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打算除掉曾国藩,可曾国藩更狠,直接暗杀两江总督

慈禧打算除掉曾国藩,可曾国藩更狠,直接暗杀两江总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71 更新时间:2024/3/8 4:57:42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人生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份家书中曾提到了4次难忘的教训,这些事也足以见得他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

在他和慈禧之间也同样有着艰难的博弈,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若是一着不慎,那便满盘皆输。

曾国藩与慈禧太后的“对弈”

到了曾国藩的那个高度,“情商”也得很高,因为他要面对的,是握有生杀大权的慈禧太后。

清王朝是1644年建立起来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满汉之间的矛盾就一直存在,矛盾的出发点,自然是对于权力的争夺。

满清贵族为了维护大清的江山,就处处对汉人提防,这尤其体现在“政权”和“军权”两个方面。

湘军和淮军为清廷鞍前马后,依旧被清廷提防着,当年湘军克复武汉的时候,咸丰皇帝就曾仰天长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

而从曾国藩的情况来看,他一生忠君,也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保持着浓厚的礼教传统和森严的封建秩序,而他本人更是学习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成长起来的。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对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这期间还受到了多次侮辱和折磨,可每当这些事发生的时候,他又总是会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

如此“忠毅人生”,却总是逃不过清廷的怀疑,曾国藩虽然无奈,可也无路可选。

曾国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就是镇压太平天国的那段日子,这也是他“忠君”与被“猜忌”表现得最为明显的阶段。

他出于尽快保持清政府的统治,于1853年办团练勇,开始了长达10年南征北战的日子,为了能扑杀太平天国的革命烈火,曾国藩甚至不畏惧牺牲自己的生命。

湘军在出师之后不久,由于出现了战役失利的情况,曾国藩甚至两次企图自杀以求“以身殉国”,这也足以能够看出他的忠贞不二。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却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周围组成了江南和江北大营,目的是“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曾国藩是何等聪明之人,一眼就看出了清廷的心思,可他也只是感到悲观伤心,依旧是没有二心。

湘军围困天京的时候,清廷就调来了冯子交等人进驻镇江、扬州等地,长江中下游的三大军事重镇全都吞并陈粮,名义上说的是预防太平军,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控制湘军。

曾国藩的嫡系部队也牢牢被清廷关注着,即便如此不公正,曾国藩还是在为清廷设身处地地着想,提出了裁撤湘军并为曾国荃陈请开缺回籍的决定,遭受了这一系列的打击,曾国藩还有了一种“看透红尘”的感觉。

不难看出,慈禧对曾国藩一直都持有打压态度的,想要除去他的“领导力”,然而有些事情发生了之后,除了曾国藩之外却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曾国藩必然有着自己的考虑,他需要的不是自己夺权,而是维护清廷的统治,对待清政府他可以无奈,但对待一些借机打压他的人来说,他却是心狠手辣。

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就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他便是马新贻

1865年,太平军基本上已经被镇压了,此时的马新贻也被推选为安徽布政司,驻守在安徽省城合肥,成为一省的军政大员,也是位高权重。

不久之后的1868年,他就升任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从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下来的,正是此前绞杀太平天国的“功臣”曾国藩。

这样的任命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慈禧对曾国藩越来越不信任,因此才用了这样的方式不断“除掉”曾国藩,收回他手中的权力。

没想到,马新贻上任的时间仅仅只有2年,就遭遇了不测。

1870年8月22日,马新贻当时正在校场检阅新兵射击技术训练的时候,一个名叫张文祥的人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径直奔向了马新贻,马新贻被一刀毙命。

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傻了,而张文祥却矗立在台上纹丝不动,看着那些士兵正准备四处捉拿其他可疑之人时,张文祥更是大喊道:“你们不要冤枉别人,刺杀马新贻的就是我张文祥自己,我的愿望已经完成了,绝对不会选择逃跑。”

两江总督遇刺,这件事就是天大的事情了,司、道、府、县多个官员闻风而来,将张文祥发交上元县令收监待审。

马新贻若是死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曾国藩。

南京是湘军打下来的,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用了整整2年时间才打下了南京,可朝廷对于他的这种表现还是非常不满意,认为他打仗不卖力,还专门因为这件事训斥过他。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的头目一个都没有抓到,就连洪秀全本人的儿子都跑掉了,曾国藩出于保护弟弟的目的,还汇报说“他们已经被剿灭”,左宗棠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最后经过核实,果然在江西发现了洪天贵的身影。

此外,清廷认为太平天国这么些年来必然积累了不小的财富,可曾国藩所汇报的数目和他们想象中的差距实在有点大,这些都一点点加重了慈禧的反感情绪,认为曾国藩不是“老实人”。

那么马新贻走马上任,对于湘军来说确实是一大威胁,特别是他着手整顿社会秩序、调查财富分配问题等方式,更是令湘军备感不满。

在这一带,湘军才有根基,马新贻初来乍到就想“强龙压猛虎”,显然是自讨苦吃。

曾国藩的无奈

在张文祥被带走后,很快就被上了残忍的刑罚,可张文祥却坚决不为所动,还透露了杀马新贻的细节:

“我暗中伺候马新贻多年,用钢精制成两把锋利匕首,又用毒液淬火,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叠着四五层牛皮用匕首击破,一开始刺不进去,苦练两年之后,五层牛皮都能一刃而穿。”

清廷根据调查发现,张文祥早年间还去当过海盗,马新贻当年在担任浙江巡抚的时候曾镇压过海盗,有一种可能性是张文祥为了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所以才要想尽办法杀掉马新贻。

这件发生在江宁府的“大案要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若是承认张文祥的杀人动机是“为海盗报仇”,这种说法就连马新贻的家人都不答应。

地方上的小官不敢下最后的结论,只好把张文祥的供词提交给了总督,总督这个职位已经是地方上的最高官了,可他依旧不敢下结论,只好上奏朝廷。

碰巧的是,漕运总督张之万那会正巧在淮河一带巡查,清廷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查办大员的角色,就近来处理这件事。

让张之万没想到的是,他来了之后竟发现广大民众都在褒扬张文祥而贬低马新贻,为此,他也担心自己走不出江宁,干脆返回了住所不去过问。

后来,张文祥又在清廷的压力下一步步被移交到了刑部尚书这里,重新归来的曾国藩也参与了此案的复审,不过曾国藩的建议就是维持原判不再深究。

定案之后,张文祥被处决在金陵城外的一个小营当中,处决的方式是凌迟。

而监斩官正是马新贻的弟弟马四,马四当时是浙江候补知县,他的手段极为残忍,定制了“一刀一钩”的模式:命令一旁的刽子手用铁钩将张文祥的肉给钩出来,随后再一刀一刀地零割,从上午一直割到了下午,最后的步骤是剖腹挖心。

据说,在整个行刑的过程中,张文祥都咬紧了自己的牙冠,没有发出一声呼喊。

张文祥死后还有一个儿子,在被阉割后丢到了黑龙江为奴,看起来,马四好像获得了初步胜利。

然而,就在马四回到浙江继续上任的时候,众人纷纷都指责他,就连他的上司看他都不会以礼相待,这也让马四郁郁不得志,不久以后就病死了。

马新贻也没有子嗣,他的遗体被运送到了菏泽老家。

更离奇的是,数年之后黄河决堤,马新贻的墓葬也被大水直接冲没了,当地人还纷纷议论道:这就是报应。

这也就表明,从“刺马案”发生后一直到张文祥被凌迟,真正的幕后指使者都没有露面。

同治皇帝给马新贻赐祭文、碑文还特赠“太子太保”并封了谥号,似乎也在想着赶紧把这件事平息掉。

大家普遍认为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一定是一个能让张文祥感到彻头彻尾畏惧或尊重的人,不然他也不会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管不顾,坚决咬紧牙根一直到最后一秒。

可除了张文祥之外,这件事也没有了其他线索,刑部尚书都拍板了,总不能让慈禧太后亲自上来审问。

从“动机论”也能看出,真正的受益者,也仅仅只有曾国藩,除了他,也没人能干成这件大事。

有一种说法是曾国荃为幕后主使,江宁府是湘军的地盘,曾国荃出于利益考虑怎么也不会容得外人插手,即便如此,他想要做成这么大一件事,没有曾国藩的点头也是很难办的。

可曾国藩就算通过这种方式暂时保住了地位,那也无法让慈禧放下戒备。

“天津教案”时期,曾国藩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可他接到了清廷的谕旨后马上就前往查办,这也是出于他的一片忠心。

要说曾国藩是个“好人”,那也是不对的。

就从这件事来看,曾国藩主要的考虑还是清政府,什么民族安危、人民利益都不在他的审视范围之内,他也一直认为维护好清王朝的统治才是第一位的。

在他权衡利害之下,还是采取了“曲全邻好”、“媚外求和”等方针,也因此受到了舆论的普遍指责。

可他所维护的清政府,却在这个时候责备他“文武全才却不能查案”,随后又派去了李鸿章来解决这些烂摊子。

这种做法,就等于向全世界明说了:“天津教案”就是由于曾国藩本人的能力不行才办坏的,是曾国藩软弱无能的结果,因此清政府才必须要中途换人。

此时曾国藩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也知道自己已是“英雄末路”,在回到江宁后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便去世了。

总体来看,曾国藩是一个极为有手段的人,同时也是维护清朝统治的忠臣,无论是否被重视,他对清王朝的那片忠心始终没有被改变过,他辉煌过,却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他的那段故事,体现的同样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更多文章

  • 大清最后的状元,中状元没多久大清就亡了,靠一手好书法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28位状元书法欣赏,中状元不久大清就亡了,刘春林状元的书法

    在中国古代的考试历史上,1904年7月4日是个该被记录的日子。这一天,273名贡士在专人的带领下进入了紫禁城保和殿,经过了一系列礼节之后,他们参加了殿试,不过谁都没有想到,原本能改变穷苦命运的科举却成为了最后一届,而最后的状元同样经历了梦幻的一生。 最后的状元 道光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

