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五年,四川一支“收尸队”的真实遭遇,百姓太苦了

民国五年,四川一支“收尸队”的真实遭遇,百姓太苦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03 更新时间:2024/3/20 17:51:58

民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绝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可能都来自于电视剧,十里洋场,富家公子姨太太……其实,真实的民国,电视剧里没演。

成都巷战后的场景

01

民国五年(1917年)四月,成都城遭了大难,军阀混战史上著名的“川滇黔战争”开始了。一开始的战斗,发生在滇军罗佩金部川军存厚部之间,双方在成都大炮对轰,然后又展开了巷战,打得十分惨烈。

具体的来龙去脉,这篇章就不细说了。总之,军阀之间争权夺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胜负存亡。我们下面要说的,是双方激烈交战之后,成都一支“收尸队”的真实遭遇。

成都城内宁街的西边,清代的时候有两座小庙,一个叫“欢喜寺”,一个叫“西来寺”。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它们都已经开始破败了。不过,那时候西来寺还有个救济团,在城中富商士绅的资助下,做一些公益事业。

1917年5月1日,滇军和川军已经停战几天了。西来寺救济团一个名叫朱伯升的人,打听到确切消息,滇军已经全部离开城内,驻扎在了东门外的河对岸。朱伯升赶紧找来了其他人,商量着组建“收尸队”,掩埋城外的尸体。

五六个人简单商量了一下,认为此事不能耽误,当天早上10点就出发了。为了防止城外滇军随意开枪,队员耀云找来一面红十字会的大旗,双手举着走在最前面。(红十字会在清末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已经广泛传播,红十字会的旗帜还是有些作用的。)

02

几个人从南门出城,绕着城墙来到了东门外。一路上都是难民,城内打仗的时候他们往城外跑,现在军阀的队伍又拉到了城外,他们只能扶老携幼往城内跑。其实,对于民国时期的老百姓来说,这样拖家带口跑来跑去,算是最见的事情了。

收尸队来到东门大桥,就已经进入了滇军的“地盘”,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路边有一个小茶摊,几个人走累了,于是坐下来休息一下。旁边的难民一看是红十字会的旗帜,纷纷走过来诉苦。

有一名老人讲述,成都城内某老妇人去世,当时滇军和川军正在混战。这么混乱本该躲在家中,但死者的两个儿子决定出城送葬。看到外面暂时停火,两个儿子和部分亲戚抬着棺材出了城。

他们由北门出城,一路来到了新东门外。按理说,老百姓出城送殡,军阀部队也暂时停战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吧?没想到,刚走到新东门外,滇军几个士兵忽然出来,听说是两个孝子冒险送殡,他们不乐意了。

滇军直接把死者的两个儿子拉入城内,很快人们就看到,这两人被带到了新东门的城墙上,直接被扔了下来。两名孝子当场被摔死,城墙上的士兵大喊:“你们也去阴曹地府吧,正好能伺候老母亲了。”

两军打仗,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这不是禽兽行为吗?那个时候很多军阀部队,军纪极差,肆意为非作歹,比土匪还可恨。

03

有句老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土匪对待老百姓已经够残忍了,但他们绝大多数还是留有地的,让老百姓稍作喘息,下次再来抢劫。但是,很多军阀部队不一样,他们抢劫杀人,就像“篦子”梳头一样,什么也不留下。

滇军从城墙上把人扔下来,纯粹是为了取乐。救济团成员听到这样的讲述,一时竟无言以对,难以相信。旁边又有一位难民,讲述了更不可思议的场景。

城内打仗,城外难民很多,不少人成了乞丐,游荡在城墙之外。城墙上的滇军看到乞丐,从不开枪,因为留着他们还有用。只要滇军抓到了人,就从城墙上扔下来,之后大声告诉乞丐,可以动手了。

一群乞丐得了命令,蜂拥而上,若被扔下来的人还没死,他们就手持石块将其脑袋砸碎。之后,乞丐将死者身上的衣服扒掉,直接抢走了。这一过程,城墙上的士兵尽收眼底,他们似乎很喜欢看这样的场景。

逃难的老百姓,满肚子怨言,一个刚说完,另一个又开始哭诉了。每个人都声泪俱下,收尸队粗略问了一下,被抛入水中的尸体最少有300多具,城外还有大坑小坑几十个,都是老百姓趁夜埋葬的死者。

出城掩埋死者,一旦被城墙上的士兵看到,就会遭到枪击。后来,士兵鸣枪大喊:“不准掩埋尸体,就让野狗来吃!”就算那些已经被掩埋的尸体,也只是埋在浅坑之中,早已经被野狗拖了出来……

04

到了下午两点多,难民还在讲述,收尸队一看时间不早,当即决定去掩埋尸体,以免引起瘟疫。他们拿出一点钱,雇了十多名男子,拿着锄头一起去帮忙。新东门外,远远就能闻到恶臭扑鼻,大家只好用药棉堵住鼻子,高举红十字大旗朝“乱葬岗”走去。

