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何数次北伐,讨贼兴汉,却屡屡战败?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何数次北伐,讨贼兴汉,却屡屡战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4/1/21 15:01:09

自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穷其一生,让蜀汉发展壮大,但最终没有完成自己“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理想,最后积劳成疾而病逝,他死后轰轰烈烈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即将结束,一直以来诸葛亮被世人神化神机妙算,可以说是无往不胜,却为何屡次北伐,屡次战败?

蜀国小国寡民,先天不足

蜀地虽有“天府之国”之称,但也只是说成都平原这块地方,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日照时间短,地处于封闭的四川盆地,自古就有“瘴气”的说法,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与雄踞中原沃土的曹魏、盘踞江南的孙吴相比还是有着许多先天的不足。

论人口兵力,蜀国本就是偏安一隅,北伐的时候已经是兵微将寡,区区“男女口九十四万,户二十八万”,人口远逊于中原富饶之地的曹魏。

再看疆域,在当时曹魏已经是坐拥北方九州及扬、荆一部,而蜀国只不过是拥有22郡1州,从严格意义上讲,蜀国真正的有效统治面积可能也就是70万平方公里,休养生息尚可,要撑起北伐实在困难。

小国寡民的先天不足,在经济实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仅从综合国力考量,蜀国明显处于下风,使得蜀国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魏国。

诸葛亮长于治国,短于军事

治国,即政治。陈寿在《三国志》中给予了很客观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他评价诸葛亮是长处在于治国而不在于出奇谋,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诸葛亮的长远政治目标和方法手段是协调一致的。他利用“天下思汉”的普遍心理,凭藉刘备身为“帝室之胄”的优越背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以与曹操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做法相抗衡。

积极推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的方针,做好“外交”工作,为自己争取安定的战略后方和比较可靠的小伙伴,使得自己能左右逢源,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外部环境。他“内修政理”,整顿吏治,清明政治,发展经济,搞好内部建设,积蓄实力,文武并用,刚柔相济。诸葛亮的战略目光为刘备集团的跨越式崛起做了充分的铺垫,用政治努力来一步一步实现战略目标。

诸葛亮短于军事,在老对手司马懿看来:“亮虑多决少,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意思就是说诸葛亮顾虑的太过,太过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志向虽大却往往坐失良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走险棋,不出险招,只有考虑周全后才做决定,这是优势也是败点。作为军事家,完全按部就班而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出奇制胜,使他错失了好多机会,例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蜀国内部矛盾重重,一山难容“三虎”

在当时魏国早已实行九品中正制,获得豪族的支持,同时在战争年代,为曹魏统治集团甄选出品行优秀的人才,为其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而此时蜀国内部却是矛盾重重,三大集团势力龙争虎斗,内耗严重,为其以后的灭亡埋下了很多隐患。

(一)荆州集团-刘备亲信

所谓荆州集团就是“刘备旧部”,当年追随刘备南征北战,从天南海北拉起来的一批人,是蜀汉政权中的元老集团,因为最后在荆州形成一个稳固的集体,所以称为荆州集团,是当年刘备最信赖的团体。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刘封糜芳糜竺等等就属于荆州集团,他们政治理念就是紧追刘备,复兴汉室,有着北伐中原的雄心壮志。自白帝托孤后,诸葛亮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

(二)东洲集团-刘焉旧部

早在东汉末年,朝廷任命汉室宗亲刘焉为益州牧,成为当时是益州的最高统治者,可益州地区的地方豪强们并不甘心外来户当政,经常发动叛乱,刘焉为控制益州,便引入东州兵压制益州本土氏族。

在东州兵追随刘焉“打天下”时期,当时深得刘焉的信任,所以益州本土氏族被压制后,东洲兵势力越来越膨胀,进而形成以李严为精神领袖的小集团。后来刘备入川,刘焉投靠于刘备,东州集团暗中“放水”让刘备老哥没费多大气力就夺取了益州。

刘备投桃报李,重用东洲派系的许靖为太傅,不久升为司徒;大力提拔法正和李严,视他们为其在蜀地的左膀右臂;迎娶并册封吴懿的寡妹做自己的皇后。此外,一大批其他东州派骨干也得到刘备的重用,东洲派系在蜀国站稳了脚跟。

(三)益州集团-本土势力

其次就是益州土著集团,他们基本上都是益州的土著士族,刚开始其核心代表人物是法正,不过此人在刘备驾崩后没多久就逝世了,后来益州土著集团又涌现谯周黄权等人,但益州在东汉时期本就是偏远小州,经济文化人口都不如中原,出生益州的人才实在有限,而在军事上,益州集团更是无法与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相抗衡,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二号核心人物,手中掌握着蜀国的军政大权。刘禅曾说过,"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说,刘禅除了负责祭祀之外,其他事情都交由诸葛亮处理,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权势之重。

在刘备临终前,其实并不是将刘禅托直接付给了诸葛亮一个人,而是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命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帮助刘禅处理政务。刘备这么做,就是为了平衡二人的权力。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系权利渐渐强大,他和李严暗中角力,两人矛盾越来越明显,严谨的讲,这并不是两个人的问题,而是荆州和东州两大集团内斗的问题。

以谯周为首的益州集团在蜀国的位置不尴不尬,他们代表的是更多本土士族的利益。从蜀国前期开始,益州本土人士就逐渐沉成为下僚,统治者对益州官员缺乏信任,益州人士得不到重任,对蜀汉政权缺乏归属感,进不来了蜀国的核心领导圈子,他们反倒是其他派系联合打压的对象。

