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东出土竹简,揭开孙膑狠毒的真面目,难怪会被庞涓挖掉膝盖骨

山东出土竹简,揭开孙膑狠毒的真面目,难怪会被庞涓挖掉膝盖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2/3 13:31:09

1972年4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的一处卫生大楼施工现场,人们挖掘出一座年代非常久远的古墓。考古专家随即赶到现场,并对古墓进行保护性挖掘。

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相应的考古人员也变得越来越严肃。两天之后,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来到了考古现场,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一次考古出土的竹简文物,不让古墓和文物受到任何外来人员的打扰。

[var1]

这一次出土的文物非常多,同时又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之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位著名人物的认知。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孙膑是兵家的圣人,虽然他在兵法上非常有造诣,曾经提出过非常多有创造性的思想,但他却主张和平,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乎人意料的是,出土文物显示,孙膑其实是一个狠毒的人。

一、围魏救赵的故事

在出土文物《孙膑兵法》当中,有一卷叫做《擒庞涓》。这里详细记载了孙膑生擒庞涓的过程,与人们想象之中的不同,在这则故事里,孙膑的阴狠毒辣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围魏救赵是大家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也是三十六计当中的一计。公元354年,魏惠王整顿好内政外交,终于腾出手来将目光放到周边的一些小国上,准备消灭这些小国,扩充魏国的领土。

[var1]

中山国一直都是魏国的小弟,由于地理位置不好,一直都在魏国与赵国之间两头受气。在上一次战争当中,中山国被赵国打服,魏惠王蛰伏多年,为的就是重新将中山国夺回来。

魏惠王首先找到了自己手上的大将庞涓商议对策,希望能从他这里听到一些收复中山国的绝好策略。听到有仗可以打,庞涓觉得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可当他听到魏惠王只不过是想收服中山国时,庞娟兴趣大减。

庞娟向魏惠王进言,与其攻打中山国,不如攻打与中山国靠得非常近的赵国都城邯郸。一来可以为魏惠王出一口恶气,二来也可以攻占赵国的领地,给赵国一个下马威。

听到庞涓的计谋,魏惠王两眼放光。原本他只是想要收拾一下弱小的中山国,可在庞涓的眼中,中山国几乎是小菜一碟,拿下赵国都城邯郸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var1]

前有赵国的土地作为诱惑,后有庞涓这位大将作为支撑,魏惠王一下子就乐得没边,他将国内的军队整顿好,交给庞娟,请他攻击赵国,抢夺赵国的土地和人民。

庞涓带着魏国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赵国的都城邯郸杀来,为了保卫都城,赵国将周边的军队通通都掉入了城内。魏国与赵国的军队就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对峙了起来。

在战国时期,由于后勤供给问题,军队对峙是最为麻烦的事情。一旦时间拖到非常长,城内的守军和城外进攻的军队都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

可没想到的是,庞涓就好像是铁了心一样,他将军队像钉子一样扎在邯郸城外,死活不肯退去。魏惠王则是在国内不断地给庞涓送来粮草,希望他能够早日攻克赵国都城邯郸。

[var1]

为了避免城破人亡的结局,赵王派出一支部队前往齐国求救。得知消息之后,当时在任的齐威王很担心魏国会因为攻破赵国实力大增,到时候会给齐国带不利的影响。

为此,齐威王派出了自己的手下大将田忌和孙膑前去邯郸解围。当齐军部队来到魏国与赵国交界的地带时,孙膑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他与田忌商量,与其去邯郸解围,不如直接去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届时不仅可以逼魏国的庞涓回援,还可以埋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田忌对于孙膑的计谋早已是深信不疑,看着孙膑胸有成竹的样子,田忌同意了他的战略。齐军掉头直扑魏国都城大梁。眼看齐国的军队越来越近,魏惠王急忙向庞涓发出的求救信,命令他不顾一切回师大梁,保卫卫国都城。

果然如孙膑猜想的那样,由于退军太过于匆忙,庞涓陷入孙膑的陷阱当中。不仅庞娟被杀,魏国的精锐军队也损失不少。

[var1]

