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虎上将死后,蜀国武将的顶梁柱,为何清一色都是魏国降将?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武将的顶梁柱,为何清一色都是魏国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14 更新时间:2024/1/27 23:17:22

[var1]

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张飞等人相继死去,刘备与东吴反目成仇后,成为了蜀汉国运的转折点。从此之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日趋严重,人才断层形势严峻,军政大局,几乎全靠诸葛亮一人之力勉强支撑。纵然诸葛武侯天下奇才,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了得力助手也只能徒叹奈何。

[var1]

由于蜀汉国小力弱,人才短缺,诸葛亮不得不把选拔人才的眼界放宽。魏国兵强将勇,良将如云,很快成为了他的人才候选区。第一个为蜀汉效力的魏国武将是王平。早在刘备指挥汉中之战时,他便归顺蜀汉,但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五虎将的阴影下。五虎将故去后,王平凭借卓越的才干和过人的胆识,逐渐进入了蜀国将领的上层。

[var1]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不听王平建议导致惨败,被诸葛亮斩首。王平虽败不乱,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引起了诸葛亮关注。此后王平一路提拔,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员。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危急时刻王平果断出手,挫败了魏延的叛乱。在魏国大举进攻汉中时,王平再度挺身而出,带领弱势兵力守住关隘,击退魏兵,为蜀国立下大功。

[var1]

后来,诸葛亮在天水之战中,又得到魏国降将姜维。诸葛亮眼光敏锐,不拘一格,意识到姜维的军事才能后,立即放手重用,使之成为诸葛亮之后蜀汉的掌兵大帅,凭借其出类拔萃的用兵才能,独自担负起守护蜀汉、对抗强大魏国的关键使命。他忠心耿耿,又善于用兵,一度成为魏国的大敌。若无他在,蜀汉很可能提前20年亡国。

[var1]

在姜维主持大局时,还招收了一个魏国降将夏侯霸。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子,颇有其父亲的遗风。但是在魏国由于司马懿父子上台,独揽朝纲,迫害曹操后人和夏侯氏众将。夏侯霸不愿被他们残害,被逼无奈,投奔当年的杀父仇人,受到姜维和刘禅的热烈欢迎,授予他车骑将军的要职,成为姜维的得力助手。他熟悉魏国内情,在蜀汉对魏国的征战中屡屡献计献策,成为姜维核心智囊团的重要人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陆逊之死”,看吴国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政治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陆逊一.吴郡孙氏与陆氏的恩怨孙氏的发迹始于孙坚。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孙家和陆家是到了孙策时期才有接触。其实不然,据《三国志 裴注版 吴录》记载,在孙坚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冒着跨境举兵被问罪的风险,救援了时任豫章郡宜春长的陆康从子。可以说,孙坚是对陆家有恩情的。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

  • 军功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秘密吗?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根本不可能让上下阶层保持所谓的流动性。这种解读其实是对历史本身的断章取义。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秦国的成功进行吹捧,却又没有摸到真正的原因。但这种说法非常容易受到大众欢迎,所以被很多人拿来说事。首先,很多人在尝试理解秦朝的斩首记功制度的时候有个误区,以为是斩下对方士兵的首级即可。但秦朝的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晒出3大“证据”,网友看后哄堂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韩国不申遗了,干脆直接把中国人变成韩国人。孔子作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深深的扎根在中国文化之中,韩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为了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专家拿出三大铁证,中方只用两字回复。孔子应该没想到,千年之后自己连国籍都改了。[var1]要说韩国对文化不自信吧,他们自诩韩流在全世界流行。亚洲不仅有

  • 秦战国为何能打遍六国:天时、地利与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亚圣孟子关于攻城战斗的经验总结,后世竟成了论述天下大势的战略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成了一种解释框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使用了这个解释框架。[var1]那么,这个解释框架靠谱吗?可以说,没有绝对靠谱的解释框架或分析模

  • 同一时期的变法,为何商鞅是人死政存,而申不害则人死政废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天下列国纷纷开始变法,不变法强国就会有亡国之危,鉴于此前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韩国君主韩昭侯找到了法家“术治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在同一时期,秦国也任用法家“法治派”代表人物公孙鞅开始变法。那么,为什么是同一时期的变法,商鞅变法人死政存,而申不害变法则人死政废?[var1]众所周知,申不害的“

  • 从死囚到秦国宰相、最终死于非命,范雎的命运为啥如此大起大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一个出身贫苦、毫无背景的魏国人,因为口才,他“怀璧其罪”、遭受不白之冤,差点在极尽羞辱中死去;同样是凭借口才,他抓住机会、奋力一搏,实现了惊天逆袭,平步青云成了名震天下的秦国宰相。而他睚眦必报、恩怨分明的性格,最终也在客观上导致自己难以善终。范雎初期的坎坷命运,与两个仇人、两位恩人息息相关。[v

  • 从苏秦的教训谈知所先后,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本末关系被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是我国政权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礼崩乐坏。这个时期人民苦不堪言,然有破坏必有建设。在这个问题频出的时代,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有这么一个学术派系,他们提倡通过外交游说来改变列国格局,同时立取卿相之荣。这就是后来被传的玄之又玄的纵横家

  • 秦国最失误的一场战争,结果,让六国多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军大举攻赵,赵国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赵国众志成城,上到贵族下到平民,无一不在为抵抗秦国而出力,面前是虎狼之师秦国大军,身后就是国都邯郸,他们退无可退。东方六国中清醒的人也意识到,赵国一旦灭亡,秦国将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于是他们也尽全力为保全赵国而做各种工

  • 秦国四大名将中,有两个人竟然是父子,秦灭六国他们两人灭了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秦国的四大名将。[var1] 一、秦国将军王翦。 王翦是一位著名的秦将,王翦和儿子王贲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韩国,其它五个国家都是被王翦和他的儿子摧毁。王翦年轻时热爱兵法,跟随秦始皇四处征战。公元前236年,王翦率军突围赵国(今山西和顺),攻下了九座

  • 秦国危机的情况之下,司马错为什么要硬杠张仪,劝秦王伐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可谓是秦国重臣,其一生征战沙场: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然而其一生领军的高光便是劝秦王伐蜀,亲自率军占领巴蜀全境,并多次平定蜀地叛乱。然而在秦伐蜀之前,时任秦相的张仪却不同意,力主伐韩以图东出,两人在秦惠文王面前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