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禅让制有多害人?战国一国君学尧舜主动让位给宰相,却被砍成肉泥

禅让制有多害人?战国一国君学尧舜主动让位给宰相,却被砍成肉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4/4/19 1:52:27

[var1]

而世袭制也只是从夏朝开始成立的,在世袭制发展如此长久的过程中,皇家子嗣之间的纷争来是少不了的。

可是就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帝君,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子女这种世袭机会,他本以为自己的禅让会再次成就历史上一个赞颂传说,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笑话。

[var1]

一种制度的废弃必然是遵循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既然被淘汰就说明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时隔千年的再次出现,却成了一次历史书卷上的一个悲哀往事。

所谓大义

而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哙。燕王哙是燕易王之子,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没有天子的威严,在治理国家上面可以说是资质平平。

[var1]

然而他有一个好的助手,那就是当国丞相子之。子之在任期间,朝政明显较以往得到明显改变,贪赃枉法,扰乱朝纲之人统统受到了惩戒,因此燕王哙对他的能力是给予了很大的认可。

燕王哙对他也是有着极大的信任,当时有位叫苏代的人替齐国出使燕国,燕王便询问他你认为齐王如呢?

苏代回答的是,齐王因不能信任他的臣子所以必不能称霸一方,这让向来注重情义的燕王哙更是尊敬与信任子之。

[var1]

燕王哙是个心中有大义之人,然而他的大义却有些愚笨。他认为前人禅让制的精神十分无私,是深明大义的一种表现。

此时有一位叫做鹿寿的谋士前来觐见,这位谋士十分赞同燕王哙对禅让制的看法,并建议到为何不继续遵循这种制度,将国位禅让与子之。

这一来,便是与当年禅让给许由一样,许由当年并没有接受王的禅让因此尧才有了贤明大义的称赞,而同时也没有失去属于自己的王位。

[var1]

鹿毛寿让燕王哙也如同当年尧一般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这样不光分担了朝政的压力,殿下的无私大义也会被世人传唱。

虽然子之任位,但是手里掌握的朝廷大权并不多,这时鹿毛寿又建议燕王哙赋予子之一些实权,虽掌握权利但这些官史仍是殿下这边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var1]

就这样,燕王哙将他的半壁江山都托付给了子之,就在他准备远离朝政享受人间之时,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适得其反

子之任位后,开始逐渐显露他的真面目,并不像当初鹿毛寿所言那样,任位后的子之不但滥用职权,还花天酒地沉迷美色。

[var1]

当初任职丞相的清正廉洁在此刻烟消云散,子之为君,百姓苦不堪言,稍不顺心,百姓就成了那被殃及的鱼池。

子之在拿到大权之后更是肆无忌惮,对于治理国家自然也不像之前那样尽心尽力,他只想享受一个作为君王该享受的荣华富贵。

对于百姓,自然是没有一个君王该有的爱民之心,这一切与当初燕王哙所想的都背道而驰,子之的成功继位难道真的是靠之前的清正廉洁换来的吗?

所谓真相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令人唏嘘,从来都没有什么忠心耿耿的臣子,子之作为手握大权的丞相野心自然是极大的,他对于这个无能的皇帝早就看不顺眼了。

[var1]

他深知燕王哙对于自己的名节比治理朝政还要看重得多,又偶然得知他对古时禅让制度的种种赞美,这才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至于推动故事发展的那两个人,不过是子之的棋子罢了。

这苏代与子之本就是有着儿女亲家的这层关系,所以苏代当时对燕王哙的那一番话就是有意而为之,为的就是让子之的地位更加稳固。

[var1]

而那位所谓的谋士,不过是看子之的权力甚大,想要为自己谋求一份富贵安稳罢了,他对燕王哙的建议,不过是子之设好的一个又一个的圈套罢了。

因果注定

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本就对子之抢了他原本的王位就怀恨在心,对于子之他更是觉得不能久留。

[var1]

子之为政,祸乱朝纲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让太子平心中更是愤愤不平,战争一触即发。

二人便由此开展了长达数月的内战,而最受战争荼毒的就是无辜的百姓,短短几个月,城内死伤无数,百姓人心惶惶,

二人的内战让当时身处乱世的其他国度有了可乘之机,齐国听闻此信,率兵进攻燕国,就在两人打得不可开交之时,齐国的进攻让二人措手不及。

[var1]

就这样暴君子之与燕王哙被斩杀与齐军之下,而二人也是死状惨烈,竟被残暴的齐军剁成肉酱。

百姓本就受到内战的毒害已经身心俱疲,齐军趁此国无主之际,杀伤抢掠他们是一个没放过,百姓暴起反抗加之其余诸侯国的强烈反抗,齐军只好无奈撤军。

至此这荒谬的一段历史才慢慢落下帷幕,而燕王哙的愚蠢决定和子之的种种行为差点让燕国在历史上成为短暂的一个朝代。

结语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评价到:“燕哙无道,禅位子之。”这也说明,一个皇帝的昏庸无道不仅是指他横行昏淫伤害百姓。

[var1]

像燕王哙这样轻信谗言的荒谬之举为此差点断送一个国度的发展,这样的帝君又怎能算的上是贤明呢?

