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称汉人,是因为汉朝强大吗?为什么不称唐人、明人以及清人?

自称汉人,是因为汉朝强大吗?为什么不称唐人、明人以及清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4/1/21 9:20:44

民族主义,是在他者的挤压之下,才能形成的。而实际上就是一种内部身份认同。

汉朝那么强大,在汉朝形成了这种族群共识,然后我们就自称汉人了。是这个逻辑吗?

想当然即如此,然而并不是。

正是因为大汉帝国已经打遍了整个地理视界,所以这时候就根本没必要区分出汉人与非汉人的概念。大汉帝国已经强到匈奴人举族内迁了。这时候,你找出一个他者来干什么?能找到的,只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但修武备比修文德的效率高,所以汉朝主要是修武备。

帝国统治的超越性,甚至都不允许什么华夷之辨。金日磾这个匈奴人,不仅是武帝朝的重臣,而且还被汉武帝指定为四大托孤大臣之一。你要华夷之辨干什么?在大汉帝国眼中就没有他者。

苍天之下皆属天子,你们有谁不在苍天之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是汉朝人的逻辑。他者在哪里?太远,但你等着,早晚也得把你们变成我们。

汉朝以外的这个他者,是什么时候才被发现的?不是汉朝人找到了他者,而是他者找到了汉朝人。

时间出现在五胡乱华之后。

但,汉人这边儿的意识形态就始终认为胡人是禽兽。所以,对胡人手段,要么是把禽兽消灭、要么把禽兽赶跑,要么把禽兽变成人。因为这个意识形态,在汉人这边儿,他者这个概念就始终建立不起来。

你总不能让自己跟禽兽搞个区分,承认禽兽是他者吧?即便打不过,被禽兽吃了,但禽兽还是禽兽、人还是人。

而等胡人在北方建立了政权,这个他者就不用汉人自己区分了。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就给你区分出来了:我们从草原来的这伙人是鲜卑人,你们在中原的这伙人就是汉人。而且,还给你搞了定位:我们是主人,你们是奴才,我们颁布法律,我们统治。

所以,不是汉人找到了他者,而是他者找到了汉人。

但是,从西魏、北周到隋唐一系,搞出了胡汉融合。到这个时候,区分他者仍旧没有意义了。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用几百年时间转了一圈,唐太宗又转回了汉武帝。这时候,再用汉人与胡人这个区分,就不合适了。

但历史就是历史,你总不能否定魏晋南北朝胡汉大融合的时期吧。所以,这时候还是要给做一个区分的。而唐朝人视界也更广阔,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比汉武帝时代更深远。所以,你怎么也得找个概念指称一下自己。

大唐帝国,光耀万邦,自然信心满满。于是,指称自己就用自己的国号,也就是唐。比如《西游记》中,取经路上的唐僧,动不动就宣称贫僧来自东土大唐。贫僧绝对是认真的谦虚,但配上东土大唐,那就自带主角光环了。汉这个词也会用,但用得更多的,是华这个词。华,自带古老而高贵的厚重沧桑感。

然后,就到了宋朝。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区分出他者这个概念了。

契丹人的大辽,立国时间是公元907年。即便是从确立辽这个国号算起,也是公元947年。而北宋的建国时间是公元960年。即便把北宋的老爹后周算进来了,也才公元951年。所以,愿意也也罢、不愿意也罢,北宋就必须承认契丹大辽这个既成事实。因为这个他者比你的岁数还大。

北宋在军事上也没能实现突破。秦汉隋唐探索了整个地理视界,也打遍了整个地理视界。大汉穷极东海,建立了汉四郡;大唐拓土西域,一度设置了波斯都护府。你宋朝就没法比。所以,宋朝人就要在承认他者的前提下,做出区分。因为你这时候就不能说契丹是禽兽、大辽不存在。

党项崛起之后,大宋拓土大西北已无可能。而且,大宋还要处理与党项西夏的关系。而赵匡胤玉斧一劈,大渡河以外,我不要了。所以,又多出一个大理国。朝鲜一直纳贡称臣、女真也会千里送马,但隔着个大辽,大宋这个“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就搞不了。而修武备不行,甚至修长城也不行,只能沿着白沟河修栅栏。

那北宋会怎么区分呢?

