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寨版的“唐太宗李世民”,果然生出了低配版的“唐高宗李治”

山寨版的“唐太宗李世民”,果然生出了低配版的“唐高宗李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1/22 20:55:59

李春燕)

闽国政权的第三任皇帝王延钧有一个长相十分动人的婢女,名字叫做李春燕

说李春燕好看,不是吹的,在诸多史书中都有过较为详实的记载。

这位深宫美人面若桃花,肤如白雪,眸如珍珠,齿如含贝,好看的劲头儿,那就别提了。

所以尽管李春燕只是个婢女,身份低微,但也经常被皇帝宠幸,甚得龙泽。

关于这个婢女的故事,我们一会再聊,现在,作者要为那些不太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科普一下历史背景。

闽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势力范围大概在今天福建全省的一个割据政权。

太祖王审知,一杆长枪平天下,一匹白马踏山河,作战勇猛,治国雄伟,人送绰号“白马三郎”。

老皇帝兢兢业业一辈子,打下了闽国的疆土,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王延翰

王延翰同志是个十分纯粹的昏君,吃喝玩乐闹,坑蒙拐骗造,大兴土木,巡游不息,还时常到民间强抢民女,搞得闽国百姓怨声载道,民怨冲天。

王延翰有两个弟弟,一个叫王延钧,一个叫王延禀,眼见大哥治国无能,人心尽失,于是临时组了个队,举起了反抗王延翰的大旗。

(王延翰)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王延翰一顿神“作”,众叛亲离,无力抵挡两位弟弟的讨伐,很快被诛灭。

王延翰一死,王延钧就势取得了闽国的实际控制权,但另外一位仁兄王延禀却不是很满意。

于是,王延钧和王延禀又一顿火并,最后还是王延钧技高一筹,除掉了王延禀,保住了国君的宝座。

闽国,地处福建岭南,而岭南在那个时代,是极为落后的。

穷山恶水,道路曲折,毒虫猛兽,又有瘴气密布,实在不是个好地方。

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时常看到某某官员被贬至岭南,那基本上就是判了死刑了。

闽地积贫积弱,太祖王审知用了几乎半辈子的时间,才攒下这么点老本,没想到儿子们不争气,今天玩乐误国,明日自相残杀,结果国力严重下滑,国家一天不如一天。

可怜王审知一代枭雄,治国有术,但教子无方,生的儿子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类。

并且,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新皇帝王延钧自从除掉了王延翰和王延禀这两位兄弟之后,似乎落下了心病,一直郁郁寡欢,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

皇帝曾经在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在宫中举办宴会,酒过三巡,神志不清,居然恍惚间看到被自己杀死的王延禀浑身是血,以一种极为恐怖的姿势向自己走过来。

(王延钧)

《楞严经》中曾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王延钧不信佛,但他却是个对道教极为尊崇的人。

但不巧的是,《太上感应经》中也曾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死有余责...现世现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作者搬出这些宗教教义,并不是在鼓吹封建迷信,而是想要告诉各位读者,此时的王延钧,正陷入到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中。

他本身是宗教信徒,对因果报应论深信不疑,而在他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残忍杀害了自己两位兄弟的行为使他无法正面面对,久而久之,竟成了无时不刻都在折磨自己的心魔。

而这可怕的心魔,只有皇帝在流连于后宫红粉时,才能稍微抚平。

皇帝最喜欢的红粉佳人,就是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李春燕。

帝王和李春燕日日嬉戏,夜夜快活,但皇帝不知道,他的儿子王继鹏早已经给他结结实实地扣了一顶绿帽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闽福王继鹏私于宫人李春燕。

史书记载,李春燕其性本淫,虽然承蒙盛宠,但仍不满足,背地里和皇帝的儿子王继鹏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王继鹏)

唐时,高宗李治为太子,和父亲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有染,虽然爱得热烈,但李治也没有把这事儿直接摆上台面的勇气,所以一直到太宗咽气,李治才敢把武则天纳入后宫。

相比之下,我们的王继鹏似乎是个很有勇气的人。

他不仅直接挑明了自己和李春燕的关系,还十分强烈地要求父亲把李春燕赏赐给自己。

王延钧十分恼怒,但拗不过自己龙体欠安,已然是强弩之末,所以还是极不情愿地把李春燕赏赐给了王继鹏。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在助长王继鹏的嚣张气焰。

