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出生在北周时期,祖父李虎是北周元勋,后来被追封为唐国公。由于父亲早逝,李渊在七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唐国公,年纪轻轻便成为一方诸侯。隋文帝时任千牛备马(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隋炀帝即位时升至二品,任山西太原留守。他和隋朝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皇亲国戚,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造反的,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一旦造反失败,那就是灭顶之灾。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他造反隋朝的根本原因。
李渊
“杨氏将灭,李氏兴盛”的传言,令李渊忧心忡忡。
相传,隋炀帝杨广在一场大洪水的梦境中,整个长安城都被洪水淹没。只有三棵李树完好无损,树上结满了果实。隋炀帝在梦中醒来,命术士给他解梦,术士说这是不祥的征兆,李姓水之人要称霸天下。于是流传着“杨氏将灭,李氏兴盛”的预言。
除了李穆一家外,李渊和李密都是被怀疑的对象,为什么偏偏要灭掉李穆一族?
李穆,北魏北周隋朝三朝重臣,隋朝元勋。当年助隋文帝杨坚,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司徒,一家老小皆得皇帝宠爱,几乎人人为官,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万人羡慕,那时候绝对是大家族。隋炀帝即位后,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在朝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李穆离去后,他的爵位不传于他的儿子,而由他的嫡孙李筠继承。李筠继承了祖父的位置后,有些心高气傲,李穆的次子李浑对他很是嫉妒,于是李浑就和另外一个外甥一起杀了李筠,然后嫁祸给了其他人。只是李穆子孙众多,就算李筠伤去,也未必有机会继承王位。
于是李浑和隋炀帝最宠爱的小舅子宇文述达成了协议,表示只要李浑能承爵,他就会将李家的一半赋税交给他,可当他成功获得爵位时,他却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这让宇文述怒火中烧,他以“杨氏将亡,李氏将会崛起”为借口,揭穿李浑图谋不轨,李穆一家被隋炀帝灭门。
这件事,让所有人都知道了隋炀帝是多么的无能。远在海外的李渊得知此事后,更是惶恐不安,寝食难安,为了让隋炀帝不再怀疑他,他便故意放纵自己,酗酒、受贿、出入妓院。还搜集了大量的金钱和贵重的玩意儿,献给隋炀帝,隋炀帝渐渐地觉得李渊只是一个酒色庸碌、无能之辈,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这也就没有了怀疑。
在李渊的心中,隋炀帝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谁知道他会不会步李浑的后尘?其他人也劝李渊,隋炀帝不是什么好皇帝,应该借此机会造反,但李渊没有多说什么。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李渊心中就有一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马邑郡大败,李渊已经没有了退路。出兵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渊于公元617年升为太原守将。李渊在这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想不到“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这句话应验了,李渊李家王朝将在乱世中崛起。
李渊任太原守将不久,突厥北方入侵,不久便将马邑郡包围。李渊派人抵抗,却被突厥打败。马邑郡战败的消息传回江都,隋炀帝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李渊捉拿,押往江都。听到隋炀帝要捉拿自己问罪,李渊顿时慌了神,因为按照隋朝律法,一旦战败,将会受到惩罚,但李渊却担心隋炀帝会借机处伤自己,隋炀帝杨广生性多疑,再加上杨氏将亡,李氏将兴,李渊可不想步李浑后尘。
所谓置之伤地而后生,倒不如趁机揭竿而起,举义旗,总好过被杨广处伤。现在李渊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他决定出兵平隋。就在隋炀帝准备出兵之时,隋炀帝派使者来到晋阳,出人意料地让隋炀帝赦免了李渊的罪责,并让他恢复官职,继续执掌山西。也许考虑到如果此时杀了李渊,山西一定会大乱。再等等看吧。
虽然隋炀帝赦免了李渊,但是李渊并没有放弃反叛隋朝的想法,因为他知道,隋炀帝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如果这一次不杀了他,那么下一次,又会有什么好运气呢?与其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掌握自己的命运。再说了,既然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所有人都知道,一旦这个秘密泄露出去,李氏家族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李渊看来,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要出兵,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老冯看来,李渊起兵,并非他早有预谋,也非偶然,若非一系列事情将他推上前台,他这位唐国公依然是一方诸侯。如果不是杨广作伤,把李渊逼上了绝路,他根本看不到大唐的未来。
总之,我不想反抗,但我别无选择。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