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监给慈禧梳掉一根头发,慈禧大怒:没用的东西!太监爬着求饶

太监给慈禧梳掉一根头发,慈禧大怒:没用的东西!太监爬着求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19 更新时间:2024/1/25 10:32:19

慈禧太后一生有三怕:一怕失权,二怕洋人,三怕脱发。

在慈禧太后眼里,她代表的就是清廷的颜面,所以仪容不能有半点瑕疵,她总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太监们梳得一头好发。

刚开始帮慈禧太后梳头发的,都是一些没有经验的小太监,只要他们一不小心,就会梳掉慈禧太后的头发,轻则挨板子,重则掉脑袋。

这惹得那些为慈禧梳头发的太监们,个个人心惶惶,提心吊胆。

好在,宫里有位太监,性情温和,谦逊有礼,还能为慈禧梳理一头好发,这个人就是刘德盛,人称“梳头刘”。

这一天清早,刘德盛头顶黄云龙套的包袱,里边装着各式各样的梳头工具。

光是梳子,里边就有十几把。有大齿、宽齿、小齿等多种尺寸,用来梳理不同的部位。

齿儿比较疏松的是“梳”,梳理头顶,后脑勺上的头发;

齿儿比较密的叫“篦”,专门负责鬓角,脑门发线上的头发;

刘德盛边给慈禧太后梳头,边给她讲民间有趣的故事。这让慈禧太后大为欢喜,她让宫女亲自给他沏茶,没想到刘德盛却连忙下跪请安:“奴才不敢承受,奴才不敢承受!”

这态度让慈禧对他越发的宠爱。

慈禧太后不仅热衷于养发护发,还喜欢在发型的变化上做文章。

这让小太监李莲英看到了机会,于是,他特意请假混入青楼,靠卖胭脂水粉接近那些美丽的姑娘。

在与这些姑娘们近距离的接触中,他慢慢学会了30多种新发型的梳理方法。

回到宫中后,他在师傅刘多生面前大展身手,然后大着胆子把青楼女子的发型梳在了慈禧的头上。

没想到,慈禧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开心得不得了。她对李莲英称赞道:“这个发型倒是别致,以后你就是本宫的梳头大太监了”。

李莲英大喜,竟靠着这项“绝活”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二品太监的位置。

要知道,雍正时期的规定,太监的品级以四品为限,二品的太监可以说在清朝历史绝无仅有。

可是如此厉害沉稳之人,也有失足的时候。

一次,李莲英为慈禧洗头,不小心洗掉了太后几十根头发。

李莲英心里“咯噔”一下,准备把这些头发偷偷带走。不料,最后还是被慈禧发现了。

要知道,慈禧每次掉一根头发都能让她寝食难安,更何况是几十根的头发。

慈禧脸色顿时大变,命人将李莲英痛打了一遍。

话说回来,李莲英也是十足的冤枉。要知道,那时的慈禧已是40岁,加上她终日操心国家大事,掉头发便是正常不过的事。

到后来,慈禧脱发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只剩下鬓角和后脑的短发。

据伺候过慈禧的老太监在《老太监回忆》中写道:“慈禧头面,向不易梳,四十岁之后,发已脱落,仅存鬓边及后脑短发。”

这让慈禧苦不堪言,后来没办法,她只好装上假发,维持自己的体面。

“太后顶心一束假青发,是红泥粘的,两边贴的是发片。”

慈禧太后爱发如命,那么这些掉下来的头发她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根据历史记载,慈禧都会将掉落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特质的金发塔中。

这样的金塔,在清宫只有两座。一座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崇庆皇后制作的,体现的是乾隆皇帝的孝心。

而慈禧太后的金发塔,却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慈禧金发塔通高34厘米,上面镶嵌的珍珠就近千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谓是极具奢华。

可以说,就凭护发这个细微的动作,我们都能看出慈禧执政的心狠手辣。

光靠这一点,晚清想要重振旗鼓,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百灵觅史 ,为你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更多文章

  •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成就了千古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琴师张素英之死,琴师古诗苏轼,唐朝最火爆的诗人

