得额外的优势加成,进一步强调资源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率土之滨》运营7年多,这么多赛季还在不断探索战争手游新的边界,上次的主题是士气,这次的主题是资源,只要和战场与真实性有关的东西,官方就想好好地给你整上一个好活。

说不定,我这次就要学习学习曹老板的战术,尽管这战术看起来可能有些极端,但只要能赢,试一回也蛮好的。

至于失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国技击、魏国武卒、秦之锐士,谁才是战国第一特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齐国名将排行榜,秦之锐士,秦之锐士魏之武卒

    [var1]首先说的是雇佣兵始祖齐国的齐技击, 齐国组建技击之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源于齐庄公“螳臂当车”的典故,螳螂用双臂阻挡马车可以说是自不量力,而齐庄公是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齐庄公认为:“如果挡车的螳螂换做是人的情况,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勇士。”,齐庄公此举传开后,人们得知

  • 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人肯定会说,当然是刘邦,这还用问? 长期以来,网络键盘历史爱好者们都认为项羽是贵族,刘邦是流氓。 在这里我们先确定一下什么叫“流氓”。 按照我们的理解,“流氓”指的是调戏非礼妇女的不法之徒。 但其实流氓还有两个意思:一是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二是指用下流手段、放刁撒泼

  • 长平之战前,赵括的母亲做了一件事情,后来因此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母亲下场,长平大决战赵括完整版,长平县赵括照片

    [var1]本来赵国是派遣廉颇去抵御秦国,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做法,廉颇久经沙场,对秦国十分了解,也知道秦国目前的实力,所以他想要去一点点消磨他们的斗志,所以他一直避而不战。结果秦国的范雎看到之后,就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之所以不打,是因为他已经被收买,赵王相信了,就想要换掉廉颇。[var1]赵王看

  • 这位名将力挽狂澜,几乎再造大秦,结果却遇到更厉害的两个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笔者认为有一位,完全可以提名这个最倒霉的名将。他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就遭遇了两个BUG级别的对手,还有开创历史的猪队友。这运气堪称霉运爆棚,千古难遇。这个家伙就是差点挽救大秦帝国,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秦末名将章邯。《楚汉传奇》中的章邯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会有点陌生,很正常,这位仁兄在太史公的《史记》中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3件东西,或许不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是嬴政,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秦始皇。他励精图治,建立了一个强盛的秦国。之后又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将中国彻底统一起来。不过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段历史,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疑问:秦始皇究竟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呢?[var1]秦国之后的君主却一直沿用着商鞅主持制定的律法。正是因为不同于其他

  • 魏国风雨之挣扎求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面对强势的秦国,魏国与赵国等国家时常会盟。然而,这种会盟往往是并不牢靠的。待到秦军真得来攻魏国,赵国等盟友往往会为了一己之利而袖手旁观。随着魏国的实力逐渐衰弱,这些曾经的盟友甚至还会一窝蜂地近乎同一时间段对魏国发起进攻。公元前274年,在秦国的白起、胡阳等将领的进攻下,魏国惨败于华阳,魏国

  • 17岁一战成神,22岁统帅天下兵马,他让关羽二字黯然失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做到的不仅是名震华夏,他和匈奴畏惧的“飞将军”李广也不一样,霍去病根本不给敌人闻风丧胆的机会,他是一支箭,不是号风穿云的鹰兽,箭身是血的红,箭头是冷的目,劲马如弓,踏敌如草,没有匈奴见到他还会后怕,都只是死前的惊恐。我想见识见识匈奴元朔六年,十七的霍去病向汉武帝请求“让我跟着舅舅去见识见识匈奴

  • 诸葛亮为何没有统一天下,从《隆中对》开始,他就已经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曾经在哪些事上立下了大功,赞颂诸葛亮身居隆中的五言诗,新三国诸葛亮隆中决策

    历朝历代,诸葛亮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在各类文学作品的描绘下,他如同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论能力,诸葛亮军政全能,是一个全才,这在古今中外是罕见的。论人品,诸葛亮是道德的楷模,他选贤举能,以身作则,忠心耿耿。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身上的使命是匡扶汉室,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然而,就是诸葛亮这样一位能力全面的大

  •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斩关羽气死张飞熬死刘备的吴国最后为何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即“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为延续汉朝称帝,史称“蜀汉”。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维持蜀汉的安全与吴再次合作,而吴在229年孙权称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孙吴”。在此后的数年里,诸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但是始终都没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263年,已经基本被司马氏

  • 理想甚美,现实很酷—王莽的改革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对“王莽篡位”这一说法争议很大,甚至在历史上都不承认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尽管新朝只维持了14年。西汉史学家班固将王莽定性为篡汉的奸臣,是乱臣贼子,然后被后世史学一直沿用,不愿称其为新朝,而称新莽。直到近2000年后,人们才重新审视这位新朝皇帝。胡适和其他近代学者,开始认同王莽改革中的王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