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兼并了六国,为什么又迅速二世早亡?不仅是因为严刑苛法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为什么又迅速二世早亡?不仅是因为严刑苛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79 更新时间:2024/2/7 9:20:20

01

引言

在古代历史上,最值得吹嘘的王朝就是秦朝。秦始皇可以说是千古一帝,统一了乱世,兼并了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秦朝到了秦二世就将其断送了,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秦朝与隋朝成为了一组难兄难弟秦朝到底为什么早亡,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色呢?

02

秦朝以法治国

历代通常将其归咎于秦朝的严刑苛法以及暴政。还记得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其中说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就是,天下苦秦久矣。而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提到,秦朝严酷的刑罚,成为秦朝早亡的原因。

汉朝立国奉行的是法家的黄老思想,而秦朝所奉行的就是法家的思想。这在商鞅变法就已经开始,这也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推行连坐法。就是这种高压造就来秦国这样的虎狼之师。

[var1]

睡虎地秦简中秦国的法律

公元前266年,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也对此深有感触。荀子来到秦国之后,看到这里的景象。当时的民风淳朴,也没有奢侈享乐的风气。人民因为畏惧严酷的法令,也就不敢作乱。官府的公务员也是兢兢业业。

而秦始皇继位,六国统一之后,依然延续了法家治国的思想方针,并且将其推向了顶峰。当时重要的一个治国方针就是“重刑”,并且“以吏为师”。但是法家并完全是值得借鉴的,而秦朝过分依赖法治,以此来压制人民。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因为觉得当时的法律太过严苛了。当时每个人都要服劳役,但是服劳役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要到服劳役的地点所花费的时间是特别长的。而当时的陈胜、吴广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赶到。

[var1]

法家代表荀子画像

按照秦朝的法律,要是没有及时赶到,就是杀头的大罪。同理,泗水亭长刘邦也是如此。秦始皇就是这样的方针,而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依然贯彻了秦始皇时期的治国方针。以至于没多久就爆发了。

03

秦朝的恐惧?

而蔓延秦朝的恐惧心理,也是造成其短命的主要原因。秦朝虽然统一了但是秦始皇的重担并没有因此卸下。虽然国家暂时统一了,但是还有六国的势力,随时随地蠢蠢欲动,随时担心像荆轲这样的刺客跳出来。

也担心像吕不韦这样的谋臣对自己的皇位虎视眈眈。而如何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也让他伤透脑筋。为此他就暴力的将六国的思想书籍全部烧毁,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直接断送了秦朝能够借鉴的思想精华。

[var1]

秦始皇对自己的权力的欲望是非常旺盛的,并且也非常害怕因他丧命的那些亡魂来找他算账,也努力想留住自己辛苦拼下来的成果。因此,他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不惜让徐福这样的人,寻求仙丹。而自己也多次东巡,其中的目的也是这一方面。

而当时臣子也沉浸在恐惧当中,因为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无数的博士儒生就死在了他的刀下,自己的儿子扶苏也看不下去了。而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依然也是这样的作风。当时的将军蒙毅等人在咸阳惨死。当时的文武百官,只能是人人自危。

也有学者以及研究历史的人认为秦朝废除宗法制,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宗法制是周朝创立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将这种制度废除,而是推行了郡县制。针对到底是实行宗法制还是郡县制,朝中对此展开了大量的讨论。

[var1]

西安兵马俑

搁在现在也可以称之为是路线之争,这在史书中都有介绍。当时以王绾为代表的的大臣就主张应该以古人为师。虽然史记上,仅仅是记载了这一场争论。但是放到现在还是当时,肯定为此讨论了很多次。

而李斯是坚定的站在秦始皇这一边的,就将郡县制推行下去了。就有学者认为当时的人民是受不了宗法制环境,也就成为秦朝过早灭亡的主要原因。而李斯扶植秦二世而不是公子扶苏,也有这一层原因在内。

04

秦朝真的早亡吗?其实是伪命题

当时的秦国虽然表面上是统一了,但是六国还是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当时的贵族官吏,虽然能够按照法度治理国家,但是不能对爱民如子。这就使得秦朝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虽然在战时适用,但是到了秦朝建立之后,也就跟不上了。

[var1]

而最后刘邦能够迅速的实现国家统一,靠的不是军事实力有多强大。熟悉历史的还记得“约法三章”吧。虽然在笔者刚刚接触历史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小小的措施罢了。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措施,就是刘邦能够制胜的法宝之一。

刘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根出身的皇帝出身,自然深知农民的困苦,因此,制定了约法三章的规定。虽然并没有写进法律条文上,但是深深闪耀着儒家民本的光辉。而对比秦朝时期的各项方针,无疑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var1]

当然,也有人指出一个问题。其实秦朝根本不是二世啊。仔细想想,还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秦国这么一个国家,到灭亡已经建立将近500年的时间了。秦国最初是因为帮助周平王东迁,才得到了一小块封地。

经过了无数秦王的努力,秦国才强大起来。想知道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门外汉又对秦朝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电视《大秦帝国》。当然,秦国自然不是完美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许多的弊端。

秦国当时上层阶级,并不是自家秦国人,像李斯、商鞅这些有成就的,都是来自六国各地的人才。所以说秦国内部是非常危险的,别国的间谍、刺客都是非常多的。而到了秦朝建立之后,这些自身的弊病已经是难以扭转的。

[var1]

古代历史周期律

从这个角度上看,秦朝的灭亡其实并非一时半会吗,也是符合历史周期律的。还记得黄炎培提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的王朝为什么不能逃出历史周期的规律吗?这个问题,很少人能够回答彻底。

