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赵,为何一定要除掉李牧?

秦国灭赵,为何一定要除掉李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57 更新时间:2024/1/22 8:38:08

01

公元前238年,铲除丞相吕不韦嫪毐(假太监,秦始皇母亲情人)集团后。

秦王嬴政亲政,李斯等人认为统一天下时机成熟,建议他发动灭六国之战,并为他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

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按顺序,韩国被列为第一个要干掉的国家。

它太弱小,也是“战国七雄”中最小的国家,没多久就坚持不住了,表示愿为秦国的藩属。

但秦国的目的是彻底灭掉它,不理它的“哀求”,继续攻打,占了它的首都,活捉了韩王安,把韩国之地改为一个郡。

实际上,在灭掉韩国之前,秦国的灭赵行动就开始了,赵国,也便成了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先面对的硬骨头。

秦灭赵之战,开始于公元前236年,距离致赵国损失惨重的长平之战,不到30年。

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但在随后的邯郸保卫战中取得大胜,并有过短暂的中兴,国力恢复得不错,秦国要想拿下它,并非易事。

秦国的策略是,攻打赵国之前,先让它和燕国干起来,然后趁火打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这鬼主意,又是李斯等人出的,然后他们利用间谍,成功挑拨燕赵两国干了起来。

然后,秦国借口援燕抗赵,在西、西北、南三面对赵国发起进攻,使赵国腹背受敌。

秦国对赵国的手段,说起来有点卑劣,趁燕赵两国激战正酣,突然派大将王翦率军占了阏与。

[var1]

阏与位于今天的山西和顺县西北,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秦国想得到它已经很久了,因为只有占领这个地方,才能打通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

接下来,秦军取得一系列进展,赵国一些要地,包括邯郸西北方向的屏障、阏与以北的韩阳等地,都相继沦陷,秦军不久就推进到了邯郸以南,与邯郸仅隔一条漳水。

据《史记·赵世家》,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秦军在新任主帅桓齮樊於期)率领下,再次向赵国南部发动进攻,在邯郸东南的平阳,一举干掉十万赵军。

[var1]

前230年

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赵国就将不复存在!

赵王急了,连忙把当年一举干掉十万匈奴侵略军的李牧,从北部边疆调回来,担任军队统帅。

02

公元前233年,李牧率领所部,在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截住了正打算进攻邯郸的秦军。

虽然秦军势如破竹、军情万分紧急,李牧的头脑却异常冷静,他认为秦军连打胜仗,势头正猛,不可与其硬刚,不然就是鸡蛋碰石头,待秦军疲惫,才是出击的最佳时机。

于是,李牧制定了“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十六字方针。

秦军主帅桓齮明白李牧的意图,也明白自己利在速战,拖下去对自己不利,赵军坚守不战,他就想办法诱使他们出战。

桓齮想的办法,是亲率主力进攻宜安东北的肥下。

他以为,肥下遭到进攻,李牧肯定会派兵来救,等李牧一出来,就在运动中把他干掉!

这点小把戏,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李牧怎么可能看不穿?

当然了,不明白秦军意图的赵将,也是大有人在,赵葱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李牧说,肥下必须得救,不然就完了,李牧说,敌攻而我救,乃兵家大忌,秦军正巴不得咱们这样呢。

满以为能把赵军调出来的桓齮,去肥下时带走的是秦军主力,他们一走,留守秦军大营的,就没剩下几个了,结果被李牧偷袭,连人带军需物资遭一锅端。

[var1]

端了秦军巢穴,李牧判断桓齮必然回救,就在途中布置了一个口袋阵,万万没料到这招的秦军,直接钻了进来,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冲出重围逃走的,仅有桓齮和寥寥几个亲兵。

仗打成这样,桓齮不敢回去,逃到燕国去了(《战国策》说是被杀,《资治通鉴》说他逃了回去)。

03

公元前232年,秦国借赵国遭遇特大旱灾之机,再次对赵国发动进攻,而且这一次同时出动的,是南北两路大军。

秦军的两路兵马,一路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目标直指邯郸,一路由太原取狼孟(今山西阳曲)后东进番吾,攻击邯郸之背。

好在邯郸之南有漳水和赵长城这些天然屏障,至少能够迟滞秦军的行动,李牧便把重点放在北面,决定南守北攻,干掉北线敌人后,再解决南线敌人。

他把南守的任务,交给副将司马尚,命他在邯郸以南长城一线拒守,自己亲率主力北上。

秦赵两军,在番吾附近遭遇。

番吾位于今天的河北磁县,也是个战略要地,此地一丢,赵国都城邯郸危矣。

赵王迁命令李牧强力反攻,争取首战即胜,速战速决。

赵王迁虽然昏庸无能,但也明白,旱灾发生后,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所以战事绝不能拖得太久,否则粮食难以为继,必输无疑。

实际上,赵王更怕的,是引发国内动乱,他被人民赶下台。

赵王都明白的道理,李牧岂能不明白,所以一开始,他就不给秦军反应的机会,集中兵力发动猛攻。

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攻击面前,秦军傻眼了,只有挨打的份,然后就是落荒而逃,被李牧一口气赶出了国境。

赶走北线秦军后,李牧立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兵一处,再以锐不可当之势,对南线秦军发动猛攻,漳河沿线的秦军竟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的秦军也不敢应战,狼狈撤退。

[var1]

04

消息传来,秦王嬴政呆了——李牧咋个这么厉害,咋个才能赢他?

