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第一宰相,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且看李世民如何评价

大唐第一宰相,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且看李世民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82 更新时间:2023/12/25 15:54:16

他有多受宠呢?看几个例子就清楚了。

1、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他被封右仆射,《旧唐书.裴寂传》说“赐以服玩不可胜纪,仍诏尚食奉御,每日赐寂御膳。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赏赐东西就算了,每天还让御膳房给他送吃食,在朝堂上同皇帝坐在一起,还让他跟随进入皇帝寝宫,尊称其为“裴监”,李渊乃开国之君,并不是昏君,裴寂如此待遇,古来有几人?

2、李渊又让裴寂之女嫁给赵王李元景为妃,与其结为姻亲,还对裴寂说:“至如前代皇王,多起微贱,劬劳行阵,下不聊生。公复世胄名家,历职清显,岂若萧何曹参起自刀笔吏也!唯我与公,千载之后,无愧前修矣。”,后来裴寂想辞官归田,李渊又因不舍而感伤落泪,《旧唐书.裴寂传》记载:”高祖泣下沾襟曰:‘今犹未也,要相偕老耳。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俄册司空,赐实封五百户,遣尚书员外郎一人每日更直寂第。“这份宠爱,可见一斑!

可就是这样一位位高权重、显贵无比的第一宰相,却在李世民继位后第三年(贞观3年,公元628年)就被贬回原籍,而且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认为他德不配位,武德年间的政令松驰紊乱,都是他的责任,而他仅仅是凭借李渊的私恩才位居第一。有人认为这是李世民因为裴寂陷害了他的铁杆刘文静,因此对裴寂进行打击报复,可能有这种可能,但纵观裴寂的人生履历,他实际也确实名不副实。

开国功劳

裴寂历史可考的功劳有以下4点:

1、劝说李渊太原起兵和开国立唐。李世民与刘文静策划起兵反隋,怕李渊不答应,因此拉裴寂去劝说。然后在公元618年裴寂劝说李渊代隋自立,建立大唐。这个是他最大的功劳,但其实这功劳有作秀之嫌。李渊乃一代枭雄,看到隋末群雄纷争,他不想分一杯羹?扶一个13岁的娃娃当傀儡皇帝,李渊不想取而代之是骗鬼呢吧!这大概率是为了粉饰李渊的高贵形象,史官夸大了裴寂等人的作用。

2、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拿”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当时他是晋阳宫监,拿这些东西自然容易,何况这就是一顺水人情,他不送,难道李渊就不会强取?就是不明白他还送了500名宫女,这除了满足李渊的私欲,与起兵有何相干?起兵后,李渊在进兵关中和蒲州之间犹豫,以李世民为主的人认为应该兵贵神速,迅速占领关中,而裴寂认为蒲州有隋将屈突通,担心腹背受敌。最后李渊两种意见都采纳了,李世民率兵入关,刘文静带兵抵抗屈突通,后来刘文静打败了屈突通。

3、他辅助太子李建成监国,《旧唐书.裴寂传》记载:“高祖有所巡幸,必令居守。”这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4、他主持修撰了《武德律》、《武德式》、《武德令》。

但是他的缺点就更多了。

人品瑕疵:贪钱财、性贿赂

当初他任晋阳宫副监之时,与李渊交好,就把晋阳宫的宫女嫔妃偷偷让李渊享用,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他身为隋臣,如此毫无底线贿赂李渊,可见人品是有缺陷的。《旧唐书》记载,他在劝说李渊起兵时,说”二郎密缵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将”性贿赂“之事坐实。

他为人贪财,李世民当时拉拢他时用的是什么方法?《旧唐书.裴寂传》记载:”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见其欢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许诺。“好一个见钱眼开的主!

军事能力差却无自知之明

公元619年,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宋金刚入侵太原,唐军行军总管姜宝谊、李仲文相继战死,这时裴寂主动请缨。李渊任命他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还给了他便宜行事的特权,可最后他被宋金刚大败,唐军死伤惨重,裴寂骑马跑了一夜,才逃回晋州。他将晋州以东的城镇全部丢失。李渊没有责怪他,反而又让他镇守河东。

同年10月,宋金刚攻陷浍州,裴寂束手无策,只能命虞泰二州百姓进入城堡,却又将他们的积蓄焚毁,让百姓人心不安,还引发夏县百姓吕崇茂叛乱。吕崇茂杀了县令,响应刘武周,还将前来征讨的裴寂击败。连一个农民都打不过,也是醉了!这让一直宠信他的李渊都生气了,”召还,帝责让良久“,说:“义举之初,公有翼佐之勋,官爵亦极矣。前据武周,兵势足以破敌,致此丧败,不独愧于朕乎?”想象一下,裴寂当时是不是面红耳赤,如果当时地上有缝,裴寂是不是恨不得钻进去?

