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最后一位守墓人刚病逝,守护袁崇焕390年,佘家人真的了不起

袁崇焕最后一位守墓人刚病逝,守护袁崇焕390年,佘家人真的了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2/5 13:15:50

1630年9月22日,大明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刽子手凌迟了三天,到最后袁崇焕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就是一副骨架子,可依旧没人敢来收尸,大家都怕引火烧身。夜幕降临了,只见一个黑衣人出现了,只见他径直走绑着骨架子。

只见他将骨架子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麻袋里,然后背着迅速离开进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早有几名僧人在等待,而还有一口棺材。黑衣人将骨架子放入棺内,几名僧人在一旁念经超度。大概棺材盖上,一旁僧人说道:“佘先生真是一位勇敢的义士!佘先生肯在这样犯忌的时候收尸,真是人间大仁大勇,我们佩服的很!”

黑衣人则回答:“袁大人死得太冤了,我能力只能做这点事情了,可惜不能给大人平反。”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时,袁崇焕已经被悄悄葬在了悯忠寺不远的山丘上,这座悯忠寺在百年后被改名为“法源寺”。

袁崇焕死得太惨了,凌迟了三千多刀。明朝在《石匮书后集》描述了不忍直视的一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这位姓佘的义士是袁崇焕帐下一名普通谋士,他深知袁崇焕是冤枉的,可在崇祯皇帝面前他什么也做不了。将袁崇焕秘密下葬后,佘义士就下定决心守墓,他坚信袁崇焕一定有昭雪的那一天。佘义士临终前留下遗言,“家族之人不能回广东老家;要读书明理,但是不能做官;要世代守护袁崇焕墓,这点最重要。”

此后300多年时间里,佘义士的后人一直遵从祖训。袁崇焕祠和墓位于北京市崇区东花市斜街,而佘家人的办公室就在院内南侧一个小房间,佘幼芝是袁崇焕的第17代守墓人。1952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把内城的坟地都迁到城外去,这让佘幼芝的父母非常担心。

据佘幼芝回忆,就在袁崇焕墓地即将被迁走前夕,她的伯父找到柳亚子、章士钊、李济深、叶恭绰等人帮忙。这几人都是著名民主人士,得到佘幼芝伯父的求助后,四人联名给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很快做了批示,“请彭真同志查明处理,我意袁崇焕祠若无大碍,应予保存,毛泽东,五月十六日。”

在毛主席的关注下,袁崇焕墓地避免了外迁。然而,特殊时期袁崇焕的墓地还是遭到了严重破坏。当时佘幼芝已经是第17代守墓人,她想保护可却无能为力。80年代,袁崇焕的墓地得到修复,后成为了国家级保护单位。

袁崇焕死后,一直没人敢给他平反,直到乾隆皇帝给他平反。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二月初四,乾隆皇帝在批阅《明史》时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2020年8月12日,佘幼芝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佘幼芝的去世,意味着最后一代守墓人完成了使命。因为先祖的遗言,佘家人守护了袁崇焕墓地已经390年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族。

参考资料:《明史》、《袁崇焕守墓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补服:明代官服的符号象征,补子之图纹,体现大明的礼法尊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另外,补服上的"补子"上图案的纹饰形成和中国传统神话的文化内涵有关。其一,太阳与鸟兽展示了等级观念;其二,云气纹意为连接天上与人间的纽带;其三,江崖海水纹表达了江山永固的希望。是明代统治者借"补服"这样的官服,传达出的希望臣民谨遵尊卑等级的观念。一、明代官服"补服"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特征明代是中国

  • 拥有廉颇、蔺相如等一众名臣良将的赵国,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蔺相如简介,蔺相如维护赵国尊严的作文素材,赵国灭亡之蔺相如和廉颇

    事实上,赵武灵王只能算是赵国强盛的奠基者,但他在位时,赵国国力远未达到顶峰。真正让赵国步入全盛时期的,是赵武灵王的接班人——赵惠文王。[var1]提起赵惠文王,可能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好,因为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大哥安阳君,并饿死了父亲赵武灵王。实际上,政治人物的私德远没有那么重要。比如李世民,弑兄杀弟抢

