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勾践和王后雅鱼,在吴国共同经历屈辱,为何复国后雅鱼要自杀?

越王勾践和王后雅鱼,在吴国共同经历屈辱,为何复国后雅鱼要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71 更新时间:2023/12/8 18:47:08

吴越争霸,勾践先胜后败,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见勾践的父亲允常去世,就搞起了趁火打劫的主意,出兵攻打越国。

勾践虽然初出茅庐,可也不是好惹的主,他放出手中的杀手锏敢死队,排成三行向吴军挑战,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

越王勾践

搞得吴军摸不着头脑,看着敢死队的人头一个个落地,简直惊呆了吴军的眼睛,心想这勾践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结果还没容他们思索太久,越军已经趁机袭击了吴军,吴王阖闾也被越国大夫用灵姑浮攻击,斩落了脚拇指,

吴王只能被迫撤军,最后阖闾也因重伤去世,吴国惨败。因此吴越两国之间也攒下了仇恨,阖闾临终遗言一定要让夫差为他报仇。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的小试牛刀就大获全胜,而他用“敢死队”这一计实在是既狠又毒,目的就是为了让吴军军心涣散,然后他在趁人不防之际打它个措手不及。

欠下的债迟早是要还的,报仇的脚步不曾停息,吴王夫差为了报仇雪恨,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打越国,勾践听闻此事,

又心生一计,搞了个先发制人,先发制人也得有实力呀,并不是你先出手就胜算大。这一次勾践可没有第一次运气那么好,

勾践惨败

被吴军打得溃不成军,差点被包了饺子,逼得只能投降求和,求和的条件是“勾践愿意携妻带子进吴国为臣”。

夫差这个没脑筋的欣然同意,但老臣伍子胥按下了反对键,只是吴王在面对越国的问题时是一路无脑到底,第一次求和虽然被伍子胥阻止了,

一条路受阻不通,越国的文种又换了一条路,那就是用钱和美女去砸吴国太宰伯嚭(pǐ),这一招果然行得通,太宰接受了贿赂,

伯嚭接爱贿赂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伯嚭屁颠屁颠就跑到夫差面前进言了,他认为此时若不接受越王的求和,恐怕勾践会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到时根本就取不到什么利益。

夫差认为此言有理,即刻就同意了勾践的求和,吴子胥只能表示“孺子不可教也”。越王勾践携妻带子还有文种和范蠡两位大臣一同前往吴国为奴。

勾践在这里携带的妻子就是他的王后雅鱼,来到吴国,夫差给他们夫妇二人安排了一个喂马的工作,勾践用出色的演技,

夫差被骗

完成了这一任务,把夫差骗得一愣一愣的,让他信以为真地以为,勾践已经被消磨了意志,不存在任何威胁。

打消疑心之后的夫差决定在两年之后放勾践回国,让他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其实夫差的这一决定,伍子胥又是反对的,

放勾践回国无异于是放虎归山呀!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勾践一回到越国就着手策划复仇大计,他先是以身作则,

勾践卧薪尝胆

不搞铺张浪费,生活简朴,鼓励农民耕种,和百姓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瞬间就收获了一波人心,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国力。

另一方面,招兵买马,暗中操练,囤积兵粮,积蓄力量,国力大幅提升。自身强大之后,他又开始搞阴谋诡计,

离间吴国君臣关系,用计杀死了吴国良相伍子胥。再施以美人计迷惑夫差心志,消磨其雄心壮志,越王勾践准备到一这步,

吴子胥被勾践算计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再等待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所欠的东风也就吹到了越国的山河。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带走了国内的大部分精锐,

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守城,勾践的机会来了,他发动举国兵力,大败吴师。夫差听闻消息,与晋国仓促定盟而返,

回到吴国与勾践大战几个回合,输得一败涂地,在被逼无奈之下,只能求和,昨天的勾践仿佛是今天的夫差,

今天的夫差又似是昨日的勾践,貌似风水轮流转了。这一次勾践答应了夫差的求和,但是没过几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

夫差遭到勾践反扑

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打得吴军落花流水,夫差被迫自尽,越王勾践终于实现了灭吴称霸的愿望,自己也坐上了春秋时期最后一把霸主的交椅。

勾践能从这一条颠簸泥泞的路跋涉出来,其实他的成功离不开一路默默陪伴在他身边的雅鱼王后,在雅鱼王后的身上,

真的是验证了那句婚礼上的誓言:“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将一起携手度过,共同患难,共同享福”。

雅鱼勾践患难与共

越王勾践高光时,雅鱼王后陪其身侧,越王勾践落魄时,她依然不离不弃,同他一起患难与共,按照常理复国成功之后,

勾践应该携手和雅鱼共享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可此时雅鱼王后却选择了自杀,这是为何呢?隐藏在背后的真相的确很残忍:

一、雅鱼王后贞洁受污,被封建礼法所不容

在封建礼法下,对于女人的贞洁要求特别严苛,别说是大王的女人了,就是寻常的普通人家,女人的贞洁若受到污染,就只有死路一条。

雅鱼贞洁受到了污染

雅鱼王后受封建礼制的熏陶长大,自然也是一个爱“贞洁”如命的人,她丢失了贞洁并不是不洁身自好,而是在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

她和勾践一起在吴国为奴时,伍子胥为了试探勾践,让其献出雅鱼王后:

“勾践许诺给吴王夫差“躬亲为妾,妻亲为妾。”

雅鱼在这种情况下别无选择,她只能忍辱负重,否则夫君演的苦肉计就将半途而废。晋国使臣来到吴国,伍子胥要求雅鱼陪他一陪。

伍子胥利用雅鱼达到政治目的

勾践听说不仅隐忍不发,还大大方方地嘱咐雅鱼一定要好好侍奉晋国使臣,这种大度也是勾践身上独有的特色吧!

把老婆拱手送人,是死也不能从啊!不过在勾践这里,为了博得夫差的信任,连屎都吃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

雅鱼王后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失了贞洁,陪了晋国使臣一夜,要不是伍子胥拿勾践的性命威胁她,心早就万念俱灰了,她活成了一个如行尸走肉的人。

雅鱼是勾践心中的一根刺

从此在勾践的心中有一根刺,在雅鱼的心中也有一根刺,它深深地扎在了两个人的心中。特别是在复国之后,

勾践身边美女如云,而那个曾经有失贞洁的王后简直成了他的耻辱,如今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怎么能容得下一个身上有污点的女人呢,

事实上这件事雅鱼王后在勾践这里已经过不了他心里的那一关,因为她将让他没有面子颜面尽失,绿王八的锅他不想背,也不会背。

雅鱼认为自己失了贞洁

然而在封建礼制下,雅鱼王后也容不下自己,她认为自己丢了贞洁,已经失去了一个王后的尊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一死了之成全勾践的心意。

二、越王勾践只可共苦,不能同甘

勾践是一个城府特别深沉的人,在他的心中,除了自己,便再也没有别的人。一切都可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改变和妥协,

简直就是一只“忍者神龟”,他对范蠡、文种、雅鱼皆只有利用,用完之后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其功成名就之后,文种为其丢了性命,

范蠡

范蠡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雅鱼也是拔剑自刎。事实上雅鱼真的想自杀吗?坐着同享富贵谁不想呢,既有身份又有地位,自己又曾同着他一起经历苦难,

她是有这个资格和勾践共享的,可是勾践是个什么人?从范蠡和文种的结局来看,就是一个只能同苦不能共甘的人,

范蠡和文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勾践落入困境时为他四处奔走,出谋划策。最终他能从吴国成功返回越国也少不了这两位功臣的功劳,

雅鱼看穿了越王勾践

然而两人的结局却不尽如人意,雅鱼从他们二人的身上,看穿了越王勾践的为人,如今的他反败为胜,今非昔比,

从他处事的风格来看,雅鱼也早已料到了自己的结局,曾经不过是他需要,如今只想独乐乐。所以雅鱼很悲哀,

在这个男人身上不仅得不到爱,也得不到保障。共同经历的屈辱在勾践这里并不算数,雅鱼若不选择自杀,结局也会很惨,而选择自杀倒给自己留下了最后的体面。

雅鱼自杀

三、雅鱼王后是越王勾践所有耻辱的见证者

勾践落入夫差之手,雅鱼陪着他经历了所有的了耻辱,在吴国他干着最低等的一些活计,不说作为越国大王的尊严,

就连做人的尊严也是被人踩在了脚下蹂躏,而他的妻子则在一旁见证了一切。在吴国的这一段经历,对于勾践来说是那么地不堪回首,

也是他心中永远都无法抹去的伤痕,他卧薪尝胆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人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后宫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勾践卧薪尝胆

那个曾在低谷时期的“鼓励师”便不再需要了,此时他是一个雄霸天下的王者。雅鱼此时的存在仿佛就像是一面镜子,

只要站在雅鱼面前,他就会看到自己不堪入目的曾经,在天下人面前,他是雄霸一方的王者,可在雅鱼面前他曾经活得像狗。

所以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在这个女人面前永远都抬不起头,因为这是他心中的伤疤,只要看到雅鱼一次,就相当于抠了那个伤疤一次,就会心痛一次。

雅鱼见证了勾践的耻辱

雅鱼是个明白的女人,她了解勾践,更懂得勾践,首先她的存在就是一个多余的人,另外她知道得实在太多了,

尽管他是夫君,但他更是君王!雅鱼也是在这种无奈之下,才被迫选择的自杀!越王勾践也实在是寡情薄义之人啊!