落井下石,陷害刘文静

公元619年,刘文静被小妾举报谋反,本来此事纯属诬告。虽然李渊有意将其处死,但裴寂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李纲、萧瑀力证刘文静清白、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裴寂这时却说:“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下未靖,恐为后忧。”他与刘文静“素有嫌隙”不假,但凭心而论,他此番言语有歪曲事实、落井下石之嫌,也看出他不是一个大度之人。(详见拙文《刘文静之死仅仅是与裴寂权位之争吗?且看李渊的态度,细思极恐》)

总结

同为宰相,其实就功劳而言,裴寂既无法与同时代的房玄龄、杜如晦相比,就是与刘文静相比,他也不如。后来他因亲妖人,被李世民逼其告老还乡,还乡后又由于有个叫信行的狂人说他”裴公有天分“,裴寂吓得要命,不仅让信行死于非命,又让家僮恭命暗地里将知道此事的人全部处理掉。事情败露后,李世民给他定了四宗罪,将其流放静州。《旧唐书.裴寂传》记载:”帝怒曰:‘寂有死罪四:为三公,与妖人游,一也;既免官,乃恚称国家之兴皆其所谋,二也;匿妖人言不奏,三也;专杀以灭口,四也。我戮之非无辞。’议者多请贷,乃放静州。“

五代时期刘昫评价他说:”裴寂历任仕隋,官至为宫监,总子女玉帛之务,据仓禀兵甲之饶,喜博戏之利苟多,举义之谋为首。谒岳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留贵妃以经宿,终昧为臣之道。居第一之位,乏在三之规。恃高祖之旧恩,致文静之极法。终归四罪,尚保再生,幸也。“这评价总结了裴寂的一生,较为中肯!作为第一宰相,他不论才具、功劳、气量、人品都名不副实!

搜寻历史的点点滴滴,一起感悟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浮!

更多文章

  • 安徽嘉汉艺术强势推荐:“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每枚当钱十文”精品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

  • 太平公主:唐代真正的名媛,睿宗赏5000户,最后却被玄宗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关于太平公主的历史资料,唐代的太平公主,唐玄宗为什么杀太平公主

    01引言最近啊,“名媛事件”不断发酵,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说到名媛,笔者呢就想到了唐朝,唐朝女性地位可可以算是非常高。在唐代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的女性,堪称当时真正的名媛,这些女性不仅美,而且在政治上以各方面的才华也不输男性。笔者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最负盛名的名媛——太平公主。想当年,一部《大明宫词

  • 雍正时期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何让京城八旗子弟每家都出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清朝在19世纪前输得最惨的一次败仗也恰恰是雍正时期发生的,这一仗清朝可谓是输得十分惨烈,参战的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京城八旗子弟家中几乎是每家都戴孝出殡办丧事。这场战斗就是清朝与蒙古准噶尔汗国打得和通泊之战,下面就来说说和通泊之战为何会使得清朝全军覆没,雍正又是如何处理这场战斗的善后事务的。

  • 1000多年来,西安都是国都的首选,为何唐朝后却输给了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唐朝以后没有朝代定都西安,西安是不是唐朝的首都,西安和太原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引言纵观古代历史上,再各代王朝的定都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为历代王朝都城次数最多的就是西安,古代称之为长安。但是自从唐朝灭亡之后,西安再也没有成为历代国君作为首都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西安作为国都的优越性西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古到今有10多个王朝将其作为自己的国都,有13朝古都的称号,可以说是备

  • 孙婉:孙中山次女,一嫁有妇之夫甘愿做外室,二嫁真爱却丧夫丧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孙婉 1968年1月,在澳门市的一栋两层复式小阁楼窗前,赫然站立着一位花甲老人。这位老人虽然已经满头白发,却丝毫遮挡不住她脸庞上美丽的容颜,只是在她的眼中,隐隐还有一丝凄凉与悲哀。她就是孙婉,也是孙中山的次女,更是孙中山这一生最心爱的孩子,没有之一。在之前,孙婉收到了一封国民政府发来的信件,信上强烈

  • 古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真如书上吹的那么美好?背后全是假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文景盛世,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导图

    01引言在古代历史上,一个王朝发展水平比较高,我们常常将其称为是盛世,其中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最为著名,成为了帝王们歌颂自己功绩的一种标志。盛世的特征,课本上大多都是将这个时代概括为人民富裕、军事强大,国家富强。但事实上,古代的盛世是吹出来的,还是真如歌颂的那么美好呢?02汉朝的文景之治古

  • 太监给慈禧梳掉一根头发,慈禧大怒:没用的东西!太监爬着求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上厕所为何宫女口含温水,慈禧太后的秘密国语免费观看,慈禧凤冠照片

    慈禧太后一生有三怕:一怕失权,二怕洋人,三怕脱发。 在慈禧太后眼里,她代表的就是清廷的颜面,所以仪容不能有半点瑕疵,她总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太监们梳得一头好发。刚开始帮慈禧太后梳头发的,都是一些没有经验的小太监,只要他们一不小心,就会梳掉慈禧太后的头发,轻则挨板子,重则掉脑袋。这惹得那些为慈禧梳头发

  •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成就了千古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琴师张素英之死,琴师古诗苏轼,唐朝最火爆的诗人

    诗歌在盛唐时期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期间产出的作品相比其他时期,不仅在数量上赢得头筹,连质量上也是首屈一指。一说起唐诗,第一想到的便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爱喝酒又爱广交友的“诗仙”李白;又或者是关注民生,诗歌被誉为“诗史”的“诗圣”杜甫;又亦或是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吟唱朗朗上口,颇受广大民众喜爱

  • 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古代历史上经历过无数的历史大动乱,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我们称为是“五胡乱华”。西晋内部的混乱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也就“五胡”从原来的地方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其实

  • 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表现为健忘、视力不佳、手不大灵活,甚至常常抖动、打颤等等。特别是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使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打击,他觉得这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