    诗歌在盛唐时期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期间产出的作品相比其他时期,不仅在数量上赢得头筹,连质量上也是首屈一指。一说起唐诗,第一想到的便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爱喝酒又爱广交友的“诗仙”李白;又或者是关注民生,诗歌被誉为“诗史”的“诗圣”杜甫;又亦或是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吟唱朗朗上口,颇受广大民众喜爱

  • 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古代历史上经历过无数的历史大动乱,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我们称为是“五胡乱华”。西晋内部的混乱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也就“五胡”从原来的地方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其实

  • 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表现为健忘、视力不佳、手不大灵活,甚至常常抖动、打颤等等。特别是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使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打击,他觉得这是自己

  • 大清顺治时,京城一恶霸按六部的建筑盖房子,成了第二个“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背户介绍,顺治通宝十大珍品,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

    当时京城有三个恶霸,一个叫作黄彪,黄彪本来姓李,叫李英世,因为他喜欢骑黄骠马,所以外号“黄彪”。这个人非常坏,在当时的北京南城横行霸道,在前三门收商铺的保护费,甚至在崇文门私设了一个关卡收税。 第二个叫潘文学,这个人在北京德胜门马甸一带收保护费。第三个叫黑五爷的刘长林,在阜成门外每个月强行向煤铺收

  • 大唐皇帝在黄泉下重聚,赏功罚过,唐高祖李渊会狠抽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朝李渊的上一任皇帝是谁,唐朝李渊把皇位传给谁

    唐高祖李渊眉头紧锁,神色阴郁地扫视着堂中众人,脸上的每条褶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他的不悦:“朕的大唐,终于被你们这群‘凉球’祸害亡了!”(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属甘肃省;凉球:甘肃方言,意指人傻、没出息) △唐高祖李渊 “前些天,朕遇到朱元璋,他说他刚给不肖子孙们开完会,亡国之辱,该抽则抽,该罚则罚。朕赞同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还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这个时段里有我们熟悉的小玄子和韦小宝、李卫和岳思盈、紫薇和尔康,他们绫罗绸缎加身,小姐丫鬟数人随行,立身豪宅万亩,动辄挥霍万金,充分的彰显了一个盛世所具备的社会安定,民众幸福,人多钱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皇帝将清朝的繁荣,乃至整个封建王朝推上了顶峰。但也有许多人认为,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朱温究竟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颠覆大唐王朝的朱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温,公元852年出生在宋州砀山,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砀山。父亲朱诚,爷爷朱信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知识分子,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温和,承袭了父亲的衣钵做了教书先生。朱温生性好斗,喜欢舞刀弄棒

  • 古代上班族:迟到要挨板子!欧阳修冒雨上班,白居易吐槽太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10首经典诗词,欧阳修害死狄青为何无人计较,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长安城百里之外的下邽县(今渭南市以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后将其母接来。虽只在休假日或逢年过节回来陪母亲,但毕竟距离京城太远,所以写下了《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描述了古代官人上班的辛苦。古代的夜生活远没有今天丰富,人们更习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扳指,专家建议上交,他直言回怼:我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论情感,他浪漫且专一,并将这一生的感情都倾注于孝贤皇后;论治国,他刚柔并济,广纳天下贤良为己任;图1论品味,那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乾隆花瓶”典雅且独特的色彩,一直被世人所喜爱。既是这样一位集万千才华和风情于一身的皇帝,又怎能不被子孙后代视为祖上之光?这不在大清覆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号称乾隆的第七世孙

  • 古代最能喝酒的朝代不是唐朝?你猜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最爱喝酒的朝代,唐朝喝酒,古代什么时候喝酒

    很多人以为我国古代历史最爱喝酒、最能喝的朝代是唐朝。斗酒诗百篇的唐朝,以7000首诗问鼎诗歌界巅峰,但最能喝酒的朝代并非唐朝,而是明朝。明朝帝王比唐朝更重视酒文化。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修建了十座酒楼,后来又增加到十六座,简称“十六楼”。帝王将相都这么爱喝酒,自然对平民百姓也有影响,但天天喝酒没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