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真如书上吹的那么美好?背后全是假象

古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真如书上吹的那么美好?背后全是假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2/16 20:40:02

01

引言

在古代历史上,一个王朝发展水平比较高,我们常常将其称为是盛世,其中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最为著名,成为了帝王们歌颂自己功绩的一种标志。

盛世的特征,课本上大多都是将这个时代概括为人民富裕、军事强大,国家富强。但事实上,古代的盛世是吹出来的,还是真如歌颂的那么美好呢?

02

汉朝的文景之治

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盛世,就是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秦末的连年的战火,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急需要对原来的秩序调整。

汉初人民流离失所

汉朝建立之后,面对当时凋敝的社会图景,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局面。在农业上,推行减轻赋税以及惠民措施,而后的统治者也延续了这种做法。尤其是到了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期间,也是延续了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做法。

在农业上,汉文帝同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种状况。他在位期间,多次鼓励劝课农桑,在原来的赋税的基础上,又往下调整为三十税一,有的时候人民甚至不用交田租。人头税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减了许多。

在法律上,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又对此调整了许多,人民的负担也就没那么大了。关于文景之治的社会效果,史书上记载:

至武帝之初,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03

文景之治的假象

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将其推向了顶峰。但是事实上,所谓的文景之治真的如书上说的那么美好吗?倒也不全然是这样。

虽然文景之治主要是针对改善农民而采取的措施,但是事实上其中得到好处最多的不是农民,还是统治阶级的高层官僚。就像当时有一位叫做邓通的,汉文帝对其非常赏识,还有铸造货币的权力。

影视剧中的卫子夫

除此之外,文景之治还有一个重大的失误,那就是贯彻了“不以奴婢为限”方针。这一来,随着奴婢制度的发展,人民的人生自由就受到了限制。像汉朝的皇后卫子夫,原先也是一位歌女,没有人生自由。

以至于到了汉朝后期,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到了汉武帝时期,高层奴隶主往往养了许多的奴婢,像汉武帝时期,宫里的奴婢就有几千人,其地位卑贱。当然,像卫子夫这样幸运的女子也是少之又少了。

而且当时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随着汉武帝时期,对外大量用兵,文景之治下积累的财产,基本上也被花光了。以至于在汉武帝的晚年,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

04

所谓的开元盛世

唐朝建立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而前代隋朝迅速早亡,也为李世民敲响了警钟。继位之后,他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其中夸赞最多的就是他不用人不拘一格。涌现了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些名臣。

在经济上,推出来像均田制这样的农业措施,当时的农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法律制度上,也进行了改进,这对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民族政策上,也是颇为开放,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到了唐玄宗时期,也就形成了后人称赞的“开元盛世”,但是在这之后,没有延续了多久也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马上走上了下坡路。其实在人人夸赞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已经暗藏危机了。

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

这在唐太宗身上就有表现,虽然在前期他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并没有善始善终。奢侈享乐的风气也就形成了。虽然有敢于直言的臣子魏征,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到了后期,也就喜欢听一些客套的表面话,沉溺享乐。

以至于到了临终的时候,追悔莫及,向自己的太子劝告,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相比唐太宗时期更甚。虽然前期励精图治,但是到了后来,也不免的腐化了。

当时的安禄山杨国忠等人,这些并非良臣。农业上,农业上均田制也遭到了破坏。而原来的府兵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方的的兵力却迅速膨胀,以至于在安史之乱中不能抵抗。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的图景也就烟消云散了。

《妖猫传》中的大唐盛世

05

清朝的康乾盛世

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比较长久,为了稳定国家局势,推行了摊丁入亩等措施,鼓励农民开荒,修建民生工程,引进外来农产品,清朝人口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但是也有很多人将其称之为是虚假的盛世。

最为著名的论点就是学者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中的相关论述。在外国人的眼中,当时的农民住的是茅草房,在饮食上也没有多大的改进,吃糠咽菜的也不在少数,这就撕下了康乾盛世虚伪的面具。

其实从统治者角度上,早有端倪。虽然说整体素质并不差,但是与唐太宗之流并没有也有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没有善始善终。像康熙、乾隆两位旅行爱好者,经常南巡,这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以至于到了后期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而官场上的奢侈、贪污的风气也是屡禁不止。当时的社会矛盾也是屡禁不止,到了嘉庆年间,白莲教的战火已经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清朝的统治者在对外来文明,也是故步自封,沉醉在温柔乡中。

06

历代盛世的假象

从这些历代的盛世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譬如能够总结前朝的失败的经验,在农业上发展,政治上注重选拔人才,改革吏治。经济上也进行改革,促进发展。

古代农民在耕作的情景

当然,这些盛世也仅仅是表面上的。这些盛世也仅仅体现在长安、北京‘杭州这些比较大的城市,往往是一片繁荣,歌舞升平。而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自然是没有福气,贫富差距也是显而易见。

除了国内比较,纵向比较也是衡量国家实力的一个标准。从整体实力上看,当时的唐朝勉强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的强国,而像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下的国力来看,并不是那么回事。