燕王哙在这个动荡的年间居然还相信禅让制可以让自己的国家越来越鼎盛,在这个人心难测的时代,他居然还将天真用在一个国家的治理之上。

君王本就是最无情的,一心治理百姓却只想让自己名垂千古的这个想法本身就不是深明大义的,燕王哙的行为只会让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var1]

他想象中被世人传唱的美好佳话自然是泡了汤,然而他在历史的长卷上却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愚蠢无能的君王印象,简直是可笑至极。

更多文章

  •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帐下5虎上将,谁能守得住?答案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意指疏忽而造成损失的“大意失荆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影视作品中,这一段被描绘得十分引人入胜,是不少军事迷喜欢研究的一个片段。在这个失误中,人们喜欢探讨他为何会丢了荆州,也爱追问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否可以另有其人。此外,人们也好奇,刘备手下能人武将那么多,又为何偏偏选中了关羽镇守此地,是

  • 古代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人,为何曹操每次征战少则十万,多则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评价曹操,曹操83万大军实际有多少人

    有句俗话说:“少不读红楼,老不看三国。”虽说是一句带有偏见的批判,认为书籍会影响带坏人的三观,但也足以看出《三国演义》对人们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演义》流传许久,衍生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有许许多多,浩如烟海,也带动了我们对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这段历史的了解的欲望,对那段烽火连天,权谋对决的兴趣。文学与

  •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为什么又迅速二世早亡?不仅是因为严刑苛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横扫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别是哪六国,秦始皇横扫六国的版图

    01引言在古代历史上,最值得吹嘘的王朝就是秦朝。秦始皇可以说是千古一帝,统一了乱世,兼并了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秦朝到了秦二世就将其断送了,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秦朝与隋朝成为了一组难兄难弟秦朝到底为什么早亡,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色呢?02秦朝以法治国历代通常将其归咎于

  • 关羽死在马忠手里,刘备为何处死儿子刘封?诸葛亮一句话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忠生擒关羽完整版,历史上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马忠关羽

    但关羽的败亡却似乎打开了蜀汉失利的潘多拉魔盒,不仅蜀汉在长江中游一带的根据地尽丧,导致刘备集团失去北进和东扩的跳板,而且这之后张飞、刘备等人也先后去世,似乎冥冥之中真应了三兄弟桃园结义的那句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场军事失利也在蜀汉政权内部引发轩然大波,政治地震在所难免,譬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下场,结局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想必很多人也十分好奇,在一名身经百战有丰富领兵经验的将领,与一名顾全大局知晓进退的政官的组合之下,秦最后是如何做到大一统的呢?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战乱的同时,也涌现出了诸多的名将文臣,齐田忌,秦白起蒙括王翦等,赵国能在纷乱中稳居一隅,廉颇与蔺相如起了很大作用。[var1]

  • 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什么死的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关羽败走麦城老版,关羽败走麦城概括50字

    他被誉为忠义的象征,更是被后世帝王封为“武圣人”享受着人间的烟火,接受着老百姓的供奉。尽管史书《三国志》中对他些许记载,但是更多的人是从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认识他的。小说中描写他身高九尺,二尺长髯,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犹如天神一般。他手持青

  • 《过秦论》背后的历史故事,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秦统一六国视频全集,大秦统一六国演变图

    秦孝公时期:联合齐赵,削弱强魏(一)秦国建立之初,国小势弱,长期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建国之初的几百年间,几乎与东方诸侯没有接触。到了秦穆公即位,秦国招贤纳士,东败晋国,西破戎狄,国势大振,开始活跃在争霸的历史舞台。然而秦穆公逝世后,直至战国初期,秦国陷入长期的内乱之中,逐渐落后山东诸国,日渐被轻视。

  • 四年的楚汉战争,是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也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汉历史讲解,楚汉战争全集免费视频,楚汉争霸西楚霸王

    一是范增岁数不小了。都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平均寿命都短,这岁数在当时是很罕见的。见多才能识广,这倒也不全是自大之语,这涉及阅历深浅的问题。人大一岁就多一岁的经验和经历,不是全无用处的,毕竟谁也没让思想静止。所以范增在识人、做事上肯定有独到之处。随项羽入关后,他断定刘邦将来会是项羽最棘手的敌人

  • 《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勤王是昏君还是明君,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原因总结

    [var1] 但对齐国而言,即使是西周时期,稳定的五十年也是难得的时段。前816年,齐厉公因暴虐被国人群起攻杀;再往前五十年,前868年,齐哀公因为纪国进谗言,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继位的齐胡公迁都薄姑(今山东博兴)。齐庄公姜购去世不到五十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 庄公姜购之前,齐国的混乱

  • 刘备是个真正的英雄,不然如关张这样的豪杰,怎会追随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当时公孙瓒一意孤行杀了刘虞,你知道刘虞在当时天下名望有多高吗?不知道去翻下资料,看看当时多少人要为刘虞报仇,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要不是因为和公孙瓒有故交,早都起兵干他去了,当时的公孙瓒就是公敌,刘备为了划清界限才去投陶谦的,丹阳兵也是陶谦主动给的,至于后面那些扯的。刘备几十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