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世祖顺治最后到底是出家还是驾崩了?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知真相

清世祖顺治最后到底是出家还是驾崩了?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知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24 18:34:00

很多人都说顺治其实是出家去了,可是后来为何正史中又记载说顺治得天花去世呢?这其中究竟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想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拨开云雾了解一番,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了解那些逝去的历史真相了。

顺治的皇帝之路

顺治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福临,原本顺治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皇帝的,可是命运有时候就是喜欢开玩笑,年幼的他居然在别人的斗争之中坐收渔翁之利,成为躺赢之人。

皇太极突然去世之后,因为没有立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之间为了皇位展开争夺大战,双方实力相当,谁也不愿意退步,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济尔哈朗提议让年仅六岁的福临当皇帝,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成为摄政王辅佐福临。

就是这样的安排,让福临得以顺利成为皇帝,只是他的皇帝生涯似乎并不顺利,在顺治皇帝刚刚登基的初期阶段,他基本都是在多尔衮的控制之下的,那个时候年幼的顺治也许并不感觉压抑,可是随着顺治逐渐长大,对多尔衮的专权就越来越不满意。

再加上多尔衮还和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之间产生诸多绯闻,顺治更加不愉快,于是顺治开始有一些叛逆的情绪了,多尔衮给自己安排的老婆,被顺治给休了,并且娶了董鄂妃,对其十分宠爱,很快董鄂妃就给顺治生下一个孩子。

董鄂妃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上升速度最快的妃子,也是最得宠的妃子之一,顺治几乎把所有能给董鄂妃的殊荣都给了董鄂妃,可惜命运最后还是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董鄂妃生的孩子很小便早夭了,经受打击的董鄂妃一病不起,没有多久便去世。

顺治眼睁睁看着董鄂妃去世,又亲自为董鄂妃办了葬礼,最后自己也过度悲伤,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有人说顺治选择出家当和尚了,因为董鄂妃的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以至于顺治看破红尘,选择出家,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顺治真的出家了么?

事实上顺治一直以来都对佛学比较推崇,甚至还专门拜玉林为师,让其在宫中教自己佛学,此外,顺治还有一个同门师兄行森在万善殿当和尚,顺治当时虽然没有出家,可是与佛家的关系已经十分亲密了。

当董鄂妃去世之后,原本就受到佛学熏陶的顺治,更加觉得自己看破红尘,再加上当时顺治才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所以顺治就一个冲动真的打算去出家了(根据很多资料记载推断)。

顺治去到万善殿,请求自己师兄给自己剃度,行森知道顺治的身份,当然是不敢为其剃度的,奈何顺治心意已决,居然自己用剪刀把头发剪了,行森没有办法只能勉为其难为顺治剃度,可是紧接着就发生更加有趣的事情了。

一个国家,怎么可以没有皇帝主持大局呢?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顺治出家之后,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他只是去安静几天,结果得知顺治已经剃度,整个朝廷上下都轰动了,妃子们哭天喊地,大臣们也乱了方寸,就在这个时候,顺治的师父玉林出面,带领一群士兵去到万善殿。

玉林威胁顺治,要是顺治不回去继续当皇帝,就要把行森给灭掉,顺治十分为难,最后终于还是为了救自己的师兄,跟随玉林一起回去继续当皇帝了。这就是当时顺治出家最可能的真实情况,很多正史记载中,我们都会发现顺治与和尚之间的来往,由此可见顺治应该对佛学确实存在很大的兴趣。

正因为长期受到熏陶,再加上董鄂妃的去世对顺治打击太大,所以血气方刚且一直压抑的顺治会做出出家的荒谬行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怎么可能说出家就出家呢?要是顺治有年长的儿子,说不定还可以传位给自己儿子,自己再去当和尚,可是当时顺治自己才二十多岁,儿子年幼,没法传位,这就直接导致顺治想要安心当和尚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被威胁逼迫回去就是最可能的结局了。

顺治是怎么去世的?

要说到顺治的去世,那就没有什么争议了,所有关于顺治去世的正史记载中,都已经明确说明顺治的去世是因为得天花所致,至于为何会得天花呢?这个我们尚且值得分析一下。

原本顺治在董鄂妃去世之前,一直也没有得天花,可是董鄂妃去世那年,偏偏就得天花了,这里边其实有很多内在原因。一方面是在董鄂妃去世之前,每年顺治都会去避痘,而董鄂妃去世那年,顺治因为忙着操办董鄂妃的葬礼,所以没有去避痘,这就给了天花传染的机会。

另外一方面是顺治一直以来身体都不太好,在董鄂妃去世之后,遭受打击变得更加虚弱,身体每况愈下,免疫力明显降低,这就给了天花攻击的机会,所以顺治很快就得天花去世了,在去世之前,为了选择一个更加有利于清朝统治的皇帝,顺治考虑到天花一旦得过之后就不会再次感染,最终选择了年仅八岁,有过天花记录的玄烨当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结语

