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的和尚,凭什么能得到权势女人的欢心?

唐代的和尚,凭什么能得到权势女人的欢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05 更新时间:2024/1/6 3:42:51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我们可以通过用两个事实来分析一下:

其一:

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女性,唐朝占了五分之一!除了登上皇位的女皇帝武则天外,还有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人,这和其他王朝权势女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普通女性也开始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虽然这一状况并不普遍,只局限在上层社会,但是,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是唐朝开放的象征;

其二:

唐朝是公主离婚、再嫁率最高的朝代。从李渊的女儿高密公主、长广公主、房龄公主,到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遂安公主城阳公主高阳公主,再到李治的太平公主、李显的长宁公主、乃至唐睿宗的常山公主、唐玄宗的真阳公主等人,都是离婚再嫁。《新唐书》中记载,唐朝前后一共有198位公主,除去那些夭折或者出家的34位,真正成婚的也只有160人左右,但是,离婚、再婚的人人数就达到58人。皇家的再婚风气是时代的写照,也是当时的一种流行,其折射的也是唐朝在婚姻上的开放态度

由此可见,唐朝的开放,绝对不是盖的!

在这些离婚的公主中,有一个人显得十分耀眼,那就是高阳公主,和其他这样、那样的离婚理由相比,高阳公主的罪名却是“淫”,能把这个词用在公主身上,足以见当时朝堂对高阳公主的愤慨,或者说是唐太宗对公主的失望。高阳公主究竟“出轨”了谁呢?相信大家也有耳闻,那就是大唐高僧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师从道岳,对经书有着十分深刻的研究,在当时的佛教中,绝对是响当当的后起之秀。他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帮助玄奘大师翻译、编撰了《大唐西域记》,从此威名远播。高阳公主是辩机和尚的爱慕者之一(实在搞不懂当时人们的审美观),而促成辩机和高阳公主的人却是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有一次她们一起打猎,房遗爱在打猎途中,将感到疲惫的高阳安顿在辩机和尚所在的寺庙。没想到,干柴遇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身份上的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的悲剧。高阳送给辩机和尚一个金宝神枕,那是皇家才有的东西,却阴差阳错地被一个小偷给偷走。后来小偷被抓,严刑拷打下从实招来,高阳和辩机的事情才暴露于天下。这让唐太宗李世民怒不可遏,下令赐死辩机和尚,后来可能觉得有点轻,于是将“赐死”改成了“腰斩”。辩机一命呜呼,而高阳公主也留下了一世骂名;

这并不是唐朝唯一“出墙”和尚的例子,另外一起更轰动,因为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

武则天喜欢的男人叫做薛怀义,最早是太平公主的一个男宠,后来,太平公主将他献给了武则天。《新唐书》中说他“伟岸淫毒,佯狂洛阳市”,这个称呼有点类似于秦朝的嫪毐。薛怀义还有一点优势就是对于佛法的研究确实精湛,建造白马寺和明堂都有薛怀义的功劳,而且,薛怀义还利用人们对佛法的信任,大肆吹捧武则天的功绩,这都让武则天十分满意。

为了能长期和薛怀义厮守,武则天就让薛怀义出家,以白马寺主持的身份自由进出宫廷。只不过,后来薛怀义过于嚣张跋扈,几乎得罪了所有人,连将他献给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也不放在眼里,结果,也是黯然落幕,以悲剧收场

从高阳公主到武则天,为什么唐朝的权势女人都对出家的和尚情有独钟呢?

一:唐朝尊崇佛教,而出家人在人们心中是“六根清净”、“不近女色”的形象,用“出家人”的身份做掩护,以讲佛为由,可以掩人耳目;

二:佛教在当时是一种流行趋势,得道高僧很容易让人产生盲目的崇拜和痴迷;

三:生理需求。出家人讲究“戒色”,所以,精力自然是那些浮夸子弟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和尚成为“香馍馍”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唐朝皇家流行“出家”,男人到寺庙,女人到道观,名义上是为了“修仙问道”、“返璞归真”,而事实上,很多人是为了讨好皇帝,并将佛门净地变成另外一种寻欢作乐的场所。这在《新唐书》、《旧唐书》、以及唐代的史料中都有记载;

最后一点,可能就是权力的使然,贵为公主的高阳本就对房遗爱多有不满,而武则天更是从“尼姑庵”走出来的“废”才人,因此,很容易产生为所欲为的念头,一旦有机可趁,就会迷失在情欲之中不可自拔。任是武则天这样精明的女人,最终也无法逾越这个世俗的规律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十多年,为什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跟李世民为何不孕,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武则天刘晓庆李世民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无论是商途还是仕途都有女性有着强烈的歧视,似乎三从四德才是她们的归宿。然而唐朝的武则天却打破了这样的状况,她在唐高宗李治死后篡夺李唐的江山,不但建立武周政权登基为皇,还大肆打压、屠杀李唐宗族之人,使得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武则天”三个字成为禁忌。武则天能够成功篡位,离不开李

