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残酷压榨其老百姓,为什么老百姓却愿意为秦国拼死打仗

秦国残酷压榨其老百姓,为什么老百姓却愿意为秦国拼死打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4/2/10 14:58:25

商鞅采用法家的学说,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政策,对国内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这一点,甚至后来在商鞅自己的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同时他也尝到了自己制定的严酷统治的苦果。

[var1]

(商鞅剧照)

秦惠文王上台以后,就开始收拾商鞅。本来商鞅是有机会逃到魏国去的,但是走到边关的时候,老百姓却不留宿他。老百姓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商鞅没有“居民身份证”。

按照秦国的法律,这样的人是不能收留的。结果商鞅就没有逃得脱,最后不得不贸然发动反叛,从而被秦惠文王给搞死了。

既然商鞅都被自己制定的法律搞得深受其害,又无可奈何,显然,秦国的普通老百姓所受到的伤害,肯定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就有一个问题:既然秦国普通的老百姓,很不满意秦国采用残暴严厉的统治,为什么他们还会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帮助秦国打仗呢?

说他们是“雄赳赳气昂昂”为秦国打仗,这话一点也不假。有一句话叫做“赳赳老秦人”,讲的就是秦国军队的气势、意志力、战斗精神等等。

如果秦国军队没有这方面的东西,他们和六国军队打仗的时候,其作战能力肯定是很受限制的。就算他们能够打败一个国家的军队,并不表明他们能够打败所有国家的军队。

任何时候,意志力在军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秦国的军队在和诸侯的作战中,一直都保持着高压态势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什么秦国的将士们受到了严酷的压榨,他们反而还有很好的气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var1]

(秦惠文王剧照)

一、为自己打仗。

其他国家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君王和将领们,可能会给他们讲集体荣誉感。比如赵国人会给他们讲维护赵国的天下,维护赵王室的荣誉的重要性等等。

这种为一个族群打仗的宣传政策,固然是很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士兵们的素质必须非常高,他们身上要有家国大义。如果他们不具备这些东西,那么他们在战场上,就不会勇往直前。

但是我们肯定不能保证所有的士兵都具有家国大业。毕竟战争是很残酷的,打仗是要死人的。每个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是很害怕的。

所以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心态,一句“家国大义”是不可能就迅速撑起来的。一旦打不赢,他们就可能迅速投降。

而秦国的军队不一样,秦国的军队是为自己打仗。因为秦国有军功奖励制度。只要打胜了仗,获得了更多的人头,他们就能够建功立业,就能够获得土地,就能够得到分封。

这样一来,在战场上,虽然秦国将士同样面对死亡的问题,但是他们不会那么害怕。因为毕竟就算他们死掉了,他们建立的功劳,也可以给他的妻子儿女们享受。总之,这事与他们切身利益是直接相关的。

[var1]

(秦朝军队)

二、打仗才有活路。

由于秦国采用了非常严酷的法律,因此很多士兵可能一不小心就已经成了囚犯。一旦成了囚犯,他们的人生就将遭遇无尽的悲苦。

唯一能够解脱这种悲苦的办法就是打仗。秦国的军功奖励制度中,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将功折罪的体系。就是说,如果你犯了罪,在战场上立了功劳,那么这些功劳可以冲减你的罪行,这样你就能够继续活下去了。

秦国正是因为实行了非常严酷的法律,所以犯罪的人特别多。而所有这些犯罪的人,他们都需要冲减他们罪行,因此不得不积极地去战场上打仗。

三、战争成为事业。

在秦国,战争几乎成为了秦国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一点和东方六国是不太一样的。东方六国采用法家学说的非常少。法家其实也在其他国家试验过,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

这两场变法,都是采用法家的思想,但是这两场变法,最终都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就是法家思想在这些国家没办法推行下去,它们直接影响了当地贵族官僚的利益。贵族官僚们,他们更愿意呆在自己的土地上,过平静的生活。

[var1]

秦孝公剧照)

秦国是不一样的。秦国在没有获得巴蜀的土地,没有修建出郑国渠等浩大工程之前,国内的经济其实是并不太理想的,他们也没有时间在土地上深耕细作。对他们来说,打仗就成了他们从出生开始的一种事业。只要往东边打,只要打仗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壮大。

