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考不中的曾国藩,给我的深刻启示

六考不中的曾国藩,给我的深刻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1/19 12:40:00

曾国藩被很多人称为是可以和孔子阳明齐名的“圣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将为帅为相一完人”。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猛人,你一定想不到的是:他曾经参加了六次秀才考试,居然都没有考中!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他的一生贯穿了清末的道光咸丰同治三朝。

那是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鸦片战争、列强入侵、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他以一己之力,在无兵、无饷、无军事经验的条件下,克服重重苦难,建立湘军,终于击败太平天国,为如鲠在喉的清朝延续生命六十年。

因此他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他培养出的学生幕僚占据着晚清的政治舞台,甚至影响到整个民国。他被人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将为帅为相一完人”。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猛人,你一定想不到的是:他曾经参加了六次秀才考试都没有考中!

清代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试考中是秀才,乡试中榜叫举人,会试过关叫进士,就可以做官了。殿试是皇帝亲子主持的考试,目的是对会试合格的人才再做一次筛选,我们熟知的状元、榜样、探花都是通过殿试产生的。

殿试中的部分优秀人才可以进入翰林院,俗称叫“点翰林”,主要负责替皇帝写诏书、陪皇子们读书、编写史书等工作。

翰林们官阶高、工作清闲,职场前景还超好,最重要的是,对十分看重“盖棺定论”的古人来说,只有拥有翰林背景的官员,死后的谥号中才可能被赐“文”字。

曾国藩呢?先剧透一下:曾国藩考中了翰林,他的谥号是“文正”。

不对呀,前面不是说他考秀才六次都没考中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幼年时的曾国藩,被爷爷和爸爸寄予十二分的厚望。因为老曾家从宋朝开始,五六百年了,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不要说出个做官的人,就是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中。所以到了爷爷这一辈,发誓要供出个读书当官的孩子。

可是,读书当官哪有那么容易,很多人穷尽一生,连个秀才都没中,这是普遍现象。曾国藩的爸爸历经17次考试、在43岁那年才终于考中秀才!

而这一年,曾国藩和爸爸同入考场。放榜后,曾爸爸过关了,中秀才了,高兴的不得了!小曾呢?对不起,落榜了!而且这已是他第六次秀才考试落榜了!

清代科举考试场所 - 号舍

难道自己也要步老爸的后尘?曾国藩不禁落寞伤感,此时,更打击他的是,他的答卷被“悬牌批责”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被考官当作反面教材张贴公布了。理由是文理不通。就是文章没有逻辑,不知道你到底想说啥。

被“悬牌批责”,这在当时相当于是游街示众,基本上是全省读书人都知道了。羞愧难当啊!换做一般人,仅存的一点自信肯定早被打击没了,认定自己不是读书这块料!不行回家种地吧!

曾国藩深受刺激,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黯然伤神了好久。

这时,遗传在骨子里的老曾家的倔劲又上来了!曾国藩的爷爷是一个特别倔强的人!老头平生有“三不信”:不信算命的地仙、不信医生、不信和尚道士。只相信人定胜天!别人能做到的,凭啥我做不到!就是凭着这股子倔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曾爷爷勤劳致富,家庭也从贫下中农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地主!

爷爷深深影响着曾国藩。于是,很快他就开始反思、琢磨:考官说我文理不通,到底哪里不通呢?他把自己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不断琢磨。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屡次失败,主要原因在于长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曾国藩开蒙后,很长时间都是父亲亲自教授。而父亲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死记硬背”。

这虽然给曾国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禁锢了他的灵性,行文四平八稳,但是笔力孱弱,缺乏打动人的地方!

曾国藩不断总结后,开始在文章布局、气势上下功夫,终于在第七次考中秀才。一通百通,掌握了应试技巧的曾国藩,就想开了挂一样,第二年又中了举人,此后中进士、点翰林,而且文章深受道光皇帝喜爱!

他的考场经历,激励着近代以来的无数读书人。每每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都会联想到曾国藩的六考不中。

他让我深深明白:核心问题 + 刻意练习 = 突破卡点

在一个地方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人生最怕的是没有思考的努力、没有总结的勤奋!

只要你想升级就一定会遇到卡点,不然为啥叫突破呢?

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场上,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打破亚洲纪录,并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昂首挺进决赛。

这是该项目设立以来,决赛圈首次出现黄种人的身影。苏炳添不仅实现了奥运会前的梦想,更是当之无愧为“亚洲之光”、“亚洲飞人”。

日本记者感慨说:“真的很兴奋,太棒了,日本选手可能未来10年也跑不出这样的成绩。”

然而,此时的苏炳添已经32岁“高龄”,而且为了这一天,他曾经赌上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原来,之前他一直是用右脚起跑,渐渐发现最高纪录一直卡在瓶颈,无法取得突破。

直到外籍教练发现他天生的起跑脚应该是左脚。于是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

要么“将错就错”,继续用右脚起跑。可能成绩无法提升,但这确是个稳妥的选择。

要么“一切从头开始”,更换起步脚为左脚。成绩虽然有提升空间,但却意味着要放弃之前十多年的肌肉记忆,风险巨大。

苏炳添选择了后者,决定放手一搏。

这个过程的困难可想而知,就像我们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突然有一天要改成左手一样。

但苏炳添做好了心理准备,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他经年累月对每一个动作去刻意练习,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提升,速度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并实现突破:

2015年尤金站比赛,他跑进10秒,用时9.99秒;

2017年尤金站比赛,又跑出了9.92秒;

2018年,马德里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和巴黎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苏炳添连续跑出9.91秒的个人最好成绩;