河对面就是滇军士兵,他们手中拿着枪,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收尸队。大家心里都很害怕,担心会遭到枪击,但滇军一直没有动静,似乎同意了掩埋尸体。

眼前的场景,很明显震撼了大家:大大小小几十个浅坑,已经全部被野狗挖开,残肢断臂,遍地都是。残肢都已经发黑,遍布啃咬的痕迹,收尸队就算鼻子里塞了药棉,也能闻到难忍的臭味。

来不及多想,大家立刻挖了一个大坑,把遍地的残骸收拾到大坑里,挖土掩埋。为了避免再被野狗挖出来,这一次大坑挖得很深。城内的老百姓听说此事,纷纷爬上城墙看热闹,越聚越多。

成都巷战后看热闹的民众

当时,一名收尸队成员回忆说:”城上多人聚观,余等惧滇军疑忌开炮,当喝其退,集者益众,真可厌也。”

这一幕,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收尸队正在掩埋尸体,不远处滇军持枪注视,随时可能开枪开炮。收尸队让大家不要围观,小心激怒滇军,但没有人理会,越来越多的人挤上城墙看热闹……

我们无法猜测围观老百姓的想法,是因为好奇吗?他们真的不怕死吗?不处于那个时代,不是朝不保夕的老百姓,是不会理解的。如果你仔细看一些清末和民国的老照片,就会发现那时百姓眼中都是茫然,脸上都是麻木。

05

掩埋尸体的过程中,发生一件让大家都很惊讶的事情。原来,正当大家忙着捡拾残骸时,忽然从旁边的草丛中钻出一个男人,他衣衫褴褛,脸上很脏,手中还握着一把锄头。大家赶紧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呢?

此人回答说,自己名叫鹏武,家住东门珠市街,是个干苦力的。几天前听说这里尸骸遍地,他就偷偷拎着锄头出来,平时躲在附近庄稼地里,趁着城墙上士兵不注意,偷偷出来掩埋尸体。

在此之前,还有两人和他在一起,但那两人都被抓走了。张鹏武还说,自己掩埋尸体的时候,发现三个人受伤没死,就偷偷把他们带出去救治,最终救活了一个。大家听到这里,纷纷低头不语,感到非常羞愧。于是,收尸队当时就给张鹏武开了一张条子,让他以后到救济团去领取伙食。

第二天,大家继续寻找城外的尸骸,集中掩埋。有人提供消息,说河岸边有一处地方,还有十多具棺材没有掩埋。大家立刻前去寻找,一路走到河边一处荒地,果然看到横七竖八摆放着不少棺材。当时,旁边已经有了几十个新坟,不过棺木大多都被野狗挖开,尸体不知所踪。

大家正准备掩埋这些棺材,来了一个妇女一个小孩。大家这才得知,他们本来雇了工人来安葬家中死者,但听说军阀部队要拉人当兵,雇来的工人都跑了。女子无奈,只能带着孩子躲藏在此处,掩埋棺材。

不知这名女子有多少亲人死于战乱,也不知她在这里躲了多久,更不知道她未来何去何从。但很明显,像她这样的老百姓,还有很多很多。

06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四川属于“大后方”,老百姓不至于太苦。

实际上,民国的惨状,完全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清末四川百姓需要供养新军加绿营旧军约两万多人。到了1935年,四川境内各路军阀手下,已经有了340个步兵团,约84万人之多!

从1911年到1933年,四川军阀混战的次数达到了470多次,年年都在打仗,到处都在打仗。四川老百姓呢,要交税要交粮,还要被拉壮丁当兵。有些军阀为了筹措军饷,竟然把税收到了民国一百年以后。就算你是个地主,也会被压榨得吃不上饭。

这样还不够,军阀部队还要纵兵劫掠,还要滥杀无辜。当时,一个难民告诉收尸队,他亲眼目睹了不可思议的场景:城内一名警察正在巡逻,滇军士兵忽然抓住他,拉到了城楼上。这名警察指着自己的制服大喊,说自己是警察,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士兵不管这些,直接把他丢下了城墙。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在民国活下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老百姓不想当“壮丁”,有个特别狠的办法:砍掉右手食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什么是民国时期的壮丁,国民党壮丁名单怎么查,42至43年壮丁名册

    民国三十一年冬,湖南益阳栗山河乡卢家村,36岁的卢春生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民国益阳01老卢家兄弟4人,老大和老二超过了45岁,按规定超过了征兵年龄,就不用去当兵了。卢家老三是保长,当时国民政府规定,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中学以上的学生,都不用服兵役。保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可以享受免服兵役的特权。卢

  • 民国奇事:男子因穷困潦倒,13次“卖自己”当壮丁,因此吃喝不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时期奇人奇事,民国时期农村四大奇案,民国十大经典奇案之八