在王继鹏的眼里,自己的父亲已经是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自己能从这个虚弱的父亲手里讨来女人,那么也一样能从父亲手里抢来皇位。

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王继鹏悍然发动兵变,王延钧无力抵挡,身死于乱军之中。

兄杀弟,弟杀兄,子杀父,闽国的政权交替,似乎永远都是如此残酷的血泪史。

王延钧一死,王继鹏取代其父,成为了闽国的第四任国君。

这位皇帝,说实话没什么好说的。

不用我说,古代的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就已经十分到位。

(兵变)

《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闽世家第八》:“昶,夷貊之君,不知礼义”

夷貊,乃是对那些不通教化,野蛮无礼的边陲王朝的百姓们的统称。

所以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认为他是个不通教化,野蛮粗鲁的无耻之徒。

《资治通鉴》:“昶既嗣位,骄纵”

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则认为,王继鹏在位期间只有两大特色,一来傲慢,二来放纵。

王继鹏对臣下十分傲慢无礼,而这种傲慢无礼又很快演变成了一种对臣下的猜忌。

于是,闽国朝廷里那些历仕三朝的老臣,乃至于曾经在拥立王继鹏即位中立下功劳的大臣,都成了王继鹏开刀问斩的对象。

在王继鹏的眼里,杀人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本手段,如果不杀人,就无法展示出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威严。

傲慢使王继鹏和朝廷官僚们的关系极度恶化,而他放纵的特质更让他在为君之道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这位皇帝在治国上,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收敛钱财,唯恐财政空虚,入不敷出。

闽国地处边陲,又不和邻邦交好,本地又没有什么经济展业作为国家财政的支持,所以朝廷财务时常宣告赤字。

按说国家财政出现了问题,皇帝更应该积极发展各行各业,推动发展,并且采用与民更始,休养生息的政策,缓慢的恢复社会经济发挥才对。

(搜刮民财)

但这位皇帝对调节经济的看法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他认为,百姓有没有钱不重要,只要自己有钱,那么就代表国家是有钱的。

于是,我们的王继鹏同志开始了大肆搜刮民财的行为。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专务聚敛,无有盈厌。

一方面,他提高赋税,疯狂地通过封建法度来压榨百姓,二来,他时常指使军队,到地方横征暴敛,强取豪夺老百姓手里为数不多的财产。

闽地的老百姓们可算是遭了秧了,当年王延翰抢民女,今日王继鹏抢银钱,难不成闽国的皇帝们,都是土匪托生的?

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唐代魏徵又曾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而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又能总结出一个十分显浅易懂的道理,那就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孟子)

但很可惜的是,向来粗暴野蛮的王继鹏一定没有读过《孟子》,而他身边那些善于进谏,善于规劝帝王的大臣,也早就被他杀了个一干二净。

得于斯者,毁于斯,闽地百姓虽然深受其害,但却少有奋起反抗之人,真正将王继鹏送上绝路的,仍然是闽国的王氏皇族。

百姓不起义,早晚有别人起义。

王继鹏有一位叔父,名叫王延羲,素来胸有大志,暗藏韬略,他心中不忍闽国国祚败坏在王继鹏的手上,于是联合闽国大将朱文进和连重遇发动兵变,于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杀害了王继鹏。

看来这历史,总是充满惊人的相似。

闽国的每一任国君,除了开国皇帝王审知之外,全都死在了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手上。

可这些皇帝如果不是至乱至恶,又岂会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王延羲)

临死之前,王延羲讥笑王继鹏,问他心中是否有悔意,没想到王继鹏毫不悔改,反而反唇相讥道: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君无君德,臣安有臣节!”

