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权开封府尹包拯与《七侠五义》小说中的王丞相差多少级?

历史上,权开封府尹包拯与《七侠五义》小说中的王丞相差多少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1 更新时间:2024/2/5 9:44:42

若要问封建时代,哪个朝代的官制最为复杂,那绝对是北宋无疑。北宋前期,职官制度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寄禄官、职事官(差遣)、职(职名、贴职)、散官、勋和爵,其中最主要的是就寄禄官、职以及职事官。

寄禄官,就是用来定品级的。

清代士禛在《池北偶谈》卷三“宋官制”中说:“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为繁猥,六部九寺皆为空官,特以寄禄秩、序班位,而别以他官判职事”,北宋初期,三省六部九寺的主官皆是虚职,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如仁宗朝名臣苏轼,他曾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工部屯田员外郎的正七品就是他的品级,知湖州(湖州最高军政长官)就是他负责的事。

职,就是荣誉头衔,用来定地位的。

“职以待学之选”,北宋初期,宋帝为以示对个别文臣的尊宠,在不便直接升其品级的情况下,就会给予这位官员以馆、阁、殿的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贴职”,也就是荣誉称号,象征其独特的地位。比如仁宗名臣包拯,他就曾被授予龙图阁大学士的荣誉称号。

职事官,就是定实权的。

“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差遣就是职事官。职事官是没有品级的,只是代表官员所能负责到的实际事务。北宋初期,一般带有“判”、“知”、“勾当”、“管勾”、“权”、“直”、“举”、“提点”、“提辖”、“签书”、“监”等限定词的,多为职事官职,如判户部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宣徽使、三司使、翰林学士等这些都是职事官。比如真宗宰相寇准,他早年进士及第后被授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大理评事就是他的寄禄,代表他的品级;知巴东县就是他的职事,代表他所掌的实际事务。

简单地说官就是类似于现在公务员的职级,比如科级、处级、厅局级等,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差遣就是类似于现在公务员的职务,比如科长、处长、局长、厅长等等。而职就是类似于现在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委员、国务院参事等。

综上所述,北宋初期一位重要官员,他的职务至少有寄禄、职、职事三种。比如仁宗朝名臣包拯,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尚书工部员外郎就是他的寄禄,直集贤院就是他的职,陕西转运使就是他的职事。

说完北宋的官制,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包拯与王丞相的品级到底相差多少级别。

因为王丞相只是虚构的,我们并不知道他所任何职,只知是正一品,所以我们不去讨论他。

这里着重讨论下包拯。

首先,包拯权开封府时,他的寄禄官是右司郎中。北宋初期,尚书省所辖六部二十四司,分属左司和右司,左司掌吏部(下辖司封、司勋、考功)、户部(下辖度支、金部、仓部)、礼部(下辖祠部、主客、膳部);右司掌兵部(下辖职方、驾部、库部)、邢部(下辖都官、比部、司门)、工部(下辖屯田、部、水部)。左、右司各设正六品郎中1人,从六品员外郎1人。

由此,彼时包拯的实际品级就是正六品,而若要以此时去比,那包拯与王丞相中间还隔了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这九个品级,也就是相差九个等级。

其次,若要以包拯生前鼎峰期的品级来比的话,鼎峰时包拯的寄禄官,官至正四品给事中(嘉祐六年(1061年),仁宗曾想升他为从三品礼部侍郎,但包拯拒绝),也就是说此时包拯与王丞相中间还隔了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这五个品级,也就是相差五个等级。

综上所述,若以包拯权知开封府时的品级比较,包拯与王丞相差了九个等级,而若以包拯鼎峰期的品级比较,包拯则与王丞相差了五个等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黄宗羲定律与帕金森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黄宗羲作为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理论倾向和政治主张主要针对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留的诸多顽疾与沉珂,对近现代思想启蒙与反专制斗争起到了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黄梨洲在其著述中尤为关注千百年来农民负担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和独到观点,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四中指出:传统赋役始终是

  • 她14岁做了努尔哈赤的女人,29岁因病去世,儿子后来成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努尔哈赤一生有几任妻子,努尔哈赤八位女儿生母及结局,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最爱的女人

