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的老丈人要扶持太子谋反,却被康熙察觉饿伤

康熙的老丈人要扶持太子谋反,却被康熙察觉饿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4/2/29 16:56:05

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出家为僧,将皇位传给了只有8岁的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这时候顺治担心年幼的玄烨担当不了如此大任,为了天下稳定,选出了四个辅政大臣,他们是鳌拜,苏克萨哈,索尼和遏必隆。他们四个人都是当时朝中的中流砥柱,四个人之间相互制约,维持稳定,有利于权力的制衡。但事实证明,这四位辅政大臣并不能一条心地辅助康熙。

顺治皇帝

正文

其中的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对权力有着极大的爱好,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屡次陷害无辜的人,消除异己。康熙六年七月,苏克萨哈上奏请求解除辅政大臣的职务,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此时的鳌拜并不想交出手中的权力,便联合班布尔善诬陷苏克萨哈,罗织了24项罪名,最终苏克萨哈被执行绞刑。

鳌拜

当时的遏必隆为了自保,不敢反对鳌拜,这也导致了鳌拜一人独掌大权,这时候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出现在了康熙的身边,很快他就从宫里的三等侍卫晋升为一等侍卫。后来在康熙七年索额图升职为吏部侍郎,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康熙训练的侍卫在宫中拿下,从这以后康熙才得以亲政,这其中不仅仅是康熙聪慧果断,还有索额图的一份功劳。《清史稿》记载,康熙七年,索额图授吏部侍郎,可到了康熙八年五月,索额图请求官复原职,复为一等侍卫。这意思就是,索额图升官一年后,主动提出辞职,回到了康熙身边做一个侍卫。

索额图

看起来是做吏部侍郎是升职了,但是吏部侍郎是大臣不能随时待在皇帝身边,但是侍卫可以,索额图回到侍卫的位置可以随时待在康熙身边听候差遣,为康熙保驾护航。可以说没有索额图的鼎力支持康熙不一定会这么轻易地扳倒鳌拜,毕竟鳌拜在朝中经营多年,其党羽早已根深蒂固,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支持他,即使是抓住了鳌拜,朝中的局势也难以掌控,但是索额图利用自己父亲索尼的联系,控制住了皇宫内的禁军,让鳌拜手下的人没办法调动军队,这才保证了鳌拜一党被一网打尽的计划完美实施。

在鳌拜被扳倒之后,索额图因功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一年后,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掌握朝廷大权,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索额图接连升官,站在了清帝国的权力巅峰,可以证明康熙皇帝对索额图的信任与赏识。

纳兰明珠

不久后,康熙又着手处理三藩的问题,在朝会上康熙提出了移除三藩的计划,当时的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和纳兰明珠附和康熙的想法,支持撤藩。康熙看见有人支持自己,便询问其他大臣的意见,但是其他人都没有表达看法。

但是当索额图发言说现在地方还不安定还不应当撤藩的时候,众臣才纷纷附和,索额图又在康熙面前怒斥索额图向皇帝进献谗言,耽误地方,应当把他拿下。

这时候的康熙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了,他认为明珠并没有索额图说得那样不堪,并且坚持撤藩的计划。后来三藩之乱被平定,康熙对大臣们说之前商议撤藩说:“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这时候康熙就已经注意到了索额图靠着自己的地位高培植自己的亲信与党羽,朝廷上下很多人都以他为首。康熙还发现索额图这个人内心狭隘,不是一个能容忍他人的人,若是让他独揽朝政,必然会是一介权臣。

索额图虽然做了一些让康熙不满意的事情,但是他早期帮助康熙的事情,康熙也没有忘记,加上他又是康熙的老丈人,只能旁敲侧击的敲打他,希望他能改变。到了康熙十九年,索额图以抱病回家休养为由,请求回家养老。康熙并没有同意,反而下旨安慰道。后来索额图被委以重任,前往黑龙江与沙俄谈判,签订了有名的《尼布楚条约》,让大清帝国的版图得以稳定,又跟着康熙征讨葛尔丹,在这些事情中,索额图获得了巨大的功劳,这也使得他的错愈加过分,甚至到了谋反的地步。

签订《尼布楚条约》

众所周知,康熙的寿命很长,当时的太子胤礽等了很久还没有即位,再加上他其他的兄弟都非常优秀,于是他就联合索额图准备干一票大的。

康熙也是一个仔细的人,他发现胤礽和索额图最近经常走在一起,好像在谋划什么大事,自己身边的人好像也都换了一副面孔,这让康熙感到了不安,以他的智慧很快联想到了索额图与胤礽,于是他直接下令先废除了太子,后来又将索额图拿下,关押在宗人府。

