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全国的土地并进行经济剥削,实行井田制管理

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全国的土地并进行经济剥削,实行井田制管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4/3/7 17:11:58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依据矩弓、步等对田地进行丈量,形成了以田为代表的地积单位。商代甲骨中“田”字有如下:田、圆、風用囲等写法,正是按照井田制开垦出来的方块田的图画,反映了商代晚期对农田的修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井田制就是对田地进行测量后,将其划分成阡陌纵横、沟油交错的井字形方块逬行耕作。

甲骨卜辞中的“土田”即为对土地的测量:“土田"即''度田",指在开荒、翻耕等工作开始之前,进行度暈土地,以便"农分田而耕气田地以疆界相划分,甲骨卜辞中有'‘疆"、等字,字形均与田地有关。

《说文•畠部》曰:“畠,比田也“矗,界也,从畠,三其界画也”。段玉裁注说:“信南山,我疆我理。《传》曰:'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

“疆''初指田地之界,后引申为国家疆界之义。“疆”从田、从弓,弓为丈量土地的工具戚。“疆”字加一矩弓,当为丈量土地以及测量边界的指事字网。《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贾公彦疏曰:“六尺为步,弓之古制六尺,与步相应。”商代青铜解刻铭'僵父己"。'僵”字中间的7形,当为丈量田亩之矩岡。

因此,以人造物体矩弓或人踱步来丈量土地,在商代应比较普遍。古罗马人制造方田时,先用悬规测定土中,由这一中点划出两条大路正交成十字形,再纵横两两平行作无数小径,便形成无数规整的区划;或为正方,或为矩形,每一区划为罗马尺240方尺网。古罗马人同样使用着规、矩,来对土地进行划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应也使用了绳子来丈量土地。甲骨文中已有了''糸"字及以“糸"为偏旁的字。《说文•糸部》曰:“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糸部》还说:“绳,索也。从糸,蝇省声因此商代应该已有了用细丝做成的绳子。

《礼记•乐记》“以绳德厚'‘郑玄注:“绳,犹度也《商君书•禁使》曰:“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悬)绳之数也”。均是说绳子可用来度地。这种习俗在世界其他国家也经见到。

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公元前1800〜1600年的草纸,上面记录有公元前2200年前的测量规则,证明一些测量家或“牵绳者”已用绳来丈量土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网。在公元前1400年的埃及壁画上也有劳作者用结绳在丈量土地的生动画面。因此,绳子也常被先民作为丈量土地的常用工具。

为了实行经济剥削,商代统治者依赖矩弓、绳子,或踱步,以“田”为单位对土地进行了划分。这些均需以成熟的长度制度作保证。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的容量器具。商代应具有了较为成熟的容量制度。迄今尚未发现商代正式的量器,容量制度亦无记载,但却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量器。历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殷墟商代晚期等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大口尊及其残片。

这些大口尊具有如下特点:(1)数量大,是商代比较常见的陶器;(2)形制一般为大口、短颈或长颈、凸肩或无肩、深腹略鼓或瘦细斜直,圆底或尖圆底,皆细泥灰陶,制作精致;(3)在口沿内侧,多刻划有一个或两个以记数字为主的陶文记号。这些大口尊应是商代的陶质粮食量器。

大口尊的形制也在不断发生演变,这与其作为量器使用有关。如尊的口部由侈口变成大敞口和肩部由凸圆肩变成无肩,可能是为便于在交易中的谷物粮食装进与倒出而改进的;

肩部多饰三周和一周附加堆纹,以及对称的握手等设施,应是为了加固陶大口尊和便于搬动与倒置所致,晚期时虽不加堆纹与握手,但尊的颈部已变成斜直,腹部变成圆筒形,搬动倒置已比较方便。

