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失才亡魏”,那么魏国到底失去了哪些人才?

都说“失才亡魏”,那么魏国到底失去了哪些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88 更新时间:2024/1/5 5:54:32

魏文侯正式建立了魏国之后,因为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如果魏国不能强大起来,那么必然会让周边的国家给吞并,于是,魏文侯开始大胆用出身卑微的李悝吴起等人变法改革,后来,魏国又形成了西河学派,取代孔子故里曲阜成为了天下文化的中心,汇聚了战国时期的大批人才。

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中曾提到魏国灭亡的原因,皆是因为“失才”,那么,魏国到底失去了哪些人才?

[var1]

一、吴起

吴起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吴起是最早跟着魏文侯的一批人,魏国的军事改革就是在吴起主持下开展的,那支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就是吴起一手编练出来的。在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魏国对秦国的作战屡战屡胜,从秦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

在魏国名臣李悝、翟璜等人去世之后,他就成为了魏国朝堂之上不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都数一数二的重臣,可是,魏文侯的继任者,也就是当年曾和吴起携手攻秦的魏武侯,对于吴起这种出身低微的臣子并不待见。在挑选李悝的继任者之时,吴起本以为自己绝对能够坐上魏国相国之位,但是魏武侯却启用了出身贵胄的田文为相,反而是疏远了战功赫赫的吴起。

后来,公叔痤又设计陷害了吴起,吴起为求自保,于是出走楚国,在楚国,吴起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使得楚国这个“老大帝国”重焕生机,没少给魏国找麻烦。

[var1]

二、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后来去到了天下文化中心——魏国,师从魏国重臣公叔痤,被公叔痤十分重视,但是因为魏国那条不成文的用人制度,商鞅一直没能有在魏国朝堂之上施展拳脚的机会。

后来,秦孝公深感秦国困境,于是向天下广发《求贤令》,商鞅深感魏国不会给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商鞅便离开了魏国,去到了西陲的秦国,结果受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优待,被任命为执掌军政大权的左庶长,开始主持变法。

就在秦国正在崛起的同时,魏国被后来居上的齐国一顿胖揍,打得鼻青脸肿,秦孝公见一雪百年之耻的机会来了,于是就派商鞅兵出崤函,重夺河西失地,全歼了魏国镇守河西的大军,又狠狠地踹了风雨飘摇的魏国一脚。

[var1]

三、公孙衍

公孙衍是魏国人,原本在魏国效力,担任犀首一职,但是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的公孙衍出走秦国,受到了刚刚亲政不久,苦于没有能臣辅政的秦惠文王的重用,于是,公孙衍很快就被秦惠文王委以要职,后来又担任秦军主将,率军出征河西,歼灭了魏国驻守河西的大军,俘杀了魏军主将龙贾。

在此战之后,魏国面对秦国不得不低头,公孙衍也被秦惠文王拜为大良造(当时的秦国未设开府丞相,大良造职权与六国开府丞相相似)。

[var1]

四、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师从那位神秘的鬼谷子,学习纵横之道,学成之后,先是回到了魏国,游说魏惠王,但是因为出身问题,一直没能得到重用。于是张仪又去游说列国君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张仪并未得到列国君王的重用,张仪游说列国无果之后,又辗转去了秦国。

在秦国,张仪在朝堂之上提出了连横之策,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后来,公孙衍因为收受魏惠王的贿赂,被秦惠文王罢免。相仿山东六国,设开府丞相,并且将张仪拜为秦国相国,主持秦国邦交大事。张仪在秦国任相国之时,对于自己的母国毫不手软,没给秦惠文王出谋划策,打击魏国。

[var1]

离开魏国去到秦国、齐国等国家的人才还有孙膑、范雎、尉缭子等人,这些出走别国的人才,特别是去到秦国的魏国人才,正好凑齐了从秦孝公到秦王政数代君王所需的辅政人才,间接使得魏国走向了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给春秋战国时代的十个名人打分(第二弹),带你速览历史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专诸一剑使吴国国王毙命的猛士这位老兄膘肥体壮,经常是一言不合就与人斗殴,悍不畏死。本来这样的出身底层的人是无缘让自己的后代位居上层的,但伍子胥却看中了此人的长处。在一次宴会上,吴王僚和一众武士都身披铠甲,手握钢刀,一般人看到这个架势都战战兢兢,不敢出声说话了。但专诸岂是等闲之辈?他拔出烤鱼中

