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62 更新时间:2024/2/6 11:33:23

她一生有过三个儿子,可是很多人却都只记得一个。

明明很多后宫的太后都做过和她一样的事,却只有她被骂得最多、骂得最惨。

她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亲生母亲赵姬

一、赵姬与吕不韦

赵姬本是赵国富豪的女子,肤白貌美大长腿,长袖善舞惹人追,如果生在现代,那小日子还真是挺美的。不过,在古代,大家大户的向来是妻妾多、子女多,每个人分到的爱本来就少,再加上绝大多数时候还得为了利益搞搞“政治联姻”。赵姬也就是因为这样,被父母许配给了大商人吕不韦做小妾。

吕不韦,本是卫国濮阳人,跟小岳岳岳云鹏还是老乡来着。战国末期的卫国早已经衰弱不堪,吕不韦走南闯北转不了少地方,买卖是越做越大,来赵国也是为了跟赵姬的老爸合伙做生意,没想到还得了这么一个标志美人儿,自是欣喜万分。

不过,吕不韦这人虽然经商头脑一流,但是却有一颗玩政治的心。虽然他的买卖做得很大,但是社会地位还是不行,士农工商,商排在了最末一位,所以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走上仕途,站在权力的顶峰。

恰在这时,他遇见了流落在赵国都城的秦国质子——异人。

二、赵姬与异人

异人,秦昭襄王嬴稷(就是电视剧《芈月传》里芈月的宝贝儿子)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太子安国君,本也是王孙的身份了。不过,问题在于这位安国君光儿子就二十多个,异人又完全不受宠,他的母亲夏姬也已经快被安国君遗忘了。所以,秦国才会把异人送到赵国来做质子,秦赵两国关系好的时候,赵国还能对他礼遇一些,两国关系一恶化,异人的车马用度都得被扣减。

吕不韦遇到异人的时候,正是秦赵交兵之时,也恰恰也是异人最落魄的时候,不过这也正好是吕不韦的机会。吕不韦拿出不少钱给异人,让他在赵国扩大知名度。不过,异人过上两天好日子以后就开始有更高的要求了。

在一次酒宴之上,吕不韦将自己的宠妾赵姬叫了出来,带着一众舞姬跳了一段,结果就把异人的双眼给迷住,再也挪不开窝了。吕不韦看到,竟然毫不迟疑地就将赵姬当作货物一样送给了异人。就这样,赵姬又成为异人的枕边人,后来还为他生下了爱子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这边,吕不韦见异人在赵国已经有一定好名声,便打点行囊来到了秦国,见到了安国君的正妃华阳夫人。因为华阳夫人一直没儿子,所以吕不韦就牵线搭桥,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子,这样,异人这个不受父亲宠爱的儿子便转瞬间有了“嫡子”的身份。

却不料,等吕不韦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赵国后不久,秦国的兵也随后杀到了。可想而知,当时的秦国质子异人的处境有多少危险。情急之下,吕不韦带着异人买通了守卫便逃出了邯郸城,回到了秦都咸阳,完全没有顾及到赵姬母子的死活,当时的嬴政还不到三岁。

三、赵姬与嫪毐

为了安全,赵姬不得不前去找富豪父亲帮忙,这才得以有藏身之地,算是幸免于难。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异人当上了太子,赵姬母子才在赵国的护送之下回到秦国,此时嬴政已经九岁了。这六年的苦楚也唯有他们母子自己知晓了,吕不韦和异人又何尝会在乎呢?

安国君为昭襄王守孝期满,仅仅当了三天秦王就死了,异人随即登位。大概是异人在赵国的苦闷日子过多了,也仅仅当了三年秦王就死了。就这样13岁的嬴政当上了秦王,而大权则掌握在当时已是丞相的吕不韦手里,赵姬则成为了皇宫之中最寂寞孤独的一类女人——太后。

说赵姬放浪也罢,念旧也罢,总之,没过多久,她便又跟吕不韦旧情复燃了。吕不韦当时虽然说权势熏天,但是进得太后寝宫久了,也是怕的,总担心有朝一日秦王掌权会秋后算账。于是,为解赵姬相思之苦,吕不韦为她找了一个“完美”男人——嫪毐。

嫪毐其人,英俊潇洒,气宇轩昂,而且技术高超,很快便代替了吕不韦,成为了赵姬的新宠。后来,二人觉得在深宫之中耳目众多,不够尽兴,便搬到了秦国旧都雍城的宫中居住。接下来,在雍城的日子应该是赵姬一生之中最快乐的阶段,她不再是被人送来送去的货物,也不用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反而可以与爱郎嫪毐长相厮守,岂不美焉。

四、母子之

赵姬在这段时间一共为嫪毐生下了两个儿子,可是她却渐渐发现,嫪毐的欲望越来越强了,他不再只是渴望财富,他也渐渐地像吕不韦一样,开始渴望权力了。他成为长信侯,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出来进去跟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甚至开始想让自己的儿子接替嬴政当秦王。

可是,这一切赵姬都管不了,她也不想管。

但是,终归还是有人要管的。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已经年满二十了,他要对越来越膨胀的嫪毐下手了。结果,自知大祸临头的嫪毐率先对秦王下手了,可惜,他的行为在秦王看起来却显得那么幼稚,毫无抵抗能力地被拿下了。不但嫪毐自己被五马分尸,连他和赵姬的两个儿子也被秦王嬴政这个亲哥哥下令摔死了,吕不韦也被赶回了封国。