大口尊口沿上的陶文,大多数为记数的记号,其中尤以从到"十”的记数字为多。因大口尊多为残片,具体容积无法推算,但据安金槐先生当年亲自测试,但凡口沿刻划的陶文记号相同,其口径也基本相同或极其相近。因此这些陶文就应该是表示器物容量的数字。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口尊是商代专用的粮食量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陶量一脉相承。商代农业发达,而手工业较前也有了很大发展。一方面,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铸铜业的发达,使得许多青铜生产工具运用到农业中来,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也促使更多的剩产品参与到了流通中。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将更多剩余农产品带到了流通领域.因此,陶大口尊很可能就是衡量参与交换的粮食数量的一种专用量器。陶量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现较多。如战国时期韩国的阳城陶量,为直口、宜壁、平底的圆筒形,与商代的大口尊的大口、直腹圆筒形的形制似有一定联系。

而阳城陶量的口沿和腹壁上也刻划有陶文记号,与大口尊口沿内侧的符号基本相同,且刻划方法相同.战国时期邹国也发现有大口、直径、平底的陶量。因此,商代的陶大口尊应是当时衡量粮食体积的专用陶量,与春秋战国的陶量一脉相承。

目前尚未发现正式的商代量器,容量单位亦不清楚,但从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出现真正的量器应毋庸置疑。大口尊陶量器正反映了当时各种专用量器的普遍使用。我们推测,商代应是继承了夏代斗、斛(石)制的容量单位制度并有所发展的。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的重量单位。商代未发现专用权衡器,但比较成熟的衡制和重量单位应已出现。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屮字,似乎已用作重量单位网。

“字‘字在金文中多作似以双手抓金属块,反映了该字与青铜冶铸业的密切关系,而“毋"字可能已用作表示金属的重量单位。虽然在商代“哥”作重量单位尚缺乏实物证据,但战国时期一导的重量已经确定,应渊源于此。

商代发达的青铜冶铸业离不开严格的重量检测工具。商代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青铜器种类繁多,冶铸技术成熟,分工细密,工艺精美。青铜器包含了铜锡两种或铜锡铅三种成分,铜锡含量的不同会导致青铜器具有不同的性能。

因此铸造时,需要根据所铸造器物的类别和用途,将铜、锡、铅严格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进行配比冶炼。于是,对不同原料的称量成为了冶炼中的必要环节,而成熟的称量工具和方法则必不可少。

据对出土的一些青铜器所作的合金成分分析,青铜刀的铜锡比例一般是:85%的纯铜,15%的锡:铜镰:83%纯铜,17%锡。商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其各种原料的比例是:纯铜84.77%,锡11.64%以及2,79%的铅叫。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铸造青铜器,尤其是一些形制复杂或大型的铜器,需要对所需原料按重量比例进行细致配比,而在设计器形的时候,长度的测量同样重要。在早期的手工业作坊里,运用各种专用测量器具来测量长度、重量的方法,对科学的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网。

金属冶铸业需要严格的重量检测工具,这在其他文明古国的资料中也可以见到。埃及上古时代的墓葬中就已出土了公元前5000年的天平和石质磋码。埃及第三一六朝的冶金技术已十分发达。

在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神像的装饰壁画上,已体现出精巧的冶炼技术,冶炼工场内工匠们在用天平称重,并把称重结果记录下来。

在十八王朝时代(公元前1567~前1320年)的墓葬壁画中,也保留了人们用肩挑鱼的形象,埃及的古墓中还发现了人用肩挑而象征“天平”的图形.地中海古希腊迈锡尼诸国,在公元前15~前12世纪时也已用符号砒来表示重量单位列。因此,准确的称量系统,正是金属冶铸业发展的基础。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目前虽未发现商代专用的称量工具,但发达的青铜冶铸业以及其它各类手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称量系统。因此,商代应该已经出现了称重的专用工具,只是目前还未发现或者没能保存下来而已,商代的重量单位制度应该较夏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度量衡与商业有着密切关系,是商品价格的标尺”商族以善于经商著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度量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囿于资料的局限性,商代度量衡制度的具体情况迄今还不完全清楚。

结语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作为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均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商朝的度量衡制度应更趋成熟。随着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商代度量衡制度的全貌终将被人们所认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走在前 开新局丨假如淄博老乡姜子牙蒲松龄孙武,“穿越”回现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假如他们坐上时光机穿越回现代的淄博,会有什么见闻?在淄博见识了这么多之后,不知他们还想回到自己的时代吗?