  • 隋炀帝修建的第一粮仓,抢救性发掘出部分粮食,千年之后还能发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炀帝千年粮仓种出来的粮食,洛阳发现的隋唐粮仓是什么粮食,中国粮仓如何储备粮食

    古代虽然种植和储存技术虽比较落后,但中国古代人民依然凭借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过粮食储存的高峰。在唐朝隋炀帝时期,隋炀帝颁布政策广设粮仓,集中力量囤积粮食。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全国各地涌现出众多的富庶的粮仓基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处于洛阳城内的含嘉仓。此仓修建过程十分缓慢,工程浩大修建了十多年才完工。从含嘉

  • 武则天为何能成为一代女帝?只因她第一次侍寝,就创下了一个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是怎么变成一代女帝的,民间故事女帝武则天,女帝武则天全集

    武则天为何能成为一代女帝?她在第一次侍寝时,就创下了一个记录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女皇帝,可能也是历史上总共也只有一位女皇帝的原因,但是她之所以能够成为女帝不完全是凭借着运气,也跟她这个人的性格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古代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的,女人连抛头露面都是错,更不要说熟读四书五经了,而

  • 即是不幸又是万幸,李白唯一传世书法作品,被乾隆盖成大花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白唯一存世书法作品,乾隆和李白谁的文采好,李白书法18幅欣赏

    在康熙雍正的基础上,清朝在乾隆时期走向了全盛时期,据说那个时候,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在中国,而在乾隆末年,清朝的衰败也开始显现,这位同时经历过大清朝最繁华和最落寞的皇帝,简直就像那个时代的缩影。而这位千古一帝,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收集印章,乾隆皇帝不光喜欢收集印章,还喜欢到处乱盖,李白现存世

  • 历史迷踪:李世民为什么会看不起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与曹操谁强,朱元璋李世民曹操图片,曹操比得上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吗

    很多人都说《三国演义》有“贬曹褒刘”的成分,想要了解曹操应该从《三国志》为基础。确实,演义类小说根本无法当作正史来看,缺乏权威性,那《三国志》就是正史吗?我看也不见得,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经历了三国和魏晋的人,虽然很多人把他的《三国志》誉为纪传体史书巨作,认为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

  • 八次征讨,历经两朝四帝,这个七百年政权不变的王国终被隋唐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四帝的下场,中国历史上的巅峰赵宋王朝,隋唐征讨高句丽

    文丨舞雩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在公元七世纪以前,中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北部,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高句丽。这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朝之后,连续两个朝代的四位皇帝,都像着了魔一样、发疯似的征讨这个王国,历经四代努力,终于将这个王国消灭。征战

  • 远征高句丽从隋朝到唐朝,历经四代皇帝,为何高句丽这么招人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为何要远征高句丽,隋朝远征高丽,隋唐为什么要征战高句丽

    高句丽在政治,军事,经济,人口,文化等都非常稳定,稳定的独立国家是可怕的。隋唐是我国大一统时代,而且当时比秦朝一统时的,更为强大的实力。高句丽居隋唐东北方,有大片的接壤区域,对隋唐帝国华北平原地区形成极具威胁的态势,任何国家政权首先考虑的不是更加强大而是持续发展。炀帝也好太宗也罢,国家实力在当时已知

  • 宋词的第四个里程碑--辛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曾是一位跃马疆场、冲锋杀敌的武将,并终生以报国为己任,所以他的词作很多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战斗精神,勃勃生气,无论是描绘人物或景物,都具有强烈的气势,富有跳跃突兀的动感。他笔下驰骋疆场的勇士“气吞万里如虎”、“坐断东南战未休”,充满勇敢顽强、一往无前的气概,洋溢着一股英雄豪气。继苏轼稳健旷达的豪

  • 宋朝有名歌妓,宴会上一位名将为她赎身,后来她蜕变为巾帼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真实存在的女将,宋朝巾帼英雄梁红玉,古代歌妓的美貌

    其实梁红玉的出身并不差,她的祖上都是武将,父亲、兄长都是宋徽宗年间的官军武将。宋徽宗年间,江南爆发了方腊起义,父亲、兄长被派往镇压,不过由于父兄怠慢了战机,令官军损失惨重,被昏庸无能的宋徽宗下令处死并抄家,还下令后代不得再入朝为将,梁家因此家道中落,梁红玉被强迫卖身成为歌姬,此时梁红玉才18岁。后来

  •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率三十六人发动起义,一生从未真心接受过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老梁讲宋江招安完整版,宋江的招安是对是错

    (梦归秋辰:第511期)公元1119年,由于宋徽宗荒废朝政和任用蔡京、杨戬、高俅等六贼,整个北宋王朝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里。当时宦官杨戬打着北宋王朝的旗号以收归“公有”为口号,大肆掠夺百姓的土地,而且他们还给百姓巧立名目来敛财。整个北宋瞬间变得民怨沸腾起来,市井之中呈现一派暴戾和昏暗的气息。宋徽宗