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降清的时间点和背景
韦俊是第一位投降清廷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注意是第一位且为高级将领,这是清廷没有杀死他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不是说地位高意味着不会被杀,而是活着比死了更有用。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真正使朝廷有了内忧外患的局面。然而辉煌的背后是这一农民政权的松散与脆弱,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洪秀全对于杨秀清的缕缕犯上非常反感,因此指使韦昌辉率兵包围东王府并诛杀了杨秀清及其家属,石达开外逃。徐昌辉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及实行恐怖统治激起民愤而被洪秀全处死。之后石达开回京继续与洪秀全内斗,这就是天京事变。
即使发生内讧,人心开始松散,但政权内部始终还没有将领尤其是高层主动叛逃投敌,如果此时上层带头投清,对清来说意味着向胜利迈向了一大步,而对于太平天国政权来说则是彻底崩溃的开始,韦俊就是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清朝廷被外患折磨的死去活来时当然想尽快结束这场内忧。对于韦俊,朝廷是不会杀他的,目的就是让另一边的农民政权看看,假若尽早归附后果是光明的。清朝廷此时是非常急切的盼望结束这场叛乱,假如此时朝廷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恐怕韦俊的命运又会不同了。韦俊的投降和清朝庭的这一做法对太平天国的打击是明显的,以至于韦俊后来回故乡省亲出钱修桥被当地百姓拒绝,并把他的投降刻入石碑,死后韦俊也没有落叶归根。
第二、韦俊的地位和太平天国彻底的没落
韦俊并非太平天国核心人物也没有很强的领导才能,是将才而非全面的帅才。太平天国在发生天京事变后已经不在有最初的威望和实力,因此对于清朝庭来说不存在由韦俊领导太平天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例如朱三太子的事情已不会发生,因此清朝廷在综合了第一点后不会杀死韦俊。
第三、韦俊降清后没有群众基础
韦俊非常敬重的兄长韦昌辉被杀后他投降清朝廷,可以说此时在太平天国他已经没有牵挂,对于洪秀全这支队伍只剩下无奈与仇恨。他的投降又致使他失去了农民政权最重要的群众基础,这在他回乡省亲时的遭遇和死后不能落叶归根中可见一斑。因此从个人能力和情感角度也好还是群众基础方面也好,他都没有再次弃清恢复太平天国的可能。没有威胁清朝庭也就不再杀他,反而留着可以为自己所用,因此韦俊成了一位没有被杀的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