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小哥(
准噶尔汗国是如何达到极盛状态的?我们从一位蒙古大汗的贪婪讲起
)中,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爱恨情仇,重点讲述了土谢图汗与噶尔丹之间的仇恨起源,而今天的这篇小哥,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准噶尔汗国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战争经过。
战争开始前的势力分布图
战争开始
公元1688年春,准噶尔汗国大汗——噶尔丹以土谢图汗伤害自己亲弟弟和使节团的名义发起复仇之战,突然率领三万劲旅越过杭爱山征讨喀尔喀蒙古,并扬言所借国外兵将至,而土谢图汗等喀尔喀蒙古王公则猝不及防。
注意看地图上的势力分布
当时土谢图汗的大部分军队都在色楞格斯克与殖民的沙俄军队对峙,身边兵弱将寡,猝不及防之下,成吉思汗的子孙不敌也先的子孙,其组织的5000名士兵刚一与准噶尔人遭遇,就被打得大败,军队统帅仅以身免,其部众或遭俘杀、或逃散。之后土谢图汗率部败退,溃卒部民弥漫山谷,昼夜不绝。
噶尔丹随即分兵两路,一路由其亲率,越土拉河,直趋克鲁伦,乘势一举击溃了车臣汗部,劫掠其牧地,另一路则由丹津鄂木布率领,直抵额尔德尼昭,企图擒获驻扎在当地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为人质,但结果却让活佛提前跑掉了,气的准噶尔人一把火烧掉了额尔德尼昭泄愤。
1688年3月,为了更好地在喀尔喀蒙古建立统治,噶尔丹开始实行招降安抚新规,将劫掠的一部分牛羊财物归还给投降的喀尔喀蒙古贵族。
注意准噶尔汗国的势力范围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的收获很大,但让噶尔丹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场征服战争中,他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阻挠,首先最令噶尔丹难受的一点就是,当地的蒙古人在宗教上并不亲近他,他的前活佛身份和达赖的支持在当地并不是特别好使,既不能影响蒙古上层,也不能让普通蒙古牧民心服口服。
这是因为喀尔喀的蒙古人信奉别的活佛,有着自己的宗教领袖,这位活佛就是土谢图汗的亲弟弟——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简称哲布尊丹巴,乃是漠北蒙古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世系,属格鲁派),而且人家还有清政府的支持,因此在噶尔丹这个过江猛龙不守规矩到喀尔喀蒙古抢地盘时,当地的蒙古宗教贵族和封建贵族们大都站出来与准噶尔人相争,怎奈实力不济,实在打不过勇猛的准噶尔人。
而除了当地的蒙古王公们不配合外,沙俄还趁着喀尔喀蒙古人战败之机,向其上层人物威逼利诱,劝他们投降俄国以寻求保护。一些蒙古王公对沙俄的提议动心了,开始商量着去投奔沙俄,但是在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倡议下,喀尔喀蒙古王公们最终决定举旗投清。
毕竟清朝皇帝虽然之前不许喀尔喀蒙古人主动攻击准噶尔汗国,错失了战机,后来噶尔丹打过来时也不主动发兵救援,让一些蒙古王公心怀不满,但是清朝皇帝非常强大,比噶尔丹还要强大,而且还很尊崇喇嘛教,对蒙古人也很友善,一直以来对蒙古各部都多加照顾。于是喀尔喀蒙古诸部的首领们最终决定举部内迁,他们一边扔下肥沃的草原,组织十数万部众兵分多路南下涌入内蒙古,以寻求庇护,一边向清廷告急求援:
“(土谢图汗)臣自昔诚心职贡,以为或遇勍敌,至于危机,希得救援,今噶尔丹兴兵攻我,事势危急,我兵虽少,且与噶尔丹一战决之,恐不能御,伏乞天朝发兵救援。”
收到蒙古草原消息的康熙帝一边接纳难民,将其安置在苏尼特部牧地(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右旗一带),一边命令内蒙古的翁牛特、巴林、克西克腾、四子部落等派兵暂驻苏尼特一带防守,这既是为了防护噶尔丹,也是为了监督这些难逃的喀尔喀蒙古人,防止其作乱。
但康熙帝却绝口不提派兵支援喀尔喀蒙古人的事,因为这与清朝的利益存在冲突,其中的猫腻以后单独出一篇小哥介绍。
3月份时,康熙帝遣使责问噶尔丹为何擅自开战,要求他结束战争,噶尔丹对清廷使者很是礼遇,不过却没有罢兵,而是将战争责任全推给土谢图汗,请求康熙帝交出战犯土谢图汗:
“倘折卜尊丹巴往投皇上,或拒而不纳,或擒之畀我。”
清朝军队
否则自己绝不放弃战争,绝不接受调停,而只要清廷交出战犯土谢图汗,那么噶尔丹就愿意在佛像面前发誓,自此不与清有军事冲突。但是康熙帝在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拒绝了噶尔丹的提议,这得到了喀尔喀蒙古部众的感激。
3月14日,得知噶尔丹兵已至呼伦贝尔地方,康熙帝命盛京(今沈阳)兵1000名,会合科尔沁部兵1万开始紧急布防。
3月份时,看着清廷的动作,噶尔丹随后由呼伦贝尔撤走,并好巧不巧地在鄂罗会诺尔与土谢图汗部遭遇,随后展开决战,双方鏖战3日(3月28日~30日)。结果喀尔喀蒙古人最终不敌准噶尔人,其驻扎的营地被准噶尔人夜袭突破,土谢图汗大败,部众四散而逃。最终土谢图汗只得带领部众越过沙漠去苏尼特部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随后也被清廷安置于苏尼特地界。
穿黄袍的便是噶尔丹
当年3月,相继来归的喀尔喀蒙古首领举行盟会,决议归附清朝,而噶尔丹也以征讨仇人土谢图汗和其弟弟哲布尊丹巴活佛为名,分兵三路沿途劫掠继续追赶难逃的蒙古人,清廷则在边境一带不断调兵遣将准备防守。
为了不与清朝在此时开战,同时也为了解决内部出现的分裂问题(噶尔丹的侄子在他外出征战之机造反了,下一篇小哥细讲,求关注~),噶尔丹遂罢兵退回草原。
后续影响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噶尔丹占领了喀尔喀蒙古大部,让他的准噶尔汗国达到了势力的最高峰,势力范围仅比清政府差那么一点,称其为大帝国一点也不为过。
而清廷绝对无法容忍草原上再崛起一个成吉思汗式的人物,不会允许草原上的蒙古部落重新统一,这是清政府的国策和底线,关乎着地方的生伤,两强即将开战!
小贴士:噶尔丹在喀尔喀蒙古的征战,还直接影响了清政府与沙俄关于北方领土的谈判,致使清政府在之后的尼布楚条约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清军与准噶尔人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