05

结语

秦朝为什么建国没多久就灭亡了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短时间内的版图迅速扩张,而秦朝建立之后,并没有将原来的施政方针进行调整。

虽然秦国暂时是统一了,但是内部的矛盾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消化干净。这时秦朝二世而亡,也就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了。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韩非:《韩非子

陈延嘉:《法家法思想之“重刑轻罪”是秦朝灭亡原因之一——再与王占通、薛福林先生商榷》

于海兰:《略论秦朝灭亡的原因》

贺润坤:《论秦的宗法制——兼论胡亥篡位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更多文章

  • 关羽死在马忠手里,刘备为何处死儿子刘封?诸葛亮一句话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忠生擒关羽完整版,历史上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马忠关羽

    但关羽的败亡却似乎打开了蜀汉失利的潘多拉魔盒,不仅蜀汉在长江中游一带的根据地尽丧,导致刘备集团失去北进和东扩的跳板,而且这之后张飞、刘备等人也先后去世,似乎冥冥之中真应了三兄弟桃园结义的那句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场军事失利也在蜀汉政权内部引发轩然大波,政治地震在所难免,譬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下场,结局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想必很多人也十分好奇,在一名身经百战有丰富领兵经验的将领,与一名顾全大局知晓进退的政官的组合之下,秦最后是如何做到大一统的呢?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战乱的同时,也涌现出了诸多的名将文臣,齐田忌,秦白起蒙括王翦等,赵国能在纷乱中稳居一隅,廉颇与蔺相如起了很大作用。[var1]

  • 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什么死的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关羽败走麦城老版,关羽败走麦城概括50字

    他被誉为忠义的象征,更是被后世帝王封为“武圣人”享受着人间的烟火,接受着老百姓的供奉。尽管史书《三国志》中对他些许记载,但是更多的人是从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认识他的。小说中描写他身高九尺,二尺长髯,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犹如天神一般。他手持青

  • 《过秦论》背后的历史故事,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秦统一六国视频全集,大秦统一六国演变图

    秦孝公时期:联合齐赵,削弱强魏(一)秦国建立之初,国小势弱,长期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建国之初的几百年间,几乎与东方诸侯没有接触。到了秦穆公即位,秦国招贤纳士,东败晋国,西破戎狄,国势大振,开始活跃在争霸的历史舞台。然而秦穆公逝世后,直至战国初期,秦国陷入长期的内乱之中,逐渐落后山东诸国,日渐被轻视。

  • 四年的楚汉战争,是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也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汉历史讲解,楚汉战争全集免费视频,楚汉争霸西楚霸王

    一是范增岁数不小了。都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平均寿命都短,这岁数在当时是很罕见的。见多才能识广,这倒也不全是自大之语,这涉及阅历深浅的问题。人大一岁就多一岁的经验和经历,不是全无用处的,毕竟谁也没让思想静止。所以范增在识人、做事上肯定有独到之处。随项羽入关后,他断定刘邦将来会是项羽最棘手的敌人

  • 《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勤王是昏君还是明君,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原因总结

    [var1] 但对齐国而言,即使是西周时期,稳定的五十年也是难得的时段。前816年,齐厉公因暴虐被国人群起攻杀;再往前五十年,前868年,齐哀公因为纪国进谗言,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继位的齐胡公迁都薄姑(今山东博兴)。齐庄公姜购去世不到五十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 庄公姜购之前,齐国的混乱

  • 刘备是个真正的英雄,不然如关张这样的豪杰,怎会追随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当时公孙瓒一意孤行杀了刘虞,你知道刘虞在当时天下名望有多高吗?不知道去翻下资料,看看当时多少人要为刘虞报仇,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要不是因为和公孙瓒有故交,早都起兵干他去了,当时的公孙瓒就是公敌,刘备为了划清界限才去投陶谦的,丹阳兵也是陶谦主动给的,至于后面那些扯的。刘备几十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取天

  • 《大秦赋》中李斯要被“洗白”,韩非之死竟是秦王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图:网络[var1] 有《大秦帝国》完结篇之称的《大秦赋》正在热播中。 在经历了嫪毐之乱,吕不韦被逼自尽,桓齮与李牧交战败北后,《大秦赋》终于迎来另一个看点,那就是韩非之死。关于韩非之死,历史上一直是个悬案,一种说法是韩非入秦后并未得到秦王重用,反而被投入牢中,不久就被处死。[var1] 另一种说法

  • 刘备是个性情中人,他有一定军事能力,而且还有点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张飞赵云枪好还是盾好,刘备无耻要将女儿嫁给末将,庞统临死前终于看清刘备真面目

    亲自鞭打督邮,打的那是鼻青脸肿,然后挂印而去,这锅可不能让张飞背,后面他又因为军功被提拔为一方军阀,后面的事和演义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什么让徐州,丢徐州,和曹公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暗算吕布,衣带诏,都差不多,然后来到曹操派刘岱打偷了徐州的刘备那里,刘备正史是把刘岱暴打一顿,然后还口出狂言“使尔等百人来,

  • 《大秦帝国》:秦始崛起皆赖商鞅?君臣肝胆相照,为何万古国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秦帝国之商鞅变法,大秦帝国秦国是如何灭亡的,嬴渠梁与商鞅肝胆相照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举法之教,秦人大治。”“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这是后世名家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变法的功绩,永垂史册。公元前338年的冬天,秦惠王赢驷元年。咸阳城渭水草滩,一代名臣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被处以极刑——五牛分尸。闻风而动的百姓们,纷纷涌向咸阳城,为商鞅送行。行刑前,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