    文|程哥在大家的印象里,皇太极似乎很受努尔哈赤的器重,就连他的母亲似乎也是努尔哈赤的宠妃。其实并不知道,皇太极的母亲其实并不受宠。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导致皇太极的母亲在大好年华就离开了人世,那一代骄雄皇太极的母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皇太极的母亲名叫孟古哲哲,是叶赫部落的公主。当孟古哲哲年仅八

  • 铁摧党项,策马啸西风!北宋第一将门折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武将世家为了保卫宋朝流血牺牲,镇守边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受到人们的敬仰。随着戏曲、评书、影视剧的传播,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但如果我们拂去艺术的面纱,用历史的目光来看,还有一个北宋武将家族的战功在杨家将之上,就是折家将。注意,在这里“折”的读音,不是“哲”,而是“佘”。没错,就

  • 只知道他编了《永乐大典》,却不曾想书法如此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解缙天资极高,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得到太祖朱元璋厚爱,主持撰修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这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解缙擅长书法,与徐渭、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他楷、行俱佳,草书尤为精妙,以“傲让相缀,神气自倍”的独特风格,首开晚明狂草之先河。解缙《自书诗卷

  • 太平天国盛极一时,却因这位“九千岁”毁于一旦,你说气不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真实历史评价,太平天国五大天王排名,太平天国十大奇葩之处

    安静地读历史,品生活,大家好,感谢您用珍贵的时间看这篇文章。中国关于人才有句老话,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就是事情的成败都是因为一个人。在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里也有这么一位“萧何”。杨秀清出生在广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由叔父抚养成人。成年以后,杨秀清没有耕地,只能靠着

  • 她是孝庄的婆婆,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数代帝王为她加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庄的智慧超乎你想象,孝庄太后秘史插曲,通辽孝庄墓在哪里

    皇太极的母亲是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他14岁的时候和努尔哈赤结婚,她后来了生了一个儿子,是皇太极,母凭子贵,她的地位越来越高贵。而孝庄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所以孟古哲哲是孝庄的婆婆,这个关系要理清了。孟古哲哲和努尔哈赤的结合,还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没

  • 明成祖五次北征是不世之功?还是历史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成祖五次北征的结果,永乐五次北征,朱元璋北征

    事实真是如此吗?但细看随驾亲征的官员所做记录,则令人满腹狐疑。翰林检讨金幼孜,跟随朱棣参加了永乐八年、十二年两次北征,其间,逐日记录经过,后成书《北征录》(亦称《北征前录》)、《北征后录》,是这方面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二月十日师出北京,一路游山玩水、狩猎赏景,所获者野马、狡兔、黄

  • 太平天国的头号女杀手,洪宣娇的传奇人生,最后归宿却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洪宣娇本不姓洪,而姓王,因避讳改为黄姓,实际上为《天兄圣旨》中的黄权政之女,后来洪秀全认她作妹妹,改姓洪。洪宣娇长得漂亮,善交际,据说洪秀全能得到这些贤才能人,都是她从中撮合的,她也算太平天国的元老之一。洪宣娇作战勇猛,“年不满三十,艳绝一世,骁勇异常”,她与清军作战正酣之际,“解衣纵马,出入满清军

  •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最大贡献:“道州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杨秀清是煤炭工出身,1846年受冯云山影响入教。1847年2月底,冯云山被地主团练抓走,拜上帝教群龙无首,杨秀清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假借上帝附体传达圣旨,稳定了教众人心,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核心领导者之一。杨秀清不识字,且瞎了一只眼睛,不过却机敏干练,无师自通地表现出

  • 刘宗敏的胡作非为,是李自成败亡的因素,为何李自成当时没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对于刘宗敏的胡作非为,李自成是没发现,还是发现了不愿管,还是不敢管呢?“放飞自我”的刘宗敏李自成初入北京时候,形势一片大好。官军一停止抵抗,农民军便宣布“不杀人了”,严明军纪,禁止“淫、夺、斩、杀”,并处决了一些触犯军纪的将士。京城的秩序很快安定了下来。同时,大明在京师的官僚3000余人,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