    民国是个魔幻的时代,总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都害怕“拉壮丁”,因为绝大多数壮丁都是有去无回。但有些人,竟然靠着当壮丁,过上了好日子……民国农民01西安灞桥区新合乡福善庄,有个名叫陈世忠的普通百姓。陈世忠出生于1922年,老家商县,幼年就跟着家人迁到了灞桥。陈家很穷

  • 民国32年,逃难兄妹夜宿小旅馆财物被盗,表明身份后军警迅速破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时的惊天血案纪实,民国时期破案故事,民国第一大案侦破纪实

    兵荒马乱事事乱,民国时期,没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今天要说的是一件“小事”,但看到结局后,你多少会有一些感慨……01民国32年12月底,《申报》记者王瘦梅要从安徽界首前往河南洛阳,没想到有了一次奇遇。因为战乱,当时交通混乱,界首每天只有一趟开往洛阳的长途车,而且只是一辆大卡车。条件很差,但一票难求。

  • 民国真实版“让子弹飞”:县长赴任遇抢劫,逃跑途中官印换麻花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让子弹飞铁血18军护送县长,让子弹飞黄四郎被斩首,王淮巧破官印失踪案

    看过电影《让子弹飞》的朋友,肯定对电影中荒诞离奇的情节印象深刻。民国县长赴任真的危险重重吗?民国县长真的要和地方势力斗智斗勇吗?看看下面这位县长的离奇经历,你就明白了。《让子弹飞》剧照01民国16年10月,蔺必恭被任命为陕西眉县县长。当时的眉县是个穷地方,再加上连年灾荒,老百姓过得很艰难。与此同时

  • 民国离奇绑架案:警察总探长是绑匪帮凶,赎金竟然从100万降到6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富商绑架案始末,十二年前的绑架案,史上最完美的绑架案

    绑架和暗杀,是民国的一大特色,城市乡村皆然。这其中,不乏一些荒诞离奇的案件,让人哭笑不得。今天要说的,就是民国15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绑架案。01民国15年,上海宝山路天通巷口有个灵生坊。其实,灵生坊是个“断头胡同”,坊内一共有十五六栋房子,全部都是大老板欧伟国的产业。坊口的对面,只隔了一条马路,就

  • 一名倔强的民国县长:因百姓受欺负,他抓住拉壮丁的士兵严刑拷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福建壮丁名册,小伙被敌军严刑光膀子拷打,民国陕西壮丁名册安康

    查看民国的相关史料,会发现那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比如“县长”这个基层官员,有些贪得无厌,鱼肉百姓;有些勾结权贵,勾结土匪和军阀;还有一些县长,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时候,还能坚持为民做主……民国县城011940年初,国民党桂系将领李品仙开始统治安徽,老百姓遭了殃。其实,李品仙1938年就来过安徽

  • 民国奇事:因“熊孩子”偷挖两个红薯,全村人迎来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农村奇事大全,民国七大奇事是什么,民国丰镇奇事

    民国怪事多,想老老实实当个老百姓,实在不容易。今天说一件发生于民国8年的奇事,两个红薯引发的血案……民国初年的农村01民国8年秋的一天,河南洛阳七里河村外的田地中,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玩耍。七八岁的孩子,正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年龄,十分调皮。当时,男孩从一块红薯地里,偷偷挖出了两块红薯。天天

  • 民国京师模范监狱:女犯能带着孩子生活,有类犯人每天吃二两牛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监狱里的女犯人,民国监狱真实照片,礼泉监狱女犯人真实生活

    说起民国的监狱,你会有怎样的印象?昏暗、肮脏、血腥,人间地狱一样的地方。但是,有一所民国时期的监狱,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京师模范监狱01清廷在即将灭亡之时,曾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挽回覆灭的命运。这些改革之中,就包括“狱政改革”,也就是改良监狱的管理。宣统元年,法部奏请筹建一所新式监狱,但工程还

  • 民国北平奇案:女教师不愿当小妾被未婚夫抛弃,连开7枪打死情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奇情大案真实案例,宋连生法律讲堂民国杀妻案,民国美女杀手杀外孙女

    1935年3月16日上午10点多,北平至诚中学内忽然传出7声枪响,师生一片大乱。学校发生命案,引起了轩然大波。但随着事件公之于众,更多的争论也来了……民国北平街头01案件的主人公名叫刘景桂,女,察哈尔省宜化县人。刘景桂家庭条件较好,毕业于察哈尔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之后留在宜化县女子高级小学当教员,3

  • 历史故事:1913年,扬州督军徐宝山投靠袁世凯,被陈其美以炸弹刺杀(下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913年,原革命军第二军上将军长、现扬州都督徐宝山投靠了大总统袁世凯,背叛了革命党,并多次截胡上海督军陈其美的军火物资。陈其美大怒,派了刺客以进贡徐宝山花瓶为名,将炸弹藏进了花瓶内。一场刺杀行动一触即发……历史故事上海督军陈其美书接上篇文章,咱接着说徐宝山。1898年这一年,徐宝山32岁,已经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