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项羽当年没有在乌江自刎,那么历史只多了一个糟老头

假如项羽当年没有在乌江自刎,那么历史只多了一个糟老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24 更新时间:2024/1/16 23:35:26

楚霸王因何不肯过江东,大概只有楚霸王才知道,甚至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过我相信,项羽能迷倒后人,让后人津津乐道之处,不在于他怎样生,而是在他怎样死。

项羽本就是一个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概括项羽一生勇则勇矣,但有勇无谋、生性残忍,优柔寡断,不得民心,众将离叛,唯一擅长的就是打仗,你不服我我就打、打你我一定赢你,优点只此一个,缺点却一箩筐,这样的人物真是值得历代文人思念至今吗?

我不想引证项羽缺点,像坑杀二十万秦兵,火烧阿房宫三个月,到处抢掠杀烹,鸿门宴偏偏又不忍心杀刘邦,说要烹煮刘父被刘邦说两软句又放了,明明有机会统领天下却要学古代分封诸侯,自己封自己到无险可守的故乡彭城,汉略施小计便疑范增与汉有私夺之权……

阅读《项羽本纪》,你会觉得项羽做的蠢笨之事数之不尽。历史上比项羽功业及人格特质优秀的人物有不少,项羽也不算最顶尖。但回顾历史,项羽的死却是独一无二的、迷人的、无与伦比的悲剧英雄故事。

看史记如何描述项羽的败项羽的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是项羽被围在垓下,四面楚歌,败仗已露的情况,如果史实是是项王悲歌、虞姬相和、项羽流了几滴眼泪,左右也哭了,于是项王自刎而死。这样的自刎死法,你还会觉得项羽英雄盖世吗?

这简直是窝囊透了!汉军唱几句楚歌就骗得项王大惊,项羽也真好骗。

小说电影戏曲爱说项羽虞姬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此幕难舍难离,由他罢,读者爱就好,倒是虞姬没有有什么其它的历史记载。项羽垓下突围也很精彩: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一幕是数千骑追杀二十八骑,3000人打28人,就算是28个都是项羽都没用,稳死。本来这是猛虎扑兔之势,但项羽谈笑间说突围就突围,说斩将就斩将,说刈旗就刈旗,果就是战无不胜的英雄特质。假如那时项羽对左右自满地笑了笑,然后自刎而死又如何?

如果项羽在这种情况下死去,勇则勇矣,但看起来只像一个匹夫。项羽来到乌江可不一样,乌江可说是项羽名留青史的自刎圣地。史记如此写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来到乌江真的可以心头一宽,不是因为可以逃生,不是因为可以卷土重来,而是他终于可以证明了,汉军想要杀我、刘邦说想要杀我,门都没有;千军万马中我项羽一人来去如风,说溃围、溃围,说斩将、斩将,说刈旗、刈旗,万夫莫敌,英雄盖世,哪里像一个战败者?

在项王心中全然无知无视自己所犯的任何错处,也全然不觉得是被汉军打败,他深信是天要亡他而不是有人把他击倒。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天亡我也”项羽败后说了三次;“不是对手太强,不是自己犯错,只是天要亡我项羽”,这是项羽唯一相信自己失败的原因。于是乌江亭长载着他的马儿离开,见证了他选择了英雄而死,而不要战败而生。项羽死得很有气魄、很迷人,可算是中国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死法。

有人说项羽乌江自刎是为了终止战争,这说法很难取信,战神不想战,而要止息战争,难以解释得通。

又有人说《史记》又有记载,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于是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意思是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来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我对此说话的理解,就像是世界拳王说要和我单挑,赢者统领天下做老大,谁那么笨会和他打!

且细看项羽也不是送走乌睢后便自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原来送走乌睢后项羽还徒步杀死汉军数百人才死。人都要自刎了,如果他有慈悲之心就不会再杀数百人才自刎。最后项羽还不是身中十余创伤、力竭,然后自刎,而是见到旧部下,豪气说了一句:“我听说我的头很值钱、当礼物送给老朋友好了!”说完了才自刎而死。多么豪迈不羁。这是项羽性格上的失败之处,也是他悲剧英雄故事中的成功之处。

有时我会想:假如项羽没有自刎在乌江,项羽会怎样?

