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孔子在楚国为相,楚国会如何发展?

如果孔子在楚国为相,楚国会如何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7 更新时间:2024/1/24 16:22:12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505年十月,在秦国的援助下,楚军终于打跑了吴国侵略军,正式复国。饱经劫难的楚昭王在外浪迹了将近一年,终于回到了饱经创伤的郢都,一眼望去,但见故都残破,满目苍夷,不觉凄然泪下:“宗庙被毁,社稷遭难,百姓受苦,此皆寡人之罪,寡人之罪呀!”

群臣们陪着昭王一起哭,有个叫扈子的乐师却不哭,且在旁弹唱起一首自创曲(出自《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来:

“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伯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伯嚭孙武决。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荆阙,楚荆骸骨遭发掘,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严王何罪国几绝。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是的,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楚人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化悲愤为力量,收拾民心,重建家园。

[var1]

说得简单,具体怎么实施呢,楚昭王学习了当年晋文公重耳归国后的宝贵经验:

1.论功行赏。当时得到奖赏的有王孙由于、王孙圉、王孙贾、钟建、斗辛、斗巢、斗怀、申包胥、宋木、蒙谷、屠羊说等人。王孙由于自不必说,当初要不是他为昭王挡住那一戈,昭王早就去地底下见他老爸楚平王了;斗辛、斗巢、钟建等人也不必说,昭王逃亡期间,他们是保驾护航,鞍前马后,不离不弃;而申包胥更是七日哭秦庭,感天动地,成功请来秦国援兵;可这个斗怀斗老二曾在楚昭王流亡期间想谋弑他,楚昭王却依然不计前嫌,给予其兄斗辛一样的奖赏,并说:“大德灭小怨,道也。他们一个对君王有礼,一个对父亲有礼,寡人同样对待他们,宜哉!”不管怎么说,斗辛的父亲斗成然确实是被楚昭王的父亲楚平王无辜杀害,斗辛的行为,可以理解。就连伍子胥为报父仇而奔吴灭楚,楚昭王都能理解。

另外,当年楚昭王奔随渡臼水(又名臼成河,在京山、钟祥一带)时,楚大夫蓝尹亶只顾自己逃命,不把船给昭王用,按理这种不忠不义的卑鄙小人应该处死才对,可昭王一样赦免了他,并对他说:“我不惩罚你,是为了用这件事来记住以往的过失。”

大家看这种行为,像不像当年晋文公重耳归国后对待头须和履鞮一样宽宏大量呢?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越是多事之秋,团结与稳定越显得重要,这就是楚昭王从不断的失败中学来的宝贵政治智慧;而像伍子胥这样有仇必报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的人,注定只能当一个毁灭者、一个孤独的英雄,政治这种弯弯绕绕的东西,他玩不来,非要玩的话,只能是玩火自焚。

[var1]

2. 重修法治。楚复国后,五官(古代五种重要官职之统称)失法,社会动荡。幸好这时候蒙谷及时献上“鸡欢之典”(楚国法律大全),使五官得法,百姓大治,社会日趋稳定,

另据《吕氏春秋》与《史记 循吏列传》记载,楚昭王还任命了“公正无私”的石奢为政廷,主持律政。有一次,石奢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便放走父亲,把自己囚禁起来,向楚昭王请罪说:“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行法,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最后竟自刎而死。可见楚国之法治精神已深入人心,战国时代列国之变法早有先声。

3.迁都。吴国虽然已经退兵,但强大而好战的吴国,对楚国而言,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楚昭王和大臣们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把都城迁到离吴较远的鄀城(今湖北宜城东南),名曰新郢,以便休养生息,重整国力。

[var1]

迁都虽是个无奈之举,却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鄀城离长江较远,可以避免吴国强大水军的威胁;又临汉水,便于开发北方江汉平原,发展生产;又西邻荆山,北接南阳方城之地,进可取,退可守,便于就近巩固秦国盟好,并防备晋国趁火打劫。

