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为何说“君可自取”,真相被误解千年!

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为何说“君可自取”,真相被误解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40 更新时间:2024/1/16 0:18:20

刘备托孤之时,刚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失败,夷陵之战的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时的蜀汉,外有曹孙虎视眈眈,在内部关羽张飞两个最重要的将领相继死去,加上夷陵的损兵折将,黄权投降曹魏,然而对蜀汉来说,相比起内部可能的分裂而言,外部的危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禅尚且年幼,一旦蜀汉的内斗闹起来,刘禅是压不住场的。刘备也知道对内维护稳定才是第一位,而维持蜀汉内部稳定,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派系争斗的问题。所以这个人选只能是诸葛亮。所以,刘备临终的时候必须给予诸葛亮足够的权威,以确立诸葛亮在实际上的领导地位,便于诸葛亮维持内部稳定,弹压蜀汉内部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进而有利于向外发展。

再来看刘备临终说的一番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汉语博大精深,一个“取”字便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可以说是“夺取”,也可以说是“选取”。但是在这里绝不会是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原因有三,其一,刘备去世时,刘禅已经17岁了,刘禅是“才”还是“如若不才”,刘备心里有数。其二,诸葛亮只是刘备心腹。尽管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但诸葛亮若称帝,却是没有政治基础的。其三,刘备的称帝,已经遭到了益州知识分子的舆论攻击。所以诸葛亮是万万不会。

换言之刘备一定要说这个话,说了这个话,诸葛亮才有绝对权威,才不至于造成蜀汉内部的分裂。刘备留下的是诸葛亮李严同为托孤重臣,以诸葛亮为主的格局,李严既是东州集团,又与益州集团同是刘璋旧属,刘备让他同为托孤,是拉拢他,又留下这样的托孤遗言,是巩固诸葛亮的地位,是防备他。

刘备托孤的思虑是很全面的,他考虑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追随自己打下江山的荆楚集团和以李严为代表的原跟随刘璋的益州集团,巧妙地平衡了两个集团的力量,使其互相制衡,不至于权力过分地掌握在其中一方手中。他也明白李严的威望难以和诸葛亮抗争,所以他最后还适时地扔给了诸葛亮一个道德重负,手段不可谓不高。

在历史上,刘备的这句话也的确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刘禅没有什么大的翻腾,“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始终有点战战兢兢的意思。蜀中的大臣也都接受诸葛亮有这样的权力,至少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反对。如果没有刘备的托孤,诸葛亮是否能轻易取得这样的地位?

另一方面,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危险越大,刘备说出“自取”的话来哪怕是出于真心的托付,日后也未必不会给诸葛亮招祸。准确地说,如果诸葛亮处理得好,刘备已经给了他最好的条件;处理不好,一句“自取”就成了贻人口实,诸葛亮只怕不做什么就背上千古骂名。

更多文章

  • 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史载孙刘濡须口之战,孙权玩过一次草船借箭。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权这么玩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向曹操挑衅,你到底敢不敢打,曹操的回答是不敢打,我就射你;另一个是孙权借机踏勘一下曹军阵地,了解了解曹军的虚实。 他真的没想去借什么箭,

  • 一口气看懂赵国历史!历史上真实的赵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武是赵国创始人吗,赵国历代君王顺序表,赵国起

    [var1]对于那场坑杀四十万降卒的战争,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后人,依然会觉得非常震撼。以至于有关长平之战的争论,上千年都没有停止。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赵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如果赵国在长平之战当中胜出了,是否真的有机会取代秦国,彻底统一天下呢?[var1]想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赵国的出现开

  • 曹魏在曹丕登基时就已经注定灭亡,三个昏招,曹丕轻松把江山交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丕向陈群打听司马懿,曹丕当魏王多久后死的,曹丕送司马懿一个女人

    司马懿 在曹丕建立魏国之前,国家的权利主要掌握在他的父亲曹操手中。说起曹操这个人,人们并不陌生,三国枭雄之一,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最终打下了大片土地,成为三国最大的割据势力。曹操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靠自己的本领及曹氏亲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在曹操眼里,只要这

  • 诱杀韩信后,萧何望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诟病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四个字,老梁讲张良萧何,萧何个人简历

    [var1]有了平台之后,韩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并最终迫使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的韩信先是由齐王改封楚王,后又降为淮阴侯,但刘邦对他还是不放心,将他带回长安软禁。[var1]刘

  • 2300多年前的战国玻璃,惊呆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沙战国墓出土,玻璃璧是战国时期出现的典型仿玉玻璃器。[var1]在玉石资源较为匮乏的湖南地区,玻璃璧作为玉璧的替代品而被广泛使用。[var1]此组玻璃璧装饰纹样简单,多饰云纹或谷纹,其外形和纹饰具有典型的战国时代特征。[var1]此类玻璃璧集中出土于湖南地区尤其是长沙楚墓之中,发现有数

  • 曹魏四朝元老,两次击败孙权倾国之兵(司马懿最强大的对手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和孙权谁更强,军师联盟司马懿见孙权,司马懿是怎么架空曹魏的

    孙权这次学聪明了,他参考了陆逊的战法,分兵两路,一路由全琮领军进攻六安;一路由孙权领军进攻合肥。 孙权信心满满,看你满宠这次如何应对? 吴军按熟悉的路线出巢湖、走施水,一路来到了合肥旧城下后,全军傻眼了。。。。。。原来的合肥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新的合肥城在哪呢?还得再往西走三十里,注意是

  • 楚怀王为什么会被秦国软禁?真不是张仪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楚怀王就该默默地潜伏起来舔舐伤口,以后有机会再报仇。可楚怀王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再一次回到了被张仪反复欺骗的死循环中,最后成功被秦国软禁。正因为楚怀王表现得过于差劲,所以后世很多读者都不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反复掉进同一个陷阱里呢?实际上,后世读者之所以会不理解,主要是因为具体事件

  • 曹魏军职第二高的名将为啥不战而降?(跟一个厚道老板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大将军有哪些,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大破马谡的曹魏将领

    1、败于刘备官渡大战后,刘表感受到了北方强大的压力,于是派刘备北伐袭击许都,一直打到了叶县。离许县已是相当近! 曹操派出夏侯惇、于禁、李典抵抗刘备,双方在博望对峙。 刘备用计,主动烧掉营地撤退,夏侯惇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留

  • 面对越国和黄池争霸,吴王夫差为什么选择了北上黄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池和吴王夫差,黄池儿女,黄池会盟的黄池在哪

    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不断爆发战争,大家都想要争到霸主的地位,因此各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西周初期众多的诸侯国,到了后期就已经没有剩下几个。与中原等地的国家不同,南方的诸侯并不处在中原地区,他们的文化就不如中原国家,也不受中原各国的待见,可南部一些诸侯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像

  • 曹雪芹是不是曹操后人?专家进行抽血检验,直到2009年真相才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雪芹是曹操后人吗,曹操和曹雪芹是什么关系,曹雪芹的真实身世图

    导语:相信很多人在孩童时期,都会问父母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当父母将祖上几辈的家庭成员介绍给你时,在你幼小的脑袋里就留下了关于“祖先”的一个粗略概念。但极少数还能记得清5代以前的祖先,更别提往上数70代的祖先,除非你是伟人后代,比如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功与过总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