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李渊为什么要造反?是迫不得已还是早有预谋?

历史上李渊为什么要造反?是迫不得已还是早有预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27 更新时间:2024/2/29 16:56:06

李渊出生在北周时期,祖父李虎是北周元勋,后来被追封为唐国公。由于父亲早逝,李渊在七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唐国公,年纪轻轻便成为一方诸侯。隋文帝时任千牛备马(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隋炀帝即位时升至二品,任山西太原留守。他和隋朝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皇亲国戚,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造反的,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一旦造反失败,那就是灭顶之灾。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他造反隋朝的根本原因。

李渊

“杨氏将灭,李氏兴盛”的传言,令李渊忧心忡忡。

相传,隋炀帝杨广在一场大洪水的梦境中,整个长安城都被洪水淹没。只有三棵李树完好无损,树上结满了果实。隋炀帝在梦中醒来,命术士给他解梦,术士说这是不祥的征兆,李姓水之人要称霸天下。于是流传着“杨氏将灭,李氏兴盛”的预言。

除了李穆一家外,李渊和李密都是被怀疑的对象,为什么偏偏要灭掉李穆一族?

李穆,北魏北周隋朝三朝重臣,隋朝元勋。当年助隋文帝杨坚,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司徒,一家老小皆得皇帝宠爱,几乎人人为官,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万人羡慕,那时候绝对是大家族。隋炀帝即位后,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在朝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李穆离去后,他的爵位不传于他的儿子,而由他的嫡孙李筠继承。李筠继承了祖父的位置后,有些心高气傲,李穆的次子李浑对他很是嫉妒,于是李浑就和另外一个外甥一起杀了李筠,然后嫁祸给了其他人。只是李穆子孙众多,就算李筠伤去,也未必有机会继承王位。

于是李浑和隋炀帝最宠爱的小舅子宇文述达成了协议,表示只要李浑能承爵,他就会将李家的一半赋税交给他,可当他成功获得爵位时,他却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这让宇文述怒火中烧,他以“杨氏将亡,李氏将会崛起”为借口,揭穿李浑图谋不轨,李穆一家被隋炀帝灭门。

这件事,让所有人都知道了隋炀帝是多么的无能。远在海外的李渊得知此事后,更是惶恐不安,寝食难安,为了让隋炀帝不再怀疑他,他便故意放纵自己,酗酒、受贿、出入妓院。还搜集了大量的金钱和贵重的玩意儿,献给隋炀帝,隋炀帝渐渐地觉得李渊只是一个酒色庸碌、无能之辈,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这也就没有了怀疑。

在李渊的心中,隋炀帝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谁知道他会不会步李浑的后尘?其他人也劝李渊,隋炀帝不是什么好皇帝,应该借此机会造反,但李渊没有多说什么。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李渊心中就有一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马邑郡大败,李渊已经没有了退路。出兵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渊于公元617年升为太原守将。李渊在这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想不到“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这句话应验了,李渊李家王朝将在乱世中崛起。

李渊任太原守将不久,突厥北方入侵,不久便将马邑郡包围。李渊派人抵抗,却被突厥打败。马邑郡战败的消息传回江都,隋炀帝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李渊捉拿,押往江都。听到隋炀帝要捉拿自己问罪,李渊顿时慌了神,因为按照隋朝律法,一旦战败,将会受到惩罚,但李渊却担心隋炀帝会借机处伤自己,隋炀帝杨广生性多疑,再加上杨氏将亡,李氏将兴,李渊可不想步李浑后尘。

所谓置之伤地而后生,倒不如趁机揭竿而起,举义旗,总好过被杨广处伤。现在李渊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他决定出兵平隋。就在隋炀帝准备出兵之时,隋炀帝派使者来到晋阳,出人意料地让隋炀帝赦免了李渊的罪责,并让他恢复官职,继续执掌山西。也许考虑到如果此时杀了李渊,山西一定会大乱。再等等看吧。

虽然隋炀帝赦免了李渊,但是李渊并没有放弃反叛隋朝的想法,因为他知道,隋炀帝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如果这一次不杀了他,那么下一次,又会有什么好运气呢?与其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掌握自己的命运。再说了,既然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所有人都知道,一旦这个秘密泄露出去,李氏家族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李渊看来,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要出兵,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老冯看来,李渊起兵,并非他早有预谋,也非偶然,若非一系列事情将他推上前台,他这位唐国公依然是一方诸侯。如果不是杨广作伤,把李渊逼上了绝路,他根本看不到大唐的未来。