  • 春秋最狠苦肉计——他为了取信敌人,家人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苦肉计的最高境界,春秋谋士排名,苦肉计的故事简介

    百家争鸣[var1]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鬼谷家,兵家,无不于此时诞生,它们奠定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基本脉络,划定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基础,甚至为封建时代的产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动乱纷争[var1]那还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久的乱世,无论是春秋争霸战争,还是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都贯穿了这个时期的始终,

  • 散文《粉笔无言写春秋》作者:任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任和平取回夏雨竹骨灰,任和平是谁,卢氏任和平诗词

    当年上语文课时,吴老师除了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外,还会给学生布置许多的作业。同学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吴老师布置的抄生字和背课文的作业。在上了一节语文新课之后,吴老师就会让我们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字词,不管这些字词是笔划简单还是复杂,一律都要抄写十遍。而被吴老师认定为名篇佳作的,则要求学

  • 商鞅变法为何成为战国变法的巅峰之作?其对人性的把握已远超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鞅驭人五术是真的吗,商鞅师傅,商鞅死后嬴虔的结局

    有大一统情结的人,往往高度赞扬其通过奖励耕战,直接促成秦国崛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具有民本思想的人,则对其变法彻底否定。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点毋庸置疑:战国时期各国都尝试过变法,比如燕国的乐毅、邹衍、剧辛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等,这些变法虽各有特色,但大多是在历史上昙花

  • 何以“南燕”只见于春秋前期,“北燕”只见于春秋后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或因燕国逼戎狄北上,远离中原,因此,在西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没有关于其活动的记载。直到春秋时期,燕国才逐渐载入史册。战国时期,燕国十分弱小,是“七侠”中最弱的国家之一。立国虽有八九百年左右,引人瞩目的事件无非是“乐毅破齐”,却是姬国中最后死去的。对此,太史公也感慨地说:外燕近夷貉族,内与齐晋交织

  • 孙膑与庞涓,赌徒跟老实人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矛盾简介,孙膑与庞涓电影完整版,孙膑遇庞涓签文

    面对人才的差距,鬼谷子难免会产生一种“重男轻女”的情绪,所以庞涓自然会时常感受到师父对自己的“冷落”,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var1]庞涓并非没有才能。他能得到魏惠王的重用,是因为他才华出众,忠心耿耿。在皇帝眼里,臣子之间互相掐架并不是坏事,所以庞涓陷害了孙膑。就算魏王知道庞涓嫉妒贤能,也不会为孙膑

  • 孙膑"声东击西"两败魏师 庞涓智穷自刭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原孙膑“东打西打”打败了魏主庞涓之琼。这场战争更是经典,毛泽东对孙膑在这场战争中的谋略给予了高度评价。重齐方绪匆匆逃往魏都《资治通鉴》记载,东周献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次年,齐国派田忌领兵救赵,孙膑任军师。田忌想直接出兵赵国,孙膑建议先攻魏国都城大梁(

  • 苏秦刺股读书的故事 苏秦刺股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秦刺股的故事20字,赞美苏秦刺股的诗句,刺股苏秦免费完整版

    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子季子,战国时代的人物,自创了一套纵横学术,并实现了,完成了六国联盟的伟业,成为六国宰相,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苏秦家境贫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读书了,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苏秦追求知识的脚步。苏秦只好卖掉自己的头发,才能让自己吃饭读书。或者他们通过兼职工作来补贴

  • 苏州第一座祭祀吴国开国君主的庙宇,披麻戴孝的典故也出自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伯,又名吴泰伯,西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他是部落首领贡丹夫的长子。在《论语》中,孔子说:“秦伯奇可谓至德。三是舍天下,民无言。”吴泰伯三臣降世之德刻于书,臣降于二弟仲永、三弟季历及其子季昌。[var1]自退居江东,开国即为吴国第一位君主。吴泰伯一生无嗣,故传位于其弟仲永。后来到了禾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