  • 姜子牙的外孙,建立的“唐国”,竟称霸春秋长达百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武王伐纣之后,姜子牙被封于齐国,开创了影响中国至今的齐文化,但鲜为人知的是,姜子牙还有一个成就,即他还有两个外孙,其中之一是周成王,另一个成了诸侯王,春秋时代这位诸侯王后代还曾称霸百余年,是春秋含金量最高两位霸主之一。根据史书记载,姜子牙一共有13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女儿叫邑姜,后来成为周武王正妃

  • 夏、商、西周,度量衡制度作为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石器时代数理观念的萌芽与形成。自几百万年前人类诞生以来,在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萌芽了最初的数理观念。人类在早期的生活中,不断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如釆摘果实的大小、多少,狩猎距离的远近,手提肩扛物体的轻重等等。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人们逐渐

  • 《人民日报》关注衢江区西周土墩墓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8月20日,《人民日报》第7版“文化遗产”版面,刊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吴桐的署名文章——《考古发现丰富对越文化的认识》,关注我市衢江区近年来发现多座西周时期高等级土墩墓,还出土了精美的青铜车马器等。原文如下:浙江衢州发现的西周时期高等级土墩墓出土的部分原始瓷组合。吴桐供图持续的考古发现,不仅明确了

  • 【忘川风华录·姜太公】直钩垂钓,道自在胸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01.在手游官博的角色宣发文案中,是这么描述姜太公的:“出身微寒”的姜太公如何能被周文王挖掘出来的?这一切要从商末开始追溯。商是一个迷信的王朝,国家由三方势力三足鼎立:王、贵族、祭司。在科举制尚未出现的那时,朝廷官职由贵族垄断,国家政策被祭司的意见左右,“选贤与能”纯属空谈。常理而言,在这种社会舆论

  • 史上最全21版姜子牙:有最帅的有最经典的,甚至还有一个女儿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李白必须穿一身白衣,杨玉环必须头戴大牡丹花,孔子是有点驼背的老头,和珅是圆圆胖胖的谄媚相,而姜子牙在这一方面的待遇,可以说是从未年轻过,仿佛姜太公这个称呼注定了他只能须发皆白,不过因为《封神榜》和众多传说,苍老中要带十分仙气。现在就盘点那些经典的姜子牙形象:1981年台视《封神榜》余子明1986

  • 恢复西周旧制,仿效姜子牙“封神”,项羽的复古道义与“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我们想到一个故事。有人养了一只鸽子,后来鸽子死了。他立志要好好送鸽子最后一程。开始他想土葬,后来想到火葬。在火葬鸽子的过程中,他闻到了鸽肉的味道,于是买了瓶二锅头,鸽子肉成了下酒菜。我们常讲不忘初心,项羽和烧鸽子的人一样,忘记了初心。世上有很多项羽这种人,下定决心做出

  • 央视纪录片摄制组走进禹会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摄制组一行拍摄了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垣与祭祀台基,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禹会村考古研究基地拍摄了出土文物,并对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通过专家解读,把历史遗迹最大限度地还原为历史现场。在为期2天的拍摄过程中,禹会村遗址这处淮河中游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所包含的自然景观和聚落生活都将一一入

  • 封神:姜子牙、申公豹、四不相的前世今生,恩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被捉后的四不相在求生欲的驱使下,便想到了嫁祸于飞熊,于是它就对饕餮说:我体格小,肯定喂不饱你,飞熊身躯庞大,肉质鲜美,一定符合你的味口。饕餮一听,觉得四不相说的有理,于是就放了四不相,去捉飞熊去了。面对凶恶的饕餮,飞熊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于是便心生一计对饕餮说:我这身躯根本喂不饱你,你看那太阳又

  • 夏朝研究中的几点答疑、说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与《诗经》是中国的两大历史之谜,目前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对此都无法给出明确或相当合理解释与答案。夏朝历史研究也成为中国学界的一个轻易无人敢碰触的领域,以致谁说话谁挨骂,即使是作为夏文化研究的标志人物许宏先生也是如此。一般学者只能进行一些夏文化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探讨,显示夏文化研究还不至于太落寞,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