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宴请众臣,刘伯温看见2道菜吓一跳,对徐达说:皇帝要杀人

朱元璋宴请众臣,刘伯温看见2道菜吓一跳,对徐达说:皇帝要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4/1/19 13:18:59

就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当中,旧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则被建立起来,那些曾经对剥削者深恶痛绝的人,也变成了曾经自己痛恨的样子。

作为农民起义者,朱元璋的一生可谓称得上是逆袭人生,他在成为皇帝之后对于大臣们的“消极”转变极为不满,为了提醒他们不忘初心,朱元璋煞费苦心地安排了一次宴会。

在这场宴会上,真正读懂朱老板心思的只有刘伯温一人而已,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故事。

朱元璋的苦恼

公元1368年,成功赶走元朝统治者之后,朱元璋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建立者,首都定于南京。曾经那个吃不上饭的穷苦百姓,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中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为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对于这样的身份转变朱元璋感慨颇多,幼年之时他的梦想仅仅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肉,可当时他也只能为地主放牛赚一点钱贴补家用,这样的愿望简直是痴心妄想。

后来家乡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庄稼颗粒无收,此时他的梦想便是能够让全家人有饭吃,如此才不至于饿死,但这一梦想也随着父母和大哥的去世落空了......

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了皇帝,不会再为当初的那些问题而发愁,但他的心中依旧有梦想。作为贫民出身的他,当上皇帝后最大的梦想便是让子孙后代高枕无忧,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为此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为子孙做出妥善安排的同时,也也为百姓制定了他所能想到的一切政策,比如关于荒地的处理办法,就是他为流离失所的农民提供的保护政策。

可是,朱元璋励精图治让国家回到正轨时,那些与他同生共死的开国元勋却并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付出必须有所回报,打天下的时候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现在就是自己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

抱有这样想法的功臣们便开始了自己的享乐生活,最初之时朱元璋对于他们的做法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身为皇帝的他十分清楚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无非是为自己修建豪宅、雇佣更多的佣人,以此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安逸,身为暴发户的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

朱元璋也并没有过多地对他们有所干涉,甚至还经常到他们的家中前去做客,君臣之间相安无事。

看到朱元璋是这样的态度,以至于这些大臣也就放下心来,他们的做法变得越来越放肆,不仅为自己随意征调民夫大兴土木,而且还侵占百姓的田地和房产,让大明朝的秩序陷入到混乱之中。

这样的现象朱元璋感到很郁闷,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些追随自己的大臣曾经也都是穷苦出身,原本应该和自己一样对百姓有怜悯之心,为何如今他们比元朝统治阶级更可恶。

对于这群勋贵们朱元璋不能杀,但为了对他们进行警告和约束必须做些什么,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举办一次宴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特殊的宴会

当时,朱元璋特意在南京城中修建了一座小楼,名叫庆功楼。动工之初朱元璋便放出话去,告诉这些大臣要在这里举办一场酒宴,以此来犒劳自己的股肱之臣。

听到这个消息满朝文武都十分兴奋,一方面从皇帝的这一做法是对他们自己的重视与肯定,另一方面皇帝举办的宴会必然非比寻常,他们也想见识一下皇帝的饮食有多么奢华。

这些大臣们每天都在期待着这场宴会,相互之间也会猜测宴会当天会是怎样的场面,在大臣们对这样宴会的无比期待当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庆功楼也即将完工。

庆功楼竣工之时,朱元璋宣布宴会将于第二天的晚上召开,所有大臣要悉数到场,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归,大臣们在听到这个消息欢呼雀跃,并向朱元璋跪拜以示感谢。

宴会举办的当天功臣全都换上了华丽的服装,以此来表达对这一隆重宴会的重视,到了庆功楼他们纷纷落座,等待着皇帝的出席与 宴会的开始。

然而,当朱元璋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时所有人都错愕不已,因为朱元璋只穿着寻常的服饰,相比之下这些身穿绫罗绸缎的大臣看上去反而比朱元璋更加雍容华贵,这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

看到众人的反应朱元璋笑着说:“各位不必在意,朕在宫中也是这样的穿着,一来是因为舒服,二来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可过于奢靡。今天的宴会,咱们只要尽兴就好,不必太过拘束。”