  • 春秋战国,因地域差异,各诸侯国形成各具特色的容量单位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说文•斗部》:“邦,量物分半也。'‘推测“关飾节于漿(廩)耕”后所省的单位应是区。因此,此处1区约合20升。而“铜”恰与秦和东周等国一斗的量值相当。从铭文来看,这三件器物是一组同时使用的量器,均应属田氏家量。三器同时出土,铭文相互关联,说明齐国在

  • 给春秋战国时代的十个名人打分(第一弹),带你速览历史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吴起军事政治能力全能的人才无情这两个字,我看就是为吴起量身定做的。被同乡人羞辱二话不说拔刀就砍;身处贫困就丢下老母亲出外寻找荣华富贵,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奔丧;因为妻子是齐国人而被鲁国朝廷怀疑就一刀了解了自己的老婆。但是论其能力而言却是绝对的佼佼者,魏国政治家李克总结的很好,说他道德虽然败坏,但

  •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相互之间见过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四公子处于战国中晚期,他们见证了六国的衰落过程,去世最晚的春申君几乎执政到了楚国灭亡的最后时刻。四公子大多有多国执政的经验,在这一国不得意可以到另外的国家去,比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都在秦国当过相邦,春申君也陪同太子在秦国为质多年。那么战国四公子之间有没有两两见过面了。其实这是一道数学问题,根据加

  • 他是秦王朝最后一名大将,屡战屡胜,最后却被秦国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关键的大赦[var1]秦二世实施暴政,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又大肆修建宫殿,人民苦不堪言。此时很多农民自行组织,成为了一个个的义军,为的是推翻秦的没有人性的统治。陈胜派遣周文等将领前来攻打秦朝,大概有几十万军队。当时的义军已经发展地很强大了,造反的人数多到无法计算。[var1]惊慌失措的秦二世胡亥不知

  • 三国第一纵横家,最早预见三国鼎立,能力远超苏秦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长坂坡之战后,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在汉津与关羽水军会和了。我们都知道,战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时为秋天,秋水上涨,船速更快,顺水而下,船速能达到120里到140里(注1),比刘备步兵带着老百姓一起走的蜗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从襄阳到汉津的水路,最多只比陆路远一倍,为何两支部队能在汉津汇合呢?[

  • 【京商策划】《中华战争通史》之马陵之战:齐魏争雄秦国获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此役也让一个不被众国所重视的小国蓄积力量,逐渐崛起,令众国坐立难安……[var1]《中华战争通史》时长:25分钟×104集画质:高清类型:大型历史战争系列纪录片发行机构:京商传媒发行中华战争通史·马陵之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历史正式进入战国时

  • 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为后世明智的名将立下了一个标杆——功名两全、利禄双收,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或许能够达到王翦的标准的武将只有唐朝的李靖和郭子仪等寥寥数人而已。在“功高盖主主必疑、位极人臣臣必妒”普遍政治逻辑铺垫下,人们对于王翦这一“非凡”成就十分好奇,也叹为观止,很多场合都会把王翦当作一种政治智慧的典范来加以比较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和这两人相比究竟如何?根本就没可比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先说管仲,管仲的父亲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落,为了谋生,管仲和自己的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尽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白眼,但生意还是失败了。经商不成,管仲就去当兵,但发现战场太残酷,就临阵脱逃当了逃兵。之后一直为生计奔走,直到25岁时才在公子纠身边当了一个谋士

  • 韩赵魏三家是如何瓜分晋国土地的?赵氏面积最大,魏氏土地最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当周幽王继位的那一刻起,西周的寿命已经日薄西山了。为博褒姒一笑,上演了一幕烽火戏诸侯的好戏,褒姒笑了,但西周却没了,这就如狼来了的故事一样,等到犬戎真的打到镐京的时候,本该召唤诸侯勤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