顺治的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从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孩子,突然就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皇帝,但顺治的一生也是悲哀的,因为自始至终,顺治始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多尔衮一直是顺治的阴影,也是促使顺治压抑和叛逆的主要人物。

顺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难免心理会有一些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这些反常,促使顺治痛失董鄂妃之后,会有出家的想法,但是顺治的特殊身份,注定他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太上皇该用什么自称?赵佶羞愧,李渊心酸,乾隆霸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徽宗赵佶个人资料,李渊当了多久的太上皇,太上皇李渊

    在古代,太上皇可不是一个好担任的职业,因为一旦活着当了太上皇,而不是成了先帝,那就代表你得和皇帝儿子换种相处模式,毕竟别人已经升级了。 比如在自称上面,我们都知道皇帝一般自称“朕”,那么太上皇呢? 我们先来说说赵佶吧,赵佶退位算是半自愿的吧,主要是时势所逼,金兵南下,气势汹汹,大有要从北而南,尽亡大

  • 清代时期的雍正时期的铜钱是值得收藏的一枚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爱新觉罗氏。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并未因其性格弱点而远离朝政,反而采

  • 太上皇李渊生了30个孩子,难怪李世民,同样的问题武则天怎么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太宗的难题其父李渊成为太上皇后,权力被架空,在李世民登基两年后迁至大安宫。他终日待在大安宫中,除却偶尔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家宴外,不曾离开过大安宫半步。 然则,这退位之后的8年里,李渊他虽然不问政事,但是也没闲着,整日在大安宫中与美人为伴,不断地为李唐皇室诞下皇嗣以壮血脉。直至贞观九年病逝,李渊

  • 论雍正和乾隆的审美差异,爱新觉罗·牛皮癣是如何诞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瓷器父子俩在瓷器上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清新淡雅水墨画和华丽人间富贵花。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图,感受一下直观的冲击。雍正年间瓷器乾隆年间瓷器雍正的是白底青花,清新淡雅。乾隆的则是花团锦簇,色彩艳丽。字画除了瓷器,字画差异也挺大。父亲喜好留白,儿子就把它填满。雍正字画乾隆字画乾隆还喜好往收藏的字画上盖章

  • 太上皇李渊临老入花丛,年过花甲又给李世民生出几个弟弟妹妹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登基后李渊又活了几年,经典传奇李渊李世民,隋唐英雄李渊把兵权交给李世民

    作为李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其实是个了不起的霸主,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大唐盛世。可惜,儿子李世民比他更厉害,把他的丰功伟绩盖过了。 60岁退休的李渊,也彻底看开了,放飞了自己。还是唐国公的时候,他就精力旺盛,早已经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也许正是一个区区唐国公,养不起这么多儿子,这才要把隋朝的江山夺了下来分

  • 扶乩少年彭玉麟:湘军名帅最初的生死考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庚辰岁(1880年),时年已六十六岁的彭玉麟去苏州春在堂看望老友兼亲家的大学者俞樾,两位老人家晚饭后闲来无事秉烛谈鬼,“雪帅”就讲了一段自己少年时期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惊险刺激的往事。01 猴精转世的奇葩老师当时他年未弱冠,还是衡阳石鼓书院的一名学生。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与嵩阳书院

  • 大唐诗人王勃,古惑仔一样的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勃扯断了一根柳枝,随手一插,说,阿杜啊,四川那边我有的是喝酒的朋友,蜀州也富得流油,有的是人罩着你,走吧,别叽叽歪歪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自己是天生自带好牌,可是小王同学没打好。王勃爷爷王通,私立学校校长兼语文老师,学生里有房玄龄,温彦博好几个宰相。王勃爸爸王福畴也是唐高宗时期的太常博士

  • 为什么晚明乱世,清朝成为最后的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晚明陈新怎么当上皇帝的,晚明悲歌浙兵去哪里招募,晚明为什么烂尾

    其实严格来说,在天启朝魏忠贤主政之前,建州集团的头目努尔哈赤在辽东,其实也就是有几所不起眼的据点。辽东的很多大城市——比如沈阳,依旧掌握在明朝手里。但是,万历时期明朝的统治危机,导致了明朝不断陷入衰败。到了崇祯时期,明朝的问题已经不仅局限于边疆的土司问题,农民起义也比起天启时代有了新高峰。最终,在明

  • 安徽嘉汉精品钱币推荐:“乾隆通宝”的价值独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

  • 大唐第一宰相,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且看李世民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是如何成为宰相的,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杰出贡献,李世民时的宰相

    他有多受宠呢?看几个例子就清楚了。 1、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他被封右仆射,《旧唐书.裴寂传》说“赐以服玩不可胜纪,仍诏尚食奉御,每日赐寂御膳。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赏赐东西就算了,每天还让御膳房给他送吃食,在朝堂上同皇帝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