写在最后

越王勾践从高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爬上巅峰,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了屈辱,但无论是彩虹还是风雨雅鱼王后都陪伴在他身边,一起共同经历,患难与共。

勾践忘恩负义

而勾践却不是一个可以共享富贵的人,雅鱼的自杀来自身的原因极小,主要原因是勾践在达到权力的巅峰之后,

他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已经不是雅鱼的夫君,围绕在他身边的是另一群美女,雅鱼年老色衰,她的位置已经被人取代,

再加上曾经在吴国陪晋国使者的那一段屈辱,就算她自己不在意,这也是勾践心里的芥蒂。他不可能让一个丢了贞洁的女人来做王后。

伍子胥替越王勾践戴绿帽子

伍子胥给他戴的这顶绿帽子,让雅鱼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者,实在是憋屈而又冤枉啊!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要谴责勾践,

虽然卧薪尝胆的举动,让他在如今的人们心中有着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一拼搏的精神,为其个人形象扳回了一局,

但是他过河拆桥,不能共享富贵甚至有些忘恩负义的举动,更是拉低了他的人品,他眼中的一切皆是以政治利益为上,

越王过河拆桥

雅鱼不过是一颗可利用的棋子,用完没有利用价值了自然是直接甩掉,在封建礼教下,雅鱼嫁入皇权之家也难逃悲惨的命运,可悲!可叹!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心里的上帝与天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的子道篇第二十九篇国君鲁哀公问孔子:“大臣绝对服从国君,儿子绝对顺从父亲,对否?”孔子不予背书,孔子有个学生当场替国君问:“老师,难道不对吗?”孔子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忠言逆耳的大臣,这个国家就不会存在多久。一个父亲若没有正言相劝的儿子,这个父亲就容易做出不道义的违礼之事。所以,该服从

  • 野王故城:秦赵“长平之战”的桥头堡,刘秀光复汉室的战略中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前三年(公元前263年),秦国战神白起占领并阻绝了太行道(即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第二年(前262年)又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彻底阻断了韩国的上党郡和韩国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使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var1]韩国疆域图韩桓惠王惊恐万分,派人向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

  •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铸铜勾践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

  • 东周一谋臣的计策,让楚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两国所献城池和珠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历史,是当时的现在,是现在的过去,也是过去的过去的将来;历史,兼有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等多种功能;历史,值得我们重温再忆。 “历史故事——曾经如

  • 山海经传说故事——猴养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上古时期,神州大地异兽横行,名山大川处处都是异兽的身影,百姓时时刻刻需提防它们的袭击。招摇山下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儿子名叫白禺,白禺的父亲早在五年前他出生后没多久便被山上的野兽捉了去,生死未卜。[var1]前些日子,白禺的母亲在山下的一个小小的洞穴中发现一只幼年的小猴,长有一双白色

  • 才子李斯一篇文章废除秦国《逐客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帮助秦庄襄王子楚取得王位,吕不韦当上了相国。秦王子楚在位不到三年去世,13岁的太子嬴政继承王位,称吕不韦为“仲父”,所以吕不韦国政大权独揽,便学齐国孟尝君,收留大批列国投奔而来的门客。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荣,学派诸多,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传,史称“百家争鸣”。吕不韦一代富商,而对立传著书却只是一知半

  • 不能说端午节快乐?与屈原无关,历史学家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表示, 端午节出现的时间其实比屈原还要早,民俗学家江绍原的著作《端午竞渡本意考》中指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像是挂艾草、缠五彩丝线、喝雄黄酒等,目的都是为了祛病,因为在古代农历五月被称作“恶月”,这个月份是阴阳交会之时,所以疾病比较多,就连龙舟竞渡最初也是

  • 春秋战国四大荒唐好色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大荒唐的好色国君就是“好细腰”的楚灵王楚灵王不仅喜好美女,而且喜好细腰的美女,因此楚国后宫三千美人争先恐后地减少饮食,加强运动,只希望自己的腰身一夜之间瘦成苇子杆,好让大王喜欢,以便捞个妃嫔的名号。佳丽如云,王恩有限,僧多粥少自然要努力竞争。如此几日过去,果有几位美人腰细了下去,其中一位成绩特别

  • “商圣”——铸铜范蠡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

  • “大才”韩非子被“小人”李斯姚贾之流诬陷,冤屈入狱,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出身于战国末期韩国宗室贵族之家,其思想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和慎到之“势”融于一体,成为先秦法家学术集大成者,其观点为封建王朝君王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故被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与楚国人李斯曾一同拜儒学宗师思想家荀况(世人尊称为“荀子”)为师,学习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本事。韩非因其口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