在这一则经典的军事战争当中,出土的文物里还给出了细节,正是这个细节充分地说明了孙膑的阴狠毒辣。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事实上,为了引诱庞涓上当,孙膑派出了两个没有任何军事能力的将领和数万大军,换句话来说,在孙膑的眼中,这些人其实早就已经是尸体,他们要做的就是用生命换取庞娟上当。

二、炮灰一般存在的将领和士兵

在前往魏国都城大梁的路上,孙膑问田忌军中最为无能的将领是谁。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问题,田忌心中有些迷糊,可他还是回答,军队当中最没有能力的将领是齐城和高唐。

知道这两个名字之后,孙膑立刻下令,让齐城和高唐这两位将领带着数万兵马前去攻击魏国的城市平陵。平陵是魏国的战略要地,重兵把守,粮草充足,就算是孙膑亲自进攻恐怕也得费一些时日,派这两个无能的将领去攻打平陵,这根本就是一道送命题。

[var1]

可孙膑内心却有另外的打算,他告诉田忌,庞涓并不是无能之辈,如果要想让庞涓进入到埋伏圈就必须让他轻敌,让他认为田忌和孙膑没有才能,认为齐国的军队不堪一击,只有这样,孤军深入的齐国军队才有完成任务的可能。

听完孙膑的解释,田忌再也没有说话,他按照孙膑所说的话下了命令,齐城和高唐前去攻打平陵。这两位将领虽然是无能之辈,但对于齐国却是忠心耿耿,听到田忌的命令,他们两人拍着胸脯保证,肯定把平陵打下来。

这两位无能的将领确实在平陵城下丢了自己的性命。庞涓在得知孙膑不是直接攻击大梁,而是去攻打平陵时,立刻就对孙膑的才能产生了怀疑。

在得知孙膑派去攻打大梁的部队都是一些轻装士兵后,庞涓更加的轻敌。他命令部队放弃辎重,轻装全速前进,以便赶在孙膑打下大梁之前与都城大梁的军队一起前后夹击,彻底击垮孙膑。

[var1]

孙膑早已在庞涓前进的半路埋伏,随着孙膑和他士兵们的杀出,庞涓手下的部队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庞娟也在这场战斗当中被孙膑拿住,后来被斩首。

孙膑阴狠毒辣的地方就在于他派出了两位无能的将领和数万无知的士兵,在他的眼中,这些人其实并不能算是活生生的生命,而只是他的诱饵。他用田忌赛马的思想,将齐城和高唐当成是“下等马”,用他们去攻击等于“上等马”的平陵,从而为自己战胜庞涓创造机会。

总结

孙膑是兵家至胜这不假,可从实际上来看,为了赢得战争,孙膑同样是不择手段。或许早就预见到了孙膑在这件事情上的阴狠毒辣,因此庞涓才会在孙膑一出山就将他的膝盖骨挖掉。可惜的是,庞涓千算万算到底还是棋差一招,对自己的这个师弟过于轻敌。对于庞涓来说,他终究还是不够阴狠。如果当初直接将孙膑杀掉,也就不会有后面如此之多的故事。孙膑视数万人的生命于无物,可庞涓却下不去死手,两人之间的胜负其实早就已经被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汉朝几十年就能打败匈奴人,北宋却为何战胜不了契丹和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突厥契丹谁更强,汉朝为什么能战胜匈奴,汉朝打败匈奴的真实原因

    契丹、女真,与匈奴完全是不同性质的对手。首先,契丹和女真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自我认同,且建立了传统国家。契丹建国比北宋建国还早。契丹的文化建筑,受大唐影响极深,非常豪放。而北宋就婉约了很多。而西汉时期的匈奴呢?连文字都没有,匈奴只是一个草原地区的代名词。霍去病两次扫荡河西之地,河西的休屠王和浑邪王部,就

  • 吴国灭掉楚国后,为何没有巩固胜果,反而开起了性爱派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国灭楚国的暴行,安徽属于吴国还是楚国,楚国越国吴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6年,一场柏举之战,楚军惨败给了吴国,吴军趁势高歌猛进,竟然一举攻破了楚国郢都,楚昭王落荒而逃,不过这小伙子似乎并不像他老爹楚平王那么好女色,危急时刻,他带走了金银财宝,也带走了心爱的小妹羋畀,却没有带走他的爱妃们,更难解的是,他连自己的老娘、秦国大美女孟嬴也没有带走,详细情况