盛世的规律

每次盛世之后,往往面对的是急剧下跌的局面。而且即使是生活在盛世下的农民,生活水平也是捉襟见肘。能够填饱肚子,孩子存活下来,留下一些明年的存量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才是盛世下真正的面貌。

参考文献

班固:《汉书》

刘昫:《旧唐书》

周鼎初:《试论“文景之治”的历史性错误》

姚有志:《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苏玲:《透视古代“盛世”》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更多文章

  • 太监给慈禧梳掉一根头发,慈禧大怒:没用的东西!太监爬着求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上厕所为何宫女口含温水,慈禧太后的秘密国语免费观看,慈禧凤冠照片

    慈禧太后一生有三怕:一怕失权,二怕洋人,三怕脱发。 在慈禧太后眼里,她代表的就是清廷的颜面,所以仪容不能有半点瑕疵,她总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太监们梳得一头好发。刚开始帮慈禧太后梳头发的,都是一些没有经验的小太监,只要他们一不小心,就会梳掉慈禧太后的头发,轻则挨板子,重则掉脑袋。这惹得那些为慈禧梳头发

  • 唐朝落魄诗人凭一首“蹭饭”诗,带火了无名琴师,成就了千古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琴师张素英之死,琴师古诗苏轼,唐朝最火爆的诗人

    诗歌在盛唐时期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期间产出的作品相比其他时期,不仅在数量上赢得头筹,连质量上也是首屈一指。一说起唐诗,第一想到的便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爱喝酒又爱广交友的“诗仙”李白;又或者是关注民生,诗歌被誉为“诗史”的“诗圣”杜甫;又亦或是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吟唱朗朗上口,颇受广大民众喜爱

  • 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古代历史上经历过无数的历史大动乱,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我们称为是“五胡乱华”。西晋内部的混乱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也就“五胡”从原来的地方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其实

  • 太上皇乾隆突然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表现为健忘、视力不佳、手不大灵活,甚至常常抖动、打颤等等。特别是湘黔苗民起义和川楚等五省白莲教大起义,使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打击,他觉得这是自己

  • 大清顺治时,京城一恶霸按六部的建筑盖房子,成了第二个“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背户介绍,顺治通宝十大珍品,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

    当时京城有三个恶霸,一个叫作黄彪,黄彪本来姓李,叫李英世,因为他喜欢骑黄骠马,所以外号“黄彪”。这个人非常坏,在当时的北京南城横行霸道,在前三门收商铺的保护费,甚至在崇文门私设了一个关卡收税。 第二个叫潘文学,这个人在北京德胜门马甸一带收保护费。第三个叫黑五爷的刘长林,在阜成门外每个月强行向煤铺收

  • 大唐皇帝在黄泉下重聚,赏功罚过,唐高祖李渊会狠抽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朝李渊的上一任皇帝是谁,唐朝李渊把皇位传给谁

    唐高祖李渊眉头紧锁,神色阴郁地扫视着堂中众人,脸上的每条褶子似乎都在诉说着他的不悦:“朕的大唐,终于被你们这群‘凉球’祸害亡了!”(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属甘肃省;凉球:甘肃方言,意指人傻、没出息) △唐高祖李渊 “前些天,朕遇到朱元璋,他说他刚给不肖子孙们开完会,亡国之辱,该抽则抽,该罚则罚。朕赞同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还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这个时段里有我们熟悉的小玄子和韦小宝、李卫和岳思盈、紫薇和尔康,他们绫罗绸缎加身,小姐丫鬟数人随行,立身豪宅万亩,动辄挥霍万金,充分的彰显了一个盛世所具备的社会安定,民众幸福,人多钱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皇帝将清朝的繁荣,乃至整个封建王朝推上了顶峰。但也有许多人认为,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朱温究竟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颠覆大唐王朝的朱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温,公元852年出生在宋州砀山,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砀山。父亲朱诚,爷爷朱信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知识分子,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温和,承袭了父亲的衣钵做了教书先生。朱温生性好斗,喜欢舞刀弄棒

  • 古代上班族:迟到要挨板子!欧阳修冒雨上班,白居易吐槽太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10首经典诗词,欧阳修害死狄青为何无人计较,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长安城百里之外的下邽县(今渭南市以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后将其母接来。虽只在休假日或逢年过节回来陪母亲,但毕竟距离京城太远,所以写下了《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描述了古代官人上班的辛苦。古代的夜生活远没有今天丰富,人们更习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扳指,专家建议上交,他直言回怼:我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论情感,他浪漫且专一,并将这一生的感情都倾注于孝贤皇后;论治国,他刚柔并济,广纳天下贤良为己任;图1论品味,那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乾隆花瓶”典雅且独特的色彩,一直被世人所喜爱。既是这样一位集万千才华和风情于一身的皇帝,又怎能不被子孙后代视为祖上之光?这不在大清覆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号称乾隆的第七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