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真的是莫须有被冤枉的?

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真的是莫须有被冤枉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10 更新时间:2024/1/17 4:11:23

摘要: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后世不少人认为这是崇祯皇帝中了满清的反间计,自毁长城,那么袁崇焕真的是莫须有被冤枉的?

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后世不少人认为这是崇祯皇帝中了满清的离间计,自毁长城,那么袁崇焕真的是莫须有被冤枉的?

自从乾隆开始编出什么离间计之后,皇上的金口玉言啊,这还能是假?!从此袁崇焕碧血丹心的形象就起来了!可是崇祯皇帝说的话明显就没有乾隆皇帝说的有戏剧性,大家都不爱听。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有幸生在一个几千年历史文字记载没有中断的国度,乾隆本事再大,没有能力穿越时空,跑到明朝去把诏书文史都修改编辑一遍,崇祯杀袁崇焕的十桩罪,从没见哪位袁粉进行正面的否定,比方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他们会说毛文龙有多么该杀,要知道毛文龙不是袁崇焕手下的大将,袁崇焕就能找个借口把毛文龙杀了立威,当然他自己的手下他也杀过的。

毛文龙是和袁崇焕是平级,资格比他老,要说功劳甚至比袁崇焕更大,两人相当于是两个不同的战区司令,而且毛文龙的东江镇,还是自己跑到敌后去生生开辟出来的战区,战果再低,也是敢于屡败屡战,让后金无法远距离实施战略机动,毛文龙跟袁崇焕一样,也有上方宝剑,却因为军需物资被卡,被骗到辽西,结果让袁崇焕给杀了,无论袁粉怎么证明毛文龙怎么该杀,有一条他们证明不了,那就是毛文龙就是罪该万死,也轮不到袁崇焕来杀,杀的时候竟然还矫旨!要知道,擅杀毛文龙是死罪,矫旨也是死罪,别说他一个涂抹出来的民族英雄,就是真英雄真有功劳,就凭这两条罪名,也确实该杀,一点都不冤枉。

再说宁远大人,袁粉永远跟你说他守住了辽西的门户,不会跟你说后金更本就不是来攻城略地的,就是来打草谷捞油水的。宁远是守住了,但是宁远后方的觉华,是辽西军镇前线物资集散中心,却被后尽洗劫一空,金帛人口牲口被洗劫一空,后金草谷打的脑满肠肥,剔子牙回家分脏,对此应该负责的袁崇焕居然还立了功,这是什么道理啊。

袁崇焕的十大罪状,白纸黑字,历历可查。而且,这十大罪状,全都可以根据史书记载他的行为、事迹中找到印证,无一处属虚构诬陷,辩无可辩。所以说,袁崇焕下狱后,是老老实实认罪的——其实,他在杀毛文龙的当天,血渍未干,就上奏疏向崇祯请罪,自称:“谨根据事实奏闻,席藁待诛,静等皇上之斧钺、天下之评说。”显而易见,身诛伏法,袁崇焕自己是早有所料的。

那么,临刑就死前,他心中更多想到的,应该是悔恨,而不是悲愤。又或者,恐惧已经塞满了整个身心,既没有悔恨,也没有悲愤了。毕竟,死亡,乃是人生至为恐怖之事。而他即将面对的又是千刀万剐的凌迟酷刑,太惨了。

话说回来,世界上虽然绝大多数人恐惧死亡,谈死色变,但也不能排除有视死如归的真英雄、真豪杰!在明朝遭受凌迟酷刑的人远没有清朝多。在清朝,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的将佐高官,凡落到清军手里拒绝投降的,无一例外遭到凌迟。

这里说说太平天国两名悍将在面对凌迟时的表现。先说太平天国北伐军首领林凤祥,其于北京菜市口西市被施予凌迟极刑。时人李桓在《宝常斋丛稿》记载了自己观刑的全过程,林凤祥硬气十足,“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且由于施刑过程极为惨烈,有观者竟被惊吓而死。李桓的感叹是:“刽子手之心术狠矣!其手法则绝工矣!”

还有翼王石达开之死,时任四川省城成都保甲总局提调的周之翰目睹了石达开一行的受刑全部过程,后来将该过程详详细细地描述给了儿子周询,周询在《蜀海丛谈》一书中细致如绘地写:“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性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则在《记石达开被擒就死记》中写得更详细:“凡百余刀,剜全体殆遍。初流血,嗣仅淡血,最后仅滴黄水。刑终,气早绝矣。”

试看林凤祥、石达开等人意志之坚、胆量之大,实为超越生死、超越人世至痛的超人,现场目击者心凛胆寒,却又不得不敬服至五体投地。

周之翰、周询父子,直接就是石达开的死对头,身处两大不同阵营,睹之如见天神,心悦诚服、情不自禁地记载于文字。

前面说了,林凤翔、石达开之外,诸多名王悍将,诸如干王洪仁、辅王杨辅清、英王陈玉成、甚至幼天王洪天贵福等等,被擒后也是清一色遭到凌迟。那这些人在死前是什么反应呢?也许是死得没有林、石二人硬气;可能又也许有,但时人没有记载,但我更相信是前者。

一句话,面对死亡,尤其是凌迟酷刑,哪能人人对能如林、石一样轻松呢?就算是全身瘫软、面色惨白、大小便失禁,都是正常表现,谁也没有权利去嘲笑他。想想看,那幼天王洪天贵福自小长于深宫,养尊处优,没经过什么风浪,当被押上刑场,打死我也不信他能如石达开一般“神气湛然”!

