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诏敕看唐代皇帝与丞相的“爱恨情仇”

从诏敕看唐代皇帝与丞相的“爱恨情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01 更新时间:2024/1/15 18:03:08

“皇帝”是对统治者的称谓。那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纵观历史,臣子对统治者的称呼有所不同。夏朝时期,统治者生前被称为“后”,这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皇后”、“后代”等,伤后被称为“帝”,我们第一个有统治权力的家族——大禹的后代,便自称为“夏后氏”;商朝早期的统治者仍然被称为“后”,随着经济各方面的发展,“”这一称呼逐渐出现;商周时期,统治者被称为“王”或“后”;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他想:“夏商周的统治者都为王,那我也称王,那岂不是显示不出我的厉害?”

于是,便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取名为“皇帝”。“皇帝”一词便由此而来。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统治面积大大扩大,同时也意味着统治者的压力和政事政务增加。而此时,皇帝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那他能怎么办?为此,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自此,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权利很大的“丞相”便逐渐产生了。

皇帝并非一人独大,丞相变成大管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个便进入大一统的时代,虽说中间有反复,但终归于统一。在我们看来,好像各朝各代的皇帝都一人独大,高高在上,掌握最高权利,可以肆意而为,可以任凭喜怒哀乐主宰一切。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并非如此,皇帝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所以事实上一个人掌握不了全部权利,往往要与他人分享一部分权利,以维持地方正常、有序地运转。而这个“他人”往往就是丞相。秦国的时候,“丞相”就是皇帝的副手,帮助君王处理政事,也就是君王的管家;等到秦统一全国,也就是“秦朝”,“丞相”便“鲤鱼跃龙门”,摇身一变,还成为地方的“管家”,他不仅可以管理地方的事务,也能管理皇帝的家务事,即“管天管地管皇帝”。

丞相权力的产生,就意味着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如何理解?因为丞相是皇帝的副手,就意味着他的权力、职权要好好划分,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过大,丞相的实权就会高于皇帝,严重制约皇帝的权力;过小,丞相的权力就小,对皇帝就起不到制约作用,皇帝就有可能会凭自己的喜怒哀乐处理朝政。因此,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划分皇权和相权的大小、如何平衡皇权和相权等,便是始终要讨论的问题。

唐代的“丞相群体”

秦朝创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统筹百官,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行政机关里面的最高首脑;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事,不负责政事。而事实上,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所以,总的来说,丞相是最高政府首脑,独揽朝中大权。汉承秦制,基本上也是丞相独揽朝中大权。我们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丞相只有一人。

隋文帝杨坚统一我们后,对制度作出了重大革新,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官僚体系,并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的2023官僚制度,其中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唐承隋制,实行三省六部制。这里的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中书侍郎是副长官,中书舍人为其主要职官;侍中、门下侍郎,为门下省的长官和副长官,主要职官为事中;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而仆射的负责六部的事务。中书省和门下省设在宫内,因此这两个部门又有谏诤之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三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能事权。唐朝,丞相的职权分到三省长官手里。

换句话说,唐朝没有设立“丞相”这个职位。所谓的“丞相”,那么就有三个——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不像以前朝代只有一个。

因此我们可以说,唐朝有“丞相群体”。

唐朝诏敕的决定流程

唐显庆中规定,必经凤阁、鸾台,方为“敕”。三省六部制度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承担驳回审议的职能,尚书省负责执行,同时尚书省也有决定庶务的职能。

所以唐代诏敕发布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中书舍人根据皇帝的意思表示草拟诏敕,同时中书舍人有封还词头的权利;第二,如果中书舍人没有异议,那么中书令、中书侍郎与中书舍人在草拟的诏敕上共同签名,再将草拟的诏敕送门下省审议;第三、门下给事中审议后,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在稿上涂改奏还中书省;第四、侍郎、侍中、事中三人在经门下省给事中审议通过的诏书上共同签名,然后申请交发尚书省执行,如果皇帝审定认可后,就可以正式交尚书省施行。

从这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出,诏敕的颁发是一个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诏令的决策失误。

三省六部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之间相互制约、牵制,防止相权一人独大,更有利于封建官僚体系的稳定;同时三省之间相互配合,有力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再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防止皇帝意气用事。

在我看来,三省六部制度 是封建王朝,维系官僚体系稳定的有力工具。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爱恨情仇,即使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贯穿整个封建王朝。如何妥善处理这个矛盾,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薛仁贵的“一字并肩王“究竟是什么官位?见皇帝都免跪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薛仁贵为什么是并肩王,薛仁贵征东全集免费下载,薛仁贵回窑16集

    而相信熟悉各色演义或是长期听名家评书的朋友们一定会对"一字并肩王"这个称号十分好奇。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爵位呢?其实一字并肩王按照字面上的意思,非常的好理解,那就是拥有和皇帝比肩的地位。在古代,皇帝一般都会有很多的孩子,在这么多的孩子当中自然就会存在着争斗,所以最终胜出的那