开会讨论的结果,大臣们一致认为,只有干掉李牧,才能搞定赵国。

而且他们一致认为,要光明正大地干掉李牧,比如在战场上,当然不可能,唯一的办法,是玩阴的。

于是,搞死李牧和赵国的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

那人名叫郭开,是赵王的宠臣,为人差到只剩下“贪财好利,嫉贤妒能”八个字。

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收买,所以王翦收买郭开,没费吹灰之力,然后顺利地玩了一出反间计,利用郭开,污蔑李牧想谋反。

当然了,王翦之所以能够成功,赵王的庸碌无知也是一大前提,当郭开向赵王汇报说,李牧和司马尚都有谋反之意,昏庸的赵王不假思索地撤了李牧和司马尚,以赵葱和颜聚取而代之。

接着,赵王又杀了拒不受命的李牧。

[var1]

收买郭开、撤换并杀害李牧的同时,秦国还把“阴招”玩到了齐国,派一个叫姚贾的到齐国,重金买通齐国权臣后胜,得到了齐王建拒绝帮助赵国的承诺。

赵王迁昏庸,齐王建也好不到哪里去,居然没有看出秦国吞并天下的野心,还以为它只想收拾赵国,不然,他怎么可能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再说赵国,深得军心的李牧被杀后,李牧率领的军队军心涣散,很快解体,王翦立即发动猛攻,赵葱率领下的赵军一败涂地,赵葱被杀,颜聚惧逃。

前228年

存在了181年赵国,最后用当街杀郭开作为结束…

果然是一个暴烈任性的国家。

更多文章

  • 他是西汉汉文帝!叛贼攻破长安,叹道:他的墓,别挖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汉历史上的奇葩事,西汉最黑暗的一个人,西汉三大功臣结局

    摘要: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刘恒,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俭力行,与其子景帝共同缔造了西汉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死后葬于霸陵。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历代帝王墓被洗劫一空,而霸凌基本未遭劫。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开创大汉王朝,西汉由此开始。经历了吕后乱政后,刘姓家族势力被削弱,西汉的国力也没有很

  • 慕容复幻想光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2)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北宋年间,姑苏慕容成为江南第一大世家,其世代传承的武功绝技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更是威震江湖。相传这套绝学乃是其先祖慕容龙城所创,五代乱世间,慕容龙城不忘祖宗遗训,纠集了一众豪杰意图复国。可惜造化弄人,后周御前点检赵匡胤领先一步创建大宋,时值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一世强人慕容龙城

  • 慕容复幻想光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3)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北宋年间,姑苏慕容成为江南第一大世家,其世代传承的武功绝技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更是威震江湖。相传这套绝学乃是其先祖慕容龙城所创,五代乱世间,慕容龙城不忘祖宗遗训,纠集了一众豪杰意图复国。可惜造化弄人,后周御前点检赵匡胤领先一步创建大宋,时值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一世强人慕容龙城

  • 慕容复幻想光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燕王朝的慕容复,慕容复光复大燕搞笑视频,慕容复有复国可能么

    [var1]北宋年间,姑苏慕容成为江南第一大世家,其世代传承的武功绝技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更是威震江湖。相传这套绝学乃是其先祖慕容龙城所创,五代乱世间,慕容龙城不忘祖宗遗训,纠集了一众豪杰意图复国。可惜造化弄人,后周御前点检赵匡胤领先一步创建大宋,时值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一世强人慕容龙城

  • 定军山一战,此人一死,曹操把刘备恨到骨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定军山,兵家必争之地,一句“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阐明。定军山如此重要,曹操当然会选一个让人放心的武将来镇守,夏侯渊便是最佳人选。夏侯渊,最早跟随曹操的元老,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平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

  • 凭什么是秦国灭掉六国?举个例子再举个例子再举个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灭六国简短概括,秦国灭六国的沙雕视频,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原文01[var1]国力强盛,这是决定因素!商鞅变法之后,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六世君主代代积累,攻取巴蜀,修都江堰郑国渠,又不断蚕食六国,国力远非六国可比。更别说君正臣贤。反观六国,合纵只是权谋,尚且不能同心合力。更不明白国力才是根本。02[var1]举个例子:秦军伐赵,桓齮领兵20万伐赵,被李

  • 李世民为何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世民的这句“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评价可不是在批评曹操或是夸耀自己,而是别有用意,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句丽,路过当年曹操的王都邺城时,不禁感慨万分,亲自为曹操作文祭奠。原文如下:“夫大德曰生,资二仪以成化;大宝曰位,应五运而递昌。贵贱废兴

  • 暴政只是假象,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后代史官是不敢写也不想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伟业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意义重大,正是有了“秦皇扫六合”,才有了后来的中国大一统版图。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他的政绩更是少有人能及。但就是这样一个英勇无敌的皇帝,他一手创立的秦朝却经二世就亡了。这个短命的王朝也留下了不少历史疑案,秦王朝真正灭亡的原因,历来也是人们所爱讨论的。很多人

  • 说一些孔子的故事给大家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学识渊博是平时的积累成功的[var1]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颜氏带着孔子回到曲阜。孔子的母亲粗通文墨,应该对孔子进行过基本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孔子最起码的读书写字,孔子后来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应该也有母亲的督促影响。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孔子一个人

  • 曹操率十五万大军南征,荆州兵强马壮,为何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三国中后期,曹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征,而荆州就成为曹军南下的第一道隘口,无论是西取西川还是东取东吴,曹操必须先拿下荆州。然而此时刘备、东吴孙权都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就成为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带着十五万大家浩浩荡荡从许都出发,直逼荆州。此时荆州刘表虽死,但尚有10万精兵,而且荆州士兵都熟悉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