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跑出了逆天的9.83秒,一战“封神”。

苏炳添是一个逆天改命的典型。他和曾国藩一样,告诉我们:在核心问题上刻意练习,可以助力我们,实现突破,从优秀到卓越。

朋友,你觉得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素直系孙子杨台,在伯父杨玄感谋反失败后,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代杨素简介,杨台,军粮城杨台杜俊亮案件

    唐朝建立后,杨台和姐姐才敢冒头,向李渊上表自己和姐姐的经历,希望不要追究他们,当时的李世民还是秦王呢,可能这个时候,他的姐姐和他一同进入了秦王府,姐姐成了李世民的妾室,而杨台成了李世民的侍从官员。就这样姐弟两个,从前朝谋反的遗孤,光明正大的显露在人前。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帝宝座,杨台姐姐

  • 被顺治掘墓开棺鞭尸的多尔衮到底有无谋逆之心?孝庄是否下嫁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尔衮简介与孝庄,多尔衮死后顺治杀其家人了吗,多尔衮去世时孝庄多少岁

    得此下场,很多人归罪为他想当皇帝、日常不把顺治皇帝放在眼里、还睡了人家皇上的妈妈孝庄。多尔衮是否真有叛逆之心?孝庄是否真的下嫁给了多尔衮呢?多尔衮和孝庄少年得志的多尔衮在努尔哈赤伤后,与皇太极争夺后金汗位失败,其母阿巴亥也被皇太极赐伤殉葬,内心的不甘和愤怒可想而知。多尔衮通过卓著的战功,逐渐获得皇太

  • 历史上武则天14岁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武则天害怕被清算非常怂的自废封号了,就差没废除皇帝的名号了,还是她儿子觉得废除她的皇帝之位的话自己继位后需要更多的工作量来表明自己的正统所性以才承认她皇帝的合法性,她是绝对不敢表示自己对李世民有什么不满的,她甚至在李治活着时也不敢跟李治对着干,驯马事件就是单纯的一个不受宠的妃子为了吸引皇帝的注

  • 唐玄宗潇洒成性执拗娶子妇,李林甫口蜜腹剑蓄谋败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玄宗为啥重用李林甫,李林甫口蜜腹剑大结局,唐玄宗宰相李林甫

    唐玄宗与李玉环口蜜腹剑李林甫安史之乱贼首安禄山第一推手史思明安史之乱场景唐玄宗潇洒成性执拗娶子妇,李林甫口蜜腹剑蓄谋败江山——刘福新读史札记杨氏系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儿媳妇。杨氏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徙居蒲州永乐县的独头村。父名玄琰,曾为蜀州司户。玉环生自任所,幼即丧父,寄养叔父家。开元二十二年十一

  • 蒙古往事:成吉思汗子孙不敌也先的子孙!喀尔喀蒙古被逼投奔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蒙古成吉思汗被异族征服,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关系,成吉思汗及蒙古史

    在上一篇小哥(准噶尔汗国是如何达到极盛状态的?我们从一位蒙古大汗的贪婪讲起)中,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爱恨情仇,重点讲述了土谢图汗与噶尔丹之间的仇恨起源,而今天的这篇小哥,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准噶尔汗国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战争经过。战争开始前的势力分布图战争开始公元1688年春,准噶尔汗国

  • 李元霸打不赢的3位隋唐好汉,第二位实力超群,却不如弟弟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唐中有几人可以挡住李元霸,隋唐力大无穷的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18好汉之一吗

    李元霸作者为何要虚构“李元霸”这个人物?读者朋友们可能认为李元霸是隋唐中最厉害的存在,然而事实上,他并非第一,因为隋唐的英雄们个个身怀绝技,武艺其实也不相上下,若是实打实的计算,李元霸绝对不是第一,至于为什么虚构出李元霸这么个堪称“牛批”的角色,其实也是为了与他的历史背景相对应,你们想啊,李元霸是隋

  • 民间传说雍正登基之谜:是合法即位?还是密谋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乾认为雍正篡位,香港电影雍正篡位片段,民间传说雍正弑父篡位

    雍正杀父一说是难以成立的。经过众多学者对于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康熙深通医道,对医学和药学很有研究,并且,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敬一碗有毒的人参汤,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敬得上的,还有人要试药的,所以雍正用人参汤把他父亲毒伤,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第二种说法:雍正串通‬掌管京师兵权的国‬舅‬隆科多,篡改了遗诏‬。

  • 为何说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最想对付的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建成为啥路过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视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怎么样了

    ① 李渊的烦恼自古以来皇位的传承都是立嫡立长,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可以用顺理成章来形容。只是没想到在后来的统一战中,二儿子李世民功高震主,风头完全盖过了皇太子,甚至盖过了自己。面对战无不胜的二儿子李世民,李渊一开始是非常欣慰的,授予李世民前无古人的称号“天策上将”。欣慰过了头,也就变成了忌惮

  • 清朝能造出军舰,为何民国连火炮都造不了?难道民国还不如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民国时期自己造的军舰,t92火炮,晚清的军舰能造吗

    1918年,我国江南制造局为美国人建造了4艘万吨轮,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造的最大的船,也是中国从未签订过的最大的造船合同。清朝末年,由于戊戌变法以及洋务运动,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先觉者提出了“学以夷技以制夷的救国理论。并得到了当时一批开明的务实大臣的支持,当时两江总督李鸿章就禀报朝廷成立了江南制造局。

  • 历史上李渊为什么要造反?是迫不得已还是早有预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出生在北周时期,祖父李虎是北周元勋,后来被追封为唐国公。由于父亲早逝,李渊在七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唐国公,年纪轻轻便成为一方诸侯。隋文帝时任千牛备马(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隋炀帝即位时升至二品,任山西太原留守。他和隋朝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皇亲国戚,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造反的,除非是万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