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名将,百姓看不起,群臣嗤之以鼻,最后一家人以死卫国

一名将,百姓看不起,群臣嗤之以鼻,最后一家人以死卫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73 更新时间:2024/1/28 3:32:20

宋朝先是抗辽,跟辽国还有过一点和平时期,结果宋朝失策和金国合起火来干掉了辽国,到了金国把北宋变成南宋之后,大宋是后悔莫及,也正是靖康之变中出了一个民族大汉奸秦桧。秦桧被俘去金国后,又被完颜昌信用,他回到大宋之后就主张与金国议和,变成了卖国贼。

[var1]

当然最让秦桧臭名昭著的是他对岳飞的迫害,人人都痛恨秦桧对岳飞痛下杀手,给了忠良莫须有的罪名,直至今天都有秦桧的像跪在岳飞墓前,遭后世无数人唾骂。

不过秦桧的罪恶有一半也应该归给宋高宗,若不是宋高宗的示意,秦桧何敢动岳飞半根手指?若没有秦桧,还有别人来跟宋高宗统一战线,岳飞一样要死。

当然这里并不是为了给秦桧洗白,只是应该给历史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秦桧固然恶贯满盈,但是他的曾孙子秦钜却给这个令中国唾骂的家族了一个洗刷叛国罪名的机会,与曾祖父、祖父、父亲相反的是,秦钜和他的一大家子人是宋朝的忠烈,而且都以身殉国。

[var1]

上梁不正下梁歪,秦桧虽然很有才华,还是创立宋体的人,但是其道德修养太差,以至于养子秦熺,养孙秦埙都没什么高尚情操,不过都是仗着秦桧是宰相而得到一官半职,吃老底罢了。

秦熺曾经利用写国史的职务之便,肆意修改了有关于父亲秦桧卖国的历史,秦埙更是因秦桧的关系在科举当中挤掉当年头名陆游

以这样的祖孙三代能生出秦钜实在是让人感叹,那么秦钜当年做了什么,让人对秦家从此刮目相看了呢?原来13世纪蒙古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强悍的民族,震惊了世界,金国当时就受到蒙古的不断入侵,节节向南败退,不堪于国土不断缩小,金国打起了南宋的主意,于是撕毁和议,不断攻击南宋边陲重镇,已弥补失去的土地。

[var1]

南宋正是用人之时,老将赵放向宋宁宗建议用秦桧之曾孙,也就是秦钜前去蕲州镇守,群臣一听要重用秦家之子孙很多人不满,在中国,门第的名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族名声不好,自然信任的人不多,于是群臣极力反对赵放的提议,但赵放却说每个人的心志都不同,不能因为祖上没积德就不给忠义的后人机会,不过群臣仍然反对,宋宁宗则兼顾各方意见。

虽然宋宁宗也不怎么信任秦钜,但还是任秦钜为蕲州通判协助当时的蕲州知州李诚之坚守城池。秦钜到任之后一刻都没有耽误立即开始步兵排阵,修筑防御工事。不过跟那些反对任用秦钜的大臣一样,蕲州的百姓一开始也并不相信大奸人秦桧的后代能够对防御金人有什么帮助,甚至一直对此事指指点点,但是秦钜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直至慢慢改变了蕲州城内百姓的看法。

金人南下临近蕲州,秦钜与知州死守城池,金人有十万大军来袭,秦钜和李诚之愣是顽强的坚守了一个月,其实秦钜他们一直在等朝廷的救兵,但一直援军迟迟不到,眼看城池要被攻破,此时雪上加霜的是两名守城将领投敌,一下子蕲州城的驻守瞬间崩溃。

[var1]

知道无力回天的秦钜不肯投降,直到和金兵迎面肉搏也失败了,最后秦钜为了不让金兵夺取城中粮食和钱财,下令烧毁府库,自己和一家老小跳入火海以身殉国。秦钜的两个儿子也在与金人的巷战之中为国捐躯。

