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智者多

春秋智者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19 更新时间:2024/1/22 1:10:10

春秋时代也是文明竞技的时代。

春秋,指中国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 它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

谈起春秋,人们想到的是诸子百家,想到的是那时候的众多智者,包括老子孔子、墨子、孙武伍子胥、还有出色的发明家鲁班等等,他们各有千秋,他们流芳百世,是让人佩服不已的人。

[var1]

但是春秋这段历史很多人说难读,之所以难读,并不是因为它有多深奥,而是《春秋》史书是文言文的,涉及的历史知识点较多,历史过去久远,流传下来的记载有限,所以,我们读起来比较费劲,更何况孩子。但是,《了不起的春秋》则以幽默的现代文形式化解了这些难题。

这套书是专门写给孩子的春秋故事。春秋是一部恢宏精彩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的中国许多思想、学说就是在那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它是华夏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奠基。春秋历史用一句话概括——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不过,但是短短两百多年的春秋,远比我们想象的精彩。

读历史,除了史料为证,还需要我们的想象。《了不起的春秋》作者贾志刚写这套书里,既以《春秋》、《诗经》、《左传》、《史记》等文献为基础,又加以丰富的细节想象,让这部历史读物有了幽默与风趣,让孩子在故事里找到笑点,在欢乐中记住了历史,学到了知识。

[var1]

[var1]

这套书大致以时间为序,按照“烽烟四起”、“尊王攘夷”、“晋楚更霸”、“多事之秋”、“吴越争霸”、“风流人物”六个主题分册,每册20个故事,共计120个故事,全方位展示了春秋时期的风涌云起,让孩子们认识春秋时的智多星以及各式人物。

看到第一本封面的时候,有一个人物画得极像诸葛亮,手摇羽扇,小朋友问这不是诸葛亮吗?纳闷地翻开目录一看,原来有个“春秋诸葛亮”,虽然三国在春秋之后,但是作者这样比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智多星的才智堪比诸葛亮。这人是郑国的上卿祭足。书中写了四个故事来说明上卿祭足的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大故事里再分解小故事,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不会显得冗长,符合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简洁的故事孩子也更容易记住。再加上每个故事里都穿插着成语故事、姓氏故事、幽默的漫画、以及大量的延伸知识,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在阅读历史故事的同时还汲取到人文民俗、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套书里的写法很客观。对历史人物的点评,没有一味鼓吹谁的好,而是从客观的角度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功与过。就像上卿祭足,虽然他很聪明,但是世人对他的一些做法也是有争议的。“千秋功过任评说”,而我们现在回望历史,去看历史人物也要从多方面客观地看待,不要因为对方在一件事上的过,而否定了他的功劳。从春秋智者们的身上,孩子也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品格,学习他们的智慧与为人处事的恰当之处。看“风流人物”中晏婴(也就是我们说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灵王拿他的身高来羞辱他,但是晏子不卑不亢,用他的智慧进行了“反击”,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流传至今,连楚灵王也改变了对晏子的看法,认为他值得交往。

人们都认为东西方的智慧的鼎峰就诞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纷繁复杂的春秋,是一部让世人沉迷并研究不够的“著作”,如今以这种幽默有趣的方式写给孩子们听,带他们去探寻那时人们的的行为与无尽的智慧,领略春秋文明之深厚,从中吸收精华、汲取营养,而明智。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变革,儒家思想如何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同时,伴随着周王朝的衰落,西周以来用以固化阶层的礼乐文明也日渐式微。先秦儒家思想就诞生于这“百家争鸣”的春秋末期,儒家希望从道德培养入手重塑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后世人这样评价儒家思想:“儒家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标志”。

  • 弘扬商圣文化、传承范蠡精神,范蠡从政经商人生感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道商始祖、文财神、商圣范蠡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秦朝丞相李斯对商圣范蠡的评价:“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范蠡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

  • 魏蜀吴“四雄称雄”,其中的代表人物为蜀汉、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魏蜀吴“四雄称雄”,其中的代表人物为蜀汉、魏国。蜀汉以孙权为代表,魏国以曹操为代表。蜀汉是当时最强的大国。而魏国是当时的最弱的大国,当时的蜀汉是四大强国中最强的。公元96年春正月,刘秀带领十多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被十余万曹军围困于白马山,刘秀手下的谋士荀攸和贾诩都很担心这场战事。当时,孙权已向刘秀

  • 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国的“亡国奴”?他为何从不提“亡国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一国的“亡国奴”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搞清楚。《史记·高祖本纪》交待有刘邦的出生地,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必须说明一下,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说:“沛,县也;丰,其乡也。”《史记集解》中孟康也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即沛原先是一个县,而丰是一个乡;后来沛改为郡,丰改为县。据说

  • 曾经的周边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在春秋时期,宋国才是最大的诸侯国。宋国版图包括今天河南东部,还有江苏西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的广阔区域。其国土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非常富饶的地方。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宋朝那么大点面积为什么称其为大国?因为当时的周朝并不包括东北和岭南一代,面积跟统一后的秦汉不可同日而语。而且

  • 战国七雄的都城,是今天哪些地方?且有4座城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六国虽然灭亡,后来秦国也灭亡了,但是它们的名字却留了下来。我们现在就有许多人自称“秦人”、“楚人”、“齐人”等等。这也是战国七雄给大家留下的抹不去的痕迹,因为“秦”、“楚”、“齐”等名称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

  • 周室封了那么多姬姓诸侯,到了战国时代为何只剩燕国撑门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人推翻殷商后,为了统御广阔的新领地上,大封诸侯国。诸侯的来源有前朝的遗老遗少,有历史悠久的部落方国,有功臣后裔,但更多是姬姓子弟。比如周武王立国后,给自己的十几个弟弟都封了国,周公当政后,将自己的儿子们也都立为诸侯。周室稳定政局后,历代周王几乎都会册立王族新成员为新诸侯,加入姬姓诸侯国的行列,而异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先秦诸子的生态智慧。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寻求治世之道,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秩序,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家的“主义”,并且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辩难,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

  • 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解析孔子“富民”与“教民”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

  • 秦灭六国以后,六国的末代君王们,他们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中,首先灭掉的是韩国。韩国的实力在当时的六国当中比较弱,韩国末代君主是韩王安,在他投降之后,秦始皇便把他带到陈县软禁了起来。不过4年之后,韩国旧贵族发动了暴乱,在秦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想要推翻秦国统治复国,而秦始皇为了把韩国的旧贵族势力斩草除根,便将韩王安处死了。韩国被灭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