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厉害?看看他的政绩就知道了

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厉害?看看他的政绩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78 更新时间:2024/1/20 11:43:34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猝死在上朝途中,乾隆帝亲往吊唁,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而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可见乾隆皇帝非常惋惜刘统勋的突然离世。当然乾隆帝这么高的评价是建立在刘统勋为官几十年的兢兢业业!

《清史稿刘统勋传》: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

刘统勋作为大清重臣,到底有多厉害?当然这里说的是他的政绩上。主要两个方面:治理水患及漕运、不畏强权!

治理水患及漕运

自古以来,漕运和治水都是国家大事。我们也听说过很多,大禹治水,李冰都江堰工程等。封建社会大部分人都是靠天吃饭,水灾,水路不通都会阻滞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但由于科技水平受限,水患跟漕运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刘统勋疏通运河,前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三十余年。试想下一个人能坚持做一件事长达几十年之久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据《清史稿刘统勋传》记载:

乾隆十一年(1746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这是他正式开始修河道、治理水患的时间,也是他之后几十年都不知疲倦,甚至是将生命的一大半都献在上面的基础;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统勋与大学士高斌巡查山东赈灾情况。因运河涨水很快,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刘统勋上疏请求通过濬聊城引河分流,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溃坝和水灾,当地民众纷纷赞美刘统勋为民请命的态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铜山县孙家集黄河漫溢,河务总督富勒赫因无能被撤职,刘统勋暂代其职,督促修筑堤坝事宜,至到冬天得以竣工,也是防止了水患,保证了人民安全。从各种实例可以看出,只要刘统勋管辖的地方必先重水务,漕运。毕竟这个是人民的根本!刘统勋不管条件有多么艰苦,都能按期完成堤坝运河的修筑维护,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刘统勋为帝国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谓治世之能臣,深受百姓爱戴。

不畏强权,整治贪官污吏

在治理水患及漕运的时候,他都能始终秉公办事,惩治贪官污吏,绝不向困难和权贵低头。就算是面对被雍正钦点享配太庙的张廷玉,他都敢直言,向皇帝投诉。

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和高邮车逻坝决口,刘统勋与尚书策楞代天视察,最终查出河道官员账目亏空,贪污、延误治河,最后据实上奏,不被任何人所影响诱惑。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河南黄河漫溢,水退后需要修筑堤坝,河道官吏却以修坝的干草不够为托辞。跟河道打交道许久的刘统勋,知道当中肯定有问题,由于偷偷去堤坝发现有大小车数百辆满载干草,捆好后却被搁置。经查实,是官吏索贿不成、拒而不收干草。于是一气之下,将当事官吏捆起论罪,称要处斩,后因巡抚等人求情才免除当事官员一死,结果干草一晚上就全收上来了,一个月后工程完毕。敢于直谏言举报张廷玉

《清史稿刘统勋传》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

面对张廷玉,刘统勋不畏强权向皇帝上疏说,张廷玉作为三朝重臣,本应该作为朝堂表率,可他却存在举官包庇,希望乾隆皇帝三年之内不能重用他。乾隆皇帝经过调查,最后将张廷玉革职,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轰动!要知道张廷玉当时可是清朝的一面旗帜,连雍正帝临死前都要特别的人,也是一个政治家。但即使知道张廷玉的跟脚,他都敢直言,可见他的眼里容不下沙子,看不得朝廷上有蛀虫的存在。

刘统勋为官近五十载,清正廉洁,秉公无私,也难怪他死后,乾隆叹息说自己失去了股肱之臣。这样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大臣真的死的太可惜了!

刘统勋这一生历任刑部、工部、吏部尚书,最后官至军机大臣等要职,而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可见他是全能性臣子,是乾隆皇帝非常倚重的要员。他在治河、吏治、军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说文武全才也不为过,所以说刘统勋真的很牛!