  • 宝日龙梅“强暴”康熙,是《康熙王朝》中最为刺心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王朝宝日龙梅,宝日龙梅个人资料,胤祥母亲是宝日龙梅么

    虽然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好几年了,但现在想想,这还是我最痛心的一幕! 刺伤的原因是:康熙竟然在长子胤褚面前与宝日龙梅发生云雨之事,而宝日龙梅是儿子大阿哥胤褚心仪的女儿。 还有比这更刺心的事吗? 父亲和恋人们当众取乐,儿子们为了帮助护卫们,和他们一起拉上黄丝来遮羞,是怎样的侮辱? 这可以从胤喷火的眼

  • 民国山东“煤老板”仗势行凶,三名寡妇拦车喊冤,韩复榘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乱,乡村地主士绅权势熏天。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家族,才是农村地区真正的管理者,嚣张跋扈,无人敢惹。今天要说的,就是几个地主之间的明争暗斗,一波三折,精彩至极。乡村士绅清末民初,山东省章丘县锦屏山区有一个埠村,人口稠密,因蕴藏煤田闻名。埠村有几家大户,在自己的土地上开采煤矿,赚了大钱。村里最富

  • 民国上海街头,最“横”的竟然是印度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这座城市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的上海”……民国上海从开埠以来,上海就是一座靠移民撑起来的城市。开埠之后的上海,吸引了大批的移民。一方面,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等外省移民,怀揣梦想来到上海生活。另一方面,来自英国、美国、法国、俄国、葡萄牙、印度

  • 民国五年,四川一支“收尸队”的真实遭遇,百姓太苦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绝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可能都来自于电视剧,十里洋场,富家公子姨太太……其实,真实的民国,电视剧里没演。成都巷战后的场景01民国五年(1917年)四月,成都城遭了大难,军阀混战史上著名的“川滇黔战争”开始了。一开始的战斗,发生在滇军罗佩金部和川军刘存厚部之间,双方在成都

  • 民国老百姓不想当“壮丁”,有个特别狠的办法:砍掉右手食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什么是民国时期的壮丁,国民党壮丁名单怎么查,42至43年壮丁名册

    民国三十一年冬,湖南益阳栗山河乡卢家村,36岁的卢春生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民国益阳01老卢家兄弟4人,老大和老二超过了45岁,按规定超过了征兵年龄,就不用去当兵了。卢家老三是保长,当时国民政府规定,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中学以上的学生,都不用服兵役。保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可以享受免服兵役的特权。卢

  • 民国奇事:男子因穷困潦倒,13次“卖自己”当壮丁,因此吃喝不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时期奇人奇事,民国时期农村四大奇案,民国十大经典奇案之八

    民国是个魔幻的时代,总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都害怕“拉壮丁”,因为绝大多数壮丁都是有去无回。但有些人,竟然靠着当壮丁,过上了好日子……民国农民01西安灞桥区新合乡福善庄,有个名叫陈世忠的普通百姓。陈世忠出生于1922年,老家商县,幼年就跟着家人迁到了灞桥。陈家很穷

  • 民国32年,逃难兄妹夜宿小旅馆财物被盗,表明身份后军警迅速破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时的惊天血案纪实,民国时期破案故事,民国第一大案侦破纪实

    兵荒马乱事事乱,民国时期,没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今天要说的是一件“小事”,但看到结局后,你多少会有一些感慨……01民国32年12月底,《申报》记者王瘦梅要从安徽界首前往河南洛阳,没想到有了一次奇遇。因为战乱,当时交通混乱,界首每天只有一趟开往洛阳的长途车,而且只是一辆大卡车。条件很差,但一票难求。

  • 民国真实版“让子弹飞”:县长赴任遇抢劫,逃跑途中官印换麻花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让子弹飞铁血18军护送县长,让子弹飞黄四郎被斩首,王淮巧破官印失踪案

    看过电影《让子弹飞》的朋友,肯定对电影中荒诞离奇的情节印象深刻。民国县长赴任真的危险重重吗?民国县长真的要和地方势力斗智斗勇吗?看看下面这位县长的离奇经历,你就明白了。《让子弹飞》剧照01民国16年10月,蔺必恭被任命为陕西眉县县长。当时的眉县是个穷地方,再加上连年灾荒,老百姓过得很艰难。与此同时

  • 民国离奇绑架案:警察总探长是绑匪帮凶,赎金竟然从100万降到6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富商绑架案始末,十二年前的绑架案,史上最完美的绑架案

    绑架和暗杀,是民国的一大特色,城市乡村皆然。这其中,不乏一些荒诞离奇的案件,让人哭笑不得。今天要说的,就是民国15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绑架案。01民国15年,上海宝山路天通巷口有个灵生坊。其实,灵生坊是个“断头胡同”,坊内一共有十五六栋房子,全部都是大老板欧伟国的产业。坊口的对面,只隔了一条马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