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7年,辅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后,年迈的昭圣太皇太后(即孝庄皇后)得了急病,康熙皇帝为此茶饭不思,亲自到祖母塌前侍奉。有一次,为了给祖母祈福,他率领百官到天坛,向上天祈祷,希望折损自己的寿岁,来让祖母多活几年。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定律,康熙的祈祷终究还是没能让孝庄皇后战胜病魔。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庄终是撒手人寰。
有民间传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其一手带大的康熙不忍心让祖母漂泊异乡,于是下令将祖母灵椁移往盛京与太宗皇帝合葬。可刚到遵化孝陵大红门前,这装有孝庄棺椁的灵轿就突然变得特别沉,主管王大臣心里七上八下的,赶紧下令暂歇。康熙梦到孝庄对他说,自己实在舍不得和儿子孙子离得太远,因此不想去千里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极团聚了。“我的棺椁停在我儿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里给我下葬吧!”
孝庄死后三十七年不下葬主要原因只有两个,第一,做为皇太极的妃子,孝庄地位并不高。但做为康熙的皇祖母,孝庄又位高权隆。康熙皇帝无法准确给孝庄在皇太极的沈阳北陵找到准确的位置。毕竟皇太极其他死去的妃子地位都高于孝庄,与皇太极合葬,孝庄怎么都会很尴尬。停灵三十七年不葬是法理(祖宗家法)和人情(康熙和祖母的感情)一次权衡。
第二,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的扑朔迷离感情。做为清宫四大迷案之首,太后下嫁固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权利斗争的权宜之计(我们姑且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毕竟皇父摄政王不是白叫的)。但于孝庄来说名声有损,对于孙子康熙来说却有既得利益者所必须面对的担当。老祖母所有付出的一切是因,自己现在顺利当皇帝是果,所以于情于理不能委屈了孝庄皇太后。
既保留了孝庄皇太后清东陵第一位的崇高地位,也有了陪儿子顺治的借口,当初了解真相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一石三鸟,皆大欢喜。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中,要论对时代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女性,孝庄绝对算是不可缺少的一位。在清军入主中原后,是她凝聚了清皇室的力量,培养顺治、教导康熙,极受敬重。而且敢于放权,不留恋权位,是个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杰出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