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帝国的荣耀:“万历三大征”是否摧毁了大明王朝?

帝国的荣耀:“万历三大征”是否摧毁了大明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1/19 15:57:16

“明朝三大征”确实损耗了国家财力兵力,但国力损失的最重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优柔寡断,任用奸佞。

当时的东陵党的官员人人家财万贯,奴仆如云,可在朝廷需要用钱时,这些官员却一毛不拔,甚至加大了对百姓土地的兼并力度,这才是明朝国力损失的根源,百姓们失去了土地只能争相造反。

一、“万历三大征”的主要内容

万历初年,在首辅张居正的主持下,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朝政不足所制定的改革措施。经过改革,明朝的政治效率大大提高,国内经济发展繁荣,国库也因此充裕,这极大增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万历三大征”就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发生的。

(一) 宁夏之役

宁夏是明朝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用来防御蒙古的侵袭。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宁夏副总兵哱拜与儿子哱承恩因为不满当时的宁夏巡抚党馨苛待士兵的行为,召集士兵发动了谋反,为了壮大声势,他们还勾结了蒙古人侵犯我国边境地区。政府派叶梦熊等官员带领军队前往宁夏平叛。最终,叶梦熊耗时6个月将哱承恩等人擒获,宁夏之役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 朝鲜之役

万历二十年六月十五日日,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等人带领士兵,攻占朝鲜了釜山,进逼王京地区。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沉迷酒色,整个朝鲜政局腐败,军队战斗力极弱。在日本的强烈攻势下李昖逃到了平壤地区。不久日军攻占了王京,又攻入开城和平壤地区,在这种形势下,朝鲜请求明朝支援。

战争初期,明朝发兵援助朝鲜,但因为援军数量较少,再加上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并不熟悉,局势一直不容乐观。之后明朝政府又相继派出了宋应昌,李如松等人带兵支援。不久取得了“平壤大捷”。

之后明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开城,扭转了整个政局,但在逼近王京时明军中了埋伏,损失惨重。东征提督李如松险些阵亡。之后,明政府又派陈璘等人前去支援,他们到达朝鲜之后,占领了宝山等地又阻断了日军粮道。

日军在缺粮的状况下不得不放弃王京,后退到釜山,开始与明军谈判,但是因为日本提出了以大同江为界划分朝鲜的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丰臣秀吉身亡,日军撤兵,战争局势已定。

(三)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唐朝起这一地区就被杨氏一代统治,明朝初期,朝廷任命当时的播州统治者杨铿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上台后将当时的播州土司杨应龙任命为播州宣慰司使。可是,这个杨应龙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公开作乱,一开始朝廷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政策去阻止他,因此杨应龙更加无法无天,他一面向明朝政府做出出人、出钱抵罪的姿态,另一方面,带领手下的士兵攻入了四川、贵州、湖广等地,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万历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杨国柱率领军队3000人前去进攻杨应龙,失败被杀。朝廷终于意识到了杨应龙对国家的威胁,于是李化龙管理四川、湖北、贵州三地的军事,又调集了董一元,麻贵等人前去南征。

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在李化龙的指挥下,明朝军队兵分八路,每路3万人联合攻打杨应龙基地,在经过4个月的战争之后,杨应龙知道大势已去,带领两个小妾上吊自杀,播州之役胜利。

二、“万历三大征”的损耗状况

“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保住了大明王朝的疆域,重振了大明王朝的国威,使建州女真,朵颜三卫,西南土司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由于“万历三大征”中所损耗的财力、兵力,很多人认为“万历三大争”对于明朝国力的损耗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一)财政状况由盈转亏

在《明神宗实录》中记载,当时太仆寺存银从万历初期的1000多万两减少到了100万两。 很多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廷通过增加赋税来弥补亏空,所以造成了百姓们哀声载道。

但事实并非如此,战争的开支并不是全部通过增派赋税的方式获得的,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这三次战争的士兵饷银共计800万两并非太仆寺拨付,而是由皇室管控的内库中拨付的。并且这三次战争,只有播州之役时增派了赋税,并且所增派的赋税仅有200万两,这只占万历三大征所有开支的1/15。

那么,太仓寺和太仆寺存银为何减少如此之多呢?这是因为万历二十二年,在中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灾,洪灾又间接引发了饥荒。这两场灾害波及人口达到了4000多万人,为了救助灾民,政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

(二)导致列了辽东地区的衰弱

很多人认为,这三场战争过多的财力、兵力的耗损使得辽东地区民生衰弱,于是努尔哈赤所带领的建州女真随之壮大,先后吞并了其他各部,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在朝鲜之役时,明朝所耗费的银两达到了2400多万,作为当时战争的主力,辽东地区的士兵,在这场战役中的伤亡数量达4万以上。

这确实是损害了辽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为建州女真的崛起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这绝对算不上是建州女真崛起的主要原因。

建州女真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辽东地区的镇守太监和各级将领肆意侵占军屯和民屯田地。这导致了当时这一地区民生凋敝,军事实力削弱。

而努尔哈赤却在此时韬光养晦,面对大明王朝的怀疑时他立马前往京城向明神宗解释,这种谦卑的姿态成功骗过了明神宗。最终,建州女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迅速崛起。