听到朱元璋的话大臣们这才放下心来,随后朱皇帝又安排艺人为众人进行歌舞表演,在陪同他们欣赏歌舞的同时,也与他们交谈甚欢,庆功楼内一片欢声笑语。

表演结束便是宴席,各种各样的菜肴被端到了桌上,原本功臣们以为可以品尝到龙肝凤髓,结果却发现这些菜全都是一些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

这些人早已吃惯了珍稀美味,看着眼前这样寒酸的菜肴,所有人都觉得难以下咽。看到众人的反应朱元璋十分失望,他以为这些大臣虽然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偶尔换换口味也不至于难以接受。

更何况这还是皇帝安排的酒宴,多少也会给自己一点面子,但功臣看到这样寡淡无味的菜肴连筷子都不想碰,由此可见双方之间共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今后他们只能与自己共享荣华富贵,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欲望,让这些人像之前那样忠于自己恐怕再也不可能了。朱元璋叹了口气,之后又换上了一副笑脸说道:

“朕以为你们每日山珍海味,偶尔吃些素菜或许会感到新鲜。既然大家不感兴趣,那就把这些菜撤下去吧。”这些菜肴撤下去之后,一盘又一盘精美的肉菜被重新端上了桌。

看到这些荤菜大臣们才活跃了起来,每个人都对新端上来的这些菜十分满意,就在众人开怀畅饮之时,有两个人端坐在酒席之前,并没有加入欢乐的队伍,与周围的气氛格格不入。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这两个人便是刘伯温徐达,作为好友他们二人形影不离,今天这样的场合自然也坐在了一起,准备把酒言欢开怀畅饮。作为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刘伯温的心思比其他人要敏锐一些。

当他看到朱元璋身穿常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都异常警觉地察觉着朱老板的一举一动。

众人对端上来的素菜表示失望的时候,刘伯温在朱元璋的脸上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失望之态,他瞬间便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原来这顿酒宴并不像朱元璋所说的“仅仅是酒言欢”那样简单。

刘伯温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徐达,换上新菜之后两人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快朵颐,而是打量着周围人吃下去后有何反应。

看到众人并无异样时,两人会心一笑觉得自己有些多虑了,准备夹菜品尝一番。

然而就在刘伯温刚要夹菜时,他发现菜当中有两盘极不起眼的菜肴尤为特殊,一道是红烧兔肉、一道是炖狗肉。如此高规格的酒宴之上为何会出现这样两道菜,刘伯温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很明显朱元璋是想要借这两道菜,告诉众人兔死狗烹的道理,虽然他们都是开国元勋,但也不能太过张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功成身退远离权力核心,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安度晚年,

注意到这两道菜的刘伯温悄悄地对徐达说道:“皇帝要杀人了,我们危险了”,听到这句话徐达吓得险些扔掉筷子,紧接着刘伯温继续说道:“皇上是借着这顿酒宴,让咱们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这两道菜便是证明。”

他们二人的谈话完全被其他人欢乐的笑声和高谈阔论的言语所淹没,除了他俩再也没有人注意,桌子上还有“兔肉和狗肉”两道意味深远的菜肴。

这次酒宴结束之后不久刘伯温便辞去了职务,徐达也以“常年征战,积劳成疾”作为借口留在家中养病,逐渐地淡出了朱元璋的视线之中。

事实也的确如刘伯温所预料的那样,不久后朱元璋便开始了对朝中大臣的肃清运动,三场巨大的政治风波中许多身居高位的大臣悉数落马,下场也全都十分凄惨(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火烧了庆功楼)。

这些人恐怕到死也不会知道,这一切朱元璋其实早已对他们进行了暗示,只不过他们被眼前的荣华富贵迷瞎了双眼,自然也就看不到酒席上的“兔死狗烹”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唐中宗赐50岁老媪,给左御史大夫为妻,御史大夫叩谢高呼陛下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初御史大夫,唐代皇帝的御赐牌,旧唐书唐高宗泰山封禅

    窦怀贞 在历史中有仗义执言的贤臣,就有趋炎附势的奸佞。唐朝时期,一位十年苦读的书生,考中了进士。他进入仕途后,却为了争权夺利,迎娶五十岁 老 媪,留下贻笑大方的故事。 此人就是唐朝丞相窦怀贞,窦怀贞青年时期,在家乡享有盛名,无人不知道他的贤名。窦怀贞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与邻里和睦,是州县里的好

