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军功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秘密吗?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军功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秘密吗?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4/2/10 14:21:33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根本不可能让上下阶层保持所谓的流动性。这种解读其实是对历史本身的断章取义。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秦国的成功进行吹捧,却又没有摸到真正的原因。但这种说法非常容易受到大众欢迎,所以被很多人拿来说事。

首先,很多人在尝试理解秦朝的斩首记功制度的时候有个误区,以为是斩下对方士兵的首级即可。但秦朝的计功规定非常详细,一般士兵的首级只会给你赏钱或者减免犯下的罪行。想要获得爵位唯一的办法就是砍下对方军官或者低级贵族的首级。

那么,秦军在战争中是否能砍下足够的贵族首级呢?

[var1]

(获得首级的风险其实远远大于收获)

按照商鞅定下的标准,在野战中斩下2000颗脑袋就是可以让全军一起接受封赏的大胜利。以中国传统的五人编制计算,一场能够全军大赏的胜利也就让400个人获得爵位而已。

如果你是百里挑一的幸运儿,成功地杀死了一名敌军的小贵族,等待你的可能并非想象中的良田美宅,而是和伙伴的争斗。出土的秦国竹简,就记载过秦军士兵为了争夺人头,而谋杀同僚的恶性事件。

[var1]

(秦国制度下的贵族与贫民 其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明朝名将戚继光也抨击过斩首记功制度的弊端。因为首级记功制度,绝非秦军一家专属,明朝也实施类似制度的简化版本。结果,每次斩下一颗首级都有数十人来报功,甚至会因为抢着报功而打乱部队的战斗队形。

如果你真的运气爆棚,而你的同伴也都是正人君子,但也别高兴的太早。因为统计人员那关你还没过。杀良冒功一直是斩首记功制度的大弊端,你说你杀死的是对面驾车的贵族,而不是某个不幸的路人,请问你拿什么证明自己?

[var1]

(在混乱的战场上盲目追求首级 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在法律严苛的秦朝,如果事后被证实造假,不但报功的人和他所在的连队要倒霉,统计人员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对待贵族首级必然慎之又慎,等各种认证程序走完了,黄花菜也差不多凉了。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被解决,也要记得见好就收。因为一般民众的升级之路非常有限。秦朝的勋爵一共分二十级,九级以下才是所谓的“民爵”,一般民众做到这儿也就到头了。这是秦国体制给你的上限,就算幸运女神再眷顾你,你也无法往上走了。除非你是像白起一样的贵族后裔,只不过因种种原因没落了。若是没有一个牛逼的祖先,那么第八级就到头了。

[var1]

(白起的祖先一般被认为是秦军大将白乙丙,也有人认为是白公胜。不过在战国时期,有着明确姓、氏的人肯定是贵族后裔)

或许你觉得获得下级爵位已经足够了。但请记住,在秦朝爵位只是身份,可以拥有多点的仆人和田产,但是旧无法参与国家行政。秦朝的官僚系统依旧是古老的推荐制度,想要上位必须得到有身份的人的赏识和信任。没有任何关系的一般人想要获得推荐,简直难如登天。因为你做不好的话,举荐人也会受罚,没有关系的平民有什么资格让人为你冒险?

秦朝就是这样一个从中下层索取巨大,但是给予却少得可怜的王朝。想在这样的时代,享受不同阶层的流动便利,无异于痴人说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晒出3大“证据”,网友看后哄堂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韩国不申遗了,干脆直接把中国人变成韩国人。孔子作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深深的扎根在中国文化之中,韩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为了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专家拿出三大铁证,中方只用两字回复。孔子应该没想到,千年之后自己连国籍都改了。[var1]要说韩国对文化不自信吧,他们自诩韩流在全世界流行。亚洲不仅有

  • 秦战国为何能打遍六国:天时、地利与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亚圣孟子关于攻城战斗的经验总结,后世竟成了论述天下大势的战略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成了一种解释框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使用了这个解释框架。[var1]那么,这个解释框架靠谱吗?可以说,没有绝对靠谱的解释框架或分析模

  • 同一时期的变法,为何商鞅是人死政存,而申不害则人死政废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天下列国纷纷开始变法,不变法强国就会有亡国之危,鉴于此前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韩国君主韩昭侯找到了法家“术治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在同一时期,秦国也任用法家“法治派”代表人物公孙鞅开始变法。那么,为什么是同一时期的变法,商鞅变法人死政存,而申不害变法则人死政废?[var1]众所周知,申不害的“

  • 从死囚到秦国宰相、最终死于非命,范雎的命运为啥如此大起大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一个出身贫苦、毫无背景的魏国人,因为口才,他“怀璧其罪”、遭受不白之冤,差点在极尽羞辱中死去;同样是凭借口才,他抓住机会、奋力一搏,实现了惊天逆袭,平步青云成了名震天下的秦国宰相。而他睚眦必报、恩怨分明的性格,最终也在客观上导致自己难以善终。范雎初期的坎坷命运,与两个仇人、两位恩人息息相关。[v

  • 从苏秦的教训谈知所先后,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本末关系被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是我国政权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礼崩乐坏。这个时期人民苦不堪言,然有破坏必有建设。在这个问题频出的时代,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有这么一个学术派系,他们提倡通过外交游说来改变列国格局,同时立取卿相之荣。这就是后来被传的玄之又玄的纵横家

  • 秦国最失误的一场战争,结果,让六国多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军大举攻赵,赵国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赵国众志成城,上到贵族下到平民,无一不在为抵抗秦国而出力,面前是虎狼之师秦国大军,身后就是国都邯郸,他们退无可退。东方六国中清醒的人也意识到,赵国一旦灭亡,秦国将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于是他们也尽全力为保全赵国而做各种工

  • 秦国四大名将中,有两个人竟然是父子,秦灭六国他们两人灭了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秦国的四大名将。[var1] 一、秦国将军王翦。 王翦是一位著名的秦将,王翦和儿子王贲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韩国,其它五个国家都是被王翦和他的儿子摧毁。王翦年轻时热爱兵法,跟随秦始皇四处征战。公元前236年,王翦率军突围赵国(今山西和顺),攻下了九座

  • 秦国危机的情况之下,司马错为什么要硬杠张仪,劝秦王伐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可谓是秦国重臣,其一生征战沙场: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然而其一生领军的高光便是劝秦王伐蜀,亲自率军占领巴蜀全境,并多次平定蜀地叛乱。然而在秦伐蜀之前,时任秦相的张仪却不同意,力主伐韩以图东出,两人在秦惠文王面前争吵

  • 叛徒还是英雄?还原荆轲刺秦王事件中真实的樊於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樊於期的出身不太好,他开始是吕不韦家臣,后由吕不韦推荐给嬴政做侍卫,由于胸中有些谋略,嬴政让他做了将军。可是樊於期看不惯吕不韦“献妾窃国”的行为,又鄙视嬴政的出身,这为他的叛秦埋下祸根。公元前240年,吕不韦派上将军蒙骜、张唐率兵攻打赵国,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蛟、樊於期为后援。樊於期却在中

  • 只知道屈原含冤跳江?来了解屈原的一生,看完已经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侵略者是西边的秦国。屈原主张联合六国之力,形成六国联盟,一同对抗秦国。在得到楚怀王的赞同后,屈原开始出使其他五国,游说齐、赵、燕、魏、韩国国君与楚国联盟,经过屈原的不懈努力,在楚怀王十一年时,六国终于建立了联盟,楚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var1]六国联盟的力量强大,遏制了秦国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