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楼兰犯了什么错?为何李白、杜甫、王昌龄排着队要揍它?

楼兰犯了什么错?为何李白、杜甫、王昌龄排着队要揍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19 更新时间:2024/1/13 16:44:53

提说起楼兰,总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它曾是西域古国名,曾向汉朝称臣,又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盛极一时,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存在了600余年的古老国家突然消失了,有人说是亡于战乱频发,有人说是亡于生态恶劣,总之,楼兰的灭亡是神秘的。

对现代人来说,楼兰响当当的大名,多半要归功于唐诗,因为对于唐朝诗人来说,攻破楼兰好像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李白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说“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岑参说“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当然少不了那句最著名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不但赞颂了边关将士不畏艰险的壮志豪情,而且也带我们认识了楼兰这个地方。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秦州杂诗·其七

唐·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从诗圣和诗仙的诗句里面,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杀气。

所以,这个楼兰到底干了什么,以至于让中原人如此痛恨他们呢?今天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吧。

其实楼兰是汉朝时期的一个西域小国,位于现在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总人口不过只有一万多人。不过,我们却不可小瞧这个只有一万多口人的国家。

它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楼兰正好位于匈奴和汉朝来往的交通要塞上,无论是匈奴要攻打汉朝,还是汉朝要攻打匈奴,都必须经过楼兰这个必经之地。

然而楼兰长期夹在匈奴和汉朝的对峙之中,日子也是十分的难过,所以他们便决定结束那样的日子。楼兰王称臣,但他心里并不安分,经常跟汉朝的另一个强大敌人匈奴搞些情报和经贸交易,导致楼兰国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跟匈奴一起进犯汉朝,楼兰王都被活捉了好几个,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孟获都只七擒七纵,楼兰不知道反复无常了多少次。

楼兰王去世之后,双方又急着将那两名质子送回去争抢王位,最后由于地理优势,还是被匈奴那边给抢了先,成功继承了皇位。而这个皇子自小在匈奴长大,所以继承皇位之后便再次倒向了匈奴。

我们知道,凡是国家有重大事件,不管什么时代的读书人,总是最敏感,也最激愤。他们都会满腔热情地参与进来,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楼兰国当时和汉朝的这段恩怨被写进后来的很多诗人、词人的句子里,楼兰也成了诗人们眼中必须破灭的一个地方。

王昌龄还有“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等诗句。

除了王昌龄,抒发这件事的,还有李白的“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岑参的“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陈子昂的“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另外,还有宋代文天祥的“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张元干的“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等。

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外交家傅介子出使西域,借抚慰各国之机,杀了楼兰王,并把楼兰国更名为鄯善国,迁都扜泥城,向汉朝称臣。汉朝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后来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里的水逐渐萎缩、减少,楼兰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

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介于当地严重干旱,无法生存,便遗弃了楼兰城。他们在逐渐南移的过程中,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许多小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公元448年,北魏派大将万度归西征。他率精兵五千神速进兵鄯善国。当时的鄯善国百姓正在田野里耕种、放牧,没有一点应战准备。

万度归下令,秋毫无犯,不许伤害百姓,违者重处。鄯善国的将士、百姓见状,深受感动。鄯善国王真达也主动出城投降。北魏另外派韩拔管理鄯善国原境内事宜,和内地一样实行郡县制,收取赋税。

至此,前后经历了约600多年的古代楼兰国(鄯善国)灭亡。

当然,这是依据史料作出的判断。关于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另外还有几种假说。说楼兰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历经800多年以后,于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不见了。

点击上面卡片,查看更多诗友们的原创诗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跌倒,大臣都装没看到,只有他上去搀扶,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胡军版朱元璋训斥太子,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可能因为人生经历的缘故,朱元璋的疑心可以说非常的重,他事必躬亲的一个原因也就是。不能相信其他的人能够对自己百分百的忠诚,朱元璋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康熙当年评价他:“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不过朱元璋作为一个人身上也有很多的缺点,他残忍,生性多疑。同时也