就是汉这个词。据统计,在唐朝、五代,当指称中国人的时候,汉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只有6%。而到了宋朝,汉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飙升到53%。那宋这个国号呢?宋朝人几乎不用国号来指称自己。如果非要用,也只是为了区别本朝与前朝,强调自己是宋朝人而不是隋朝人和唐朝人。(PS:上述数据出自《肇区华夏》)

唐朝人用华,宋朝人用汉,这有什么区别吗?

华夷之辨,华夏是与蛮夷对立的。这是文明的区分,华是文明,夷是蒙昧。这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汉这个词就不是文明的属性了,而是强调了一种族群意识。简单说,我们宋朝这边的汉人跟契丹人、党项人不一样。所以,汉人的使用,其侧重点不在于文化,而在于族群。

到这个时候,你才能说中原汉人终于把自己的这个身份共识给挤压出来。

没有这个身份共识以前是个什么共识?从周天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皇帝以前叫什么?叫天子。对中原百姓就用皇帝,因为百代皆行秦政制;而对中原以外则称天子和天可汗,外星人和神仙我管不着,其他都归我管、咱们四海一家。

但为什么是汉人而不是秦人、不是唐人、不是隋人呢?

在宋朝,汉这个词比唐更古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今不如古,越是古老越是光辉,越是现代越是暗淡。所以,汉唐之间,最好用汉。

在秦汉隋唐等几大帝国中,秦隋不仅短命而且非议太多。指称自己必须选一个更能获得稳定共识的能指。所以,用汉这个词能够获得最大公约。

但这都是我们替古人的揣测。真正能从历史脉络中梳理到的,还是他者把中原汉人给圈定了。也就是在南北朝时代,北魏的鲜卑人已经用汉人来指称中原地区的人了。

于是,汉朝虽然灭国700年,但宋朝人的共识就是认为自己是汉朝人的后裔。而且,在与契丹、党项的竞争相处中,逐渐生长出一种族群的共识。即我们这个族群一宋朝皇帝为核心,拥有共同的祖先,拥有发达的文化。可以说,这是前现代时期的一众民族主义。

这里一直用民族主义作为工具来分析自称汉人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认为当时已经有了民族主义,更不能用这个工具来解释王朝更迭。因为清末以前都是前现代的传统社会,而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其说民族主义是个族群概念,不如说是个政治概念。你用民族主义分析传统社会,要么得出岳飞抗金没意义、要么得出元朝和清朝没意义。工具就是工具,一定要注意使用场景。菜刀拿来切菜就行了,但你不别拿菜刀跟女朋友一刀两断。

至于后面的明人、清人,那就无需提及了。

一旦汉人这个能指被确定,那就是个语言问题。除非惊天动巨变,否则就没法变来变去。因为语言问题就没啥道理可讲。你把苹果叫苹果,但哪天政府下令非要让你管苹果叫情果,你能接受吗?出现这种“巨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政府脑子进水了;一是大家脑子都进水了。

更多文章

  • 如果孔子在楚国为相,楚国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5年十月,在秦国的援助下,楚军终于打跑了吴国侵略军,正式复国。饱经劫难的楚昭王在外浪迹了将近一年,终于回到了饱经创伤的郢都,一眼望去,但见故都残破,满目苍夷,不觉凄然泪下:“宗庙被毁,社稷遭难,百姓受苦,此皆寡人之罪,寡人之罪呀!”群臣们陪着昭王一起哭,有个叫扈子的乐师却不哭,

  • 董卓之乱,汉室彻底衰败,为何有诸多刘姓宗室却无力拯救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貂蝉怀了董卓的孩子吗,董卓和皇后吻戏