康熙下令严查太子与索额图的所作所为,但几个月下来却没有查出来任何消息。于是康熙下令所有人都不能去见索额图,很快没有食物来源的索额图就被活活饿伤。

得知消息的康熙大怒,喊道:“索额图,这几十年来我哪里对不住你,你却要谋反,甚至以绝食对抗朕,丢尽我大清的脸面,你是大清第一罪人。”没过多久又处伤他的儿子。

索尼一生为大清奉献,奠定了赫舍里家族的显赫地位。他的儿子索额图却自作自受,丢掉了家族的脸面。巧的是他们父子都活了67岁,可是之间的差距却如此之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武则天洞房那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跟武则天的关系,曾仕强唐太宗武则天,武则天当时是嫁给唐太宗了吗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美若天仙,便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从她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武则天有多么漂亮!入宫之后,武则天被安排侍寝,心里非常高兴,本想因此地位上升,但是没想到居然在侍寝之际,一道大雷劈在他们的婚房之上,房梁瞬间塌了。武则天下意识地推开了李世民,躲开了

  • 浅析唐代守选专设起始时间考制度,人才选拔的“停年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强大,还有被视为封建王朝中璀璨瑰宝的科举制的发展。图源网络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对科举制的完善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有着“停年格”之称的守选制度,一经推出,极大地推动封建王朝中对官员及人才的优选优用。不过,如此前所未有的新制度,是如何产生并运用实际的?又如何给

  • 秦桧后人成清朝状元,在岳飞坟墓前作了一句诗,在场众人拍手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岳飞与秦桧生平简介,为啥秦桧不杀岳飞就不用学英语,秦桧子孙在岳飞墓前写诗

    前言乾隆年间,有一名为秦大士的才子高中状元,被乾隆皇帝亲自召见。秦大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且难得的是德才兼备,与之交谈,令人如沐春风。如此出类拔萃的人才,却并没能让乾隆皇帝满意。究其原因,秦大士乃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后人,家族历史实在算不得荣耀。秦桧的后人成了清朝的状元,这难免让人颇为感慨。而秦大士也

  • “天下之道途,毕出于邦畿之内”,唐代邮驿体系究竟有多完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与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交通和通讯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核心命脉,只有条条大路都通往“罗马”,老百姓才能真正有机会到达“罗马”。(唐朝疆域)在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的唐

  • 一家三院士,九娃皆才俊,梁启超的娃个个牛,因为有个顽皮的老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梁启超简介,梁启超的父亲是谁,梁启超他奶奶的聊天记录

    我们都知道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头衔可多了:有我们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我们近代维新派代表和新法家代表。表面看上去梁启超是个博学鸿儒,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你可能认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毕竟那么大的人物啊,肯定很有范。等你《梁启超家书》之后,你就不会这样想了。他在30年所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拥后宫佳丽,为何非要将李元吉之妻带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害伤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李世民甚至还将这两人的孩子也害伤了,而这两个人,都跟他是亲兄弟。当时的李世民,还做了一件让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他将李元吉的女子杨氏给带回了后宫,甚至还跟杨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李世民身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应该是不缺美人的呀,那

  •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成就了千古绝对 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是我们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并且一生无大病大灾。如果他愿意,他也可以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是运气最好的皇帝,前面爷爷和爹历尽千辛万苦,打造了一个盛世交给他。而他,在25岁正盛年时继位,顺顺当当,没有人和他争皇位。他还拥有各种各样的爱情。他在宫里有令妃,宫外有夏雨荷,有龙凤店……我

  • 通过李白与宁毅两个奇葩,来看一看,古代赘婿想要出头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赘婿宁毅手下大将都谁,赘婿txt全本宁毅,欧阳修举荐过李白吗

    能像宁毅一般走上人生巅峰的古代赘婿大多都有一技之长和真本领,因此能够在史册上留下姓名的赘婿往往都是极富盛名的人物,比如说诗仙李白、民族英雄左宗棠、清太祖努尔哈赤、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子牙以及一鸣惊人淳于髡(kūn)。诗仙李白和其他做赘婿的古人不太一样,在入赘之前,他就已经名扬天下了。在他的眼中,名

  • 康熙临终前几天做了啥?一共谋划三件秘事,每一件都影响清朝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是一位果敢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平三藩、灭鳌拜、澎湖海战、一统台湾,他重视民族关系,重视休养生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康熙的儿子也是个顶个的人才。但是不论他的孩子多么有才,这帝王之位只能有一个,因此康熙年间,朝中九子夺嫡的情况尤为惨烈。康熙皇帝公元1722年的冬天,这位风光一世的皇帝

  • 历史上“最冷血的皇帝”,比李世民还要残忍,杀掉自己百名亲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掉对自己不利的人,或者有可能威胁到皇位的人,这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不就是如此,他不是长子,但是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最后拿下了皇位,逼着李渊退位,而他的那些兄弟也都离去了,不仅如此还有十个侄子也没有能活命,也是这样哪怕李世民把唐朝治理的再好,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还是褒贬不一的。而小编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