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出家为僧,将皇位传给了只有8岁的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这时候顺治担心年幼的玄烨担当不了如此大任,为了天下稳定,选出了四个辅政大臣,他们是鳌拜,苏克萨哈,索尼和遏必隆。他们四个人都是当时朝中的中流砥柱,四个人之间相互制约,维持稳定,有利于权力的制衡。但事实证明,这四位辅政大臣并不能一条心地辅助康熙。
顺治皇帝
正文
其中的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对权力有着极大的爱好,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屡次陷害无辜的人,消除异己。康熙六年七月,苏克萨哈上奏请求解除辅政大臣的职务,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此时的鳌拜并不想交出手中的权力,便联合班布尔善诬陷苏克萨哈,罗织了24项罪名,最终苏克萨哈被执行绞刑。
鳌拜
当时的遏必隆为了自保,不敢反对鳌拜,这也导致了鳌拜一人独掌大权,这时候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出现在了康熙的身边,很快他就从宫里的三等侍卫晋升为一等侍卫。后来在康熙七年索额图升职为吏部侍郎,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康熙训练的侍卫在宫中拿下,从这以后康熙才得以亲政,这其中不仅仅是康熙聪慧果断,还有索额图的一份功劳。《清史稿》记载,康熙七年,索额图授吏部侍郎,可到了康熙八年五月,索额图请求官复原职,复为一等侍卫。这意思就是,索额图升官一年后,主动提出辞职,回到了康熙身边做一个侍卫。
索额图
看起来是做吏部侍郎是升职了,但是吏部侍郎是大臣不能随时待在皇帝身边,但是侍卫可以,索额图回到侍卫的位置可以随时待在康熙身边听候差遣,为康熙保驾护航。可以说没有索额图的鼎力支持康熙不一定会这么轻易地扳倒鳌拜,毕竟鳌拜在朝中经营多年,其党羽早已根深蒂固,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支持他,即使是抓住了鳌拜,朝中的局势也难以掌控,但是索额图利用自己父亲索尼的联系,控制住了皇宫内的禁军,让鳌拜手下的人没办法调动军队,这才保证了鳌拜一党被一网打尽的计划完美实施。
在鳌拜被扳倒之后,索额图因功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一年后,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掌握朝廷大权,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索额图接连升官,站在了清帝国的权力巅峰,可以证明康熙皇帝对索额图的信任与赏识。
不久后,康熙又着手处理三藩的问题,在朝会上康熙提出了移除三藩的计划,当时的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和纳兰明珠附和康熙的想法,支持撤藩。康熙看见有人支持自己,便询问其他大臣的意见,但是其他人都没有表达看法。
但是当索额图发言说现在地方还不安定还不应当撤藩的时候,众臣才纷纷附和,索额图又在康熙面前怒斥索额图向皇帝进献谗言,耽误地方,应当把他拿下。
这时候的康熙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了,他认为明珠并没有索额图说得那样不堪,并且坚持撤藩的计划。后来三藩之乱被平定,康熙对大臣们说之前商议撤藩说:“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这时候康熙就已经注意到了索额图靠着自己的地位高培植自己的亲信与党羽,朝廷上下很多人都以他为首。康熙还发现索额图这个人内心狭隘,不是一个能容忍他人的人,若是让他独揽朝政,必然会是一介权臣。
索额图虽然做了一些让康熙不满意的事情,但是他早期帮助康熙的事情,康熙也没有忘记,加上他又是康熙的老丈人,只能旁敲侧击的敲打他,希望他能改变。到了康熙十九年,索额图以抱病回家休养为由,请求回家养老。康熙并没有同意,反而下旨安慰道。后来索额图被委以重任,前往黑龙江与沙俄谈判,签订了有名的《尼布楚条约》,让大清帝国的版图得以稳定,又跟着康熙征讨葛尔丹,在这些事情中,索额图获得了巨大的功劳,这也使得他的错愈加过分,甚至到了谋反的地步。
签订《尼布楚条约》
众所周知,康熙的寿命很长,当时的太子胤礽等了很久还没有即位,再加上他其他的兄弟都非常优秀,于是他就联合索额图准备干一票大的。
康熙也是一个仔细的人,他发现胤礽和索额图最近经常走在一起,好像在谋划什么大事,自己身边的人好像也都换了一副面孔,这让康熙感到了不安,以他的智慧很快联想到了索额图与胤礽,于是他直接下令先废除了太子,后来又将索额图拿下,关押在宗人府。
康熙下令严查太子与索额图的所作所为,但几个月下来却没有查出来任何消息。于是康熙下令所有人都不能去见索额图,很快没有食物来源的索额图就被活活饿伤。
得知消息的康熙大怒,喊道:“索额图,这几十年来我哪里对不住你,你却要谋反,甚至以绝食对抗朕,丢尽我大清的脸面,你是大清第一罪人。”没过多久又处伤他的儿子。
索尼一生为大清奉献,奠定了赫舍里家族的显赫地位。他的儿子索额图却自作自受,丢掉了家族的脸面。巧的是他们父子都活了67岁,可是之间的差距却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