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强大严重威胁了秦国
秦国从秦穆公时期开始,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期间两国关系密切,这次结盟使得两国都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在两国互不攻伐的情况下,晋国讨伐了东周叛乱,获得了东周河内地区,又强夺了卫国等诸侯土地。而秦国则占据了河西之地,继而征服了大量西戎部落,最终彻底站稳脚跟。
然而两国因利益结成同盟,最终也因利益而分道扬镳,秦晋两国由于在河西各占一半土地,地缘冲突相当明显,而此时的秦国远远不是强大的晋国的对手,晋国的强大压的秦国喘不过气来,此时的秦国必须通过结盟来对抗强大的晋国。
秦楚结盟,晋吴互助,利益而已
南方的楚国地缘辽阔,同样极为强大,且长期与晋国争霸,双方矛盾极为突出。而楚国为了对抗晋国,对于在晋国西方崛起的秦国自然也极为关注。于是,秦楚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结盟。而此后,秦国更是将宗室女嫁到了楚国。此举却间接导致了太子建的出逃,进而导致伍奢和兄长伍尚的被杀,伍子胥出逃吴国,最终酿成了吴楚之战。
不过,总体来说,秦国此举赢得了楚国的好感,双方关系日渐紧密。在秦楚双方结盟之后,晋国两面受敌,压力大增。于是,晋国向楚国东部的吴国抛出了橄榄枝。
[var1]
伍员
晋国不仅向吴国提供战车,还派遣能工巧匠教导吴人造战车,教吴人作战阵法和技巧,训练吴国士兵。在晋国源源不断的支持下,吴国发展迅速,国土面积大增,国力蒸蒸日上。再加上伍子胥的到来,吴国终于对看似强大的楚国形成了巨大威胁。
只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吴国竟然一战而下,攻破了楚国的郢都,直接导致强大的楚国陷入了灭国的危机当中。
秦国相助楚国,更多出于自身考虑
楚国生死存亡之际,立即就想到了他们的盟友,毕竟出逃在外的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甥。
根据史料的记载,秦哀公之所以会出兵,是由于楚大夫申包胥的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而楚国遭遇危机,秦哀公比谁都慌,恨不得立即出兵。因为楚国一旦灭亡,失去了楚国牵制的晋国,根本不是秦国所能面对的,秦国甚至还会陷入晋国、吴国夹击的窘境,他怎么可能见死不救?
[var1]
秦哀公
秦哀公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出兵,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楚国没有主动求援,师出无名;二是秦国贸然出兵,所获有限。于是乎,才有了申包胥“绝食七日”的事情。《左传》记载: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战国策》记载:申包胥“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淮南子》曰﹕“申包胥鹤跱而不食﹐昼吟宵哭。皆其明证。”
试想一下,一个奔波了上千里的文人,又来了个绝世七日,这还能没死,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了。如果申包胥真的“绝食七日”,恐怕也是秦楚两国设计好的剧本罢了,为的就是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其一,申包胥以“绝食七日”请秦国出兵,使得秦国的出兵可以名正言顺。其二,秦国需要就出兵帮楚国复国后所获得的利益和楚国进行商讨,同时留出整军备战的时间。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秦国最终出兵帮助楚昭王复国,而楚昭王也兑现了先前的承诺,那就是将商於之地送给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