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远征大漠,为何唐朝越打越强,汉武帝则反之

同样是远征大漠,为何唐朝越打越强,汉武帝则反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64 更新时间:2023/12/22 11:48:36

搞得汉武帝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

为什么同样是大规模的远征,汉武帝的远征模式与唐朝如此不同?唐朝为什么可以不花钱就打出同样的效果来呢?

之所以二者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两者有着非大的区别,尤其是在远征的细节上,他们二者存在着非常多的不一样,导致最终的战争结果不一样。

首先,唐朝出兵规模远小于汉朝。汉朝为了远征匈奴,常常一次性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配合数万骑兵的,还有数十万的步兵。这些步兵用来保障骑兵的后勤补给,必要时刻也可以参加战斗。

而唐朝远征的规模远没有这么多,唐朝正规军总人数也就几十万,根本不像汉朝这样动辄调集几十万大军远征。唐朝喜欢用少量精锐骑兵突袭敌军,比如,靖以3000骑兵就几乎灭掉了东突厥。

由于调兵规模的不一样,导致了二者的花销完全不一样。

那么,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唐朝可以出动少量兵力就征服强大的对手,而汉武帝却要动那么大的阵仗呢?汉武帝就不能像唐朝一样,出动少量兵力来远征吗?这样岂不是可以大大减少经济消耗?

并不是汉武帝不想这么做,而是他不能这么做。

汉朝和唐朝的征兵制度不一样。唐朝采取的是募兵制,其主力都是专门招募的职业军人,甚至祖上几代人都是带兵打仗的;而汉朝采用的是征兵制,也就是什么时候需要打仗了,就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民去参军。

一个是职业军人,一个是农民,二者战斗力肯定有区别。虽然汉朝农民其实也挺会打仗的,因为当时汉人基本上个个都武德充沛,但毕竟比职业武士还是要差些的。

当然,如果汉武帝优势大,他可以用少量兵力突袭敌军,但是汉武帝当时的情况优势不大,容不得他在战场上遭遇多次失败。

自汉朝建立以来,汉军在对匈奴的战争当中,基本上都处于劣势。或者即便是有优势,但是最终的结局都是汉朝克制忍让。所以,汉朝高层不想打仗,打仗是汉武帝自己一个人撑起来的想法。

马邑之谋,汉武帝想要用计谋灭掉匈奴,以此减少对百姓的消耗。

但是,由于马邑之谋的失败,朝堂上的主和派对主战派大肆报复,几个积极主张对匈奴开战的人,全部都在战后被处理了。可想而知,如果汉武帝再对匈奴打几个败仗,不仅仅主战派的将领要被杀,对匈战争整个名声都会臭掉。

主和派会直接宣称,匈奴不可战胜,不如臣服他们。如果继续战争,那就是劳民伤财。

所以汉武帝不能允许自己失败,每一次出击就必须全力以赴、全面碾压,以打出汉朝的威风和气势来,同样也要打烂主和派的阻拦。

而唐朝不一样,唐朝对突厥并没有这么恐惧。唐朝将领基本上都是隋朝旧臣,当年隋朝把突厥玩得明明白白的,都是他们参与的。尽管唐初国力不足,但他们在心理上并不害怕突厥。而且,唐朝背后主要是关陇集团,他们本身就是军事集团,好战是第一属性。

所以唐太宗没有主和派之困,可以想怎么打就这么打,就算是出了点儿事情,也不会动摇整个对突厥的战略意志。

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使得二者最终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唐朝几乎越打越富强,而汉武帝则打得国困民疲惫。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有什么原因,导致汉武帝比唐朝打得更艰难吗?欢迎大家讨论。

更多文章

  • 春秋史三:齐桓公与管仲,史上最早的隆中对,称霸之路从这里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一个以智谋仁义著称的一代贤臣,在他的生命中,离不开另外一个名字,他叫鲍叔牙。而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是从仇人开始的。[var1]齐桓公与管仲像一:鲍叔牙,一辈子只认准一个人谈起管仲,就不免要说到鲍叔牙。人的一生,但能求得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在管仲还只是管仲的时候,鲍叔牙就带着他一起做生意,每一次挣到

  • 史说三国:三九九 三国归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又引来滍水和淯水两江之水,浇灌田地一万多顷,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杜预武艺不精,连骑马都不会,射箭不能透甲,但每有军事行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常常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在灭吴战争中,

