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死前留一计,千年后被农民破解,为何有人说他不如诸葛亮?

司马懿死前留一计,千年后被农民破解,为何有人说他不如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33 更新时间:2024/1/21 19:39:15

据说司马懿诸葛亮就是一对生死冤家,活着时斗,死了还在斗。两人死前还各自留下一计互相掐斗。然而诸葛亮厉害就厉害在他所留的计谋,至今都没有能破解,而司马懿的计谋时过千年就被一个老农民给破解了,因此大家都笑称司马懿始终不敌诸葛亮聪明。

时间约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左右,我国河南省偃师市的南蔡庄有一个姓杨的老农,他在首阳山的一处荒野中挖地,想种点庄稼。然而地挖一半,杨老农就用锄头挖出了5枚古旧钱币,此时杨老农立马想起村民们讲的故事,知道首阳山埋着各朝各代的知名人物,特别是西晋时期的5个皇上都后都埋在此山,而三国时的司马懿死后据说也被埋葬于此,只是一千多年来无人能知道他的陵墓所在地而已。

所以当初杨老农捡起钱币一看,综合分析一波,然后嘴角泛起笑容,猜测自己有可能挖到了司马懿的陵墓了?所谓空穴不来风,根据《晋书》记录,当年司马懿快病死之际,就做出了一些安排,命令在他死后,在首阳山以土埋葬,陵墓周围不起坟不种树,且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准设名器,还不得立墓志铭,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

另外司马懿可能担心死后有盗墓贼光顾自己的陵墓,于是还下令不准放任何陪葬品。根据司马懿在魏朝的权威,他的葬礼足可以帝王形式举办,可偏偏下令简而从之,令人十分不解。特别是他命令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得来拜祭他,就算清明重阳也不例外。

司马懿这么做,有人认为是受到了三国末期的薄葬风气以及曹操的影响。曹操在位时极力推行薄葬,尤其是魏国在这方面更是简单。诸如曹操死后以八具棺材棺材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出殡使人不知其埋在何处,而且一律不准放任何陪葬品,以免遭人掘墓,后来他的儿子曹丕也是以薄葬为主。

而司马懿除了也接受薄葬的观点外,可能还担心曹家后人的报复,从《晋书》中我们了解到:“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正是说明当初司马懿灭了曹爽一家还有其麾下的官员,而且所用手法极其残忍血腥。

司马懿死后留下的一计大概指的就是他摆下的“迷惑阵”使得别人找不到他的陵墓所在,这跟诸葛亮死后,叫人随机埋葬在定军山某处一个道理,所以司马懿的陵墓一千年来都无人所知其位置,自然就没人盗墓。

不过天不佑司马家,时间来到近代,我国河南有一个老农民在耕田的时候,意外锄到一些古钱币,经专业考古者验证,这些钱币正是三国时魏国的流通货币,之后以此为线索,一举挖出了司马懿的陵墓,且在地宫中找到仲达、宣帝的刻文,最终文物学家以这些出土文物为依据,证实这就是司马懿真正下葬的地方。

为此,司马懿千算万算,始终败在五枚钱币手上,而诸葛亮死前留下的安葬计谋,则是四个人抬着他的灵柩在定军山四处游走,直到绳子断掉,就地下葬,故此一直没人能知道诸葛亮下葬的具体地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小伍叔讲春秋战国之晋国(2)假道灭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这时候有两个地方临近晋国,一个是虢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晋献公一直想吞并这两个地方,但是束手无措这两个地方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打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就会来救。如果两个同时打,双线作战,晋献公也没把握,这下怎么办呢?丞相荀息给他出主意,虞国国君喜欢美玉和

  • 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从战略上来讲,如果诸葛亮去讨伐东吴,很可能就是一场表面功夫。诸葛亮是最彻底的“联吴抗曹”一派。不管在《隆中对》中,还是在日常的行政中,诸葛亮的军事矛头,始终指向的都是曹魏集团!他在荆州镇守时,和对方的军政要员以及君主孙权,关系搞得都非常好,双方总是互派使节,互相问候。如果不是他入蜀协助刘备,荆州都不