  • 刘备三顾请诸葛亮,姜子牙三次拜访,此人高傲不见,终只得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小编感觉对于古代的隐士而言,追求的可能是乱世中的安静的生活,不想要被打扰;虽然看着国家的情况心中也是很担忧的,但是就是没有遇见能让隐士愿意倾尽全力帮助对方打下江山的人,可能只是时间不对,要么就是没有碰见对的人。狂矞是西周齐国东海上的一位隐士,从来不问江山社稷,百姓黎民,悠闲的生活,可谓是令人羡慕

  • 救世良方还是饮鸩止渴,六国相印的另一端,是秦国横扫合纵的号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秦国的箭再强也亡不了赵国,五国合纵攻秦兵败函谷关

    导语:战国中期,奔波游说的纵横家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合纵,六国相印加于一身,形成了六国联合抗秦的高峰,搅动一时之风云。世人无不认为,秦国的末日到了。但是未曾想到,六国的浩大声势随着一卷合纵盟书的达成,竟也戛然而止。苏秦的本意是发动六国,合力抵抗秦国,结果秦国却通过瓦解合纵联盟,对列国各自击破,最终以

  • 西汉的人口爆炸,得益于刘邦的奇葩政策,让女性非常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皇帝刘邦临终前的预言,西汉政策措施,刘邦创立的是东汉还是西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封建王朝时期,农业更是作为立国之本,被每一个朝代重视,鼓励耕作的法令层出不穷。然而大家都知道,在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耕作全靠人力,过程及其复杂。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增强国家国力,历朝历代都在鼓励耕作的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法令来促进人口增长。“单身税”,这个名词相信大家热

  • 为什么赵国铁骑冲不开秦国百人阵,战国骑兵真的只是马上的步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泗水柘沟赵国图片,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起

    [var1]人类驯服野马最初仅是为了拉车,在战场上也是以战车的一部分出现。公元前十世纪,西亚的亚述人发明了马鞍和缰绳,才解决了骑手坐在马背上能够高速奔驰的难题,骑兵也因此产生。通过中亚波斯等国的中转,公元前4世纪,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也出现了骑兵,从此“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草原骑兵成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困

  • 一文梳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生存与毁灭的内在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韩国兵力,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韩国为何没有国号

    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国,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曾经挣扎过,但在夹缝中根本找不到翻盘点,眼看着列国争相崛起,被动地在战国舞台上演出,自己却最终成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秦国兼并的国家,拉开了“秦王扫六合”的序幕。[var1]战国初期短暂高光的新生诸侯韩国韩氏是原本晋国世袭卿大夫家族,出自晋国宗室,是曲沃桓叔的

  • 三国第一喷子,曹操不杀祢衡:名士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祢衡年少就已经出名,孔融这些人就非常欣赏他的才情,可祢衡异常高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即便是和他关系非常好的杨修,孔融这些人,在他嘴里也常常被贬得一无是处。孔融将他举荐给曹操,没想到祢衡连续两次当众羞辱曹操,曹操最初是真的想要用他,可祢衡先是称病已经让他非常没有面子,随后多次当众辱骂他,曹操也不得不把

  • 廉颇、蔺相如一文一武,助赵国强大,二人为何未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蔺相如廉颇最后的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原文及翻译,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割据。作为七雄之一的赵国,曾有廉颇与蔺相如两位名臣。描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世人熟知,至今还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一国中的文臣和武将能够团结一心,实属国家大幸。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随着赵国逐渐走向衰落,这两位名臣晚年的结局也颇为凄凉,令人感慨。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

  • 春秋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齐国因它而衰,吴国因它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死后为何张辽这么恨吴国,春秋战国十大战争,吴国vs齐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4年春末,吴国与齐国争夺东方霸权的大决战终于爆发。此役,吴王夫差征调了全吴九郡共十万大军,加上其附属国越国的三千越甲,总共十万三千人马,从姑苏城胥门出发,经邗城,过邗沟,逆淮水直达鲁境,与鲁国的军队会合,总计约十余万大军,沿汶水自西而东进攻,五月攻下博地(今泰安市南旧县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