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是人生的三大不幸,殊不知孔子,这位后来被尊称为“千古一圣”的圣人,几乎承受了这三种生命无法承受的重量。
[var1]
众所周知,孔子是鲁国的孔子,事实上,孔子的祖籍是在宋国(现在的都城在河南省商丘市),宋国是周武王的属国,周武王把宋国赐给了支持周朝政权的商朝贵族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而孔子是商朝王室的后裔,孔子的祖先从宋国迁出到鲁国,以避免政治迫害,他定居于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尼山附近)。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官居诹邑大夫,多次建立军事功勋,以勇敢著称,.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娶妻后生了九个女儿,但一个儿子也没有,后来他又取了个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但孟皮有残疾,是个瘸子,按照当时社会的要求,这样的儿子不能“继嗣”的。因此,叔梁纥晚年又娶了年轻的颜征在为妻。
[var1]
公元前551年,颜征在为叔梁纥生下孔子,但不幸的是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葬于曲阜防山,从那时起,孔子就和他的母亲过着艰苦贫穷的生活,但孔子的凄苦命运并未就此终结,大约十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颜征在也因为疾病离开了他,他独自一人留在了诸侯争夺霸权和战火纷飞世界里,19岁时,独自生活了两年的孔子结婚了,他的新婚妻子是宋国人,复姓亓官,第二年,亓官氏为孔子生下一个儿子,当时的君主鲁昭公送来鲤鱼表示祝贺,所以孔子给他的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var1]
可惜的是,亓官氏并不是孔子真正的知己,当初选择孔子作为他的丈夫时,他看中了他哪一点,亓官氏并没有表白过,我们只能根据事实猜测,也许她认为孔子很快就能出人头地,于是毅然决然的嫁给了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孔子,但孔子不是那种混迹于官场的人,她跟着孔子受苦多年才发现并证实了这一点,亓官氏对孔子的青云直上的信仰最终破灭后,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艰难的生活,所以她最终选择了离开,如果说孔子在中年丧偶,自然是不正确的,可是亓官氏的离去对孔子来说打击应该也和中年丧妻一样大,令人失望至极,孔子只能和他的孩子们悲痛欲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她走吧!”
[var1]
公元前483年,周游列国却无所建树的孔子回到鲁国,此时的他已经68岁了,孔子虽然还有一颗从政的心,却还没有被任用,他只能继续从事教书育人和整理文献的工作,在这一年,孔子又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大不幸——他的儿子孔鲤先他而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不会因为孔子是圣人而减轻,因为他毕竟不是出离红尘、断了六根的僧人啊!四年后,公元前479年,伟大而不幸的孔子死于鲁国,葬于鲁城北,孔子虽然生前没有能逃脱普通人的不幸生活,但他却在身后超越了身普通人的普通、平凡,成为了万世师表,千古一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