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南宋灭亡时,面对蒙古铁蹄下被摧毁的锦绣繁华,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女子,被俘之后,千里辗转,写下题壁词《满庭芳·汉上繁华》,署名却连姓氏也没有,书为“徐君宝妻”。而且写完之后,就投池而死,词也便成为绝笔。同样一生只留下了一首哀悼亡国的作品。
两首词都写得血泪斑斑,将个人身世与国破家亡紧密相联,表现出厚重的社会内容和时代悲哀,一北一南,一前一后,最深刻最沉痛的亡国体验却都来自一个无名女子,巧合乎?还是冥冥之中对这个气节衰弱的国家的嘲讽?再想到花蕊夫人,两度亡国的宋朝,真是应了那首《述国亡诗》。
同《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一样,《满庭芳·汉上繁华》也是赖一本《辍耕录》的读书笔记才得以流传开来。我们来看全诗。
上阕写南宋繁华与元人入侵,下阕泣诉家国俱碎的凄切,同时表示了义不辱身、决一赴死的果断刚烈。家与国、昔日繁华与今日残破、个人生死与民族大义,词里都看得到。
前五句简略勾勒偏安一隅的南宋朝的烟云岁月,三百年如梦幻一般的盛世。四、五两句,有柳词《望海潮·东南形胜》的风调,但不似那样铺张,九个字的叙述同样有灿烂烟华的惊艳。这里的“烂银钩”之“烂”,绝不是今天垃圾的意思,而是“炫彩”的光华。
后面几句则是元兵大举攻宋的历史纪录,尤其是敌军迅猛如风,给了久安一处的南宋人极大的震撼。如风吹花落,一地狼藉。
狂风席卷之下,历时三百年的宋文明一朝覆灭,令人纠心。这是下阕前三句内容。字字带血。后四句说到个人的不幸遭遇。这也是国亡之下的必然。词人为湖南人,敌军破城,便与丈夫失去联系。丈夫即为词中徐郎。而词人因为年轻貌美,未得杀身,却一路被俘随军。
据《辍耕录》记载,词人因为颇有姿色,不时受到敌军主将的骚扰,从湖南岳阳到浙江杭州,数千里之行,又看了太多人间凄惨,加之最后主将欲强行施暴,女词人其时已作出选择。
“俟妾祭谢先夫,然后乃为君妇不迟也。君奚怒哉!’主者喜诺。即严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辍耕录》
词最后三句,其志已明。宁死不屈一女子,以慷慨之举,为三百年的宋朝献上了一曲挽歌。,近人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对词表示了极大的遗憾::“读其‘此身未北,犹客南州’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之句,知其有生为南宋人、死为南宋鬼之意。惜但传其词而逸其名胜,至香百年后无从得知此爱国女子之生平也”。
这样的女子大义,又让人想到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