  • 陈循:五朝阁老、明朝不老松、铁骨傲然,这位绝代文臣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陈循 画像)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陈循出生在江西泰和的一户普通人家里。这位仁兄的出身虽然普通,但却拥有一个并不普通的童年。五岁丧母,十岁丧父,这是一个从小就失去了亲情关爱的人。而关于陈循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只能给大家讲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史书只记载了这么多。有很多十分优秀的自媒体同行,深

  • 伤心北宋亡国,奇女子挥毫留下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无独有偶,南宋灭亡时,面对蒙古铁蹄下被摧毁的锦绣繁华,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女子,被俘之后,千里辗转,写下题壁词《满庭芳·汉上繁华》,署名却连姓氏也没有,书为“徐君宝妻”。而且写完之后,就投池而死,词也便成为绝笔。同样一生只留下了一首哀悼亡国的作品。两首词都写得血泪斑斑,将个人身世与国破家亡紧密相联

  • 同样采用府兵制,为何西魏培养出强悍军队,唐朝却遭遇无兵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面临同一种征兵制度下,西魏和唐朝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在府兵制的军队制度下,综合实力稍逊的西魏,培养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而经历“开元盛世”的唐朝,却面临无兵可用的窘境。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府兵制是什么呢?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

  • 史林探秘:捋一捋李世民的职位,有点明白玄武门前为何流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都是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所拥有的头衔,这些头衔里有爵位,有荣衔(只是加官无实权的职位),有虚职(职务由他人代行),有实职......它们结合在一起告诉了我们一个史实,李世民与李建成为何会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头衔具体都是什么吧。爵位、荣衔、虚职爵位:秦王。由于受到先秦历史的

  • 假如你是吴三桂,你会投降多尔衮还是李自成,还是死守山海关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三桂与李自成山海关决战,李自成与清军山海关大战,假如吴三桂投降闯王李自成

    是投降李自成还是多尔衮,或者据守山海关呢?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理论当时吴三桂、清军和李自成三股势力是一个互相克制的关系,就像石头剪刀布一样。吴三桂据守山海关,铜城铁壁,但是清军的铁骑不擅长攻城,而李自成的起义军人多势众,攻城掠地最擅长不过。李自成的民兵多以步兵为主,在面对清军的铁骑的时候却非常无力,

  • 东晋,琅琊王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为何一直不敢篡位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琅琊王氏50世后家谱字辈大全,琅琊王氏最终结局,东晋琅琊王氏

    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权力的日益扩大则是贯穿整个封建时期的历史潮流。然而汉朝后期皇家的逐步衰落,门阀士族们却渐渐兴起,演变成一种不容忽略的政治势力。但皇位只有一个,世家门阀壮大了,势必要走向谋朝篡位的地步,这几乎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在东晋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另类,

  • 大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分析!娶媳妇他先享用,第一个孩子要摔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疆域图大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内讧与夺权蒙古人性格强悍,他们历来遵循强者为尊,你比我强,我就听你的,你比我弱,我干嘛听你的,谁的话都不管用,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道德的束缚在蒙古人眼里算个球!于是,成吉思汗刚死,蒙古人的内讧,就开始了。成吉思汗临死前说,他的汗位由窝阔台继承。这让他的另一个儿

  • 唐朝剑舞:皇室、民间、军营都有涉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时期的剑舞文化,唐朝军营文化,唐代三绝中以剑舞著称的是谁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唐朝算得上是最繁盛的一个朝代,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元化的发展丰富了唐朝社会生活,同时也对后世朝代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艺术上,唐玄宗时期,朝廷设立梨园,和教坊司共同进行艺术培养,让大唐音乐舞蹈以及戏曲得到了快速发展。朝廷对于艺术的提倡,让艺术各种形式都

  • 出身赤贫的朱元璋如何以雷霆手段惩治官员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惩治腐败的手段,朱元璋查腐败电视剧,朱元璋是怎么解决贪腐问题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加大,一大批“问题”干部落马,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明太祖朱元璋也领导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反腐败运动,力度之大、手段之残忍为历代之最。从空印案到郭桓案,明初官场现形记,数万官员惨死刀下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介布衣,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