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曹操手底下的五个战功卓著的将领,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又因为三国志的记载。二十世纪后半叶,民间开始将他们合称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子只是一个量词。
从时间来看,乐进、于禁加入曹操的时间最早,后才是徐晃、张辽、张郃。《三国志》作者陈寿之所以将这五个人合传,大概是因为他们既是曹魏著名将领,又是杰出的军事家。曹操在行军作战的时候,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等到撤退又用这五个人断后。那么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又该如何排序呢?
乐进
乐进跟曹操的具体时间没记载,但应该非常早,至少在初平元年(190年)前。因为这一年乐进曾替曹操回阳平郡募兵,他的一生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南征北讨。官渡之战斩淳于琼、严敬,又大破黄巾、雍奴、管承,刘备入蜀后击退关羽、苏非。但他相对来说去世比较早,曹操留下他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不过乐进在合肥之战中干了啥并没有记载。
紧接着第二年曹操被封魏王,封这位跟自己多年的将领为右将军,可没想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就去世了。合肥之战时三个人的兵力才不过七千,又是平级,到乐进手里多少很难说。又在合肥之战后不久去世,曹操加了爵位、食邑等赏赐,并未给他加兵力,所以他的兵力是五子良将中最少的,只是当时以右为尊,乐进如果能打下一仗带的兵想必不会少。
张辽
张辽也是颇猛,跟乐进一同受守合肥的时候,以七千多人挡住了孙权的十万兵。等到孙权开始撤退,他与乐进又趁机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即使在带病作战期间,还能打败东吴将领吕范等,不可谓不猛。正是因为有了他,合肥始终都没丢,但张辽所带的兵并不多。起初与乐进、李典三人带的七千,后来增加多少兵力不详,但应该不会超过徐晃。
徐晃
徐晃早年跟杨奉,曾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回洛阳,后归顺曹操。参加过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凉州之战、官渡之战等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樊城之战中,便是他击退并追杀关羽,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同样的,樊城之战是徐晃的巅峰,初期率领的只有一万人。于禁全军覆没后,曹操又几次派人马支援,累积下来他的总兵力也在两万至三万之间。
于禁
于禁也很得曹操信任,他起先跟的鲍信那是曹操的恩人,后来南征北战中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故友,被曹操称赞为“胜过古代名将”。关羽围攻襄樊的时候,于禁亲自率领七军前去救援,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投降,因为这件事,于禁的后半生再也没受过重用。
但他到底跟着曹操多年,曹操也没对他如何,只是难免遭到他人嘲笑。一代名将如何能忍受这般羞辱,一次于禁拜谒曹操陵墓,曹丕画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图。于禁看了更是羞愧病逝,他一生的巅峰也就停在襄樊之战。当时七军的总和达到了三万人,这是曹操给异姓将领的极限了,于禁后来羞愧大概也是觉得对不住曹操的信任吧。
张郃
张郃最为蜀汉忌惮,他早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也是屡立战功。张辽对付东吴,他对付蜀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便是张郃大破马谡。导致北伐失败,诸葛亮不得不黯然返回,遗憾的是太和五年(231年)。
张郃听了司马懿的话带人追蜀军,结果在木门中箭身亡,其陨落破可惜。张郃在曹操时代所率领的人马,汉中之战只率领五千,等曹丕继任后兵力才比较多。街亭之战中,张郃率领的是乌丸马步军,陈仓之战率领三万多,故而是五子良将中率领最多兵力的将领。
按照兵力多少来排的话,五子良将的顺序是:乐进、张辽、徐晃、于禁、张郃。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