  • 关羽宣称“虎女焉能配犬子”,那虎女最终嫁给了谁?结局又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虎女不嫁犬子历史,老三国虎女岂能嫁犬子,虎女岂能嫁犬子有历史依据吗

    关羽性格耿直,义薄云天,当年孙权曾派遣使者向关羽女儿求亲,他闻听后大骂虎女焉能配犬子,那么虎女是谁?她最后嫁给谁了?结局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当年刘关张三人为了共同的理想组成了蜀汉创业三人组,在蜀汉三巨头中义薄云天的关二爷一直都是历朝历代不遗余力颂扬的代

  • 西周古国-随国,“汉阳诸姬”大家长,楚国崛起第一个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王室与楚国的关系,汉阳诸姬,战国后期楚国疆域扩张图

    [var1]出土于随州市文峰塔“曾侯舆编钟”随国的来历史籍缺载,但考古为我们解开了它的起源之谜。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的春秋晚期铜器“曾侯舆编钟”,有铭文“王遣命南公,营宅汭(ruì)土,君庀(pǐ)淮夷,临有江夏”的记载,这是器主曾侯舆在追述先祖“南公”时的记事,说得是当年南公追随文、武,讨伐殷商,

  • 荆轲是山东大汉,刺杀秦始皇并非单纯替太子丹复仇,还有更大使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荆轲刺杀的是秦始皇吗,荆轲刺秦王秦王是秦始皇吗,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千古,但也可能被误读了!太子丹和荆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暗杀秦王,而且荆轲刺秦的基本目标已经达成,并未完全失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很多都知道,荆轲刺杀未遂,而且死的很惨,以至于苏轼还写诗批判燕太子急于求成,不能忍耐,

  • 巨鹿之战:四十万大军兵败巨鹿,秦朝轰然倒塌,这个责任该谁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巨鹿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巨鹿之战的巨鹿是现在的巨鹿吗,秦朝巨鹿郡资料

    在赵高的作祟之下,秦二世对混乱的局势一无所知,仍然在歌舞升平的幻梦中醉生梦死。随着起义大军势力的不断壮大,农民军甚至于攻破函谷关,将战火烧到了秦王朝的老家关中。这时候,秦二世终于回过神来,开始组织军队对起义军队进行镇压。在少府章邯率领的刑徒军的打击之下,局势终于有所缓和,陈胜吴广归于覆灭,楚将项梁兵

  • 秦朝末年,起兵反秦的六国贵族,为何几年后到了汉朝就不再复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末六国贵族复国,为什么汉朝能够复国,秦朝灭亡后的百万大军去哪了

    尤其是在陈胜吴广失败后,以为项梁、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旧臣们成为了天下反秦的主力,他们纷纷拥立原先六国的王族后裔,以此收聚人心,扩大势力。[var1]项梁和项羽起义所以,与其说是秦亡于秦末的农民起义,不如说是秦亡于六国贵族们的复国运动。然而神奇的是,短短几年后,刘邦也效仿秦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汉

  • 刘备错过的名将,实力不输赵云,投靠曹操后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张飞赵云怎么用最强,刘备曾错过的十大猛将,赵云刘备姜维

    这个将军叫做田豫,他也是频繁跳槽,后来遇到了能赏识自己的主公。第一次跳槽是因为个人的家庭原因,本来田豫在刘备手下做事,刘备此时依附于公孙瓒,当初刘备的班底也是仅有关羽张飞等人,所以对田豫比较看好,后来田豫母亲病重,刘备也在此时调任豫州,两人不得不分别。后来回来之后,田豫跟着公孙瓒做事,但是公孙瓒没有

  • 皇帝克星-匈奴呼韩邪,连续三任汉朝皇帝死在匈奴单于的进京朝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呼韩邪单于为了加强与汉朝的联系,前往长安去朝见大汉天子刘询,刘询亲自到甘泉宫迎接呼韩邪,呼韩邪待遇非常之高,并且刘询赏赐了大量财物,其中就包括匈奴单于玺,呼韩邪与刘询的顺利谈判,让北匈奴的郅支单于与呼韩邪的关系更加破裂,以至于呼韩邪不得不第二次再度前往长安,寻求庇护。双方之间终于停止了战争,呼韩邪的

  •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诸葛亮仅排名第五,前四位大臣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对诸葛亮说过可自立为王吗,诸葛亮驻守汉中,刘备在三顾诸葛亮时的身份地位

    一、马超首先,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马超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马超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对于马超来说,出自名门,而且有东汉王朝册封的官职和爵位,比如操担任丞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