(三)引发了多场农民起义运动

在很多人看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运动爆发的原因在于国家增加赋税,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些农民运动的崛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官僚和依附于官僚的大地主们对于土地的兼并。

在当时这些官僚和依附官僚的大地主名下的土地不用向国家交纳付税。但是每个地区所交纳的付税额是一定的,所以农民身上的负担就越来越重,在沉重赋税的压迫下百姓们不堪其重,于是便纷纷起义了。

总结:

可见,“万历三大征”的确损耗了财力和兵力,但这绝对不是导致大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官僚地主们对于土地的兼并,辽东地区太监和各级将领对于百姓土地的侵占,以及努尔哈赤的韬光养晦,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高级将领韦俊投降后清朝后为什么没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降清的时间点和背景韦俊是第一位投降清廷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注意是第一位且为高级将领,这是清廷没有杀死他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不是说地位高意味着不会被杀,而是活着比死了更有用。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真正使朝廷有了内忧外患的局面。然而辉煌的背后是这一农民政权的松散与脆弱,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

  • 他6岁即位,19岁驾崩,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却被称为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清王朝后期的历史是一段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朝上国的美梦逐渐被击碎,面对日益衰落的局面,清王朝也开始了自救运动。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6岁的载淳即位称帝,年号同治,史称其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即位之处,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势力和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帝胤势

  • 《大宋宫词》杨四郎扮演者?《大宋宫词》的时代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杨四郎,本名杨贵,字延辉,以一支菊花点金枪的本事名动天下,又因其容颜俊朗,年少时期得到京师的各大少女的倾心爱慕,后在战场上被辽军俘虏,为了报金沙滩的血仇,化名“木易”,得到了萧太后的赏识,并和铁镜公主成婚。《大宋宫词》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应该就是北宋时期,是“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的兴起和繁荣阶段

  • 《水浒传》中108好汉上梁山,为何宋江并不愿意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水浒传宋江上梁山的原因,水浒传宋江后来有没有去梁山,水浒传宋江和108好汉

    要说起梁山108好汉,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不过在这其中要说起最著名的人,也就要属宋江了。当年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朝廷,最后终于落得了功成圆满的结局,但是宋江却并不愿意去,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其实对于宋江来说,他还是个很有谋略的人的。曾经帮助过晁盖上梁山,但其实自己并不情缘去的,要说起最

  • 她是清朝名副其实第一个皇后,一生无子,妹妹成为多尔衮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鳌拜为何害怕多尔衮,多尔衮坟墓在沈阳,董鄂妃是多尔衮的女儿吗

    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她的名字恐怕很多人知道:哲哲,大概是与皇太极有着天赐的缘分,自己的名字竟然与婆婆“孟古哲哲”如此相似。哲哲还有一个身份,宸妃海兰珠与庄妃布木布泰的姑母,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姑侄”共侍一夫最著名的例子。若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划分为多个节点,那么它们是:统治部落;统一建州;统一女真;

  • 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穿龙袍斗权臣,发行了史上第一种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皇后一览表,古装女皇霸气临朝,临朝听政的太后

    宋朝的章献明肃皇后,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但是说到“狸猫换太子”,相比很多人都知道了吧?她就是“狸猫换太子”典故中的女主,皇后刘娥,说起刘娥,她的人生可以算得上传奇多彩,从一个贫穷破落的银匠之妻,到临朝称制,穿龙袍斗权臣的铁血皇后,刘娥是如何将人生这一副烂牌,打的如此优秀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这

  • 她13岁嫁给顺治当皇后,怀孕后却离开后宫,结局成不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顺治废掉的皇后最后去了哪里,为顺治殉葬的妃子,顺治的小故事

    一般都优先考虑从蒙古族女子当中挑选皇后,一般当上了皇后没有犯下特别大的错误惹怒了皇帝是不会轻易被废后的,但是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位皇后在位两年就被废后了,她就是顺治帝的第一个皇后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她是顺治帝的表妹,两个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了,很小的时候两个在在一起就让众人觉得这两个人长大了

  • 《资治通鉴》中的8句格言,每一句都是经典,教导你处世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资治通鉴名句经典语录,资治通鉴里的八句经典名言及解释,资治通鉴的50句名言

    在中国5000多年延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给我们卷帙浩繁的历史文化书籍,其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就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在宋之后,《资治通鉴》基本作为教科书为历代帝王、贤臣、文人学习的书籍,可以说司马光奉献给后人的《资治

  • 她是康熙的奶奶,生前位高权重,死后却停灵37年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87年,辅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后,年迈的昭圣太皇太后(即孝庄皇后)得了急病,康熙皇帝为此茶饭不思,亲自到祖母塌前侍奉。有一次,为了给祖母祈福,他率领百官到天坛,向上天祈祷,希望折损自己的寿岁,来让祖母多活几年。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定律,康熙的祈祷终究还是没能让孝庄皇后战胜病魔。公元1688年1月2

  • 历史上,权开封府尹包拯与《七侠五义》小说中的王丞相差多少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若要问封建时代,哪个朝代的官制最为复杂,那绝对是北宋无疑。北宋前期,职官制度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寄禄官、职事官(差遣)、职(职名、贴职)、散官、勋和爵,其中最主要的是就寄禄官、职以及职事官。寄禄官,就是用来定品级的。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谈》卷三“宋官制”中说:“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为繁猥,六部九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