当外来人始终比本地人高人一头时,他们对外来人更是恨之入骨,所以益州士族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当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总体上倾向于自保。同时,他们也是蜀国最大的主降派,一遇到大是大非就要主动投降,当曹魏攻打而来更是争先恐后的当 “领路人。”

因此,他们对北伐是淡漠的态度,觉得劳民伤财,事不关己,深恶痛绝,当然对于他们来讲,蜀国的灭亡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和损失。

结束语

北伐失败的有很多种原因,除了经济、军事远不如强大的曹魏之外,蜀国派系的内耗也是灭亡的重要原因。蜀国的国力本来就不如曹魏,内斗却如此严重,且多为个人之间的反目成仇,以至于最后不战而降,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

更多文章

  • 2000多年前的战国折叠床,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是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漆木折叠床,为2300多年前的原物,简直是神器,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折叠床,没用一根钉子就做到了完美折叠,为国家一级文物。[var1]这件漆木围栏折叠床,出土于包山楚墓。打开后长度可以达到两米多,宽1.3米左右,加上围栏高约0.4米,但是折叠后只有很小的体积,完全不

  •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可惜发展无解?不要以为秦国可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同时也身处四战之地,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它是由晋国瓜分而来,所以在国土上和赵国,韩国是相互犬牙交错的,这使得物魏国的国力无法真正凝聚起来,有很多人说当时的魏国已经很强了,怎么不算凝聚国力呢?但我想说的是,如果能够在一个地区稳固发展,国土连成一片,那么魏国的霸业将更为辉煌,但可惜这

  • 曹丕从献帝手中取天下,是谓篡汉,刘邦从秦取天下为何不是篡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献帝,曹丕篡汉成功的原因,曹丕称帝得到谁的支持

    刘邦虽曾是秦吏,但刘邦曾拥有的秦吏身份并不足以使刘邦篡秦二世的皇位,更何况,刘邦举事时,已失去了秦吏的身份,他曾拥有的秦吏身份也没能对他的起兵有多大帮助。刘邦的举事,并非曹丕篡汉那种处心积虑的行为,而是一场意外的巧合。起初,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往骊山送壮丁,一行人刚到丰邑西边大沼泽地时,就跑了不少

  • 春秋最后的霸主国家越国,战国没了身影,霸王思想要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的故事,例如美女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吴王夫差甘愿为西施俘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等。[var1]作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关于越王,我们可能就对他很熟悉。他的前面君王,后世君王,我们都知之甚少,越国称霸后,越国还是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吗?它又是怎样衰弱灭亡的?导致它灭亡的原

  • 曹操对此人言听计从,只有一次没有听他的,结果因此丢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的江山被谁夺取,司马懿是如何夺走曹操的江山的,曹操夺江山视频完整版

    郭嘉才智很高,擅长在紧急时刻献出有效的计谋,而且他还是一个处于不喜形于色的人物,但是他的智谋当属曹营中谋士的第一位。郭嘉在很多的战争中为曹操做出了贡献,比如在平定北方的战争中,在大战吕布的战争中还有那更为出名的官渡之战中,郭嘉都有很高的贡献值。如果没有他为曹操献计,可能曹操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曹操

  • 从东汉到唐朝,鼎立700年的士族门阀制,为何同唐朝一起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晋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最为出名的门阀制度。在魏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盛行延续了数百年。门阀制度始于东汉末年,在东汉灭亡时,门阀制度却伴随着到了西晋,西晋灭亡,又伴随着到了东晋。东晋灭亡之后,门阀制度并没有没落,反而传到了唐朝,直到唐朝灭亡之后,门阀制度才跟随着唐朝一起没落,为什么在晋朝灭亡时门阀

  • 大明心学宗师王明阳,三功可比曾国藩,可以和孔子齐名称为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和王阳明谁厉害,曾国藩对比王阳明,曾国藩与王阳明谁有才学

    [var1][var1]其实王阳明和曾国藩两个人确实是很应该被拿来做比较的,因为想要成为圣人的三功,立德、立功、立言的三标准,这两个人都完全符合。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孔圣以礼和思想弟子传承成圣,剩下的功高盖世的、思想影响极大的可能成圣的就是他们两个。[var1]如果真的量化比较的话,在圣人这个标准上,

  • 司马迁为他求情被处腐刑,他却叛国投降匈奴,是可怜还是可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朝发展的历史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也有19年在苦寒之地牧羊的苏武,也有写出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说到司马迁,我们都知道他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负重才完成《史记》这部史书巨作。那么他是什么地方得罪了汉武帝呢?只因他为一个求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我们今天就聊一聊这位叛国名将是可怜、

  • 权力的游戏:王后瑟曦、兄弟詹姆斯的不伦恋不过是削弱版的春秋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权力的游戏王后瑟曦,瑟曦惊艳片段,瑟曦把修女给了魔山是第几集

    [var1]《权力的游戏》剧照看到这两段荒诞不经的剧情,我总感觉马丁大爷熟读中国的历史,因为近似的情节在春秋史上出现过,并且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齐国的第十四位国君——齐襄公。这个人如果你不了解,那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你肯定听说过。[var1]齐桓公01 齐襄公的两位美女妹妹:宣姜、文姜齐襄

  • 汉初名将韩信,一生战功赫赫却被诱杀,性格或成主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初名将韩信简介,韩信被诱杀的视频,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的战绩

    纵观韩信一生,他出身草莽,但能忍受“胯下之辱”,能屈能伸,注定他能成就大业。他尽心辅佐刘邦成就大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刘邦在分封诸侯王时,还曾向韩信许下诺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骑不杀。”可惜,韩信对此话信以为真。他不知道的是,权力场上,哪有什么真真假假,所有的诺言在真正的利益面前,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