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侯惇的祖宗,从刘邦手中救了刘盈,为何又将他儿子拉下皇位?

夏侯惇的祖宗,从刘邦手中救了刘盈,为何又将他儿子拉下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66 更新时间:2024/1/19 6:58:20

我觉得应该是少帝刘弘,以及他的几位兄弟,毕竟他们真的是无辜的,作为高祖嫡脉,竟然就此断绝,怎能不令人心酸?

而那个亲手将小皇帝从皇位上拉下来的人,他当时又是如何的心情呢?

想当初,刘邦数次将自己的儿女踹下马车,都是夏侯婴救了他们,如今夏侯婴如此对待刘盈的儿子,他死后又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刘盈呢?

赶车的夏侯婴

以前常听人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被曹腾收养之前,原本是夏侯氏之子,所以曹操本是夏侯氏血脉,这才有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兄弟从开始就跟随曹操。

可是,史书上并没有这种记载,而且与当时社会收养养子的主流方式并不一致,按照当时社会情况来看,一般收养养子,首选本族中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之类。

比如诸葛亮早期因为无子,而将哥哥诸葛瑾的次子作为养子,这才是第一选择,按曹操有那么多堂兄弟来看,曹腾这一支曹氏,也算人丁兴旺,以他的身份,收养养子必然有很多同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嗣过继给他。

扯远了,曹操是不是夏侯氏就不说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夏侯氏的祖宗、西汉开国功臣、汝阴侯夏侯婴。

夏侯婴跟刘邦是老乡,也算出自泗水郡沛县,算是跟随刘邦最早的一批兄弟,是嫡系中的嫡系。

夏侯婴能被封为汝阴侯,不仅仅是因为从龙最早,还有他本身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将他与樊哙、郦商、灌婴三人一同列传,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夏侯婴与这三人还有一点不同,在刘邦起兵之前,他就与刘邦关系非常好,经常去泗水亭找刘邦聊天。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所以在刘邦征战天下之时,专门让他负责掌管马车,并亲自为自己驾车。

一则是因为二人关系好,刘邦最信任他,另外则是因为这也是他的老本行,在加入刘邦麾下之前,他本就是沛县里负责掌管养马和驾车的一个小吏。

太仆夏侯婴

刘邦攻占沛县,自称沛公之后,夏侯婴便被刘邦封为太仆一职,从此之后,历经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文帝刘恒四朝,夏侯婴都牢牢把持着太仆这一重要的职位,稳如泰山。

公元前205年,刘邦彭城战败,连老父亲和妻子儿女都顾不上,只带着几个护卫乘着马车逃亡。

后来,刘老太公和吕后都成了项羽的俘虏,而他的嫡子、嫡女,也就是刘盈和鲁元公主运气好一些,在半路上遇到了刘邦的马车。

二人险死还生,本以为总算逃过一劫,没想到,刚上马车不久,车上的刘邦突然从后面一脚将二人踹了下去。

二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只是一个劲儿地嚎啕大哭,赶马车的夏侯婴于心不忍,便停下马车,将二人又扶了上来。

刘邦对夏侯婴怒目而视,夏侯婴却不管不顾,依旧赶着马车。

没过多久,又听到“砰”、“砰”地两声,有之前的例子在,夏侯婴不用回头,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他连忙停下马车,再次将二人拉上了马车。

如是再三,每次刘邦将二人踢下马车,都被夏侯婴救了上来。

刘邦气急败坏,拔出腰间的长剑,作势要砍了这个不听话的马车夫,夏侯婴却丝毫不惧,对刘邦说:“哪怕再急,也不能丢下这两个孩子啊!”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幸亏刘邦也只是做做样子,不说别的,他还要靠夏侯婴赶马车,让自己从楚军中突围呢!

刘兴居想要立功

东西两汉各有两位少帝,西汉的两位少帝分别是前少帝刘恭,以及后少帝刘弘,而这二人都是刘盈之子,也是吕后执政时期的两位皇帝。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刘邦的庶长孙、齐王刘襄起兵,以讨伐诸吕的名义进军长安,得到消息的周勃与陈平,趁着吕禄将大军派出去抵御齐王之时发动政变,诛除了以吕禄、吕产为首的吕氏族人。

为了防止皇帝刘弘秋后算账,二人便与齐王刘襄的弟弟刘章商议,决定以“非刘盈亲子”的名义,废除少帝刘弘。

刘弘被废,符合所有参与诛灭诸吕的功臣和宗室的共同利益,但是之后立谁为新的皇帝,功臣集团与宗室却有了矛盾。

因为参与诛吕的宗室主要以齐王、朱虚侯刘章为首,他们自然是希望齐王能以高祖庶长孙的名义登上皇位。

可是功臣集团却并不这么看,他们想要扶持一个势力弱小的皇帝,以免遭到清算,毕竟哪个皇帝会对废除上任皇帝的大臣有好感呢?

