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几十年就能打败匈奴人,北宋却为何战胜不了契丹和女真?

汉朝几十年就能打败匈奴人,北宋却为何战胜不了契丹和女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60 更新时间:2024/2/3 13:31:11

契丹、女真,与匈奴完全是不同性质的对手。

首先,契丹和女真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自我认同,且建立了传统国家。

契丹建国比北宋建国还早。契丹的化建筑,受大唐影响极深,非常豪放。而北宋就婉约了很多。

而西汉时期的匈奴呢?连文字都没有,匈奴只是一个草原地区的代名词。霍去病两次扫荡河西之地,河西的休屠和浑邪王部,就直接率众投降了。

而北宋呢?即便打到幽云十六州,也没用。契丹人肯定是不投降的,而幽云十六州的汉人也不投降,还帮着契丹人打北宋。

金朝也一样,韩侂胄北伐,自以为王师所到之处,北方汉人立即赢粮景从。但是,金朝统治下的汉人,不仅没有赢粮景从,反而死战不退。

汉朝时期,中原与草原的博弈,就是传统国家打游牧部落。而北宋时期,中原与草原的博弈,就是传统国家对传统国家。这个难度系数是不同性质的。

其次,契丹和女真在制度层面兼收并蓄,既能输出暴力也能输出秩序。

北宋的制度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唐朝和五代,而主要是五代。但,这个制度可以统治中原地区,却不能统治草原地区。州府设施、财税体系,在草原根本就玩不了。

但是,契丹因为得到了幽云十六州这个试验田,所以开创了南北两院制度,在草原是一套制度、在中原是一套制度。这就是一种兼收并蓄,后来的女真大金也是这个套路。在草原,对蒙古等草原部落各种纵横捭阖,甚至采取减丁这种野蛮政策。在中原,则是大宋怎么治理,他们就怎么治理。

西汉时期的匈奴人呢?自己的草原还理不清楚,就根本没有能力统治中原了。匈奴人对中原能做的事情,就是输出暴力、搞抢劫。这个成本极高,且收益也不怎么样。顺风顺手,抢了一个两座城池的财富;逆风翻盘,甚至都可能全军覆没。

第三,历史不是王朝轮回,而是动态中不断演化发展。

汉朝时候的草原,是一伙匈奴人。唐朝时候的草原,是一伙突厥人。北宋时候的草原是一伙契丹人、女真人。但是,汉不同于唐、唐不同于宋,对应的草原也完全不同。大家都在因着不同的历史路径不断演化。

西汉是个平民朝廷,东汉以后就演化成贵族朝廷。直到五代十国以后,北宋王朝变成了一个文人士大夫朝廷。这个过程中,中原内部认同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北宋,对于曾经的帝国秩序,日益兴趣淡薄,内部的族群意识才是关键。

而草原呢?匈奴人是个部落联盟,突厥人则是草原汗国,但到了契丹和女真时期,已经是可汗加皇帝的模式。

演化无定向,你不能说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只能看哪个更适应环境。内部凝聚加强的中原王朝,其管理日益精细化,政权的韧性很强。但,注重内部难免忽略外部,所以统治的可拓展性就要降低了。汉人作为一个族群的概念,也就是在五代和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

而草原呢?在十世纪中叶以前,草原人建立的多是渗透型王朝,就是彻底地中原化,只是统治者不同而已。而以后,草原人建立了契丹大辽、女真大金、蒙古大元以及满人大清,则都是征服型王朝。不仅统治者不同,而且统治手段也是兼收并蓄的,既要统治中原又不放弃根脉草原。

而汉朝时期的匈奴呢?它连渗透型王朝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大单于治下的多部落联盟。西汉打匈奴,一边打还能一边收编他的军队。甚至,汉朝的边防军在后期大多变成了草原胡人。这时候,汉朝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到了北宋以后,这个形势就就颠倒了一番。

契丹和女真形成了自我认同,建立了传统国家;大辽和大金在制度上兼收并蓄,输出暴力也能输出秩序;中原和草原的不同历史演化,使得力量对比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所以,即便给北宋上百年时间,它也无法打败女真和契丹。即便是西夏一个党项人政权,北宋也很难打败。

更多文章

  • 吴国灭掉楚国后,为何没有巩固胜果,反而开起了性爱派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国灭楚国的暴行,安徽属于吴国还是楚国,楚国越国吴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6年,一场柏举之战,楚军惨败给了吴国,吴军趁势高歌猛进,竟然一举攻破了楚国郢都,楚昭王落荒而逃,不过这小伙子似乎并不像他老爹楚平王那么好女色,危急时刻,他带走了金银财宝,也带走了心爱的小妹羋畀,却没有带走他的爱妃们,更难解的是,他连自己的老娘、秦国大美女孟嬴也没有带走,详细情况