我不是问历史会怎样发展,我是问项羽在后世人心中会变成怎样。结果可能是项羽的英雄气魄将变得荡然无存。他接下来怎去收拾残局、面对挫败、面对问题……那些才是项羽真正的问题。

别忘了项羽优点只此一个,缺点却一箩筐,项羽处理这些问题都很糟糕。最终他只会把仅有的一点英雄气概全都吞噬殆尽,会变成王莽之流的那种历史人物。

假如乌江亭长真的把项羽送回江东好了,项羽就在江东父老面前自刎,责任尽了,只是承认了失败,算不上什么英雄。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是不是就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汉可不像秦,不是那么容易每胜一城便能收得众多兵马纳入麾下,最终项羽不过不知死在哪一场战役,或在一场战败自刎罢了。

这种结局不见得有多英雄好汉。即使项羽化腐朽为神奇,真的斩白蛇灭汉,项羽的治理能力如同白板,这样不单是中国历史灾难,也是项羽人生故事灾难的开始,那时莫要说项羽是个英雄,连昏庸也沾不上,该是暴君。

我常觉得一个美女在最美的时候死是凄美的,因为人们无法见到她褪色的样貌,她永远留给后人最美的回忆,比如玛丽莲梦露。

若我能选择,我也宁可在高峰处死去,也不愿在挫败、屈辱、茫然中老死病死。司马迁写《项羽本纪》写得特别精彩,原因是因为他们二个同样是悲剧人物,只是一个选择轰轰烈烈地离开、一个选择羞辱中存活。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项羽,活得幸福的人通常不爱项羽,悲观、悲剧性格的人才爱项羽,愈悲愈爱。

悲剧英雄也不易为,所以我爱说项羽这种死法死得其时、死得其所,死得英雄、死得传奇,乌江这一刎的气盖把他生平的缺点全都掩盖了!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些诗句我从来无法共鸣,包羞忍耻的男儿最终就是在羞耻中终老,东山再起绝无仅有,翻开历史我想起拿破仑。

拿破仑叱咤风云纵横欧洲战无不胜,如果他六十多万大军入侵莫斯科战败时战死,会成就了他英雄的一生,人民对他怀念,历史对他的评价会不一样。但他就是败而不死,剩二万人狼狈回国,最后议和、放逐、不甘心、再起、滑铁卢、再流放孤岛至病死,死前几年,人都快疯了。

正是:

假如项羽当年没有在乌江自刎

那么历史只多了一个糟老头

絮叨叨爱对着孩子说的故事

或是笑谈中曾有一个莽夫

输光了金子典当了裤子

押下他最后一击

大不了楚河汉界多流几滴血

最后项羽自刎在江东

顶多是史记再添一名暴君

横看侧看项羽都不像英雄

一刎成就了英雄

传奇生命

需要浓缩

动容中

戛然而止

形成永恒。

(完)

推荐阅读:

霸王如何别姬?乌江边,虞姬与项羽的最终结局

关羽外貌的历史变迁

“关羽绝北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孙刘联军有多大帮助?

国士无双?尝尽人性美善与丑恶的韩信,道不尽的人生无奈

日本人神化织田信长所吹捧出来的“兵农分离”政策

更多文章

  • 孟子说,七十可以食肉矣:古人吃一次肉为何这样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孟子说老者食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出处,孟子经典35句解析

    说清代有两个少年,一个是县学教官的儿子,一个是县丞的儿子,某天二人打架,县学教官的儿子打输了,回家哇哇大哭。县学教官的夫人抱怨道:“咱家儿子天天吃豆腐,县丞的儿子却天天吃肉,咱儿子哪里是人家的对手啊?”教官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安慰他们娘俩道:“不要着急,等祭祀完了孔子,咱吃了祭祀用的猪肉,我儿就有劲

  • 中国古代最能忍的5位帝王排行榜,勾践仅排第5,谁排第1?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越王勾践。 [var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示意图。(图/翻摄百科词条)“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是因越王勾践而来,他的隐忍程度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作为国君他进入吴国给吴王当仆人,每天做牛做马,夫差有病的时候亲自为其尝粪便,如此屈辱勾践就此忍了下来。[