我们常常说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必须要有某种文化,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好。可以说,“打仗文化”就是秦国的企业文化。从秦孝公开始,经过几代君王的打拼,这种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秦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深入到他们的心中了。

以上就是秦国虽然残酷压榨它的老百姓,老百姓依然愿意为秦国打仗的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军队如何防止杀良冒功?难道不怕用良民的头颅来充当功劳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疑问,这里面如何鉴别秦军士兵是否残杀普通

  • 战国时代秦国被群殴了几次?秦国三次被打到认怂,统一六国好艰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把时间倒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时,那时候的秦国并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建成“罗马”,不知道自己真的能统一六国,成为霸主。那时候,每个诸侯国皆有可能统一天下,只不过是秦国越战越勇,最后一统天下。[var1]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秦国自然不可能战无不胜,也有被其他国家围殴的时候,也有失败落魄的时候。那

  • 商鞅变法,商鞅是如何成为一代伟大的改革家,又是如何陨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国人对商鞅不会陌生的,这几年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剧中详细讲述的商鞅出身、在魏国怀才不遇,秦、魏在河西之战中,秦献公为争夺河西故土,连续多年征战,结果受伤败退,最后抑郁遗憾而终,当时继承秦国大位的是年轻的秦孝公,秦孝公面对河西之战战败,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耻辱,秦国被赶回陇西大山,永无东出之日。国内面对

  • 勾践卧薪尝胆20年,打败了霸主吴国,为何越国却因此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勾践整日睡在薪草上,品尝蛇胆之苦,以此警醒自己要勤于治国、一雪前耻。《史记》如此描述勾践的勤政: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越王勾践世家》勾践、范蠡、文种君臣一心,如此披肝沥胆20年,终

  • 孟子为何被称为“亚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当我们提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圣人时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孔子历史上,并不只有这一位圣人还有一位与他齐肩的人,就是孟子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孔子之后的一代儒家宗师因此被后世称之为“亚圣”同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这一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

  • 庞涓对孙膑残忍?山东出土孙膑竹简,原来孙膑也是个狠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孙膑与庞涓剧照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二人是同门师兄弟,都师从鬼谷子。因为孙膑的才能在庞涓之上,所以一直为庞涓所忌惮。庞涓是孙膑的师兄,在兵法有所成后,投身魏国为将。为了防止师弟孙膑下山后投奔敌国,庞涓派人监视孙膑的一举一动。之后孙膑下山,庞涓假意许给孙膑高官厚禄,将他诱骗到了魏国。孙

  • 《中华战争通史》纵横之战:公孙衍跑断腿敌不过张仪的一张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群雄并起的逐鹿之战中,如何才能富国强兵、谋求生存?成为当时各诸侯国迫在眉睫的问题。严峻的形势催生出一批特殊人才,他们以口才学为立身之本,通过游说来谋取成功,史称“纵横家”。[var1]《中华战争通史》时长:25分钟×104集画质:高清类型:大型历史战争系列纪录片发行机构:京商传媒发行中华战争通史·

  • “天下第一王陵”熊家冢墓主是谁?学者:或为楚国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湖北日报》等媒体也陆续刊文关注被誉为“天下第一王陵”的荆州熊家冢。 [var1]一号车马坑文保技术人员对车马遗迹进行“日常保养”。 本文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8月29日刊文《一座从楚国故都“挖”出来的全新展览馆即将登场!》介绍了熊家冢出土文物概

  • 战国时期的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为何不敢夺取宣太后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嬴稷生于公元前325年,去世于公元前251年,在位时间达到了五十六年,继承大秦国祚的时候是在公元前306年,退位的时间也是在公元前251年。[var1]秦昭襄王其实很早的时候就被派出去当了赵国的人质,这也是惠文后的主意,奈何秦武王自讨没趣,认为自己力大无穷,力能扛鼎,真去举了个鼎,后来被鼎砸死了,秦

  • 商鞅和王安石:搬起石头砸的都是自己的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秦孝公一死,他的灾祸便来了。[var1]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太子的党羽们告他谋反,于是,新秦王举天下之力追捕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