做帝王的没有德行,果然做臣子也没有臣节。

或者,这正是王继鹏留给自己最好的人生评价,也是闽国政权发展至今,最好的写照。

所谓世事,难免沧桑,人生,又难免充满了悲凉的意味。

帝王之路辉煌无比,但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条不归之路。

有人死于辛劳,有人死于女色,有人燃烧生命,挥写政绩,有人纵马疆场,了此残生。

只可惜我们的这位王继鹏同志,不知好好地把握人生,如今身首异处,也就不用再问,归途何往了。

更多文章

  • 动态 ‖ 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座谈会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座谈会于2021年12月8日在京举行。参会人员围绕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原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主任杨沫和顾问撰写的《大隋兴衰的警示》一一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一文进行了座谈。杨门女将领军人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工商总局市

  • 拳打朱温,脚踢王衍,单挑耶律阿保机,五代十国除了我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衍,五代十国朱温决战,后蜀王衍简介

    (战火纷飞的晚唐时节)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这一年的大唐,处在水深火热的黄巢农民起义之中。知识分子出身的黄巢同志因为屡次科考不中,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组织了数万农民军,开始了自己的造反大业。不造反不知道,一造反吓一跳,原来辉煌灿烂的盛唐只是虚有其表,盛唐早就成了残唐,败唐,实在是不堪一击,黄巢一路高

  • 朱元璋为何如此恨这个姓氏?下旨让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有着非常高的权力和地位,他们说出的话没有人敢不听,更没有人敢违背,可以说他们就是上帝,他们所下达的命令几乎没有人敢违抗,我国很多皇帝的出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贵,就像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他就是农民出身。朱元璋从小家中贫困,为了温饱只能给地主家放牛,可是还常常吃不饱饭。因为一次意外的

  • 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主持变法,为何最终被罢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阻力重重王安石在变法之初,提出了许多改革时弊的政策,但是遭到了朝中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上书,不仅攻击新法,甚至攻击王安石本人,说他“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结果被宋神宗外放;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

  • 81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养男宠?原因很简单,3点揭露背后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一生的四个秘密,武则天一生做过一件最傻的事,武则天的四大宠男叫什么

    特别在文化上更是多姿多彩,不仅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宁静淡泊,也有天生我才,散金复来的豪迈自信,也有多病登台的沉郁顿挫。不仅限于文化上的繁荣多样,在制度上,更是出现了唯一个千古女帝,相较于其他朝代的后宫擅权,外戚攀附,这些并未在其身上发生。甚至更进一步,贞观之治的承继,对于开元盛世的开启,宛

  •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建文,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应天府,朱棣最后一战打赢没有

    在封建王朝时期,谋权篡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可能是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杀兄逼父退位,也有的可能是像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样,兄弟之间兵戎相见,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叔侄相争,比如明朝燕王朱棣征讨建文帝朱允炆,强行夺取政权。虽然说建文帝资历尚浅,确实不是朱棣的对手,但是要知道他是朱元璋亲封的继承

  • 苏轼新婚当晚,写下一首洞房诗描述场景,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轼洞房诗全文,苏轼50首必背古诗,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

    一提起大文豪苏轼,相信很多人都对他十分熟悉。毕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几个文人能像他一样出色,诗写的和他一样好的未必会写文,文写的和他一样,好的未必能有他会做菜,菜做的和他一样好的未必有他懂朝政。关于苏轼的传奇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人们熟知的关于苏轼的故事,莫过于他是如何在朝堂上和王安石针锋相对

  • 唐朝女子究竟有多开放?袒胸装女扮男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女子服装复原

    女子也可袒胸露乳,胸口前春色仅仅用薄纱罩住,若隐若现,性感逼人。光是着装就这么开放,那么私生活和社会地位方面,与传统认知当中的女性形象,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先说服装,从服装来看,唐朝女性的着装就算是现代来看也是十分奔放。从隋朝进入唐朝以来,我国服饰也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达使得纺

  • 朱元璋的家世:大姐被送人,大哥不孝,只有二姐夫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因朱五四是佃农,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生活异常艰难,大姐又是女儿,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被送给了一户姓王的人家,长大后同王姓的儿子王七一成了亲。大哥朱重四,是朱五四的长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因此,惯出一身坏毛病,不爱劳动,对父母也不是很孝敬,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曾在《御制纪非录》回忆自己的大哥,说他“

  • 五大霸气侧漏皇帝,朱棣、嬴政上榜,杨广屈居第二,榜首毫无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广评价嬴政,朱棣和杨广,嬴政和朱棣谁厉害

    TOP5 ?李世民。尽管他上位的过程并不光彩,但他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却很是让人佩服不已。其实他之所以能够随着父亲起兵,与他之前镇守地方,经常要与突厥作战不无关系。经过争夺天下的磨砺,使得他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极大的兴趣,帝国的版面也随着战争的胜利一再拓展,他也被周边各国称为了“天可汗”。TOP4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