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姬,秦王嬴政甚至都不愿再多看一眼,虽然他轻而易举地便让她失去了两个曾经最亲的男人以及两个爱子。嬴政希望赵姬继续在雍城生活,永远不要再回咸阳了。可是臣子们看不下去了,他们开始站出来劝谏秦王,一个、两个,一直到第二十八个,才最终以“取天下者,须重孝道”的理由打动了嬴政。

赵姬这才得以回到咸阳,回到儿子的身边,一直到十年之后去世。

水言水语

因为《史记》对嫪毐与赵姬的描述,让赵姬承受了远比其他后宫女子更多的骂名。

究其所作所为,错虽有之,但却远比后世很多后宫皇后、太后要安份得多。她从来都没有什么自主选择权,她一生的三个男人,吕不韦是她父亲选的,异人与嫪毐则是吕不韦选的,她更多的只是接受而已。

所谓的妇道,实际上在吕不韦将她送给异人的时候便已经不复存在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神龙政变”前夕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真实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晚年的武则天倦怠政务并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整天在宫中享乐而不见朝臣。因为张氏兄弟与太子李显(唐中宗)的关系很差,再加上武则天已年逾八旬,所以很多大臣都担心张氏兄弟会趁机伪造废除太子李显的武则天之命,改变武则天“复李唐神器”的既定政治路线。于是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复唐派大臣决定发动政变除掉张氏兄弟,

  • 历经三朝,托孤重臣霍光,死后依旧逃不掉被清算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光女儿,霍光生平简介,王立群百家讲坛霍光

    霍光忠心辅佐三朝帝王,为“昭宣中兴”建立了功勋,可以说汉朝出现中兴,霍光有一半的功劳,为此他也被誉为汉朝“中兴”之臣。汉宣帝刘病己即位以后,霍氏子孙因霍光的缘故备受宣帝器重,但是霍光一死,霍氏一族就惨遭灭族,那么这样一位中兴之臣为何在他死后惨遭诛族呢?三朝权臣霍光霍光因为是霍去病弟弟的缘故,在霍去病

  • 袒胸襦裙太奔放?隋唐服饰6件套解密「唐潮」汉服的正确打开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生产和纺织技术进一步改良,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使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崭新局面。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晚唐服饰,男子常服以幞头袍衫为尚,女性则以襦裙为主。隋唐五代服饰制度亦影响日本、朝鲜半岛等周边地区,如日本奈良至平安时代的和服、朝鲜三国时代中期至后期、统一后的朝鲜新罗时期,韩服皆深受

  • 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权力的斗争中父子,兄弟相残是常见之事,母子也不在话下,武则天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她当然不会满足于做一个深宫里的皇后,太后。她要的是整个江山,权倾天下,这种情况下她和她的儿子们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了,因为她的儿子们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是她通往权利道路的绊脚石。当年为陷害王皇后与萧淑妃,武则

  •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别再被骗了,这才是曹操杀他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最后悔杀了华佗吗,华佗与曹操观后感,曹操与华佗电影完整版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华佗之死和东汉末年“不从仕”风气有关华佗医术很厉害,就不再这里为他背书了,总之你只要知道他是一个神医级别的医生就行了。曹操得了头风病以后,听闻华佗医术很好,于是就派人将这位神医请到自己的府上来,当时华佗替曹操诊断之后,得出结论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技

  •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子女,却给李治生了6个,真相很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女子中的枭雄,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承认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宫,服侍李世民十二年,后成为李治的皇后,在67岁时继位,终年82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入了李世民的后宫,而这一年武则天仅仅14岁,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已

  •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要宠幸男侍?原因很简单,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选男侍三个条件,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事件,武则天晚年生活到底是啥样子的

    和她的性格有关系,武则天十四岁就进入可皇宫之中,被唐太宗赐名为“媚”,其寓意为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武则天渴望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但结果却是在太宗身边而已,太宗看她是个“才人”,但是其实和一个普通的侍女差不多。大家都知道武则天字“曌”,在自己做皇帝之后,专门造的这个字,其意思就是日月当空,目无一切

  • 曹丕拿着一根甘蔗,击败三国剑术大师,他的武艺为何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记载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剑一直大规模装备军队,用于实战。东汉末年,则是剑的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剑开始逐渐退出军队主战兵器序列,逐渐开始成为武将和士大夫阶层的佩带仪仗,或者用来习武强身自卫。《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精彩的剑术表演。说的是马超在西凉起兵造反,盟友韩遂与部下几个武将,密谋背叛马超。他们

  • 三位武举出身的名将:一位是唐代将军郭子仪,其他两位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为我们古代选拔了大量优秀的政治人才。一方面,加强了2023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另一方面,给出身寒门的穷苦子弟一个改变命运的途径。在这科举制度的分支当中,却有一个分支——武举。武举的本意是为选拔军事人才,后来却演变为了选拔无知壮汉的冗制。武举概念画武举始立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是我国延续近乎

  • 从避战乱到民间寺学,唐代的寺院,是如何一步步向教育靠拢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代学府体系,唐代八大寺院,格鲁派僧人学习禅宗

    (一)唐代寺院教育的兴盛唐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官学比较发达,习业山林寺院的情况并不多见。唐中叶以后,官学教育日渐衰微,大批儒生士子离开学校,就读民间私学,为士子习业山林寺院提供了有利契机。加之,佛教寺院环境幽雅,禅客名僧学识修养较好,多兼通经史,且藏书丰富,有助于士子读书习业。所以当时无论是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