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流氓?

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流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9 更新时间:2023/12/28 1:25:16

许多人肯定会说,当然是刘邦,这还用问?

长期以来,网络键盘历史爱好者们都认为项羽是贵族,刘邦是流氓。

在这里我们先确定一下什么叫“流氓”。

按照我们的理解,“流氓”指的是调戏非礼妇女的不法之徒。

但其实流氓还有两个意思:一是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二是指用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行为。

很显然,评价项羽和刘邦是不是“流氓”的意思主要是指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行为,而不是两人是否调戏非礼妇女。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所以说项羽是出身贵族确定无疑。

但楚国灭亡后,天下为郡县,项家封地被占,项梁带着项羽四处逃亡,隐姓埋名,估计也没什么正当职业,所以说项羽是“流氓”也没什么错。

而刘邦呢?

刘邦出生于沛县丰邑中阳里一个农户家庭。

他不喜欢跟家人一样下地干活当个庄稼汉,反而终日闲逛,游手好闲,是个街溜子,所以常被父亲训斥。

刘邦的青少年时代的偶像是魏国公子信陵君。

后来他离家外出游历,来到大梁城,想要投奔信陵君成为其门客,但信陵君已故去多年。

刘邦又投奔信陵君当年的门客张耳,成为其门客,多次与张耳外出游历。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之后,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纷纷逃走。刘邦回到家乡沛县继续当街溜子。

从这点看,刘邦不事生产,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到处流浪游荡,确实是“流氓”。

壮年后的刘邦通过考核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结识了萧何、樊哙等人。刘邦这才有了正当职业,摆脱了“流氓”的定位。

但刘邦却又有“流氓”行为。

当时有个曹姓寡妇,刘邦在娶吕雉之前,与之交往,生下庶长子刘肥

踢寡妇门,这么说来刘邦确实是通常意义上的“流氓”。

但男女上床钻被窝那点事,都是你情我愿,什么流氓不流氓的?

再说曹氏是个寡妇,又不是大姑娘小媳妇,刘邦当时还没有结婚是个单身狗,和她来往,干柴烈火,虽然不是能拿得上台面,但也算不上什么“流氓”行为。

再说说项羽的流氓行为。

项羽是个贵族,但依然有流氓行径。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

项羽当时擒获了刘邦的家人,把刘太公一个很高的砧板上,底下放了一口大锅。

项羽对刘邦大喊说:“赶快投降,不然就把你爹煮了。”

刘邦回答说:“我与你一同接受义帝的命令,结拜为兄弟,那我爹就是你爹。你一定要煮你爹,希望能分我一杯肉汤。”

项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不知刘太公听了作何感想。

常言道“祸不及家人”。

两军打仗,上阵刀枪无眼,生死有命。

但项羽堂堂七尺男儿,竟然拿刘邦的老爸刘太公来威胁刘邦,这么做实在是不地道。

如果按照“流氓”的另一个意思:指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行为。

那么项羽也是流氓。

烹饪大师项羽,可不是第一次烹人了。

项羽进入咸阳后,烧杀抢掠,大火三月不灭,关中残破。项羽率领楚军把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楚地。

一个说客前去见项羽,说关中富饶,秦国凭此成王霸之业,劝项羽留在关中称王,以成霸业。

但项羽见关中已经被烧杀抢掠一空,拒绝了那人的建议。

那人离开项羽大营后,不屑的对人说,都说楚国人是戴帽子的猕猴,果然是这样。

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烹杀了。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项羽本纪》

咱们拿历史史实说话,刘邦固然是流氓。

但项羽呢?也是个大流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前,赵括的母亲做了一件事情,后来因此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母亲下场,长平大决战赵括完整版,长平县赵括照片

    [var1]本来赵国是派遣廉颇去抵御秦国,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做法,廉颇久经沙场,对秦国十分了解,也知道秦国目前的实力,所以他想要去一点点消磨他们的斗志,所以他一直避而不战。结果秦国的范雎看到之后,就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之所以不打,是因为他已经被收买,赵王相信了,就想要换掉廉颇。[var1]赵王看