  • 李渊是如何被架空的,为何朝中重臣无人帮他?这3点足以“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过于平衡。当时李渊将李建成定为太子,那么将来唐王朝必将传授于李建成。可是对于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他又于心不忍于是便给与他各种权利。当时的李世民所拥有的权利,基本上是不逊色太子李建成的。李世民当时的头衔有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各道行台、州牧、总管等,可以说他的封号已经无可附加。先不说李渊是

  • 朱元璋锯开刘伯温棺材一角,看见6个大字后,为何大喊:朕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所有的封建王朝,不论是哪个新的朝代,作为新朝代的统治者他们的初心都是想着自己建立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世不改。在建立新的王朝的初期为了巩固他们皇权的至上,他们就杀去一些功臣。因为功臣的存在让他感到不安全了。很多皇帝都是这样,尤其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后杀了不少的有功劳的人,就连为他拿下半壁

  • 朱元璋避雨,问农民姓啥?老农回答后,朱元璋直接封其世代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孝陵卫流传着一个鲜为人知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朱元璋曾在他家避雨,因为他的姓氏,就被朱元璋封了官,而且是世袭的官位,后代子孙可以一直做下去。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官职,明代的董谷在他的《碧园杂存》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故事。紫金山的南麓山清水秀,周围环绕着山川,而且山里有很多的鹿,明孝陵就

  • 朱元璋请沈万三吃饭,指着猪蹄问菜名,沈万三说出3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请沈万三吃肘子,沈万三如何惹恼朱元璋,朱元璋教训沈万三

    我国古代皇权社会,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他的意思不能违背,有些皇帝性格多变,反复无常,因此弄得那些察言观色的大臣们人心惶惶,或许上一秒皇帝还夸夸奖你,下一秒就要砍你的头,所谓伴君如伴虎尤是如此。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皇帝,他出名的原因不管是以草根之身变成了真龙天子,还有一部分他大杀功臣的原因,从许多史料里

  • 李白找工作,写了封自荐信十分狂妄,却又把马屁拍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个人简介,李白的仕途之路,李白的藏头诗

    于是他和当下许多艺术家一样,决定出去闯闯世界,李白来到首都长安,成了长漂一族。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绝对是个最不肯安分的诗人,他想尽一切办法展示自己的能量风采,他曾写过一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出生高贵,他的父亲李客相当有钱,是绵州昌明县青莲乡的首富。他一生娶了4位妻子,个个都是钟鸣鼎

  • 朱元璋请沈万三吃饭,指着猪蹄问菜名,沈万三说3字,逃过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请沈万三吃肘子,朱元璋刁难沈万三,沈万三如何惹恼朱元璋

    在古代,皇朝中最忌讳的就是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甚至是同音都能成为一个能让人不听话受刑的理由。这不,饭局上朱元璋正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道菜的菜名,面对如此刻意的问题,难免让沈万三难为情,因为如果他回答这道菜就叫“猪蹄”,那么“猪”与朱元璋的姓“朱”就重音了,这可就是对皇帝大大的冒犯啊!但他如果不就事实说

  •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名将,下令处死他时多看了一眼,突然跪地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久经风霜的成年人一般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在公元678年的唐朝就曾经因为“认错人”而发生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突然伏地大哭,还差点叫了一声“爸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唐朝建立于公元6

  • 朱元璋设宴算计沈万三,故意问猪蹄叫啥名?沈万三巧答3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猪蹄叫啥,朱元璋假装不认识沈万三,朱元璋为什么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非常有才干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非常的有钱,古代也有很多有钱的商人,有的甚至富可敌国,非常的厉害。而在商人里面,钱最多的,就是明朝的沈万三了。沈万三又叫万三千,他这个外号就是为了表现自己钱多。这个人当时的钱非常的多,具体多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当时几乎没有他

  • 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目的何在?你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吗,京杭大运河德州二屯段,京杭大运河水是往北流还是往南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确切的说,虽然隋炀帝搞了一条大运河劳民伤财,硬是把一个朝代都给累趴下了,但是隋炀帝挖掘的大运河,并不像唐玄宗给杨玉环花费重金买荔枝那么没有意义,它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但凡是功劳大的东西,花费也就大,修大运河这么一件超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