    可董卓之乱后,汉朝的两京遭受严重的打击,皇帝彻底成为傀儡,地方的官员也没有人会把皇帝放在眼里,令人不理解的是,在当时的汉朝国内,地方上有很多有权势的刘姓宗室,比如在幽州地区的刘虞,荆州地区的刘表,还有益州地区的刘焉父子。这些人也都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在当地都有着非常强的势力,既然有这些宗室在外面,为

  • 2400年前的战国木雕梅花鹿,给工艺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曾侯乙墓出土,距今2400多年,鹿身为整块木头雕成[var1]鹿角却是真鹿角,身上的方形小孔,推测有可能是用来插鼓。[var1]整个鹿的造型生动,鹿的温顺可爱被展现地淋漓尽致,可见战国时期的手工艺水平。 [var1]战国时期的木雕作品不多见,在楚文化的地域内,却发现较多[var1]与独特

  •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提议迁都,是迁许都还是邺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许都邺城,曹操到底住许昌还是邺城,邺城民富兵强的人是谁

    关羽镇守荆州时还保留着蜀汉争夺天下的希望,蜀汉能以这里为跳板,向东去威胁到襄樊,许昌等地。关羽出兵有些草率,没有考虑到后方的孙吴,在刘备与曹操汉中开战之前,孙刘之间围绕荆州已经发生过一次武装冲突,由于汉中面临着曹魏的压力,刘备不得不妥协放弃荆州部分地区。关羽他应该清楚,孙权在后面一直惦记着江陵,可他

  • 近身刺客杀不死脆皮皇帝!失败的荆轲凭什么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荆轲一人便占了三千多字,毫无疑问,荆轲在《刺客列传》中占据C位,但实际上荆轲徒有刺客之名,却未有刺客之实。荆轲是精神上的侠客,或者称他为侠客。[var1]不是“刺客”的刺客因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被视为千古第一刺客,仿佛暗杀便是他谋生的行当,但其实荆轲并不是

  • 酒文化历史 | 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加上"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把用为祭祀的牛放去耕地;西门豹治漳水开十二渠以灌邺田,蜀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都,活野千里受于堰,等水利的兴修;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所以春秋

  • 他俩是亲兄弟却打得不开交,若不是如此,他们才是三国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蜀吴三国地图,三国72名将排名,三国第一漂亮女将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他俩虽然是兄弟,但关系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大家都知道讨伐当时大奸臣董卓的战争吧,在这场战争里面,袁绍被大家当成了盟主,虽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也是当时大臣对袁绍的一个认可,因为他的出身太好了,而且人又有能力。但袁术就想了,为什么他可以,而我不行?要

  • 关羽的陵墓为什么一千多年没人盗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的陵墓,关羽最怕的3个人,关羽死后赵云反应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一生追随刘备,忠于刘备,曾被曹操生擒,最后还是追随刘备而去。关羽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襄樊一战威震华夏。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大军进攻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闻之,便派大将于禁率领大军前去救援,其中庞德将关羽射伤。但是后来天降大雨,汉水猛涨。关羽观察后决定掘堤水

  • 诸葛亮神机妙算,刘伯温不服,砸开诸葛亮墓碑看到五个字直接跪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舆论的威力是可怕的,经过世代人们的口口相传,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已经从最初的为国尽忠的蜀国忠臣演变为算无遗策智慧的化身,对此一千年以后明朝开国第一谋士刘伯温表示不服,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胜于诸葛亮,并且为此还特意写下了“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词句。大概意思就是你诸葛亮再厉害也是三分天下的丞

  • 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文化水平放现在是什么水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寥寥数语,却蕴含极为深刻的处世之道。这句话详细的阐述了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待客应谦逊有礼,学习知识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孔子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后世的许多道理,如现在社会中还存留着的酒桌文化,主客在觥筹交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