说了这么多,该说回袁崇焕。

《明季北略》和《石匮书》倒是记录有观刑百姓的表现,“皮肉已尽时,还没有断气,心肺之间叫声不绝”、“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这些文字里,全是写百姓的表现,我们根本看不出袁崇焕的任何反应,当然也无从惴度他的心情和心理。

时人没有记载他的反应和表情,那么,他就不应该是如石达开一般“神气湛然”,也非林凤翔一般从容自若,很可能是如干王洪仁、辅王杨辅清、英王陈玉成、甚至幼天王洪天贵福等人一样的乏善可陈。

还有,袁崇焕在督师辽西前,曾向崇祯保证的五年平辽,杀了毛文龙后,第二年后金就一个大范围的战略机动,居然杀到了京师城下,按袁崇焕的辩解是,你让我看门的,结果强盗从窗户进来了,这不关我事!但事实却是袁崇焕那个所谓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不但没有对后金保持战略压力,甚至对后金连起码的战略侦察都没有,后金才得以在没有后面毛文龙东江镇袭扰的情况下,倾巢出动,还约上蒙古盟友,一起劫掠京师周边,京师城头眼看鞑子朝西去,关宁铁骑就朝东,鞑子朝东关宁铁骑就朝西,袁崇焕本人则一个劲要求开城门放他进城,如此奸贼,怎不食其肉?千刀临身他还有什么话好说?!

更多文章

  • 亚洲一古国,信奉伊斯兰教,却自称“中国”,认宋朝为“舅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伊斯兰起源,高昌为什么称宋朝舅舅,伊斯兰堡到中国

    说起这个国家,就要从唐朝历史说起。众所周知,隋唐时期,突厥、后突厥、突骑施、葛逻禄、回鹘先后在中国北方、西北与毗邻的中亚地区兴起。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因灾害和黠戛斯人的攻击而灭亡。汗国覆灭后,残余的回鹘部众,分别向西、向南迁徙。其中的一批人,在其首领庞特勤的带领下,西迁至葱岭(帕米尔高原)的七

  • 宋朝建起第一座跨海大桥,使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大桥千年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代跨海大桥,宋朝建筑,宋朝的建立与灭亡

    宋朝建起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使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大桥千年不倒,这座桥就四大桥之一的洛阳桥,因为是处于泉州湾和汉阳江的汇合处而得名。洛阳桥的修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初桥的建立是由宋代的书法家蔡襄发起的,但其实是由卢锡带头主持修建,他是洛阳桥修建资金的筹建人,在洛阳桥建立之初的时候,人们都受到了很多的

  • 在棉花还没有大规模出现的明朝之前,古代人是怎么度过冬天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棉花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用来织布,或者做衣服被子的,而是被引进来观赏的。虽然教科书上说我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了,但只是种植,最多观赏,而不是用来织布做衣服。真正意义上大规模出现棉纺的时候,是在明清时期,当时的江南有很多的棉纺作坊,源源不断的产出保暖性能好,穿着舒适,还不贵的棉布,而且我国资本主

  • 借刀杀人,宋江心计的完美体现,只有他才能做梁山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要真的宋江样样都不行,那他肯定成不了梁山泊的老大,实际上宋江他的特点,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那就是秦明上山这件事。当时清风寨花荣等人为了他主动反叛,王英这些山大王与花荣等人联合,这是宋江最初的草根班底。他们设计抓住秦明,可秦明心里根本不愿意和这些草寇一起,他想着还是要回去整军再战,此时宋江等人就设

  • 18岁李清照,靠一首词圈粉无数,成为和苏轼齐名的“网红大V”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的网络红人可是数不胜数,许多人靠着一首歌火了,有的人靠一段舞蹈火了,而如果古代那些有才华的诗词作家生活在现代,他们能否火起来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要是诗人生活在当先,他们也一定是一线网红,凭借着一首诗一首词就可以成为千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比如16岁的白居易靠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

  • 拯救明朝的于谦为何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于谦的一生,明朝的于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明朝于谦祖籍是哪里人

    1449年7月19日出居庸关到达宣府,8月1日到达大同,王振见到瓦剌北撤,坚持追赶,后听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撤退途中,王振希望在老乡面前显摆一下,于是请求朱祁镇退兵时经过自己的家乡,但是在即将到达蔚州时,王振怕大军踩踏自己的庄园,如有又让军队改道,等大军在宣府时瓦剌追兵赶到,明军大败,之后在土木

  •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曾经说过“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阳明先生所指的四处地点分别是: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蓟州(今河北蓟州),辽东(今辽宁省大部)。由于明朝大部分时间定都北京,这四处地方对于明朝通知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公

  • 朱元璋在临死前召见朱棣,朱棣迟迟未来,朱元璋问众臣,无人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棣皇后徐妙云死在朱棣前还是后,朱棣怎么看待朱元璋的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立下的规矩是沿用的周礼的顺序——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当时太子有继妃生的名义上的嫡长子朱允炆,而皇子之中有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能力都出众的皇四子朱棣。其实朱元璋想过要立能力上更胜一一筹的朱棣为继承人,刘三吾传记里就曾提到,太子死后朱元璋向大臣们表露

  • 黑脸加月牙,包拯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那真正的包拯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包青天是很多影视剧的景点形象,在戏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小编就是听着包拯的故事,看着包拯的电视剧长大的。最喜欢的包拯的形象是陆毅扮演的包青天,始终都是堂堂正正的男儿。谈到清官,人们首先想到的人物里边肯定不会少了包青天,包青天已经成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了,稍微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他是个好人。

  • 朱元璋衣衫不整去“算命”,写下一字后先生连忙跪地高喊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存在的朝代非常多,这么多朝代相对应的就有很多的皇帝,这些皇帝的存在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是两千多年就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的生活对于古代人民应该是习惯了的。朝代与朝代之间都会有一场很大的战争,如果恰逢乱世的话,那大家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对于百姓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对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