  • 汉宣帝年少遭遇不幸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故能缔造昭宣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昭宣篇,昭宣之治简介,昭宣中兴读后感

    宣帝刘询因少遭不幸(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所以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刘询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史称“中兴”。然而宣帝刘询从出生到即位,再到亲政,既坎坷多难,又极富传奇色彩。废黜昌邑王刘贺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

  • 隋炀帝的爱妻萧皇后并不是潇洒成性,而是风华绝代的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后,她仍然受到所有政治力量的尊敬。她存在的原因和文化意义是什么?他们的经历之间有什么文化思考吗?可以这样说,萧皇后的存在也许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南朝宫廷女性的代际文化传承与萧皇后文学素养之形成她作为萧梁文坛领袖之一、昭明太子萧 统的曾孙女,以及机辨有文采的后梁国主萧岿的女儿,自然秉承

  • 唐朝最大方的皇子,主动把皇位让给弟弟,弟弟终开创太平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老李家的皇位抢来抢去,最后落到了武则天的手里,但是老李家的子孙李显还是成功抢了回来。皇位虽然回来,可权力还有许多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持。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母女两为了更好的掌握权力,合谋毒伤了唐中宗李显,此后拥立其幼子温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韦后的目的很明确,想当武则天第二。但是她忽略了一

  • 武则天和叶卡捷琳娜,两位女皇帝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论武则天和叶卡捷琳娜,武则天是世界上第1个女帝吗,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武则天对比

    两个女人,分别在东西方历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女性特殊的身份更让后人津津乐道。谁说女子不如男,那这两位女皇帝哪个更厉害?个人出身武则天和叶卡捷琳娜出身都不差,都属于贵族出身,只不过都属于家族没落。比如,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隋朝宰相杨达之女,父亲武士彟木材商出身但是唐朝开国功臣,被唐太宗册封为应国公

  • 赵盘《寻秦记》中赵盘为什么变成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盘真的是嬴政吗,寻秦记赵盘怎么变成嬴政的,赵盘多少集变成嬴政

    我相信大家对于《寻秦记》这部电视剧并不陌生,可以说它是我国早期穿越题材的电视剧,该剧由古天乐、萱萱等主演的古装穿越剧,可以说是穿越剧的鼻祖,该剧讲述了穿越时空回到战国时到的项少龙寻找秦始皇的故事,自开播以来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深受大家的喜爱。在《寻秦记》这部电视剧中,赵盘原是一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

  • 秦始皇为嬴姓赵氏,汉朝后姓氏合流故有称其嬴政之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子从父姓”的传统来说,他姓“嬴”。《史记·秦本纪》云:“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舜赐姓嬴氏。”“大费”是秦人的先祖。再往前追溯,帝颛顼的苗裔孙女脩,吞了天上飞的玄鸟落下的蛋,生了“大业”;“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下了“大费”,帝舜夸奖他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将姚姓“玉

  • 《清平乐》宋仁宗郭皇后之伤的真相,堪比《妖猫传》中杨贵妃之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平乐曹皇后宋仁宗大结局,清平乐杨贵妃完整版,清平乐郭皇后死亡之谜

    剧中,除开宫斗的本领不说,这位郭皇后,也算是有可爱之处的,那就是,蠢笨得甚是可爱……她因和杨美人、尚美人争执中误伤仁宗赵祯而被废后也确实被废的委屈,不过本就是强扭的瓜不甜,大娘娘硬塞给赵祯的皇后,赵祯左右看都是不顺眼,总算是逮着机会了,赶紧废了。皇后郭氏被废后,很快就是女主曹丹姝的主场了,郭皇后究竟

  • 他是刘宋末代皇帝,因政变而伤,伤前一句话道尽生在帝王家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宋废帝的真实身份,华阳太后政变,李隆基政变杀韦后

    早在我们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末代皇帝,也是因为政变而被害,他伤前就说了这句“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的话,道尽了帝王之家的残酷、危险、悲哀。这位末代皇帝就是刘宋王朝的宋顺帝刘准。宋顺帝刘准是刘宋王朝第九代皇帝兼末代皇帝,也是刘宋王朝第七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第八代皇帝宋后废帝刘昱异母弟,当

  • 霍去病和李靖为何能几千人就横扫草原 游牧民族的这个特点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李靖都是和草原民族打出超高交换比的汉人将领,他们的经典战例中兵力并不多。霍去病有八百骑兵横扫草原的初战,河西之战也只是带着一万骑兵就打穿了匈奴人的五个王国,李靖灭亡东突厥的突击部队更是只有3000人,他们一点都不怕兵力少。卫青和霍去病敢于用少量兵力冒险,和游牧民族的一个特点有关。游牧民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