宋宁宗听到秦钜全家殉国的消息,非常感动和惋惜,秦钜用自己的忠烈报效了国家,让那些质疑他的人因此而侧目,证明了英雄不问出处,即便是奸臣之后也可以洗去耻辱,只要是真诚做人,实事求是。我们应该记住秦钜这样的忠烈之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乐毅豪夺齐国70城,田单反击复国,赵奢怼田单:不懂兵法见识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田单反间计“请走”乐毅,却被赵奢狠狠教育了一番田单和乐毅这一对老冤家,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田单利用反间计,让燕王撤换了乐毅的联军总司令职务,换上愚蠢的骑劫,田单用火牛阵一战定乾坤,杀死骑劫,彻底击溃了燕军,收复70余城,恢复了齐国。田单以奇谋诡计制胜,迎齐襄王返回国都即位,被齐襄王封为安平

  •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武将的顶梁柱,为何清一色都是魏国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张飞等人相继死去,刘备与东吴反目成仇后,成为了蜀汉国运的转折点。从此之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日趋严重,人才断层形势严峻,军政大局,几乎全靠诸葛亮一人之力勉强支撑。纵然诸葛武侯天下奇才,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了得力助手也只能徒叹奈何。[var1]由于蜀汉国小力

  • 从“陆逊之死”,看吴国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政治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陆逊一.吴郡孙氏与陆氏的恩怨孙氏的发迹始于孙坚。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孙家和陆家是到了孙策时期才有接触。其实不然,据《三国志 裴注版 吴录》记载,在孙坚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冒着跨境举兵被问罪的风险,救援了时任豫章郡宜春长的陆康从子。可以说,孙坚是对陆家有恩情的。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

  • 军功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秘密吗?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根本不可能让上下阶层保持所谓的流动性。这种解读其实是对历史本身的断章取义。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秦国的成功进行吹捧,却又没有摸到真正的原因。但这种说法非常容易受到大众欢迎,所以被很多人拿来说事。首先,很多人在尝试理解秦朝的斩首记功制度的时候有个误区,以为是斩下对方士兵的首级即可。但秦朝的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晒出3大“证据”,网友看后哄堂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韩国不申遗了,干脆直接把中国人变成韩国人。孔子作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深深的扎根在中国文化之中,韩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为了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专家拿出三大铁证,中方只用两字回复。孔子应该没想到,千年之后自己连国籍都改了。[var1]要说韩国对文化不自信吧,他们自诩韩流在全世界流行。亚洲不仅有

  • 秦战国为何能打遍六国:天时、地利与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亚圣孟子关于攻城战斗的经验总结,后世竟成了论述天下大势的战略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成了一种解释框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使用了这个解释框架。[var1]那么,这个解释框架靠谱吗?可以说,没有绝对靠谱的解释框架或分析模

  • 同一时期的变法,为何商鞅是人死政存,而申不害则人死政废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天下列国纷纷开始变法,不变法强国就会有亡国之危,鉴于此前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韩国君主韩昭侯找到了法家“术治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在同一时期,秦国也任用法家“法治派”代表人物公孙鞅开始变法。那么,为什么是同一时期的变法,商鞅变法人死政存,而申不害变法则人死政废?[var1]众所周知,申不害的“

  • 从死囚到秦国宰相、最终死于非命,范雎的命运为啥如此大起大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一个出身贫苦、毫无背景的魏国人,因为口才,他“怀璧其罪”、遭受不白之冤,差点在极尽羞辱中死去;同样是凭借口才,他抓住机会、奋力一搏,实现了惊天逆袭,平步青云成了名震天下的秦国宰相。而他睚眦必报、恩怨分明的性格,最终也在客观上导致自己难以善终。范雎初期的坎坷命运,与两个仇人、两位恩人息息相关。[v

  • 从苏秦的教训谈知所先后,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本末关系被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是我国政权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礼崩乐坏。这个时期人民苦不堪言,然有破坏必有建设。在这个问题频出的时代,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有这么一个学术派系,他们提倡通过外交游说来改变列国格局,同时立取卿相之荣。这就是后来被传的玄之又玄的纵横家

  • 秦国最失误的一场战争,结果,让六国多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军大举攻赵,赵国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赵国众志成城,上到贵族下到平民,无一不在为抵抗秦国而出力,面前是虎狼之师秦国大军,身后就是国都邯郸,他们退无可退。东方六国中清醒的人也意识到,赵国一旦灭亡,秦国将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于是他们也尽全力为保全赵国而做各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