就这样,经过数年的整顿恢复,楚国的情况日渐好转,开始秋后算账,教训当年因楚国遭难而落井下石背叛自己的属国,公元前496年(楚昭王二十年)春,楚国灭顿(今河南项城境),公元前495年,出兵灭胡(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4年春,楚昭王又对当年引吴侵楚的罪魁祸首蔡国进行了大规模报复行动,蔡昭侯不是对手,只得献上大量男女奴隶请降。公元前491年,楚昭王将都城迁回了故郢,至此,楚国又以强劲的姿态,重新步入春秋大国之列。

[var1]

总之,楚昭王君臣的这一番举措,让楚国在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之后,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获得了宝贵的危机意识和空前的团结,从而得以重返争霸行列。楚昭王不失为楚国历史上有作为有贡献的君主之一。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会更加的成熟与强大,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民族,莫不如是。联系现在,仍有借鉴作用。

事实上,楚昭王和大圣人孔子还有一段渊源,据说当年楚昭王流亡在外的时候,正月十五经过长江,忽见水面漂来一物,其大如斗,用刀剖开,里面有瓤,甘美异常。大家从未见过此物,都不懂得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楚昭王听说孔子学问很好,就派人专程来到鲁国,请教孔子,孔子说:“此物叫做‘萍实’,浮萍,本是一种没有根的漂浮之物,能聚结在一起而成实,该有多不易啊,就是一千年也很难长出一个来,更别说见到了,此乃散而复聚、衰而复兴的大吉之兆。谨以此向楚君表示祝贺!”后来楚昭王果然凝聚楚人之心,共兴复国大业!此后,每逢正月十五日,昭王便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以为纪念。上行下效,慢慢地,正月十五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var1]

图:萍实触舟

后来,孔子在鲁国混不下去,开始周游列国四处求官,结果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最后还被困在陈蔡之地,没吃没喝,差点变成了叫花子,多亏楚昭王想起旧事,派使者把孔子师徒接了过来,还要让他做大官,封以“书社七百里”,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七百里这可是万户侯了。其实,孔子那一套在楚国的分权模式下还是颇有用武之地的。可惜,孔子眼看就要实现政治理想,楚令尹公子子西却阻止昭王说::“孔子有一帮极其牛逼的徒弟,若是封他大邑,大王您就不怕他们师徒在楚国作乱?再说孔子鼓吹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只认周天子是王,可不承认咱们楚国的王是王,如此危险人物,大王绝对不能要!”昭王一听,也是这么一个理,也就打消了重用孔子的想法。从此以后,孔子的政治抱负就算彻底玩完了,心灰意冷之下,他只好回到鲁国,修书传道,继续他伟大的教育事业。

[var1]

但孔子对这个曾想重用他的君王还是相当怀念的,他回到鲁国没多久,楚昭王就病死了,但孔子仍强烈地赞美他说:“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写到这里,作者不禁在想,若是让孔子和他的一帮学生在楚国大展政治抱负,中国的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楚国会变成一个儒学国家吗?南方的风气又会有什么变化吗?当然,讨论历史不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假设得出的结论是无法验证的,毫无实际意义,只能作为一种遐思,算是增添一点趣味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董卓之乱,汉室彻底衰败,为何有诸多刘姓宗室却无力拯救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貂蝉怀了董卓的孩子吗,董卓和皇后吻戏

    可董卓之乱后,汉朝的两京遭受严重的打击,皇帝彻底成为傀儡,地方的官员也没有人会把皇帝放在眼里,令人不理解的是,在当时的汉朝国内,地方上有很多有权势的刘姓宗室,比如在幽州地区的刘虞,荆州地区的刘表,还有益州地区的刘焉父子。这些人也都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在当地都有着非常强的势力,既然有这些宗室在外面,为