  • 战国首席门客,连孟尝君都看走了眼,差点儿走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国孟尝君简介,田文孟尝君门客三千,孟尝君和门客完整版

    那时,冯谖听说孟尝君好客,就穿着草鞋去见他,孟尝君问:“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能教我的呢?”这话说的很客气,没想到冯谖倒是很直白,说:“没啥可教的,我听说你待客人不错,因为我太穷了,就来投奔你。”孟尝君乐了,对这个人很好奇,说:“既然来了,就住下吧。”于是把他安排到三等人才住的地方。过了十天,孟尝君把

  •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匈奴出尔反尔西域都护誓死破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灭匈奴的豪言壮语,破敌兵的典故,匈奴人大发善心撤兵解围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原句是——“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汉朝西域副都尉陈汤代表都尉甘延寿,向汉元帝上表述职时说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时候,“犯强汉者”早已经被他们斩杀了。汉朝中期,匈奴分裂成了五个部落,其中亲汉的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最终胜出,占据了漠北。选择

  • 田单以即墨小城残兵,尽收齐国失地,为何赵奢说他不懂用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国田单简介,赵奢个人简介,王立群赵奢

    田单,出身于齐王的远房宗室,是齐湣王年间临淄的市掾。市掾,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市场秩序,并不是多大的官职,倘若不是“乐毅伐齐”,或许田单在历史上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吏。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诺大个齐国70余座城皆被燕军攻克,仅剩莒县和即墨两座孤城未被攻陷,临淄沦陷之际,田单带着族人逃向即墨,出发前他告诉

  • 夏侯惇的祖宗,从刘邦手中救了刘盈,为何又将他儿子拉下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觉得应该是少帝刘弘,以及他的几位兄弟,毕竟他们真的是无辜的,作为高祖嫡脉,竟然就此断绝,怎能不令人心酸?而那个亲手将小皇帝从皇位上拉下来的人,他当时又是如何的心情呢?想当初,刘邦数次将自己的儿女踹下马车,都是夏侯婴救了他们,如今夏侯婴如此对待刘盈的儿子,他死后又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刘盈呢? 赶车的夏

  • 李牧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结局却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十大顶级名将李牧的胜利,赞扬战国李牧将军的诗词,李牧为何是四大名将之首

    将军李牧奉命驻雁门关,抵御匈奴。李牧英勇善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守势,匈奴人则依仗强大的骑兵,纵横奔驰,不把李牧放在眼里。[var1]雁门关一天,匈奴人把数百匹好马赶到河边洗浴,李牧在雁门关上远远望见,馋得心头痒,心想:“要是能把这数百匹好马夺到手,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又大杀匈奴的威风,多美的一桩

  • 张定边忠义无双,类似三国的关羽,陈友谅战败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熟悉明史的朋友,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会发现时空好像穿越了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演义里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是明末时期出现的。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之战,那一把大火的原型,其实就是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对陈友谅烧的那把大火。再比如说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其实正史上是没有的,可是罗贯中感佩陈友谅、张定

  • 战国时期著名的城濮之战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至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相关成语,城濮在哪

    [var1]当时,鲁国的国君是鲁哀公,他派遣军队进攻齐国。但是,鲁国的军队在城濮(今山东省滕州市)遭到了齐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长时间的战斗中,鲁国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无法攻下城濮。最终,鲁哀公决定放弃进攻,并返回了鲁国。城濮之战是我们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也是战国时期齐国崛起的一个标志。在这场战

  • 张辽是三国第一流名将,赤壁之战他为啥眼看着曹操中招却无所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辽的个人资料,界张辽,张辽为什么反叛曹操

    不过,关羽虽然用兵如神,但也不能过于夸大他的能力。三国时代武将人才层出不穷,有一个人的能力就丝毫不逊色于关羽,综合素质甚至还要略强于关羽。此人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大将张辽。张辽,山西雁门马邑人,年轻时曾当过雁门郡的小吏。当时山西与塞外游牧部族接壤,匈奴、鲜卑、乌桓等胡人经常南下侵扰,“幽、并、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