  • 这位名将力挽狂澜,几乎再造大秦,结果却遇到更厉害的两个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笔者认为有一位,完全可以提名这个最倒霉的名将。他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就遭遇了两个BUG级别的对手,还有开创历史的猪队友。这运气堪称霉运爆棚,千古难遇。这个家伙就是差点挽救大秦帝国,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秦末名将章邯。《楚汉传奇》中的章邯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会有点陌生,很正常,这位仁兄在太史公的《史记》中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3件东西,或许不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是嬴政,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秦始皇。他励精图治,建立了一个强盛的秦国。之后又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将中国彻底统一起来。不过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段历史,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疑问:秦始皇究竟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呢?[var1]秦国之后的君主却一直沿用着商鞅主持制定的律法。正是因为不同于其他

  • 魏国风雨之挣扎求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面对强势的秦国,魏国与赵国等国家时常会盟。然而,这种会盟往往是并不牢靠的。待到秦军真得来攻魏国,赵国等盟友往往会为了一己之利而袖手旁观。随着魏国的实力逐渐衰弱,这些曾经的盟友甚至还会一窝蜂地近乎同一时间段对魏国发起进攻。公元前274年,在秦国的白起、胡阳等将领的进攻下,魏国惨败于华阳,魏国

  • 17岁一战成神,22岁统帅天下兵马,他让关羽二字黯然失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做到的不仅是名震华夏,他和匈奴畏惧的“飞将军”李广也不一样,霍去病根本不给敌人闻风丧胆的机会,他是一支箭,不是号风穿云的鹰兽,箭身是血的红,箭头是冷的目,劲马如弓,踏敌如草,没有匈奴见到他还会后怕,都只是死前的惊恐。我想见识见识匈奴元朔六年,十七的霍去病向汉武帝请求“让我跟着舅舅去见识见识匈奴

  • 诸葛亮为何没有统一天下,从《隆中对》开始,他就已经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曾经在哪些事上立下了大功,赞颂诸葛亮身居隆中的五言诗,新三国诸葛亮隆中决策

    历朝历代,诸葛亮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在各类文学作品的描绘下,他如同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论能力,诸葛亮军政全能,是一个全才,这在古今中外是罕见的。论人品,诸葛亮是道德的楷模,他选贤举能,以身作则,忠心耿耿。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身上的使命是匡扶汉室,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然而,就是诸葛亮这样一位能力全面的大

  •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斩关羽气死张飞熬死刘备的吴国最后为何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即“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为延续汉朝称帝,史称“蜀汉”。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维持蜀汉的安全与吴再次合作,而吴在229年孙权称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孙吴”。在此后的数年里,诸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但是始终都没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263年,已经基本被司马氏

  • 理想甚美,现实很酷—王莽的改革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对“王莽篡位”这一说法争议很大,甚至在历史上都不承认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尽管新朝只维持了14年。西汉史学家班固将王莽定性为篡汉的奸臣,是乱臣贼子,然后被后世史学一直沿用,不愿称其为新朝,而称新莽。直到近2000年后,人们才重新审视这位新朝皇帝。胡适和其他近代学者,开始认同王莽改革中的王田制

  • 问答:长平之战的中赵国为何不能选择退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问: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一直被认为是秦国崛起、彻底凌驾于其他六国的标志性事件。因而备受后世关注,不断复盘他们的战略战术决策,并视之为非常正确的案例范本。作为配角的赵国就很难引起足够重视,基本都拘泥于廉颇的严防死守和赵括的轻敌冒进,以及国君的用人失误。 那么,倘若赵国坚持执行廉颇的防

  • 秦朝灭亡时,一位将军的后代分家自保,结果造就了2个千年豪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时代的变迁往往是令人无可奈何的,同时也更是人类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因为一个时代被改换并非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而是一群人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实现的目的。如此情况下势力单薄的人们要如何去与他们抗衡,当时代走到尽头关乎于君臣忠义、以及家族兴旺等等事情都会成为羁绊,或许就连生命也会因此变得而渺小起来。一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