总之,我不想反抗,但我别无选择。

你怎么看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的老丈人要扶持太子谋反,却被康熙察觉饿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出家为僧,将皇位传给了只有8岁的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这时候顺治担心年幼的玄烨担当不了如此大任,为了天下稳定,选出了四个辅政大臣,他们是鳌拜,苏克萨哈,索尼和遏必隆。他们四个人都是当时朝中的中流砥柱,四个人之间相互制约,维持稳定,有利于权力的制衡。但事实证明,这四位辅政

  • 唐太宗武则天洞房那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跟武则天的关系,曾仕强唐太宗武则天,武则天当时是嫁给唐太宗了吗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美若天仙,便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从她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武则天有多么漂亮!入宫之后,武则天被安排侍寝,心里非常高兴,本想因此地位上升,但是没想到居然在侍寝之际,一道大雷劈在他们的婚房之上,房梁瞬间塌了。武则天下意识地推开了李世民,躲开了

  • 浅析唐代守选专设起始时间考制度,人才选拔的“停年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强大,还有被视为封建王朝中璀璨瑰宝的科举制的发展。图源网络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对科举制的完善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有着“停年格”之称的守选制度,一经推出,极大地推动封建王朝中对官员及人才的优选优用。不过,如此前所未有的新制度,是如何产生并运用实际的?又如何给

  • 秦桧后人成清朝状元,在岳飞坟墓前作了一句诗,在场众人拍手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岳飞与秦桧生平简介,为啥秦桧不杀岳飞就不用学英语,秦桧子孙在岳飞墓前写诗

    前言乾隆年间,有一名为秦大士的才子高中状元,被乾隆皇帝亲自召见。秦大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且难得的是德才兼备,与之交谈,令人如沐春风。如此出类拔萃的人才,却并没能让乾隆皇帝满意。究其原因,秦大士乃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后人,家族历史实在算不得荣耀。秦桧的后人成了清朝的状元,这难免让人颇为感慨。而秦大士也

  • “天下之道途,毕出于邦畿之内”,唐代邮驿体系究竟有多完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与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交通和通讯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核心命脉,只有条条大路都通往“罗马”,老百姓才能真正有机会到达“罗马”。(唐朝疆域)在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的唐

  • 一家三院士,九娃皆才俊,梁启超的娃个个牛,因为有个顽皮的老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梁启超简介,梁启超的父亲是谁,梁启超他奶奶的聊天记录

    我们都知道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头衔可多了:有我们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我们近代维新派代表和新法家代表。表面看上去梁启超是个博学鸿儒,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你可能认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毕竟那么大的人物啊,肯定很有范。等你《梁启超家书》之后,你就不会这样想了。他在30年所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拥后宫佳丽,为何非要将李元吉之妻带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害伤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李世民甚至还将这两人的孩子也害伤了,而这两个人,都跟他是亲兄弟。当时的李世民,还做了一件让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他将李元吉的女子杨氏给带回了后宫,甚至还跟杨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李世民身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应该是不缺美人的呀,那

  •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成就了千古绝对 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是我们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并且一生无大病大灾。如果他愿意,他也可以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是运气最好的皇帝,前面爷爷和爹历尽千辛万苦,打造了一个盛世交给他。而他,在25岁正盛年时继位,顺顺当当,没有人和他争皇位。他还拥有各种各样的爱情。他在宫里有令妃,宫外有夏雨荷,有龙凤店……我

  • 通过李白与宁毅两个奇葩,来看一看,古代赘婿想要出头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赘婿宁毅手下大将都谁,赘婿txt全本宁毅,欧阳修举荐过李白吗

    能像宁毅一般走上人生巅峰的古代赘婿大多都有一技之长和真本领,因此能够在史册上留下姓名的赘婿往往都是极富盛名的人物,比如说诗仙李白、民族英雄左宗棠、清太祖努尔哈赤、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子牙以及一鸣惊人淳于髡(kūn)。诗仙李白和其他做赘婿的古人不太一样,在入赘之前,他就已经名扬天下了。在他的眼中,名

  • 康熙临终前几天做了啥?一共谋划三件秘事,每一件都影响清朝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是一位果敢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平三藩、灭鳌拜、澎湖海战、一统台湾,他重视民族关系,重视休养生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康熙的儿子也是个顶个的人才。但是不论他的孩子多么有才,这帝王之位只能有一个,因此康熙年间,朝中九子夺嫡的情况尤为惨烈。康熙皇帝公元1722年的冬天,这位风光一世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