  • 曹植的《洛神赋》真是为嫂子甄宓而写的吗?破解他隐藏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甄宓高干文,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曹操甄宓1v1

    随行的人员一下子就瘫软在四处,曹植则下车朝河边走过去,他一向习惯让他脑中随时充满景象,以便储备写文章之词库,所以即使身体有些疲惫,他还是执意四处看看。突然间一只灰鹤从山背飞来,在河面上往来盘旋,最后选了一片浅水滩快速拍动翅膀缓缓降落,那水滩距离曹植并不远。由于曹植身躯刚好被草丛挡住,所以灰鹤并没发觉

  • 宋国春秋前末期政治混乱,表面是政权变更,实则是南北争霸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宋国春秋前期的政治变化宋国的内变主要发生在春秋前期和晚期,春秋初期,受君位于兄长宋宣公的宋穆公,为报兄长之德,临死前将君位传给宣公之子与夷,而使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出居郑国。宋殇公与夷上台后重用孔丘的六世之祖、大司马孔父嘉,他们喜好争战,用兵频繁,执政十年与外争战十一次,国人怨情颇大。宋太宰华督曾与公子

  • 凡事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刘备与曹操的行为相反,本质却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偷玉米曹操赎人完整版,曹操和刘备哪个死得早,学刘备做人学曹操做事

    虽然曹操最后为了留点名声给外人探听而收容刘备,但曹操亲自领兵擒伏吕布,夺回刘备妻小,事后上表刘备为左将军,并且和刘备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一副他们俩才是结拜兄弟似的,算是给足了刘备面子。然而刘备清楚,他不过是曹操礼贤下士的样板。一山难容二虎,留在曹营,早晚出事,能跑最好赶快跑,更何况到了后来不跑也不行

  • 阴晋之战:魏武卒的巅峰时刻,50万秦军倒在魏国称霸的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阴晋之战为何秦军惨败,魏武卒和秦军谁更厉害,马陵之战后魏国的实力

    [var1]大秦帝国剧照而当时驻守河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名将吴起,当初齐国进犯鲁国,身在鲁国的吴起为求得功名,不惜杀死了自己来自齐国的妻子,以求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后来吴起率领鲁军大破齐军,但其为求功名不惜杀妻的行为也受到了鲁国人的声讨,万般无奈之下吴起只得只身逃亡魏国。当时的魏文侯虽然对吴起杀妻的

  • 吕布的失败,真因为红颜祸水?这是大男人主义的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领导法则相反,有些领导者对部属全然不信任,疑神疑鬼,总担心部属内神通外鬼,担心部属夺权、造反、搞钱,不敢授权,于是,就像“防弊重于兴利”的施政态度,人才再多,也是徒然。有些领导者和干部之间,平日看似合作无间,实则互信基础不稳,一旦患难危急,信赖感便破裂了,终至铸下悲剧。三国

  • 刘表昏聩无能?武夫割据、大族盘踞,3年他让荆州成为三国"乐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政局迭荡、群雄纷争的东汉末年,刘表曾是一位声名卓著之人物。他一度控辖荆州,保境息民,颇有治绩,但因其割据终归于失败,故后人或讥其不通机变,或斥其昏愦无能。然而,刘表在荆州究竟干了什么?为何能控辖荆州

  • 《山海经》里有两条关于“地狱门”的记载,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地狱门”三个字,向来都是一个不好的代名词。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传说,直到现在也有“十八层地狱”的说法。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每一层都对应着掌管的阎罗,十八位罗汉们各司其职,掌管民间百姓的生离死别。包括一些经典书籍和电视剧里,也都有过对它的描写。[var1]回归到现实中,每个人

  • 曹操因误会而杀了伯父全家,他痛苦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杀过一个人,足以让大家咬牙切齿,不是崔琰,不是荀彧,更不是杨修,而是吕伯奢。吕伯奢是谁?曹操要叫他伯父,在他刺杀董卓失败后,和私自释放他的陈宫成为了国家的通缉犯,吕伯奢收留了他们,可是曹操恩将仇报,是因为误会杀了吕家一家八口,在逃跑的路上碰见正拿着酒往回赶的吕伯奢,也被曹操一剑斩杀。翻开史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