更多文章

  • 清官衣锦还乡怕被嘲笑,用一车砖头掩饰,乾隆:全部换成真金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为什么杀27名清官,乾隆时期的十大清官,乾隆说清官视频

    敢于顶撞皇帝的直臣敢当着皇帝的面去顶撞的这种臣子在明清的的时候已经是属于和大熊猫差不多的稀有物种了。唐朝和宋朝的时候比较多见,基本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身边都是有这样几个臣子的,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将国家荣誉和政府实际权力抓到自己手中之后,国家大臣从此刻就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唐宋时代的国家合伙人了,而

  • 这一仗没打赢,让鸦片战争推迟百年,又让大清迟钝了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鸦片战争大清有取胜的可能吗,鸦片战争大清能打赢吗,鸦片战争如何改变大清

    缅甸有一部史书,叫《琉璃宫史》,里面记载:缅甸曾派7200万军队来攻打南宋,并且夺取了我国的云贵川等地。等到元朝统一政权后,元朝派了一万骑兵征伐缅甸,击败缅甸,元朝史官认为士兵1人单挑八千缅甸士兵。如今看来,这完全就是个笑话,缅甸全国人口加起来都没有7200万。缅甸在历史上,和元明清多次爆发过战争,

  • 康熙为何21岁就立太子?背后苦衷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为什么两次废太子,康熙当年为什么要立太子,康熙为何被立为太子

    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疑问:康熙十四年,康熙也才刚刚21岁,这么年轻,为什么就急于册立太子呢?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怀念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她的父亲葛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他还有一个叔叔叫做索额图。康熙亲政时,也只有孝庄身后的科尔沁部落这一支强有力的支持,面对咄咄逼人的鳌拜,康熙

  • 水患来临,乾隆做了一个决断,结果导致百姓死亡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以为最为自恋的皇帝非乾隆莫属,典型的自我迷恋型人格,但是很多的历史事件却让后世明白,这个皇帝并非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好。首先胸无点墨却极为好标榜文采,一生作诗4万余首,却无一首脍炙人口。对历代大家的惊世之作品头论足,拿着红章大印各种的盖章留痕。亲手毁了无数的名家之作。这些也暂且不提。单

  •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宗人府在什么位置,清朝妃子位分排名,清朝妃子漫画

    前世今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宗人府的前世今生。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还不叫宗人府而是大宗正院,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改为宗人府。对于宗人府《明史》这样记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不过从永乐皇帝以后,宗人府大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

  • 黄冈走出个“大家”,公称民国狂士却自诩菩萨,晚年却凄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民国黄冈王啸风,黄冈历史十大名人,清末黄冈巨富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民国时期的学术氛围,那必然是“繁荣”。这个时代群星荟萃,涌现了许多才高八斗的大学者,例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然而,有位学者虽说名声不如这些人响亮,但是却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熊十力,其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性格令后辈们又敬仰又害怕。晚年,他却泪流满面,感叹中国文化亡了,心力衰竭

  • 民国“四大家族”的陈氏兄弟,败出大陆后,他们的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新泽西州,一位中国的陈先生来此开了一家养鸡场,犹太邻居劝他卖掉鸡场,这位陈先生没理会,不料竟因此陷入窘迫的境地。传到台湾后,还被昔日的同僚好一顿笑话。当时,新泽西州正在大修高速公路,运输的便捷带来养鸡利润大幅下滑,陈先生的鸡场受到严重的冲击。其实,陈先生的鸡场只有6500只鸡,就

  • 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与鳌拜的斗争,郭德纲单口康熙擒鳌拜,康熙试探鳌拜

    古代帝王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般延续下去,他们常常会任命一些顾命大臣来辅佐自己的继承人,尤其的在后主尚且年幼之际,顾命大臣就显得更为重要。不过细数历代顾命大臣,他们大多都没有好结局,被后主夺权杀害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祸及家人。但是相较于这些人,清朝顾命大臣鳌拜家人的结局则要好得多。鳌拜身份并

  • 清朝一人因拍马屁而被处死,头颅被挂在菜市口,12年后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拍马屁没什么错,然而清朝年间有一个人因为拍马屁而被斩首,头颅菜市口挂了12年之久,皇帝才允许下葬。此人是谁?做了什么?为何下场如此凄惨?1672年,汪景祺出生在杭州一个望族。父亲曾担任户部侍郎,哥哥是礼部主事。他很聪明,年少时成名。由于他有才华,加上良好的家世,让他变得目中无人,恃才傲物,认为没有人

  • 清朝王爷是如何消磨时光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古代当某个人当上皇帝,那他同宗族的其他人也会得到相应好处从而升官加爵。比如明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他将自己儿子全部封为藩王,然后派遣到全国各地镇守一方,不过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朱棣篡位。所以清朝没有沿袭明朝的做法,而是参考了晋朝“宗王官于京师”做法,仅仅给只给王爷们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