最终,因为周勃、陈平掌握着京城的兵权,在争夺皇位一事上,二人成为最后的决策者,于是他们扶持了当时实力弱小,近乎透明的代王刘恒为新帝。

刘恒继位之前,为了安抚刘襄、刘章兄弟,便许诺二人,将吕后曾经从齐国夺去的城阳、琅琊、济南三郡归还给齐国,另外将刘章封为赵王。

这时候,有一人通过刘章求到代王身上,他眼热刘章要封王,也想分一杯羹,于是主动请求立下一大功,代表宗室,将皇位上的刘弘赶下皇位,逐出皇宫。

这个人就是刘襄与刘章的弟弟、东牟侯刘兴居。

刘兴居因为在之前诛除诸吕一事上没有立功,只能在这最后关头来紧急抱佛脚,因为有刘章的关系在,刘恒便答应了刘兴居的请求,并承诺,只要刘兴居亲自将少帝赶下来,以后便封他为梁王。

请帝出宫

刘兴居做出决定之后,想了想,他又拉上一人与他同行,这个人就是夏侯婴。

济北王兴居初以东牟倨与大臣共立文帝于代邸,曰:“诛吕氏,臣无功,请与太仆滕公俱入清宫。”——《汉书·高五王传》

刘兴居就这样带着夏侯婴一起来到皇宫,指着还坐在皇位上不知所措的少年天子说道:“你不是刘氏的后代,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

说罢,见少帝不肯从皇位上下来,二人又亲自将皇帝从皇位上拉了下来,直接塞入了一辆马车,这也是太仆的职责,不仅仅皇帝的马车,宫中所有马车都属太仆管辖。

上了车,少帝心中忐忑地问道:“你们要载我去哪儿?”

夏侯婴回答:“出去找个该你住的地方住着!”

出宫之后,夏侯婴将少帝带到少府,软禁起来,然后又亲自驾着天子的车驾来到代王府,将代王迎入皇宫。

刘恒入宫之后,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当天晚上便将少帝,以及刘盈的另外三个儿子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全部处死。

而夏侯婴因为最后关头迎立有功,便依旧以太仆之职侍奉汉文帝。

作为对刘盈有救命之恩的大臣,深受刘盈、吕后信任的夏侯婴,为何会亲自将他的儿子从皇位上拉下来?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夏侯婴对刘盈有救命之恩,他与刘盈的关系也一定是最好的,不是刘恒所比的。

这也是为什么吕后打压了很多开国功臣,但是却依旧让夏侯婴掌管着重要的太仆一职,要知道这个官职可是最容易接近她本人的,也是最容易对她造成生命威胁的。

说明他深得吕后信任,为何最后会做出亲手将刘弘拉下皇位的事呢?

他到底是身不由己还是与刘兴居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冷血无情呢

我觉得应该是前者。

与刘兴居为了封王、急于立功不一样,有两个原因让夏侯婴无法从这件事上脱身

1.官职:

太仆,从春秋开始便有这么一个官职,在汉朝属于九卿之一,不仅位高而且权重。

因为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以及全国的马政。

要将少帝从宫中赶出,必然要有马车接送,他本身就难以逃避,何况要迎刘恒入宫,他这个太仆也必须亲自前去迎接。

官职本身就让他无法保持中立,无法从废立之事中脱身。

2.投名状:

前面说了,作为刘盈、吕后深受信任的太仆,说他是吕氏一党,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这个时候,无论是陈平、周勃,还是刘恒,都有可能随时将打成叛逆,不仅身死,还得族灭。

为了缴纳投名状,为了与吕氏划清界限,他不得不亲手将皇帝从皇位上拉下来,以表明自己与吕氏的割裂。

哪怕以后还有人以为吕后、为少帝报仇的名义作乱,他们也无法信任这个将皇帝拉下来的太仆,夏侯婴从此只能绑在刘恒的战场之上。

总的来说,与刘兴居的主动寻求立功不同,夏侯婴其实是不得不做,为了身家性命,他只能行此违心之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牧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结局却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十大顶级名将李牧的胜利,赞扬战国李牧将军的诗词,李牧为何是四大名将之首