  • 刘备三顾请诸葛亮,姜子牙三次拜访,此人高傲不见,终只得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小编感觉对于古代的隐士而言,追求的可能是乱世中的安静的生活,不想要被打扰;虽然看着国家的情况心中也是很担忧的,但是就是没有遇见能让隐士愿意倾尽全力帮助对方打下江山的人,可能只是时间不对,要么就是没有碰见对的人。狂矞是西周齐国东海上的一位隐士,从来不问江山社稷,百姓黎民,悠闲的生活,可谓是令人羡慕

  • 救世良方还是饮鸩止渴,六国相印的另一端,是秦国横扫合纵的号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秦国的箭再强也亡不了赵国,五国合纵攻秦兵败函谷关

    导语:战国中期,奔波游说的纵横家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合纵,六国相印加于一身,形成了六国联合抗秦的高峰,搅动一时之风云。世人无不认为,秦国的末日到了。但是未曾想到,六国的浩大声势随着一卷合纵盟书的达成,竟也戛然而止。苏秦的本意是发动六国,合力抵抗秦国,结果秦国却通过瓦解合纵联盟,对列国各自击破,最终以

  • 西汉的人口爆炸,得益于刘邦的奇葩政策,让女性非常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皇帝刘邦临终前的预言,西汉政策措施,刘邦创立的是东汉还是西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封建王朝时期,农业更是作为立国之本,被每一个朝代重视,鼓励耕作的法令层出不穷。然而大家都知道,在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耕作全靠人力,过程及其复杂。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增强国家国力,历朝历代都在鼓励耕作的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法令来促进人口增长。“单身税”,这个名词相信大家热

  • 为什么赵国铁骑冲不开秦国百人阵,战国骑兵真的只是马上的步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泗水柘沟赵国图片,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起

    [var1]人类驯服野马最初仅是为了拉车,在战场上也是以战车的一部分出现。公元前十世纪,西亚的亚述人发明了马鞍和缰绳,才解决了骑手坐在马背上能够高速奔驰的难题,骑兵也因此产生。通过中亚波斯等国的中转,公元前4世纪,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也出现了骑兵,从此“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草原骑兵成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困

  • 一文梳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生存与毁灭的内在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韩国兵力,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韩国为何没有国号

    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国,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曾经挣扎过,但在夹缝中根本找不到翻盘点,眼看着列国争相崛起,被动地在战国舞台上演出,自己却最终成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秦国兼并的国家,拉开了“秦王扫六合”的序幕。[var1]战国初期短暂高光的新生诸侯韩国韩氏是原本晋国世袭卿大夫家族,出自晋国宗室,是曲沃桓叔的

  • 三国第一喷子,曹操不杀祢衡:名士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祢衡年少就已经出名,孔融这些人就非常欣赏他的才情,可祢衡异常高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即便是和他关系非常好的杨修,孔融这些人,在他嘴里也常常被贬得一无是处。孔融将他举荐给曹操,没想到祢衡连续两次当众羞辱曹操,曹操最初是真的想要用他,可祢衡先是称病已经让他非常没有面子,随后多次当众辱骂他,曹操也不得不把

  • 廉颇、蔺相如一文一武,助赵国强大,二人为何未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蔺相如廉颇最后的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原文及翻译,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割据。作为七雄之一的赵国,曾有廉颇与蔺相如两位名臣。描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世人熟知,至今还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一国中的文臣和武将能够团结一心,实属国家大幸。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随着赵国逐渐走向衰落,这两位名臣晚年的结局也颇为凄凉,令人感慨。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

  • 春秋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齐国因它而衰,吴国因它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死后为何张辽这么恨吴国,春秋战国十大战争,吴国vs齐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4年春末,吴国与齐国争夺东方霸权的大决战终于爆发。此役,吴王夫差征调了全吴九郡共十万大军,加上其附属国越国的三千越甲,总共十万三千人马,从姑苏城胥门出发,经邗城,过邗沟,逆淮水直达鲁境,与鲁国的军队会合,总计约十余万大军,沿汶水自西而东进攻,五月攻下博地(今泰安市南旧县村),5

  • 商人卖铁器给匈奴,汉武帝下令杀掉500多商人,反而重赏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得到匈奴的宝刀,汉武帝时期派谁先后三次出击匈奴,汉武帝花光国库打匈奴值得吗

    汉朝开始战略反击,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带领下,汉朝也取得了多次大胜,不仅基本消灭了匈奴主力,还俘虏了大量的匈奴人。然而匈奴在草原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要想彻底消灭他们,实在是比较困难的,匈奴一直都没有放弃反抗。汉朝国内,长期与匈奴的对抗,让很多民众心里对匈奴是非常仇视的,可也有一些逐利的人,见到国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