  • 2400年前的战国木雕梅花鹿,给工艺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曾侯乙墓出土,距今2400多年,鹿身为整块木头雕成[var1]鹿角却是真鹿角,身上的方形小孔,推测有可能是用来插鼓。[var1]整个鹿的造型生动,鹿的温顺可爱被展现地淋漓尽致,可见战国时期的手工艺水平。 [var1]战国时期的木雕作品不多见,在楚文化的地域内,却发现较多[var1]与独特

  •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提议迁都,是迁许都还是邺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许都邺城,曹操到底住许昌还是邺城,邺城民富兵强的人是谁

    关羽镇守荆州时还保留着蜀汉争夺天下的希望,蜀汉能以这里为跳板,向东去威胁到襄樊,许昌等地。关羽出兵有些草率,没有考虑到后方的孙吴,在刘备与曹操汉中开战之前,孙刘之间围绕荆州已经发生过一次武装冲突,由于汉中面临着曹魏的压力,刘备不得不妥协放弃荆州部分地区。关羽他应该清楚,孙权在后面一直惦记着江陵,可他

  • 近身刺客杀不死脆皮皇帝!失败的荆轲凭什么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荆轲一人便占了三千多字,毫无疑问,荆轲在《刺客列传》中占据C位,但实际上荆轲徒有刺客之名,却未有刺客之实。荆轲是精神上的侠客,或者称他为侠客。[var1]不是“刺客”的刺客因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被视为千古第一刺客,仿佛暗杀便是他谋生的行当,但其实荆轲并不是

  • 酒文化历史 | 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加上"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把用为祭祀的牛放去耕地;西门豹治漳水开十二渠以灌邺田,蜀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都,活野千里受于堰,等水利的兴修;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所以春秋

  • 他俩是亲兄弟却打得不开交,若不是如此,他们才是三国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蜀吴三国地图,三国72名将排名,三国第一漂亮女将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他俩虽然是兄弟,但关系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大家都知道讨伐当时大奸臣董卓的战争吧,在这场战争里面,袁绍被大家当成了盟主,虽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也是当时大臣对袁绍的一个认可,因为他的出身太好了,而且人又有能力。但袁术就想了,为什么他可以,而我不行?要

  • 关羽的陵墓为什么一千多年没人盗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的陵墓,关羽最怕的3个人,关羽死后赵云反应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一生追随刘备,忠于刘备,曾被曹操生擒,最后还是追随刘备而去。关羽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襄樊一战威震华夏。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大军进攻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闻之,便派大将于禁率领大军前去救援,其中庞德将关羽射伤。但是后来天降大雨,汉水猛涨。关羽观察后决定掘堤水

  • 诸葛亮神机妙算,刘伯温不服,砸开诸葛亮墓碑看到五个字直接跪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舆论的威力是可怕的,经过世代人们的口口相传,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已经从最初的为国尽忠的蜀国忠臣演变为算无遗策智慧的化身,对此一千年以后明朝开国第一谋士刘伯温表示不服,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胜于诸葛亮,并且为此还特意写下了“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词句。大概意思就是你诸葛亮再厉害也是三分天下的丞

  • 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文化水平放现在是什么水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寥寥数语,却蕴含极为深刻的处世之道。这句话详细的阐述了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待客应谦逊有礼,学习知识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孔子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后世的许多道理,如现在社会中还存留着的酒桌文化,主客在觥筹交错间

  • 有人说刘备是三国中最虚伪的人,事实究竟是这样吗,真相让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是三国里最虚伪的一个人吗,刘备娶孙尚香,刘备三顾茅庐故事

    首先大家都认可刘备起家的资本太差,就像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跟白手创业没什么区别,这个我们没有什么异议,而同期的曹操袁绍等都是官宦世家,而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官拜要职,人脉熟络,而且颇有名望,使得诸多人才前往追随。反观刘备呢,自从讨伐黄巾以来,只有关羽张飞二人忠心跟随,并无特别政治远见,而且官拜官职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