    将军李牧奉命驻雁门关,抵御匈奴。李牧英勇善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守势,匈奴人则依仗强大的骑兵,纵横奔驰,不把李牧放在眼里。[var1]雁门关一天,匈奴人把数百匹好马赶到河边洗浴,李牧在雁门关上远远望见,馋得心头痒,心想:“要是能把这数百匹好马夺到手,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又大杀匈奴的威风,多美的一桩

  • 张定边忠义无双,类似三国的关羽,陈友谅战败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熟悉明史的朋友,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会发现时空好像穿越了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演义里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是明末时期出现的。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之战,那一把大火的原型,其实就是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对陈友谅烧的那把大火。再比如说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其实正史上是没有的,可是罗贯中感佩陈友谅、张定

  • 战国时期著名的城濮之战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至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相关成语,城濮在哪

    [var1]当时,鲁国的国君是鲁哀公,他派遣军队进攻齐国。但是,鲁国的军队在城濮(今山东省滕州市)遭到了齐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长时间的战斗中,鲁国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无法攻下城濮。最终,鲁哀公决定放弃进攻,并返回了鲁国。城濮之战是我们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也是战国时期齐国崛起的一个标志。在这场战

  • 张辽是三国第一流名将,赤壁之战他为啥眼看着曹操中招却无所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辽的个人资料,界张辽,张辽为什么反叛曹操

    不过,关羽虽然用兵如神,但也不能过于夸大他的能力。三国时代武将人才层出不穷,有一个人的能力就丝毫不逊色于关羽,综合素质甚至还要略强于关羽。此人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大将张辽。张辽,山西雁门马邑人,年轻时曾当过雁门郡的小吏。当时山西与塞外游牧部族接壤,匈奴、鲜卑、乌桓等胡人经常南下侵扰,“幽、并、凉三

  •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世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刘备仁德得人心,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熠熠生辉。曹操英勇有魄力,无论现状如何艰险,他都能走出绝境。跟刘备学做人1.宅心仁厚,以德服人刘备出身贫贱,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最后的称霸一方,离不开他的广得人心。桃园三结义后,刘备的人生从此和关羽、张飞紧紧相

  • 刘表:单骑入荆州,坐拥千里疆域甲兵十万,为何最终无缘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身兼宗室、名士、汉末群雄等诸多身份,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史书上说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颜值想必不差。又说刘表少时便知名于世,名列“八俊”。至于这八俊是哪八个人,也没个固定说法。东汉桓灵时期,士大夫阶层中品德高尚的代表人物中,有

  • 为什么孔子唯一没去的秦国,反而统一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孔子和秦国统一没有任何关系。孔子的主张是恢复礼法,何为礼法,就是你的作为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你是诸侯,就去做诸侯的事,你是大夫,就去做大夫的事。诸侯做了大夫的事,是失礼,大夫做了诸侯的事,是偕礼。对于孔子来说,秦国统一明显是失礼的。目前认为,秦国的强大,

  • 古代三大富豪女秦始皇也对她表示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的四大美人是谁,中国三大富豪是谁,秦始皇的三大龙脉

    王莽时,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市)有位吕妇,她儿子吕育是县里游徼(巡警),因犯了小错,被县令杀掉。生活在王莽时代,她认为县令冤杀了自己的儿子,所以立誓一定要复仇。吕母家原来经营盐铁发家,家境富裕,资产数百万。但是之后为了给儿子报仇就放弃了之前的盐铁生意,重新开始做起了酒的生意。有人过来买酒就会多送他们

  • 子贵母死制度:汉武帝开先河的残忍做法,为何会在北魏制度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魏,有这么一项非常残忍的制度,名为“子贵母死”。这个制度不是针对普通人的,也不是针对北魏贵族, 而是只针对一个人,那就是太子之母。凡是生下太子者,皆“依旧制薨”,史书上一条条类似“孝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旧制薨”的记录,无不让人触目惊心。 汉武帝开先河 汉武帝共有6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

  • 背水列阵,拔旗易帜:浅析井陉之战中韩信的战略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井陉之战具体位置,背水列阵什么意思,背水列阵图解

    井陉之战,是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一场奠定未来战局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var1]在这次战役,赵军率兵二十万,在兵力远优于汉军的情况下却最终战败,直接导致主将陈余被斩,赵王刘歇被杀。素有“兵仙”之称的韩信也凭此一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背水一战。那么,仅有几万人马的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